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气候因子对沙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子柱  刘世增  马全林  贺访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54-4955,4997
通过对影响沙葱生长气候因子关联度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沙葱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密切程度。结果表明:水汽压、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是影响沙葱高生长的主要因子;地表温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气压是影响沙葱高生长的次要因子。日照时数是影响沙葱粗生长的主要因子;平均风速、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蒸发量、地表温度、气温和气压是影响沙葱粗生长的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琴  牛树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93-11994,12015
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各气候因子的变化(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等)对森林火灾有很大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的现状,并论述了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火状况。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火灾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伊春林区近43年来气候及森林火灾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3年来,伊春林区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各季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幅度不同;年与各季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年平均风速与年降水量反位相配置导致的森林可燃物积累增多和干燥易燃等因素是伊春林区森林火险和火警呈增高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有潜在增加的趋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4.
分析1995-2011年海北州火灾发生时气象背景资料,研究火灾发生时的气候特征,得出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气温、地面温度、相对湿度,蒸发量、降水等。青海省海北州森林火灾主要防范期为2-4月和11-12月,主要防范区域在海晏、祁连和刚察。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森林和人类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在将云南省划分为5个生态区的基础上,选取了年均风速、年均气温日较差、年均湿润系数作为气象要素指标,年森林受害率作为火灾指标,对1982—2008年云南省各生态区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08年各生态区气候因子变化趋势明显,年均湿润系数、年均风速变化较为同步,整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气温日较差变化存在非同步性。2)1982—2008年各生态区年森林受害率均呈现出反曲线式的显著下降趋势,年森林受害率随时间变化且呈显著的 S函数关系。3)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森林受害率的影响不同,年均风速和年均气温日较差对年森林受害率的影响较大,而年均湿润系数对年森林受害率的影响较小,应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年森林受害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4)由于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等下垫面性质的差异,不同生态区森林火灾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在生态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海拔较低、人为干扰因素较大,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生态Ⅴ区,植被类型为寒温带针叶林、海拔较高、人口干扰因素较小,气象因子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相对较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应是各影响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森林防火区划时,按照生态区划分更为合理,可以为防火部门提供科学的防火决策和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周宁县近10年的森林火灾和气象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周宁县在每年的3、4月是发生森林火灾的高风险期,也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2)在3、4月森林火灾发生较多的年份,降雨量明显少于其他年份,相对湿度也明显小于其他年份,而气温高于其他年份;(3)风速与森林火灾起火的对应关系不明显,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三门峡烟区气候因素变化及其对烤烟产量的影响,利用三门峡烟区2004—2013年间的气候和烤烟产量资料,分析了近10 a来三门峡烟区气候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候因子均能满足烟草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烤烟产量;烤烟产量与大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现为平均温度日照时数日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且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对烤烟产量起直接作用;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烤烟产量与平均温度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与最小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小。三门峡烟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于烟草的生长发育,且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烤烟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松材线虫病各疫情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气候因素对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获取其2006—2013年松材线虫病疫情指数数据和发病年份主要气候因子数据,结合数学方法来定量分析不同年份松材线虫病疫情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松材线虫病发病前两年气候条件表现为:年平均气温明显要高于历年平均值,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要低于历年平均值,整体表现出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2)松材线虫发病程度严重的年份,夷陵区主要表现出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较轻的年份,则主要表现出强降水量、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条件;(3)RDA分析表明,月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因素有助于松材线虫病在各个林班之间的扩散传播,月平均风速增大时有利于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远距离的传播扩散,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和月日照时数的增加,会导致马尾松病死总株数和危害面积的增大。[结论]明确马尾松发病林班个数和病死总株数是评估夷陵区内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年降水量是主导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期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松材线虫及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为松材线虫病的预警和防控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候要素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陇山森林生态站2008-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依据,进行了流域尺度的森林小气候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气温年较差为51.5℃,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2%;相对湿度随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量多的月份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风速变化在0.7~1.3m.s-1之间,盛行北风和西南偏南风;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气候与七个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浙闽2省7个杉种子园产量的影响,发现对浙江影响最大的物候期为撒粉盛期;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分别为:浙西南相对湿度,次为雨日、雨量、日照时数;浙西气温、雨量、相对湿度;浙东雨日、雨量;浙西北气温、次为雨量、雨日。但闽北邵武卫闽种子园影响产量最大的是处于盛夏的物候期,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为雨量、相对湿度和气温;授粉盛期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相对湿度。也就是说造成低产的主导因子在浙西北和浙西是授粉期低温多雨;浙江其它地区为授粉期多雨高湿度;闽北邵武为盛夏干旱高温。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时期为盛果期。根据撒粉盛期气候预测浙江6个杉木种子国产量,精度可达70%左右;根据盛夏气候预测闽浙7个种子园产量,精度约57%,  相似文献   

11.
