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但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如何分清轻重缓急,标本兼治,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众说纷纭,观点分歧较多。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障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为背景,对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内涵、重要性、队伍建设现状和开发对策研究4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纵观农村实用人才的研究历程,提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的教育培训创新和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体制是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3个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核心内容,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治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相比,农村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污染、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农村乡风文明落后等。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对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总结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旨在为各地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 突出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必须认识城乡统筹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体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造成城乡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造成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城乡关系平等、协调、融合、发展是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Scenic-based countryside planning model,one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models,has been just initiated without a sound rural planning theory system,thus it is not an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nearby the scenic areas.In view of this problem,this paper took Panxi Village in Wanli District of Nanchang City for example,analyzed its current situation comprehensively,figured out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set clear objectives,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planning strategies from 4 perspectives of rural functional orientation,industrial upgrading,exploration of characteristics,and village texture,to provide methods and idea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villages.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43-347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户籍制度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土地使用缺乏规范,城乡二元分割格局还没有彻底打破,城市化水平偏低致使城市吸纳力不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城市边缘区的科学规划水平不高。为此,应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城乡统一市场,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推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推进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加快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审视与现实路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300-303
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应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完善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鲁西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树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58-360
摘要: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农户的资金需求状况、农村信用社对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我们对聊城市下辖的区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户对新农村建设有部分了解,农户对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抱有很大希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分析了中国目前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国农村和谐社会需要改变执政观念,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作保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支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助推,同时提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效益农业;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弱化转移农村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84-488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教育成本过高、办学规模扩展迟缓、办学方向与时代要求相背离、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等问题。为此,必须积极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职业教育的服务制度、创新职业教育的投融资制度、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职能优化的策略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303-306
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缺乏有效的规范、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侵权现象、随意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等问题。为此,应当优化政府培育土地流转市场的职能,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政策制定职能,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职能,政府对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职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中国农村的"三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构想。同时对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团队”理论,介绍了我院在新农村建设中,组建科技团队和团队创新所作的探索与实践。在加强科技团队建设过程中,我院的科研、技术推广、为地方经济服务、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研究对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为“三农”服务和新农村建设中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353-356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当前,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存在着相对贫困问题突出,贫困人口返贫率高,实际贫困人口数量较大等问题。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改革户籍制度,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建设传递机制,完善农业金融立法,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支持力度,把土地处置权上升为土地资本功能,发挥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优势,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分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天津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大,但整体素质较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造成天津农民素质素质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历史、体制、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快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创业能力,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下的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建设进入的一个崭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农村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又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对目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各省市对农村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与城市安全相比较而言,农村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清查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关注农民弱势群体的人身伤害及相关职业病,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安全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的深远背景分析,解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制度性根源,进而提出了解决新农村发展建设中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忽视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问题。而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彻底向现代化转变,则所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都将成为空谈,甚至会造成像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观念混乱、经济发展偏颇的现代性危机。文章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从理论、历史、现状3个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思想观念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中国在近代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正是由于在不同的阶段都程度不同地忽视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才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危机;同时从农民现状来看,思想观念更是滞后于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从伦理的规范、道德的重建、传统的继承等方面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就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成为关乎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食品产业的密切关系,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产品加工的受益者也应是农民。分析得出了我国目前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与农业、农村、农民脱节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首先是使农民成为经营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实施中国“十一五”发展战略,以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就如何推进中国农村工业化提出见解,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