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普通小麦品种贵协3号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特性,利用贵协3号与AVS杂交获得F1代和F2代群体,采用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对双亲、F1代和F2代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贵协3号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对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表现出高抗病性。贵协3号在抗条锈病育种中可作为重要抗源加以利用,以进一步丰富小麦的抗病基因类型,增加基因多样性,稳定条锈菌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西科麦6号对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和抗病遗传规律,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1、CYR32、CYR33、Su11-4和V26。在2015年3月,对西科麦6号和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进行成株期接种,作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西科麦6号对小麦条锈菌CYR31的抗病性由2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2的抗病性由3对显性基因(其中2对表现累加作用)控制;对CYR33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重叠或独立控制;对条锈菌V26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独立控制。从西科麦6号在试验和生产上的良好表现,多年抗病鉴定及本研究的遗传分析证明,西科麦6号对小麦条锈菌具有良好的抗性,并且这种抗性的遗传性较稳定,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和抗源材料;可以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以期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抗条锈病亲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稻品种IR20、IR22和品系IR152g-680-3、IR1545—284、和RP291—7由Xanthomonas Oryzae(Uyeda and Ishiyama)Dowson引起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对抗病亲本和感病品种TN1(台中本地1号)杂交种的F_1、F_2、F_3及正反交回交群体的研究,表明这些品种和选系的抗病性由单基因控制。IR20、IR22和IR1529-680-3的抗性是不完全显性,而IR1545—284和RP291—7是隐性,等位测定明显的指出IR20、IR22和IR1529-680-3有相同的显性抗病基因,这个基因定名为Xa4,IR1545—284和RP291—7有相同的隐性抗病基因,定名为Xa5,Xa4和Xa5相互独立。由Xanthomonas Oryzae(Uyeda and Ishiyama)Doxvson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Oryzae sative L)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损害可能在苗期出现,此时称之为急性萎凋‘Kresck’,或在生长后期发病。损失是由于被侵染的分蘖完全凋萎或叶片的局部到全部枯萎和秕粒数增加。白叶枯病于十九世纪末已在日本报导。大多数种植水稻的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现也有了报导,最近由于农业集约措施,如大量施用N肥、密植高产、感光性不敏感、半矮生性的栽培种等而使这种病害得以增加。为了防治该病,曾试验了许多农药,包括几种抗生菌复合物,虽然有些已在日本应用,但在热带没有一种是高效而经济的。况且细菌对某些药剂能产生抗性。因此,采用抗病的品种似乎是最有效而经济的防治措施。日本早在十九世纪末已注意到栽培种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差异,1946年该国推荐种植了第一个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农林27。1946年以来又培育了几个抗病品种并鉴定了他们的抗病品质。日本鉴别了Xanthomonas Oryzea的三个菌系,几位工作者研究了对这些菌系的抗性遗传。发现品种黄玉、农林27、Kele、和Chinsurah BoroⅡ(钦苏拉、保罗Ⅱ)的抗性来自一个显性基因,坂口报导两个抗病基因相连锁。金杂群品种带有抗病基因Xa1,它传递对白叶枯病菌系Ⅰ群的抗性。伦太艾玛斯(Rantaj.Emas)品种群带有Xa1,Xa2,Xa2传递对菌系Ⅱ群的抗性。Xal和Xa2密切连锁,并位于第11染色体上。另外一群品种是早生爱国群,对日本所有茵系都有抗性。根据乌山和铃木等认为,早生爱国3号群品种的抗性由一个显性基因Xa—W控制,该基因与Xal和Xa2无关,独立一类。但是Xa—W仅在成熟期具有抗性。国际水稻研究所在1963年开始系统研究热带白叶枯病并鉴定了几个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已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其它地方用于育种工作中,并已推荐了几个抗病品种,并已研究了少数品种的抗性遗传。本试验是确定热带育种工作中用做抗沅的品种及品系的抗性遗传方式和等位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爱知106抗条纹叶枯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爱知106分别与感病品种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及武粳15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重病区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研究爱知106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爱知106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遗传,不同F1显性程度的差异可能与感病亲本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6.
