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索苦笋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方法】以苦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评估苦笋总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结果】苦笋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23 min,乙醇浓度87%,提取溶液pH值为6,超声功率200 W。在此条件下苦笋总黄酮提取率为10.61%;苦笋总黄酮浓度为0.5 mg/mL时,FRAP值达到3.04 mmol/L,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8.73%、60.22%和72.38%,其IC50值分别为0.07 mg/mL、0.39 mg/mL和0.23 mg/mL;苦笋总黄酮浓度为1.20 mg/mL时,NO产生抑制率可达到93.94%。【结论】苦笋总黄酮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并且苦笋总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乡农民为使来年苦竹笋质量好,产量高,抓住冬季管笋好时节,精心管理苦竹笋.  相似文献   

3.
苦笋是客家传统的野生蔬菜资源,已成为供不应求的食品。笔者通过分析梅州苦笋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苦竹的早产丰产的栽培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苦竹笋肉质肥厚,营养丰富,是笋农增收的特色项目。四川峨眉山市川主乡笋农已实现亩产鲜苦竹笋1千千克以上,收入5000元以上。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多出壮笋,使苦竹笋年年出笋不歇年,就要抓好嫩笋采罢的笋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苦竹笋肉质肥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属无公害天然绿色食品,已成为城乡人们喜爱的佳肴美味,同时又是笋农增收的特色项目.  相似文献   

7.
苦笋的保鲜     
苦笋一般每年3~6月采收,以其味苦、肉厚、质嫩、色白等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苦笋出土后生长极快,原料鲜嫩,含水分多,采收后品质变化极快,糖分含量随存放时间而减少,纤维含量则增加,品质下降。采用适当的保鲜办法,可以延长其市场周期,减少腐烂变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峨眉山市“万亩苦竹笋特色之乡”生产的新鲜苦竹笋具有肉自脆嫩、微苦带甜、清香可口等特性.被人们称为笋中珍品、餐桌佳肴。因为苦竹笋在4—7月份产笋,产笋期仅4个月。为使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苦竹笋,广大消费者盼望能学习掌握一点加工储藏保鲜技术。峨眉山市笋农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多种苦竹笋的家庭储藏保鲜新方法,现将他们的三种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混交林纯林中毛竹出笋退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出笋量的逻辑斯谛 ( L ogistic)模型研究了出笋量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出笋前期 (前 1 0 d)出笋数占总数的 1 5%左右 ,出笋中期 (第 1 0~ 2 0天 )占 75%,出笋末期 (第2 0天以后 )占 1 0 %;对退笋特征的观察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 :出笋前后期退笋数量少但退笋率高 ,而出笋中期退笋数量多但退笋率低 .小于 1 0 cm的浅鞭竹笋多属退化笋 .纯林中的出笋比混交林中的出笋持续天数短 ,退笋率高 ,为此混交林更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出笋退笋规律可用来指导生产 ,为留养和挖取竹笋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不同竹丛结构的相对生长速率、出笋数、退笋数、出笋数,退笋数、相对生长速率和笋重的规律,结果表明,1类竹丛是最佳的竹丛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1.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月12日至5月20日,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2l%。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初期15d,日生长量1~3cm;上升期10d,日生长量7~20cm;盛期20d,日生长量可达45cm;末期5d,日生长量迅速下降,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增长,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在昼夜24h出现3次生长高峰。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12.
紫竹在黄山地区发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点观测法,对紫竹在国际竹藤中心安徽太平试验中心种质资源保存库发笋和成竹规律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在本试验地于4月23日开始出笋,且以4月23~30日为出笋盛期,其出笋数量占总的出笋数量的91.9%,出笋期历时18 d。样方(4 m×4 m)出笋数与其母竹数呈现Y=-1.258X2+88.158X-1 490.249的关系(Y为出笋数量,X为母竹数量)。随着出笋时间推后,其退笋率逐渐增大,紫竹平均退笋率为53.8%;退笋与其笋体高度有关,其中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30 cm以下;笋体高生长遵循慢—快—慢规律,呈Logistic增长。日平均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笋体高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峨眉山市万亩苦竹笋特色之乡,生产的新鲜苦竹笋具有肉白脆嫩、微苦带甜、清香可口的特性.由于苦竹笋产笋在4~7月份,产笋期仅4个月,为使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苦竹笋,广大消费者盼望能学习掌握一点加工贮藏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 月12 日至5 月20 日, 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21 %。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 个时期:初期15 d , 日生长量1 ~ 3 cm ;上升期10d , 日生长量7 ~ 20 cm ;盛期20 d , 日生长量可达45 cm;末期5 d , 日生长量迅速下降, 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 增长, 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 在昼夜24 h 出现3次生长高峰。图3 表4 参9  相似文献   

