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发酵桑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代谢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1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含10%桑叶高脂饲料和含10%桑叶低蛋白饲料8周。试验结果表明:同基础饲料相比,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显著抑制低蛋白组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不影响高脂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基础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组,与高脂组无显著差异,同时,低蛋白组血清中HDL-C/CHO和HDL-C/LDL-C比值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和高脂组。试验组大口黑鲈血糖含量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CAT/SOD比值。各组鱼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会降低大口黑鲈血脂、血糖,增强其机体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桑叶分别替代0、15%、30%鱼粉,再对30%鱼粉替代水平饲料补充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成4种等能等氮(CP 42%,GE 18 MJ/Kg)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_1、D2、D_3和D4,饲喂大口黑鲈(初始体质量10 g)8周,研究发酵桑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补充晶体氨基酸(CAA)后会明显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各实验组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摄食率、肥满度以及全鱼常规组成均无显著差异。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HDL-C/CHO和HDL-C/LDL-C比值。随发酵桑叶替代水平的增加,大口黑鲈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发酵桑叶替代适宜水平鱼粉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替代鱼粉水平过高会显著抑制大口黑鲈的生长,但可以改善大口黑鲈的脂质代谢和机体抗氧化能力。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可以提高桑叶的利用率,促进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和0.20%的酸化剂,配制5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21.31 ± 0.18)g的大口黑鲈64天。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0.15%组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0.10%-0.15%的酸化剂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饲料系数,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全鱼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以及对饲料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料酸化剂添加量为0.15%时,大口黑鲈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0.1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和0.10%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0.10%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在0.10%-0.15%时,大口黑鲈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组肠道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显著上调了大口黑鲈肠道抗氧化相关基因(Nrf2、CAT和Cu/Zn-SOD)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饲料中添加0.20%的酸化剂显著下调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结果表明大口黑鲈饲料中酸化剂适宜添加量为0.148%-0.152%。总结,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能够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炎症水平以及维持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4.
陆梓晔  姚春凤  车明晓  迟淑艳  谭北平 《水产学报》2023,47(3):039614-039614
实验旨在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α-L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配制3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为粗脂肪14%的基础饲料组(D1),粗脂肪14%添加α-LA组(D2),粗脂肪16%添加α-LA组(D3),投喂大口黑鲈幼鱼[初体质量(5.01±0.02) g],养殖实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D3组与D1组之间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D2组;D3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D1和D2组;D2和D3组血清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比D1组显著降低,各组间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D2和D3组的肝脏空泡化面积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D2和D3组肝脏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活性显著提高,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D3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相比D1组显著上调。D3组肌肉十五烷酸、十七烷酸和二十一碳酸含量显著升高,D2和D3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α-LA,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增强...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6.5±1.2)℃下,将体质量(45.70±0.5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分为4组,饲养在采光大棚内的30m2水泥池中,每池40尾,D0组每天饱食投喂2次,D1、D2、D3组分别投喂6d、5d、4d,饥饿1d、2d、3d,持续8周,每组3个重复池塘,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口黑鲈幼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大口黑鲈的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不同程度下降,但D1组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口黑鲈的日摄食量随饥饿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1组的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D2和D3组显著低于D0组(P<0.05)。试验结束时,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饥饿时间增加而下降。D3组鱼的胃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D0组(P<0.05);D1组的胃和肠道脂肪酶活性较高;D1和D2组胃淀粉酶活性较高,肠道淀粉酶活性则随着饥饿时间增加显著上升(P<0.05)。饥饿使大口黑鲈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血清生长激素水平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而上升,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水平则下降(P<0.05)。结果表明:每周投喂6d饥饿1d的大口黑鲈饲料转化效率较高,实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可供集约化养殖的科学投喂参考。  相似文献   

6.
