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11,(12):111-112
黄金首饰的制作工艺既有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如花丝工艺、烧蓝工艺、錾花工艺、点翠工艺、打胎工艺、蒙镶工艺、平填工艺等;还有现代机械加工工艺,如浇铸工艺、冲压工艺、电铸工艺等。  相似文献   

2.
顺流干燥及干湿粮混合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顺流式烘干工艺及干湿粮混合干燥的工艺的研究,得出各自的工艺参数及最佳组合,并就2种工艺进行了性能对比,得出了干湿混合干燥工艺顺流式干燥工艺具有节能,提高效率,保证谷物品质等特点,论证了缓苏时间对干燥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复合肥生产工艺众多,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复合肥的性状存在本质差异。研究不同工艺复合肥的作物增产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为复合肥的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模拟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等养分不同生产工艺复合肥(N-P2O5-K2O,15-15-15)的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6种工艺复合肥的氮素释放特征曲线符合抛物线,脲甲醛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最慢、掺混工艺释放最快;不同工艺复合肥氮素释放速率依次是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喷浆造粒工艺<团粒工艺<掺混工艺复合肥。施用不同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脲甲醛工艺复合肥玉米产量最高,较掺混肥增产8.8%;其次是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分别比掺混肥增产5.7%和5.1%,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较掺混复合肥增产不显著。玉米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差主要来自穗粒数的差异;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和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穗粒数比掺混工艺复合肥处理提高15.6%、13.5%和10.2%;穗粒数与生长前期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玉米生长前期吸收氮量的提高促进了玉米穗粒数的形成。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在不同工艺复合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比掺合肥提高了10.7、8.9和3.8个百分点,其氮素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都高于掺混肥,而团粒工艺和喷浆造粒工艺与掺混复合肥氮素利用效率相当。【结论】脲甲醛工艺、高塔造粒工艺及双管反应器工艺复合肥因工艺和原料的改进,较其他工艺复肥氮素释放慢,有利于玉米移栽到大喇叭口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了玉米生长和穗粒数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黄山毛峰茶的采摘技术、传统制作工艺、机械化初制工艺及精制工艺等采制工艺。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如何为农村选择适宜的低成本污水处理工艺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山东省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选取原则,从国内外污水处理工艺中筛选出20余种适合山东农村的工艺类型,将其归纳为自然处理工艺、生态滤池工艺、新型适用工艺及组合工艺4类。通过对所选工艺的技术特点、适用条件、运维管理及成本等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山东省农村低成本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流程。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CAPP中各种工艺决策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工艺决策模型,以这一模型下的工艺生成为主线,进行了工艺知识的分析、组织,基于关系数据模型实现了工艺知识的计算机内部表达。结果表明:这种表达方式能够保证工艺生成过程中零件信息与工艺知识之间的高效匹配,及不同加工环境下工艺知识的维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参考我国相关辐照加工企业宠物饲料辐照灭菌工艺及有关国际工艺规范标准,系统研究宠物饲料辐照杀菌工艺规范,包括辐照源、辐照装置、辐照管理、工艺剂量、辐照工艺要求、剂量控制、辐照处理以及标识、贮存和运输等,工艺规范确定宠物饲料辐照杀菌的工艺剂量为4.0~8.0 kGy,并就工艺剂量的确定依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载银壳聚糖的固色机理及其处理染色薄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pH值对CTS-Ag与酸性染料反应产物的性能影响,揭示CTS-Ag的固色机理。采用不同抗菌染色工艺制备抗菌染色薄木,分析其颜色、耐水性、耐光性以及防霉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TS-Ag与酸性染料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酸性越强,染料的上染率越高,固色效果越好;抗菌染色薄木与直接染色薄木之间的色差,工艺B>工艺C>工艺A;抗菌染色薄木的水洗色牢度,工艺C>工艺A>工艺B;工艺A制取的抗菌染色薄木的日晒色牢度变差,工艺B、C制取的抗菌染色薄木的日晒色牢度得到改善;抗菌染色薄木的抗菌防霉性能,工艺A>工艺C>工艺B。   相似文献   

9.
天然胶乳凝固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概述国内外天然鲜胶乳凝固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工艺的利弊及生物凝固工艺在生产上的优越性。随着进一步研究探索,生物凝固工艺足以替代制胶工业中传统的酸凝固工艺。  相似文献   

10.
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扁形、卷形、条形三种不同形状的名优绿茶,经内含成分和综合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形状不同加工工艺的成品茶间品质有一定的差异.在扁形茶的组合工艺中,综合品质最好的是只经过一次微波杀青的工艺4.卷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工艺1.条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先提香后干燥的工艺5.  相似文献   

