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品种鲁单9002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通过计算机分析和模拟寻优,提出3套鲁单9002高产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邯丰7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邯丰79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邯丰79理论最高产量为11 231.7 kg/hm~2,因素组合为密度63 000株/hm~2、N施用量360 kg/hm~2、P_2O_5施用量360 kg/hm~2、K_2O施用量315 kg/hm~2,密度和施肥均对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两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中,密度与氮肥、密度与磷肥、氮肥与磷肥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密度与钾肥、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加大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时配合施用一定的钾肥,可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普那菊苣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各因子间的数学模型.结果: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3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86 120~194 040株/hm2,纯N 31.68~34.96 kg/hm2,P2O5112.05~127.95 kg/hm2,K2O 85.61~96.19 kg/hm2;鲜草产量≥142 500.00 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91 500~201 180株/hm2,纯N 33.68~37.89 kg/hm2,P2O5110.55~129.45 kg/hm2,K2O 78.41~93.75 kg/hm2;各因子对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不同因子互作表现:种植密度氮肥互作>种植密度磷肥互作>氮磷肥互作>氮钾肥互作>种植密度钾肥互作>磷钾肥互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金荞麦在毕节地区适宜的播期及繁殖方式,建立金荞麦的优化栽培模式,以栽培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施用量为对象,运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繁殖方式对金荞麦鲜茎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荞麦适宜播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芽苞繁殖的产量最高;通过模拟寻优,建立了金荞麦茎叶鲜产量与栽培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金荞麦茎叶鲜产量≥36 000kg/hm2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为:栽培密度12.29万~12.95万株/hm2,氮肥施用量81.63~98.37kg/hm2,钾肥施用量73.6~86.4kg/hm2,磷肥施用量109.14~130.86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辣椒青辣产量为目标,以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辣椒青椒产量与辣椒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青椒产量≥34500㎏/hm2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31515~32265kg/hm2,氮肥施用量215.25~246.75kg/hm2,钾肥施用量232.65~269.55kg/hm2,磷肥施用量69.30~80.85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肥量、栽培定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洋葱鳞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因素的是钾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对产量具有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氮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经综合平衡法分析后,得出最优的栽培措施是A2B2C3D1。采用此栽培措施,洋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尿素施用量163.05~191.55kg.hm-2;过钙施用量546.6~653.4kg.hm-2;硫酸钾施用量510.3~614.55kg.hm-2;种植密度5.45万~5.80万株;②4个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钾肥>密度>氮肥>磷肥;③各因素间对产量影响皆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④较高水平的施钾量和施氮量有利于产量的提高;⑤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大中薯率高。  相似文献   

8.
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普那菊苣鲜草产量与各因子间的回归方程。通过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普那菊苣鲜草产量≥135000.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61850~174000株/hm2,纯N28.48~31.77kg/hm2,P2O5113.93~126.08kg/hm2,K2O78.60~91.54kg/hm2;鲜草产量≥142500.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160590~173940株/hm2,纯N28.26~32.40kg/hm2,P2O5111.08~128.93kg/hm2,K2O82.09~97.46kg/hm2。各因子对普那菊苣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只有合理密植结合钾肥的适量施用,种植普那菊苣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寒地地区玉米栽培高产措施,以德美亚2号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种植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和种植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子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变化趋势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影响顺序为施氮肥种植密度施钾肥施磷肥,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肥种植密度施钾肥施氮肥;要获得≥12 723.8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50.77~287.6 kg·hm-2,磷肥139.0~158.0 kg·hm-2,钾肥82.9~97.1 kg·hm-2,种植密度为79 800~85 2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下,为合理利用四川地区紫色土(坡地、荒地等)进行白芷种植,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探究紫色土中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对川芷2号白芷品种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中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对白芷产量的影响大小为钾肥>磷肥>氮肥,钾肥和磷肥对产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肥对白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对欧前胡素含量的影响为钾肥>氮肥>磷肥,对异欧前胡素含量的影响为磷肥>氮肥>钾肥,可见钾肥显著影响欧前胡素含量,磷肥显著影响异欧前胡素含量。通过统计频数法优化出施肥配方,在氮肥施用量为233.73~283.36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 380.66~1 522.04 kg/hm2、钾肥施用量为215.14~240.03 kg/hm2时川芷2号能实现高产,在氮肥施用量为240.39~276.58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 097.69~1 197.45 kg/hm2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及氮磷钾肥施用量与茶叶产量的关系模型及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有机肥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的影响,以茶叶品种龙井43为试验材料,通过4因子(1/2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田间试验,建立有机肥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与茶叶产量的回归效应模型,并对各因子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和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有机肥磷肥;有机肥与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存在协同作用,氮肥和磷肥、氮肥和钾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但是过高的施肥量则表现出拮抗作用。