牟明明  蒋余  罗强  陈拥军  罗莉  林仕梅 《水产学报》2018,42(9):1408-1416
为探讨不同来源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2.45±0.07)g的大口黑鲈18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鲢,养殖84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冰鲜鲢组。大口黑鲈摄食配合饲料后,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肌糖原和肠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饲喂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P比值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而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尿素、钙和磷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鲢组。各实验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胆固醇(TC)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配合饲料明显影响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的组织结构,饲喂配合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小肠绒毛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鲢更适合饲喂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不仅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且损伤肝脏和肠道的健康。因此,可以借鉴冰鲜鲢的营养组成和大口黑鲈的代谢特性,深入研发大口黑鲈的饲料配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王知行  任兰兰  韩潇宇  高坚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5-109615
通过研究不同饲料维生素C(VC)含量对大口黑鲈仔鱼生长、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究其维生素C最适需求量,为维生素C在大口黑鲈仔鱼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设计5个实验组,分别为0(VC0)、200(VC200)、400(VC400)、800(VC800)和1600(VC1600)mg/kg。以出膜后11日(体重为1.2±0.3 mg)的大口黑鲈仔鱼为研究对象,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3周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仔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其中VC400组数值最高。通过折线模型分析维生素C添加水平与增重率的关系,大口黑鲈仔鱼饲料中维生素C最适添加水平为421.2 mg/kg。各组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生长性能基本一致。各维生素C添加组的补体浓度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VC0组,补体C3与补体C4浓度均在VC1600组达到最大值。在溶菌酶含量中,VC400组、VC800组与VC1600组含量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VC0组与VC200组。各组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均在VC400组取得最大值。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体内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丙二醛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420mg/kg维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大口黑鲈仔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8.
苟仕潘  陈乃松  徐祥泰  刘子科  尹佳 《水产学报》2015,39(10):1499-1510
配制6种不同可消化淀粉水平(5.93%、8.71%、11.96%、15.11%、18.16%、21.74%)的等氮和等脂肪的饲料,以试验鱼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及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参数作指标,评定大口黑鲈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用上述6种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28.36 ± 0.10)g 的大口黑鲈48 d,每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35尾鱼。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每天饲喂2次(8:00和16:00)。结果显示,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为21.74%时,大口黑鲈成活率最低;可消化淀粉水平超过8.71%时,鱼体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显著下降;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在可消化淀粉水平为11.96%时达到最高。随着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的升高,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脂肪和淀粉的消化率显著降低;全鱼、肌肉、内脏及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水分含量显著升高,脂肪含量在8.71%组达到最高后又显著降低;肝体比、脏体比、肝糖原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高于11.96%时,试验鱼餐后6至12 h呈现持续的高血糖症状;血清蛋白质含量和血清补体活性在可消化淀粉为8.71%时达到最高;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在11.96%组达到最高。另外,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未受到饲料中可消化淀粉水平增高的显著影响,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综合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效率、体组成、血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得出,大口黑鲈对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利用与耐受力有限,饲料中可消化淀粉的适宜水平为8.71% ~ 11.96%。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水平对大口黑鲈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水平包膜维生素C(0、500、1 000、2 000、4 000 mg/kg)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 g左右的大口黑鲈2个月,每个处理50尾鱼,各处理3个重复,在试验结束时进行攻毒,研究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大口黑鲈抵抗病菌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高浓度维生素C(1 000 mg/kg以上)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活力(P<0.05);4 000 mg/kg组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随着饲料中V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的存活率和免疫保护率均上升。试验证明,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建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理雄鱼诱导技术, 以出膜后 15 d 体长(15.1±0.09) mm 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 分别使用含有 17α-甲基睾酮(MT)的日粮饲喂 60 d。饲料 MT 添加量分别为 0 mg/kg (MT0)、 50 mg/kg (MT50)和 100 mg/kg (MT100), 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MT50 和 MT100 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 MT0 组(P<0.05), MT50 和 MT100 组的雄性率均为 100%, 显著高于 MT0 组(45%); 性腺组织切片显示, MT 诱导获得的生理雄鱼性腺结构与 MT0 组雄鱼相似。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 MT0 组雌鱼(P<0.05), MT50 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 MT100 组(P<0.05), 与 MT0 组雌鱼无显著差异(P<0.05)。 此外, 与 MT0 组雌鱼相比,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性腺中 Dmrt1 和 Gsdf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而 Foxl2 和 Cyp19a1a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研究结果表明, MT 添加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后 15 d 的雌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雄性个体, 适宜添加量为 50~100 mg/kg。本研究为大口黑鲈全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实验饲料,饲养50 d后测定成活率、生长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抗低氧胁迫能力。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150 mg/kg和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10~300 mg/kg桑叶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肝胰腺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低氧胁迫2 h时,10 mg/kg、5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4 h时,10 mg/kg、50 mg/kg、100 mg/kg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桑叶黄酮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6.18 mg/kg,添加10~100 mg/kg桑叶黄酮可提高凡纳滨对虾抗低氧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2.
