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开阳县双流镇一些村庄人均耕地面积少,低于25°坡耕地的比例大的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入优势品种东乡绿壳蛋鸡进行林下养殖。通过利用火棘林下轮养,火棘林提供饲料、遮荫和吸收鸡粪,并在完善场址布局、品种优势利用和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龙岩市林下经济现状的调查,阐述了林下经济发展条件与必要性,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资兴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现状分析,总结资兴市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探讨资兴市林下经济发展潜力,探索适应资兴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山市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阐述了黄山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与规模,分析了其优势和劣势,并提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旨在为全区实现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提供参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坦  邓照东  杨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90-10191,10203
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得出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并提出了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下经济是发展现代化林业的重要推手,文章通过对休宁县林下经济发展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宣传、生态、基础设施、政策资金、互联网等方面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休宁县林下经济发展、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明川 《甘肃农业》2016,(10):22-23
详述原州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原州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原州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路,以为当地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歙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模式的调查,指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空间、规划、部门协调、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以期为歙县更好地发展林下经济、优化林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聊城市东昌府区林下经济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当前东昌府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对林下产业的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从政策方面以及技术方面提供支持;要完善提高现有的林业服务体系,夯实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林下经济技术服务中,使林下经济技术服务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等措施,进而更好地发展东昌府区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0.
双鸭山农场林业局十分重视农场林下经济发展,多次组织全场林业干部、职工对如何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探讨,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调研,明确了双鸭山农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贵阳市烤烟生产的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贵阳市8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的机械化作业情况为基础数据,采用只考虑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将烟叶生产作业环节分为育苗移栽组、栽前准备组、采后处理组和田间管理组,每组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并分别设定相应权重,进行其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的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综合评价值(A)在10.81%~50.9%,大部分A值低于40%,机械化水平整体上开阳县的最高,达到50.9%,修文县最低,为10.81%。各地机械化水平为开阳马场(50.9)清镇流长(45.75)开阳冯三(45.23)息烽红星(39.4)清镇新店(39.32)开阳宅吉(36.54)开阳龙岗(13.83)修文小箐(10.81)。  相似文献   

12.
为给开阳县中草药资源的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民间采访与资料考证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基本摸清了开阳药用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及民族用药情况。结果表明:开阳现有药用植物795种,其中,药用新资源33种,国家级或贵州保护药用植物9种,贵州特有种2种,少数民族药用植物226种。结论:开阳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民族药种类较多,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侯新  王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43-4844,4862
根据三峡库区丰都县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规划,结合社会需求,并通过污染源调查研究和水质分析评价,进行了丰都县水功能区划修编,重新划分水功能区,提出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及其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以加强对水资源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评估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要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执行情况,分析规划最新实施情况,为及时修改规划提供依据,为下一步更加合理执行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要2020年)实施情况良好,与规划预期方向基本一致。但存在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增长压力巨大、空间布局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研究结论]一方面,提倡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建设用地尽量少占耕地,适当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与积极开展村庄复垦补充耕地;另一方面,在不突破原有规划目标的情况下,对规划进行微调,适当调整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绿化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开阳县十里画廊风景区的整体景观效果、旅游品住和旅游形象,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根据开阳县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各地域立地条件,植被现状,旅游开发特色,景观整体绿化布局规划为森林、花果苑、河流、农田4大景观类型,以斑块状交织分布.全区以禾丰底窝坝(玉水金盆)为植物规划中心,以青龙河和全国汽车拉力赛开阳站赛道为植物景观视景轴线,以凤凰寨片区、水头寨片区作为植物规划重点,以凤凰寨后山植物造字、白鹤林观景台景点作为植物规划亮点,空间布局为开放式自然带状绿化结构,利用节点、轴线、景点的有机结合,构成绿化的整体结构网络.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权法的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现代农业内涵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05—201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涿鹿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总体高于张家口市,但与河北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涿鹿县的产出效益水平、产业化经营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物质装备水平不断下降,且经济结构水平呈现较大波动;与张家口市相比,涿鹿县的优势在于物质装备水平和产出效益水平较高;与河北省相比,涿鹿县的劣势在于物质装备水平、经济结构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明显较低。综合评价结果,本研究对涿鹿县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关键性建议,促进全县现代农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黔油2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贵州省开阳县进行了黔油28最佳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种植10.5万株/hm2、双株种植的密度配置种植,是获得油菜高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13——2018年中国31省(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31省(区)林下经济效率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林下经济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特征,林下经济效率水平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于规模效率水平。推进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合理制定各地林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完善各省(区)林下经济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借鉴林下经济典型示范区域先进经验等促进林下经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陕南移民搬迁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是实现陕南移民搬迁目的和促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陕南丹凤县为实地调研对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对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为化解丹凤县移民搬迁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做好丹凤县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