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河南省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从场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菌袋制作、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和产品保鲜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夏香菇林下生产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栽培季节选择,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中有7点改进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套种是科学可行的栽培模式,既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不足,又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侯祥保  魏峰 《食用菌》2014,(2):42-43
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地区丰富的杨树林资源,选取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选择、栽培季节确定、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该技术实现了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的科学套种模式,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缺陷,同时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4.
尹红 《广西园艺》2014,(4):48-49
论述了葡萄避雨棚内套种金福菇栽培技术。包括场地选择、棚内葡萄的管理、金福菇栽培季节安排、菌种及栽培原料准备、菌袋制作、发菌管理、搭小拱棚、出菇等。  相似文献   

5.
甘香 《中国果菜》2003,(2):16-16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锰增,价格上扬。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多年的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一、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如糙皮侧耳、杂交17等二、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天开始制作母种。三、发菌期管理。按上述“倒推法”制…  相似文献   

6.
根据秀珍菇经低温刺激,可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后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点,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利用制冷设施和搭建专用菇棚进行反季节栽培秀珍菇的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制作菌袋时间应安排在3~4月,搭建适宜的菇棚,选择中高温型品种,选择适宜的培养配方,制作适宜的菌袋,分潮做好发菌管理,防控菇蚊菇蝇等。  相似文献   

7.
成群 《中国食用菌》2012,31(2):65-66
通过对黄姜废渣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的总结,就黄姜废渣营养、培养料配方、菌袋制作、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对本地区综合利用黄姜废渣栽培杏鲍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三门峡地区的苹果木为基料,栽培林下夏香菇的多年成功实践为例,对夏香菇栽培的品种、基料、养菌、林下管理、菌袋管理、出菇管理等环节关键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出三门峡地区林下苹果木夏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猴头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从菌种选择、栽培季节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菌袋接种、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豫西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从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土地整理、培养料选择、料袋制作、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控与干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概述灵芝的功能、应用及菌种生产。从栽培季节,栽培室的选建,栽培袋制作,灭菌与接种,发菌管理,出芝管理,孢子粉的收集等方面介绍灵芝的袋料栽培技术。提出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黔东南州采用"室内发菌,林下出耳"的分段式模式林下栽培黑木耳,主要技术为室内控温控湿发菌,林下出耳包括林地选择及整理、菌棒制备与菌丝培养、菌棒排放、加湿增光催耳及杂菌和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南方气候特点,结合黑木耳生长特性,采用全日光、间歇弥雾长袋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以福建省尤溪县海拔250 m的气候为例,黑木耳8月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地摆场,11月~翌年3月出菇.从出菇场地选择、发菌棚搭建、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刺孔晒筒、出菇喷水、清洁化干制、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南方长袋栽培黑木...  相似文献   

14.
简述什邡市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产业概况,提出四川毛木耳栽培模式为"熟料袋栽荫棚出耳",栽培技术流程为:季节安排→原料准备→菌袋生产→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晾晒。四川毛木耳栽培技术具有6个显著特点:菌袋生产期较长,出耳的时间较早,出耳采收期较长;栽培主料靠外购,单价偏高,栽培基质无需长时间的堆积发酵;使用的栽培料袋规格较大;采用机械拌料装袋,省力、省工和高效,发菌荫棚专一;在接种箱内"凌晨抢时抢温"接种,种块萌发新菌丝较快,菌袋成品率较高;低温(菌袋码堆内温度控制在18℃~20℃)发菌,病害减少,发菌成品率较高;较早地将微喷灌系统应用于毛木耳出耳水分管理,省力、节水、节电和降低用工成本;采用耳片竹笆晾晒法,产品质量安全和干燥快速。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采用柞蚕场柞树伐余物来栽培黑木耳的关键技术,包括菌袋制作、发菌管理、划口技术及出耳管理等内容,采用这种栽培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柞树伐余物的经济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黑木耳生产中木屑资源短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针对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成本投入多、风险高、管理复杂等问题,介绍羊肚菌轻简化大田栽培技术。包括菌种的选择、营养袋的制作、地块选择、整地播种、覆膜及遮阳网、发菌管理、催菇、出菇采收、销售、收益分析。该栽培模式生态效益好,设施极为简单,成本投入少,经济效益好。该技术模式适合家庭农场,劳动力2~3人,栽培面积2 000 m2以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栽培场所与季节选择、栽培种制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采收等环节总结长袋堆垛式高产高效栽培茶薪菇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徐汉亿  徐明 《北方园艺》2016,(13):152-153
介绍了秀珍菇液体菌种制作、接种等技术要点和用液体菌种技术栽培秀珍菇的管理方法。液体菌种栽培秀珍菇可减少菌种生产成本60%、缩短发菌时间20%、污染率降低2%、每袋节本增效达0.182元。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猛增,价格上场。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西省遂川碧洲菌科站张飞翔多年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1 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该站常年供应一代母种。2 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  相似文献   

20.
从菌株选择、栽培场所、原料选择、配方配制、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介绍猴头菇袋栽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