11.
有机固体废物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固体废物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解决废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与关键.虽然传统高温堆肥作为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存在发酵周期长、发酵温度低、无害化不彻底等缺陷,严重制约其工厂化推广应用.本文推出一种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发酵参数以及在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优势.该技术通过添加嗜热菌剂使发酵温度比传统高温堆肥高出20~30℃,能够显著缩短发酵周期、强化无害化效果.因此,该技术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废物资源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潘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06-9108
[目的]寻找适合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澄清的澄清剂及方法。[方法]研究果胶酶、明胶、硅藻土、活性炭用量对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澄清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结果]硅藻土澄清效果优于明胶、果胶酶和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澄清工艺为:硅藻土用量为0.6 g/L,澄清温度为20℃,澄清时间为4 h。[结论]在最优澄清工艺下可以获得色泽黄绿、透明、果香与酒香和谐的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透光率达92%。  相似文献   

13.
气候与七个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浙闽2省7个杉种子园产量的影响,发现对浙江影响最大的物候期为撒粉盛期;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分别为:浙西南相对湿度,次为雨日、雨量、日照时数;浙西气温、雨量、相对湿度;浙东雨日、雨量;浙西北气温、次为雨量、雨日。但闽北邵武卫闽种子园影响产量最大的是处于盛夏的物候期,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为雨量、相对湿度和气温;授粉盛期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相对湿度。也就是说造成低产的主导因子在浙西北和浙西是授粉期低温多雨;浙江其它地区为授粉期多雨高湿度;闽北邵武为盛夏干旱高温。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时期为盛果期。根据撒粉盛期气候预测浙江6个杉木种子国产量,精度可达70%左右;根据盛夏气候预测闽浙7个种子园产量,精度约57%,  相似文献   

14.
在家蚕发育有效温区(7~4O℃)内采用多量点处理,发现家蚕幼虫、蛹及卵三个虫态都存在“发育恒定温区”,分别为22~27℃.22~27℃及23~26℃,认为“发育恒定温区”是种的固有特性,由于以往的温度——昆虫发育速率数学模型不能描述“发育恒定温区”,因而有提出研究新模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堆肥过程中接种分解或转化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可以加速堆肥的腐熟和改善产品品质.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从添加磷矿粉的高温阶段堆肥样品中,分离筛选出6株菌落和透明圈较大的高温无机磷降解菌,经耐热性实验,结果其中的2株(No.C、No.D)温度适虚范围较广,在25~55℃之间均可生长.对这2株菌进行无机磷培养基摇瓶培养实验,测定了其高温下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无机磷降解菌,在50℃高温培养下,发酵液中的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于第14、16d达到最大值,为263.8和242.0μg·mL-1,对磷矿粉的最大降解率分别为32.35%和29.7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初步确定分离到的这2株具有较高活性的高温无机磷降解菌分别为软化芽孢杆菌属(Bacillus.Macerans)和巨大芽饱杆菌属(Bacillus.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6.
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根据多年荔枝保鲜中小批量试验的结果,总结出荔枝保鲜的新方法。在低温、高湿、气调的贮藏环境下,不用药物防腐可使荔枝保鲜40天,商品率达97.23%。并从解剖果皮形态结构入手,应用显微技术探明荔枝果皮结构特殊,果皮龟裂片突起部位有长管细胞与海绵层中的输导组织连接,与皮孔相通,而该部位极易失水褐变。所以一般果实褐变始于果皮突起部分。  相似文献   

17.
Attention helps us process potentially important objects by selectively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sensory neurons that represent the relevant locations and features of our environment. This selection process requires top-down feedback about what is important in our environment. We investigated how parietal cortical output influences neural activity in early sensory areas. Neural recordings were made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and an earlier area in the visual pathway, the medial temporal area, of macaques performing a visual matching task. When the monkey selectively attended to a location, the timing of activities in the two regions became synchronized, with the parietal cortex leading the medial temporal area. Parietal neurons may thus selectively increase activity in earlier sensory areas to enable focused spatial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8.
番茄苗期地温对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番茄幼苗及定植后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叶面积增长、NAR、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温 ( 2 0℃ )下生长的幼苗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温 ( 15℃ )下生长的幼苗 ,进一步分析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取决于叶面积的增长 ,生产上番茄苗床地温应控制在 2 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利用鸡粪堆制复合微生物肥的关键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机械翻堆,以鸡粪和菌糠为原料,研究其经高温堆肥发酵制备复合微生物肥料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变化,为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堆肥周期中,有机质的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温度先上升达到最高温65℃,并在60℃左右高温维持8~10 d,之后下降。对前发酵物和后发酵物的养分分析表明,有机质由46.0%降到41.2%,总养分基本维持不变,总磷和总钾略有上升,水分则由35.82%下降至25.40%,符合国家NY/T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要求,为产品研发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Cooling with a thermoelectric cold probe, well localized in the region of the cochlea, produces a rapid, reversible decrease in the amplitude and increase in the latency of the action potential induced by clicks. These changes closely resemble those produced by reducing click intensity. Temperature also affects the amplitude of the cochlear microphonic, but the amount of change is considerably less than, and is poor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plitlude change of the action potential. It is speculated that temperature may act on a hypothetical " excitatory process" in the cochlea, which comes after the cochlear microphonic in the sequence leading to production of the action potential of the auditory ner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