董艳  周世新  孙冰  王丽  张大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55-15156
利用1957~2006年盘锦湿地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及农业气象、生态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盘锦湿地气候因子呈现出气温上升、降水日数减少、日照时数减少、平均风速减小和平均相对湿度减小等变化特征。而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盘锦湿地生态环境也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响应,具体表现为植物生长期改变、病虫害增加、动植物物候期改变、海平面上升等。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市春季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保部门互联网公布的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3-5月)空气质量指数,及气象部门同步观测的有关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探讨日平均风速、日平均地面温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呼和浩特市春季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2014年春季,各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指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供气候变化未来情景相适应的栽培途径,对近30年区域(临汾)与水分相关的降水量、气温、10cm地温、蒸发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7个气象因子开展了动态变化、因子间相关性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特征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10cm地温呈递增趋势,而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则呈递减趋势;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蒸发量为夏>春>秋>冬,各月份蒸发量为6>7>5>8>4>3>9>10>2>11>1>12。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间相关性为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与蒸发量呈正相关,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变异系数为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地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月份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为各年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10cm地温、日照时数与产量呈负相关,而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则与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不同阶段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生产年度>生育期>休闲期。该项研究可为小麦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岳江  杨爱琴  郝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95-12399
利用大同市气象站近49年和阳高县气象站近38年逐月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结合大同市1990—2009年城镇人口数和建城区面积的数据资料,对大同市城市化因子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同市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1972—2000年间,汛期降水量以准3年周期为主,同时存在7年的周期;2000年以后以准7年的周期为主,3年的高频周期基本消失;大同市年平均气温、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略接近热岛状况,20世纪90年代热岛中心强度达到极值;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通过计算贡献率可知,城市化因子对气候改变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占影响当地气候变化的37.99%,温度、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因子占29.73%,其他因子占0.29%~9.26%不等。各气象要素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基本保持当前的趋势,但趋势显著性不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糯山生态无人观测气象站2010—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南糯山单站近9年来气候特征变化及南糯山普洱茶种植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南糯山站除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总体下降外,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值温差都有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降水量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平均风速有减弱趋势,但主导风向西风出现的概率呈现增大趋势;2010—2018年南糯山总体气候特征十分有利于该区普洱茶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区人工草地蒸散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以小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参考作物蒸散量,并结合FAO-56推荐的综合作物系数值进行草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分析了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实际蒸散量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地实际蒸散量的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夏季日蒸散量明显大于冬季,在8月中旬达到年度最高值。蒸散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均显著相关,但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各气象因子对人工草地蒸散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空气温度(T)>太阳辐射(Ra)>空气相对湿度(RH)>风速(u2)。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区人工草地蒸散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Based on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mini-typ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the evapotranspiration quantity of reference crops from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three river sources areas was estimated by the method of FAO Penman-Monteith.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quantity of grassland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ynthetic crop coefficients referenced by FAQ-56,and the change of 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quantity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three river sources area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apotranspiration quantity and climatic factor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easonal change of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quantity in grassland was expressed in a single peak curve with the peak in the middle August,and daily transpiration quantity in summer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winter.The evapotranspi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solar radi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but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wind speed.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on the evapotranspiration quantity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were ordered as follow:air temperature(T)>solar radiation(Ra)>relative humidity(RH)>wind speed(u2).  相似文献   

18.
天山中段天山云杉林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林外和林内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天山生态站2005,2006年的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温、蒸发量、风向风速、辐射量和照度等因子对天山生态站区林外林内的小气候要素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林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林内大气温度、土温、蒸发量、辐射强度、光照强度要比林外小,而相对湿度比林外大。利用SPSS(V11.5)软件统计分析表明,天山云杉林对土温和蒸发量的影响比对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大雾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动力热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贺玲  李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87-990,100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槽脊浅薄,低空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是大雾日偏多年的气候背景特征;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地面的气象环流形势均较弱,地面维持较长时间的低风速、高湿度、温度变化平稳,大气层结稳定;冷锋带来的偏北大风是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中低空存在的下沉气流与近地层逆温的出现有利于大雾的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