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阿木尔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预测S.D.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大兴安岭林业公司阿木尔林业局森林资源系统的整体分析,建立了由178个方程式描述的19阶系统的森林资源动态预测S.D.模型。运用该模型在微机上模拟了在6种模拟方案的情况下,该局森林资源恢复到火烧前状态所需的时间和1988~207O年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森林复盖率、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就此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森林资源系统动态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广义森林生态效益似乎不相关模型的总体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 2 0 0 2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 ,研究了黑龙江省广义森林生态效益的特征及似乎不相关模型 .采用“市场化”逼近技术方法 ,在理论和技术上将森林生态效益向市场化的商品靠拢 ,研制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技术体系 (包括概念、特征、变量集、数学模型等 ) .通过生态效益补偿特征系数曲线分析 ,提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基准法则 .研究结果初步确定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为179亿元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量的估计值为 18亿元 a ,并提出补偿的主体应该是国家的公共财政 .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实现森林资源系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该文利用描述森林林木直径分布结构变化的数学模型,用VC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应用软件,并用河北省承德、张家口太行山区部分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数据,进行了森林立木蓄积资源预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及相应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了其在森林资源系统现代化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理论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文章给出了森林生态效益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量生态效益的模型,同时对如何确定相关变量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应用此模型对我国目前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估测,以期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带岭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多目标规划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12个林场及1个苗圃的森林资源经营进行了多目标决策。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指导性目标,公益林效益、多功能林效益和商品林效益作为可操作性目标,使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效益达到最优的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规划决策,以此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恢复地域性顶极群落。如果作为实现规划目标基础的森林经营演替模型、保育经营措施在带岭林业局将来能被严格地执行,地带性顶极群落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将会得到有效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效益也将得到有效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合理地规划与经营城市森林,开展城市森林功能的评估,基于GIS技术,运用Citygreen模型对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马鞍山市城市森林斑块景观格局进行了解读,并对其生态效益作了货币化定量比较。结果表明:这3个市城市森林斑块的土地占有率按其地理位置从北到南呈递增的趋势;马鞍山市较好地利用了市区山体建设城市森林,合肥市环城公园城市森林特点显著,蚌埠市建成区城市森林的可用地小,影响城市森林发展。在建成区尺度,城市森林生态效益与城市森林覆盖率关系最为密切。马鞍山市城市森林斑块面积总量高、分布相对均匀,获得的效益最高,达6.08亿元;其次为合肥市,为5.69亿元,蚌埠市最低,为3.12亿元。另外,在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中削减暴雨形成的径流及推迟径流出现时间产生的效益最高,可占总效益的77%~83%。Citygreen模型可为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价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7.
基于间隔期的福建柏人工林动态生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理查德方程为原型,采用哑变量的方式将林分调查因子生长的最大值作为立地质量的函数,构建以间隔期和立地质量等级为辅助变量的林分动态生长模型,运用混合蛙跳算法(SFLA)估计模型参数,并建立相容性林分出材率模型和林分平均木材价格模型,从而形成了福建柏人工林动态生长模型。文中探讨了该模型在森林资源林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为森林经营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件GIS的森林景观四维可视化系统的构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森林分布广阔、林木生长周期长、调查费时费力、更新困难的特点,作者设计了基于组件GIS的森林景观四维可视化系统(FLFVS).该文首先介绍了FLFVS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然后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集成框架和关键实现技术,及其在北京市房山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初步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管理,结合树木生长模型,三维动态地表示林分生长过程,而且可以在三维虚拟场景中模拟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措施,包括抚育间伐、更新造林等,动态直观地表示森林经营的结果,为森林经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GIS技术,对安徽省合肥市城市公园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研究,运用该技术对城市公园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分析,探讨CITY-green模型在国内森林生态效益研究方面的技术与方法。结果表明:(1)逍遥津公园和杏花公园的城市森林分别占整个公园景观构成的52.62%和13.00%,表明逍遥津公园公园内森林景观所占比重较大,公园内以高大乔木为主要植物景观,而杏花公园内以草坪种植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2)逍遥津公园与杏花公园的森林所产生的综合生态效益分别为515.03万元和135.43万元;单位面积(hm2)生态效益分别为14.40万元和4.74万元。表明逍遥津公园在城市中发挥的生态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补偿制度在我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森林资源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等进行了探讨,对目前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势必要构建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分析。主要为扩建和保护公益林生态为目的,在探究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的方法基础上,分析城市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程序。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森林资源的管理既需要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也需要综合考虑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我国的森林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和制约了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型,系统模拟了张北县2010—2025年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对模拟结果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水资源约束条件下人口和GDP增长减缓,且水资源约束越强,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越缓慢。同时水资源约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1)水资源约束越强,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未来耕地面积越小,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越慢,未来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越小。2)对比无水资源约束和有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较小,耕地年减少速度较大,林地和建设用地年增加速度均较小。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及生态效应,情景B即水资源中度约束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为最佳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约束条件下森林资源可持续采伐的动态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探讨在保证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前提下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采伐问题,从生物资源最大持续利用原理出发,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采伐的动态经济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变分法、最大值原理等数学方法求解得到最优资源存量水平和最优采伐策略.探讨了森林资源可持续采伐的动态经济模型,并求得这一模型的最优资源存量水平、最优采伐策略和最佳投入劳动量.根据引入约束条件前后最优收获策略的差距,测算了由于为社会提供了生态产品而对森林资源经营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后对影响建立实证模型的因素,如森林资源的分布、森林经营产品的价格和社会贴现率等进行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5.
县级天保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GIS系统的研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川西理塘县为例,以县级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其他实测资料,提出了建立县级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GIS系统的方法,技术体系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森林资源情况以及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提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对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其可持续经营的制约性因素。结果表明: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892,说明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状况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从社会、生态、经济3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发现,社会可持续性指数最高(0.981),生态可持续性指数为0.905,2个子系统均处于完全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可持续性指数为0.808,略低于其他2个子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目前影响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问题包括: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树种的组成比较单一,尤其是人工林中大部分是人工纯林;森林龄级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幼中龄林,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都偏少;森林质量低;林地生产力退化;旅游收入偏低,与伊春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法律依据。结合我国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路。第2期曹小玉等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计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建立了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模型,并参考已被广泛承认的公式及德尔菲法量化森林生态采伐作业指标,给出了生态采伐的森林活力、森林组织结构、森林恢复力和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各个评价指标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