两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两个籼稻品种IR36 和BJ1 与感病品种南农籼2 号、金刚30 和明恢63 等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 获得F1、F2、BC1、BC2 等世代。用条斑病菌株Rs105 接种不同世代群体, 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 BJ1 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IR36 的抗性则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5,Xa-7的抗源 DV_(85)衍生而来、但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的 TD-1、TD-2为抗病供体亲本,与对白叶枯病感染的杂交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杂交,在对目标性状——抗白叶枯病持性的强烈选择压下,与轮回亲本回交2次。然后自交,以便于其它有利基因重组,通过按产量与抗性进行鉴定与选择,目前所选育的抗18、抗21、抗25用白叶枯病强菌株浙173接种为高抗(HR),且抗病性状在与感病不育系配组的杂种 F_1中呈完全显性表达。这此抗系与珍汕97A 杂交的 F_1杂种农艺性状都近似于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在江、皖、豫、鄂等白叶枯病病区的杂交稻生产上有应用前景。再继续回交1~2次,可望获得进行白叶枯病抗性研究的近等基因系遗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α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α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α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α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α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水稻亚种间杂交后代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稻亚种间杂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后代的成株期抗性呈现单个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抗性的遗传,与亚种内杂交基本一致,但在全抗亲本的亚种间杂交后代中,部分植株苗期感病,以后转为抗病。早生爱国3号、中新120、南粳15、辛尼斯的抗病基因分别与IR_(1545-339)和IR_(28)的抗病基因呈独立遗传,IR_(28)的抗病基因与南粳15的抗病基因连锁,其重组率为20.56%。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的抗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中国育成的158个抗白叶枯病品种(系)的抗源系谱,并推断其抗病基因,比较了主要抗源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在育成抗病品种(系)中,籼稻抗源主要为IR系统,部分抗性中等的地方品种如矮种水田谷,花龙水田谷,玻璃占等也具有一定育种效果。IR品种中,以IR20,IR29转育品种(系)最多。粳稻主体抗源为农垦58,农垦57及其衍生抗病品种南粳11和南粳15。籼稻抗病基因多为Xa-4,部分粳稻品种带有X  相似文献   

11.
以抗梭条花叶病的宁麦9 号、苏麦3 号、宁麦7 号及高感梭条花叶病的扬麦5 号、扬麦158、宁9415 为亲本,配制成13 个组合,在田间病圃鉴定了亲本、F1 、F2 和回交后代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这一性状受1~2 对基因控制,宁麦9 号和苏麦3 号各含有2 对抗病基因,宁麦7 号含有1 对抗病基因。抗病性为显性,感病性为隐性。并提出通过常规育种手段选育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梨抗黑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鸭梨、早酥等8个品种15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黑星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80%以上的供试组合F1对黑星病的抗感分离比可用4对基因控制的抗病性来解释。亲本品种的抗性对杂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且品种间有差异。佳白梨、五九香梨是梨抗黑星病育种的良好亲本。西洋梨及其杂种在梨抗黑星病育种中作一亲或双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菜豆抗炭疽病育种抗病基因分析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组菜豆抗炭疽病育种抗源品种与感病且园艺性状优良的品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接种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各组合F2代抗病株与感病株分离比例均为3∶1,符合孟德尔的遗传法则,即菜豆炭疽病抗病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在1985~1986年,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水稻白叶枯病分离菌85-91-1观察6个品种和5个组合的抗病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西南175×早生爱国3号,窄叶青8号×千红-35-2,滇榆1号×早生爱国3号,滇杂25×早生爱国3号的F_2代抗病和感病的分离比是3:1.其抗病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渗入基因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我国 7个白叶枯病致病型代表菌系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 4种野生稻抗源供体的 65个渗入基因系进行了成株期抗性评价 .结果发现 :3种野生稻抗源供体的渗入基因系的抗性都明显高于其轮回亲本 ;3个渗入基因系 ( IR70 133- 12 1- 6- 6、IR70 133- 12 1- 9- 11、IR70 133- 12 1- 13- 1)对这 7个致病型菌系都表现高抗 .对其农艺性状的研究表明 ,这 3个渗入基因系的综合农艺性状良好 ,可作为今后水稻抗病育种的重要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16.