通过综合分析施肥模型得出茶叶高产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有机肥11 991.0~13921.5 kg/hm2,纯氮肥229.5~253.8 kg/hm2,纯磷肥225.0~257.1 kg/hm2,纯钾肥170.7~203.7 kg/hm2。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高丹草鲜草产量与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磷肥施用量(x3)、钾肥施用量(x4)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高丹草鲜草产量高于97 500.00 kg/hm2的栽培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93 360~105 450株/hm2,施N量184.10~206.2 kg/hm2,施P2O5量165.83~194.18 kg/hm2,施K2O量96.23~109.69 kg/hm2.各因子对高丹草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施用量>种植密度>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说明,在该试验的土壤和生态条件下,钾肥施用量是决定高丹草鲜草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加工番茄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模式下的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四因素(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三水平(三个密度水平、三个氮肥水平、三个磷肥水平、三个钾肥水平)的高效栽培技术田间正交试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对其产量作用影响的参试因子按其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并且组合因子在:种植株数为2 500株/667m2,尿素为20~40 kg/667m2,三料磷肥15~30 kg/667m2,硫酸钾肥10~15 kg/667m2时,加工番茄杂交一代品种长红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发挥的增产、增效潜力较为理想,在此范围内的具体需肥数量,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部分重复法进行播期、群体密度、肥料(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以及追肥时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试验因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弱筋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氮肥施用量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返青期以后追施氮肥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8.8叶龄期追施氮肥对产量形成影响最大,10.1叶龄期施用,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但增加磷肥施用量又能显著抑制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播期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起负向作用;群体密度大,钾肥施用水平高,能显著提高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影响马铃薯产量因素的作用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优化的栽培技术,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选取氮、磷、钾和密度4个因素为决策变量,以马铃薯鲜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马铃薯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的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中低肥力条件下,氮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因素对马铃薯的产量效应,氮与磷、密度与磷呈显著的负互作,密度与氮和钾、磷与钾为极显著的正互作,氮钾之间的互作不显著。对于马铃薯冀张薯8号,在中等肥水条件下,马铃薯要想获得较高产量,应增加密度,提高氮、钾肥的施用量,并配合一定量的磷肥。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与底磷肥用量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因子4水平复因子试验与统计分析,研究了绿豆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是决定绿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明确了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底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定毕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毕薯5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实施不同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影响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影响马铃薯单株产量的顺序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单株结薯数的顺序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商品薯率的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密度。当密度为54 485.40株·hm-2,施氮肥459.34kg·hm-2、磷肥590.09kg·hm-2、钾肥454.08kg·hm-2时,可获得最高单株产量为718g;当密度为34 434.60株·hm-2,施氮肥432.18kg·hm-2、磷肥735.08kg·hm-2、钾肥286.98kg·hm-2时,可获得最多单株结薯数为14.8个;当密度为58 527.90株·hm-2,施氮肥1 011.48kg·hm-2、磷肥2 614.89kg·hm-2、钾肥437.60kg·hm-2时,可获得最高商品薯率为71.18%。  相似文献   

18.
配方施肥与定植密度对洋葱生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俊杰  金伊洙  李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96-16297
[目的]研究施肥量、栽培定植密度、定植时间对洋葱生育与产量的影响。[方法]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案,设N、P、K肥不同施肥量、不同定植密度4个因素,每因素设3个水平,3次重复,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对洋葱生产具有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氮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氮肥施用量主要对株高、叶绿素含量、鳞茎的大小、产量都有影响,要提高这些指标,可在一定范围内增施尿素。[结论] 经综合平衡法分析后,得出最优的栽培措施是尿素施用量为600 kg/hm^2,定植密度为15.0 cm×15.0 cm,钾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磷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此栽培措施,洋葱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肥、磷肥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关系,并对数学模型寻优,以期得出不同产量范围下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磷肥施用量。结果表明,在河西灌区,种植密度、施N量、施P_2O_5量3个因子对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产量影响以种植密度最大,施N量次之,施P_2O_5量最小,其中种植密度和氮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显著。通过模型寻优得出,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种植密度为66 000株/hm~2,施N 390.00 kg/hm~2、P2O573.05 kg/hm~2时产量最高,可达14 831.908 45kg/hm~2。表明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在河西灌区栽培时,需要中等种植密度和中等氮肥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栽培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泉豆7号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泉豆7号产量要获得超过2147.25 kg · hm ^-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35.48万~37.82万株· hm ^-2,尿素79.02~88.71 kg · hm ^-2,钙镁磷肥438.75~484.50 kg · hm ^-2,氯化钾64.17~75.27 kg · 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