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紫外线、必洁仕食用菌专用消毒剂、艾叶3种方法,对食用菌生产室内空间进行空气灭菌试验,分析其灭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艾叶的灭菌效果很好,对霉菌和细菌的灭菌率及总灭菌率分别达到92.62%、52.42%、89.44%,灭菌效果比必洁仕食用菌专用消毒剂稍差(对霉菌、细菌及总灭菌率分别为97.98%、72.08%、96.23%),但与紫外线照射接近(对霉菌、细菌及总灭菌率分别为94.13%、50.79%、90.19%)。  相似文献   

2.
生姜茎尖的消毒灭菌和芽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比较了70%乙醇、0.1%HgC l2两个因子处理柳姜1号和鲁大姜茎尖消毒灭菌的情况,筛选出两个品种茎尖最佳消毒灭菌方式分别为:柳姜1号先将茎尖用70%乙醇浸泡1 m in,再用0.1%HgC l2浸泡12~13 m in;鲁大姜则先用70%乙醇浸泡1 m in,再用0.1%HgC l2浸泡11~12 m in,经过以上处理的生姜茎尖接种于含20~40m g/L抗生素的培养基中消毒灭菌效果则更佳。在芽诱导培养比较试验中,在不同激素6-BA和NAA配比组合试验中,采用Ducan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初代接种培养出芽率达到100%的M S培养基合理配方分别为:柳姜1号M S+6-BA 2.0 m g/L+NAA 0.1 m g/L;鲁大姜M S+6-BA 1.0 m g/L+NAA 0.3 m g/L。  相似文献   

3.
张兆合  逯昀  孙景梅  侯佳 《北方园艺》2010,(13):151-153
以贝克桉(Eucalyptusbaker)无菌苗的半木质化带未萌发腋芽的茎段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消毒处理对贝克桉外植体进行灭菌,并进行愈伤组织及丛生芽产生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贝克桉茎段外植体洗刷干净后使用75%乙醇溶液灭菌30 s,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3 min;后再用0.1%HgCl2分二步消毒,每次处理2 min,每次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3 min。这种处理方法污染率相对较低,褐变程度最小。在改良MS+6-BA 0.2 mg/L+IB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6 g/L+AC 2 g/L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可诱导贝克桉茎段愈伤组织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百子莲组培快繁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百子莲为试材,研究了百子莲的无菌播种、组培快繁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百子莲成熟种子最佳的消毒方法:70%酒精消毒1min,然后用0.1%HgCl2灭菌3min。将种子接种在不添加植物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发芽状况良好;切取幼苗基部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4.0mg/L+NAA 0.1mg/L。最佳外植体为去根的无菌苗,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4.0mg/L+NAA 0.1mg/L,其不定芽分化率达92%。在1/2MS+IAA0.5mg/L培养基上,生根率达80%。驯化移栽后,其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5.
以鲜食葡萄品种‘甜蜜蓝宝石’为试材,取当年生的半木质化茎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通过探索外植体消毒、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炼苗移栽环节的关键技术,建立适用于‘甜蜜蓝宝石’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将当年生半木质化茎段,先用75%酒精消毒40 s、再用0.1%升汞消毒15 min,外植体成活率达到40%;最佳启动培养基为1/2 MS+30 g/L蔗糖+6.5 g/L琼脂,腋芽萌发率达到57.8%;利用1/2 MS培养基作为继代培养基,增殖效果最好,45 d增殖系数高达5.2;利用1/4 MS+IBA 0.1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88.3%,新芽茎秆较为粗壮,生长正常;生根培养50 d以上,按程序炼苗过渡移栽,成活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6.
Damas 1869李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建兰  马瑞娟  俞明亮  沈志军 《果树学报》2008,25(5):740-743,F0003
以Damas1869李腋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冬季水培芽及春季田间芽污染率、存活率的影响。采用3因素2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芽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IBA、NAA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季田间芽相比以冬季水培芽灭菌效果较好,即以75%酒精浸洗10s,再用20%次氯酸钠浸洗8min,存活率为64.1%;最佳芽增殖培养基是MS+6-BA1.0mg/L+NAA0.5mg/l+20g/L蔗糖+5g/L琼脂粉,增殖系数最高可达7.1;适宜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IBA2.0mg/L+20g/L蔗糖+5g/L琼脂粉+0.05%活性炭,生根率为87.8%,平均生根数3.9。  相似文献   