芽孢杆菌(Bacillus)有氧发酵豆粕的肽类和活菌等含量丰富,为研究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的养殖效果,配制鱼粉含量为50%的大口黑鲈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用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实验饲料进饲养实验。实验共分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初始体重为(19.83±0.33) g]。采用表观饱食投喂饲养75 d。结果显示,20%和30%实验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饲料效率、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0%的替代组增重率及饲料效率皆出现最大值;各实验组之间肥满度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替代组脏体比出现下降的趋势,且当替代量超过3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代组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随鱼粉替代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10%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替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肠道组织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40%组前肠肠绒毛密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前肠绒毛高度和宽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组中肠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0%和40%组中肠绒毛密度和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的后肠肠壁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30%组绒毛高度和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替代20%的鱼粉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体质,对其肠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博文  杨航  冷向军  徐禛  姚文祥  李小勤 《水产学报》2023,47(5):059613-059613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锰的需求量,在含锰5.2 mg/kg的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0、4、8、16、32和64 mg/kg锰(以MnSO4·H2O形式),制成6种不同锰水平的饲料(5.2、9.6、13.5、20.7、 38.3和67.9 mg/kg),投喂初始体重(16.00±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10周。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锰,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各组增重率与饲料系数在锰含量达到13.5 mg/kg后基本稳定。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增加,血清T-SOD、Mn-SOD活性和全鱼、脊椎骨中的锰含量上升,并在饲料锰含量达到20.7mg/kg后趋于稳定,而血清丙二醛含量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全鱼铁、骨铁、骨锌和全鱼锰沉积率随饲料锰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锰可以促进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血清抗氧化能力、全鱼和骨锰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锰和骨锰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锰的需求量分别为18.3、20.5、21.1和23.4 mg/kg干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硫辛酸对大口黑鲈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硫辛酸评估其对大口黑鲈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该试验挑选60尾健康大口黑鲈随机分成3组,根据鱼体质量分别注射含有不同剂量的硫辛酸,设定对照组(0 mg/kg)、T20组(20 mg/kg)和T40组(40 mg/kg),注射6 h、12 h、24 h后分离其血清和肝脏,测定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20组和T40组中血清CAT酶活性在6 h和12 h均显著提高(P<0.05);T20组肝脏CAT酶活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T40组肝脏CAT酶活性在处理12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0组;与对照组相比,T20组肝脏T-SOD酶活性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提高(P<0.05),而T40组肝脏T-SOD活性在6 h和12 h显著提高(P<0.05),且T20组T-SOD酶活性高于T40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硫辛酸可以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与肝脏中CAT和T-SOD酶活性,且该促进作用与硫辛酸使用剂量及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设计5组等氮等能(粗蛋白为53%,能量为25KJ/g)的实验饲料,以60%的鱼粉饲料组作为对照(D1),豆粕∶花生粕∶鱼溶浆粉∶鸡肉粉(2∶1∶3∶2)的复合蛋白替代40%(D2)、50%(D3)、60%(D4)和70%(D5)的鱼粉,养殖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初始体重(53.0±0.2) g,养殖周期84 d,每天定时(08:00,16:30)投喂2次,投喂量为体重的1.5%~2%。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之间幼鱼存活率、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4和D5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在D2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3、D4和D5组(P0.05);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均显著低于D5组(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在D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背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总蛋白浓度在D2组显著高于D4和D5组(P0.05);血糖浓度在D2和D3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D3、D4和D5组甘油三酯浓度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各替代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碱性磷酸酶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动植物蛋白可有效替代50%鱼粉而不影响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许钰珏  王文强  杨鹏  何超群  覃雅雯  宋飞 《水产学报》2021,45(12):2029-2043
试验采用初始体重为4.16±0.0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苏氨酸对照组(TC,65.0%鱼粉),低苏氨酸组(LT,65.0%宠物级鸡肉粉添加除苏氨酸以外的必需氨基酸至TC水平组)和苏氨酸添加组(TS,LT组添加苏氨酸至TC水平组),探究饲料中不同苏氨酸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免疫及宠物级鸡肉粉利用率的影响,养殖试验开展8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T处理组饲料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P<0.05),饲料中添加苏氨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后导致的生长性能受限、饲料效率低下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降低等问题(P<0.05)。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还显著降低了血浆中营养成分和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水平(P<0.05),使之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RNA水平上,饲料中苏氨酸添加可显著改善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引起的肝脏中糖脂合成代谢抑制和分解代谢加剧的现象,同时苏氨酸添加也可显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的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量苏氨酸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并增强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饲料中胆碱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700、1 400、2 100和2 800 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2 369.57、2 716.90、2 993.49、3 443.60和3 799.05 mg/kg),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0.00±0.10) g的大口黑鲈幼鱼56 d。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添加量为2 100 mg/kg的饲料组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实验鱼的存活率(S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当氯化胆碱添加量达到2 100 mg/kg饲料及以上时,鱼体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添加1 400~2 800 mg/kg氯化胆碱组的鱼体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氯化胆碱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