利用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5,Xa-7的抗源DV85衍生而来,但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的TD-1,TD-2为抗病供体亲本,与对白叶枯病感染的杂交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杂交,在对目标性状-抗白叶枯病特性的强烈选择压下,与轮回亲本回交2次,然后自交,以使其它有利基因重组,通过按产量与抗性进行鉴定与选择,目前所选育的抗18,抗21,抗25用白叶枯病强菌株浙173接种为高(HR),且抗病性状在与感病不育系配组  相似文献   

17.
用抗病亲本BJ399和感病亲本铭贤169配制组合,获得各世代材料。采用3个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BJ399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BJ399对条锈菌生理小种(菌系)中4-1、CYR32和CYR34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BJ399可作抗源材料在甘肃陇南小麦抗锈育种中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同时获得品质优良且高抗甜瓜蔓枯病的改良‘白皮脆’品种(系)。[方法]利用单一抗源PI140471(含抗病基因Gsb-1)与PI420145(含抗病基因Gsb-6)杂交,结合苗期蔓枯病菌A和A1梯度接种(5×105m L-1、5×107m L-1和5×109m L-1)鉴定与SSR标记CMCT505及SCAR标记SGSB1800筛选,获得聚合2个抗蔓枯病基因Gsb-1和Gsb-6的聚合抗源471-145。以聚合抗源471-145为父本,品质优异的感病品种‘白皮脆’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F1,选取含有聚合抗源且表现高抗的F1单株,再以‘白皮脆’为轮回亲本进行品种改良。[结果]SSR标记CMCT505可以在‘白皮脆’和PI140471上分别扩增出219和190 bp的特异性片段,SCAR标记SGSB1800可以在PI420145上扩增出1 80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聚合单株可以同时扩增出190和1 800 bp两条特异性片段。BC3F3群体筛选结果显示一些单株已经成功聚合了Gsb-1和Gsb-6两个抗病基因。单基因抗源PI140471和PI420145对不同菌株表现出选择性抗性且抗性水平低于聚合基因抗源。田间抗性观察显示,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植株表现为高抗甜瓜蔓枯病,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本课题组创建的分子标记CMCT505和SGSB1800对抗病基因Gsb-1和Gsb-6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另外,抗性观察与果实品质测定表明改良‘白皮脆’品种(品系)高抗甜瓜蔓枯病且商品性优良。[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为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探索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同时也为甜瓜优质、抗病和高产育种提供新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9.
小麦重要抗源Holdfast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苗期对小麦品种Holdfast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温敏微效基因检测,并构建Holdfast和铭贤169的杂交群体,对其成株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Holdfast苗期常温下对中国流行小种CYR29、CYR31、CYR32和CYR33高度感病,高温下可诱导温敏微效基因表达;成株期大田条件下Holdfast对CYR32免疫,由1对显性和2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综合已有研究结果确认,Holdfast至少含有2对显性主效全生育期抗病基因、1对显性成株抗病基因和2对隐性温敏微效抗病基因。建议将其作为抗源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随抗条锈病育种的进展,品种抗病性不断有所提高。老的抗源材料,也是宝贵的种质资源。虽然品种的抗病性是其亲本抗病基因重组的结果,但必须进行精细的选择,才能纯化其抗病性。新育成的多个小麦品种(品系),与黑麦血缘有关,其抗锈性强。细胞学观察表明,它们均系1B/1R 类型,是难得的抗源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