7.
以带腋芽的广西柳州野生葡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0.1%Hg Cl2不同灭菌时间、75%酒精和0.1%Hg Cl2两种灭菌剂组合对其灭菌效果的影响;同一灭菌处理对其不同茎段部位灭菌效果的影响;不同取材季节同一灭菌处理对其灭菌效果的影响。采用同一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糖30 g/L+琼脂6 g/L)对灭菌后的外植体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0.1%Hg Cl2灭菌时间越长,对野生葡萄外植体的灭菌效果越好,但出芽率则随灭菌时间增加呈先上升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种灭菌剂组合随75%酒精灭菌处理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但出芽率则随灭菌时间增加呈先上升达最大值后再下降的趋势;在同一灭菌处理下,以茎段上端部位的灭菌效果最好,出芽率最高;在春季取材,灭菌效果最佳,出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在菌种生产过程中.接种环节是关键之一.接种离不开接种箱(室)内的空气消毒;常规法是采用高锰酸钾与甲醛混合产生化学反应达到空气消毒.这种传统方法虽能起到空气灭菌效果,但对人体的呼吸道及手的表皮有刺激和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接触过多还会造成职业病.为寻找一种既不影响人体健康、方法简便,又能起到灭杂菌提高接种成品率的器具药品.笔者从1994年9月以来.用氧原子环境消毒灭菌器在接种中进行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实现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以小果甜柿带芽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取材时间、灭菌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适宜小果甜柿外植体取材的时间为4月、6月;选择75%酒精10 s+0.1%氯化汞8 min的组合进行消毒,外植体成活率达76.67%;以(1/2N)MS+2.5 mg·L-1ZT+0.1 mg·L-1NAA为启动培养基,外植体萌芽率达78.33%;以(1/2N)MS+2.0 mg·L-1ZT+0.1 mg·L-1NAA为继代培养基,平均增殖系数在1.77以上;以1/2 MS+1.0 mg·L-1IBA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74.73%,平均根数3.33条,平均根长2.60 cm。【结论】构建了小果甜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小果甜柿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彩叶楝树新品种‘美人’当年生幼嫩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IBA及NAA对彩叶楝树组培快繁的影响,以期建立彩叶楝树的高效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经1 g·L~(-1)的多菌灵消毒10 min和300 mg·L~(-1)的羧苄青霉素消毒5 min后,再用0.2%氯化汞消毒15 min,灭菌效果较好,污染率只有32%。不定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3 mg·L~(-1)+IBA 0.20mg·L~(-1),增殖系数为4.76;而1/2MS+IBA 0.10 mg·L~(-1)+NAA 0.05 mg·L~(-1)为试管苗生根较理想的配方,生根率可达90.8%;试管苗移栽适宜的基质为草碳∶珍珠岩=2∶1,成活率可达90%。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彩叶楝树新品种组培快繁体系,对其种植资源保护、新品种繁育、推广及遗传改良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压力蒸汽灭菌器对液体进行灭菌时造成事故的现象,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限压阀瞬间降压造成的。指出应慎用于液体的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防治生姜甜菜夜蛾的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在生姜主产区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调查了4种杀虫剂对生姜甜菜叶蛾的幼虫防治效果和叶片受害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虫螨腈悬浮剂和茚虫威悬浮剂对生姜甜菜夜蛾的防效较好,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防效较差;其中,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后14 d,虫防效为98.19%,叶片受害防效为86.13%;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后14 d,虫防效为80.29%,叶片受害防效为71.05%;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后14 d,虫防效为73.40%,叶片受害防效为65.39%。不同药剂对甜菜夜蛾的幼虫防效高于叶片受害防效,但同剂量处理条件下2种评价方法的防效趋势相一致。因此,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虫螨腈悬浮剂和茚虫威悬浮剂可作为生姜甜菜夜蛾防治药剂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同时在田间药效评价时,可采用叶片受害防效来替代幼虫防效的调查方法,从而避免幼虫假死性对调查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新红星苹果离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新红星苹果离体高效再生体系,以苹果品种新红星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质量浓度、外植体类型以及暗处理时间对其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的最适基本培养基均为MS培养基;叶片的再生效果最好,其次为黄化茎段,茎段最差,最高再生频率分别为74.1%,51.9%,42.6%;叶片和茎段的最佳暗处理时间为3周,黄化茎段的最佳暗处理时间为2周。新红星苹果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培养基为MS+TDZ1.0mg/L+NAA0.3mg/L+蔗糖30g/L+琼脂6.0g/L,最佳暗处理时间为3周。  相似文献   

14.
樱桃砧木CAB-6p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欧洲甜樱桃优良矮化砧木CAB-6p试管苗幼嫩叶片为试材,从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叶片生理状态和培养基中琼脂用量等方面对影响离体叶片再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B-6p试管苗幼嫩叶片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再生效果最好,明显优于QL和DKW培养基,1/2MS培养基再生效果最差;最佳激素配比是BA2mg/L+IAA2mg/L,用IBA或NAA替代IAA出现愈伤组织生长量大但再生率低;CAB-6p试管苗顶部新发出合拢的幼嫩叶片再生能力最高,半展开的幼嫩叶片和完全展开的幼嫩叶片未能再生植株;用4.5g/L琼脂配制偏软的再生培养基明显有利于提高离体叶片的再生效率。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化,建立CAB-6p试管苗幼嫩叶片高效离体再生技术体系,再生率可稳定地保持在90%左右,平均每叶再生4~5芽。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草莓不同施肥方法增铵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施栽培草莓,对几种可能的增铵施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态氮肥撒施可以增加土壤中铵态氮浓度,达26 mg.kg-1,比不施肥处理高160%;提高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达0.16,比不施肥处理高23%,但铵态氮及硝态氮浓度与2者之比下降很快,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施肥后2个月分别降至16 mg.kg-1和76 mg.kg-1。腐殖酸钠与铵态化肥混施降低了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袋控缓释肥有效提高了土壤中铵态氮浓度、降低了硝态氮浓度,提高铵态氮与硝态氮之比,且能够长时间保持,铵态氮与硝态氮浓度分别维持在18 mg.kg-1与80mg.kg-1。袋控缓释肥和铵态氮肥添加腐殖酸钠撒施处理都能提高设施草莓产量,以袋控缓释处理产量最高,每666.7 m2产量达1577 kg,但是前期产量以铵态氮肥添加腐殖酸钠撒施处理最高,每666.7 m2产量达620 kg。  相似文献   

16.
扬州城市道路部分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州市城区干道绿化树种为试材,研究了滞尘指标以及树种、地段、季节因素等对叶面滞尘效应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滞尘量测定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客观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以文昌路的最大、校园次之、公园最小,其与采样地点的影响密切相关;常绿灌木的叶片滞尘量较大,则表现为对地面粉尘的拦截能力强。因受树种单叶面积大小、树冠密集度、整株叶量多少和叶片组织结构等制约,各滞尘量指标间不尽一致。乔木树种中:单叶滞尘量(mg)与单位面积滞尘量(g/m2)反映一致,为广玉兰悬铃木银杏枫杨女贞香樟,干重滞尘量(mg/g)变化较大,为枫杨银杏悬铃木广玉兰女贞香樟;综合各项指标比较,以落叶树种的滞尘能力占优势,仅广玉兰的单位面积滞尘量表现最高。灌木树种中:单叶滞尘量(mg)、干重滞尘量(mg/g)均以珊瑚树最大,而单位面积滞尘量(g/m2)以小叶黄杨最大。叶片滞尘量的季节性变化与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广玉兰以5月值最高,余皆以10月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对消毒方式、栽培基质、越冬温度、遮光率、水肥条件、病虫防治等几种影响韩国风兰生长的栽培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韩国风兰小苗营养定植前,需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其理想的栽培基质为"苔藓"以及"50%石块+50%树皮";栽培场所的夜间越冬平均温度在7~10℃的范围内即可;夏秋季节需遮光60%时,方能正常生长;基质水分在50%~6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病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裂叶秋海棠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裂叶秋海棠(Begonia palmata D.Don)种子获得无菌苗,取其叶片为外植体,对裂叶秋海棠叶片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TDZ 0.5 mg/L诱导叶片外植体产生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为100%,不定芽个数可达200个/cm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3MS+IBA 0.2 mg/L,2周后生根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20.
马萌萌  顾闽峰  李斌 《蔬菜》2021,(12):28-31
为研究叶面喷施海藻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小白菜“黄玫瑰”为研究对象,设置3 个水平处理,每667 m2分别喷施海藻肥5、10、15 g,以不施用海藻肥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小白菜的植株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海藻肥处理在株高、叶片数、单株质量、干物质量、产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在茎周长、株幅、茎叶比、根质量和可溶性糖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其中,以每667 m2追施10 g海藻肥处理表现最优,小白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4.3%,维生素C含量增加25.2%,667 m2产量增加1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