15.
对引种优良笋用竹出退笋及其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笋用竹的最适生境,通过采用不同生境的梯度试验,不同海拔不同竹种笋期(包括)形态特征,出退笋,竹笋-幼竹生长,笋体重量)连续定株观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桐梓县引种的优良笋用竹各竹种的出退笋,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及初产估算,结果表明,3个引种点,4个主要竹种的笋期逐年趋向于与原产地相一致,反映出各竹种已逐渐适应而顺利生长,同一竹种不同海拔的笋期 海拔升高而推迟,退笋主要出现在发笋盛期与末期,由于平均每穴发笋的增长率以及每支鲜笋重量大小不同,因此不同竹种,不同海拔之间的产量有差异,经测算,各竹种郁痫 后的平均产量可达200kg.667m^-1,其中早竹可达300kg667m^-2。  相似文献   

16.
绿竹笋用林扒晒与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扒晒和施肥因素影响下的绿竹出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扒晒能使竹丛提前9 d出笋,并提前半个月左右进入出笋高峰期,同时它对笋目萌发数量的增加也具一定作用,单纯扒晒处理笋目萌发数量比对照增加将近1倍;扒晒和施肥对提早出笋、延长笋期及出笋高峰期,提高笋产量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扒晒施肥样地笋期最长,笋产量达98.76 kg/100m2;单因素作用条件下,施肥比扒晒对笋产量的影响要大,是提高笋产量的必要措施,同时施肥能够维持或增加新竹胸径,对新竹成竹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昌棠 《新农村》2006,(9):14-14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是浙江省宁波市竹区重点推广的四季竹种。雷竹园覆盖是运用地面覆盖增温材料和塑料大棚提高土壤和地面温度,使其提早出笋,增加竹笋产量和效益的技术。采用此项技术可将出笋时间从常规的3月中旬提前至春节前,提早出笋40~45天  相似文献   

18.
苦竹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微生素和糖类,嫩笋微苦带甜、清香可口,具有促进消化、清凉解暑,降脂减肥等医疗功效.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乡素有苦竹笋之乡的称谓,当地农民利用所产鲜嫩苦竹笋泡制加工成香甜适度,咸酸嫩脆,回味悠长的泡苦笋,投入市场被人们称为佳肴美味,笋菜一绝.其泡制方法简便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出笋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  胡亮  郭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89-9490
[目的]研究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的影响,为毛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毛竹需肥规律,对江西省奉新县石喿下林场的毛竹林结合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经过3年大年的调查,200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1997和1999年竹笋的平均地径,分别是其1.08和1.09倍。N1P1K2施肥处理明显增加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K2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高于其他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结论]在毛竹林内施肥能增加笋的地径。K肥能有效提高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秆乌哺鸡竹移植苗不同出笋期的出笋退笋规律。[方法]以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验材料,通过追踪调查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退笋过程分析其出笋各期的出笋退笋规律。[结果]出笋时间始于5月8日,结束于6月12日,以10%的出笋率为标准,将黄秆乌哺鸡竹的出笋期划分为3个阶段。5月8~22日为出笋初期,持续时间为14 d,出笋率占14.3%;5月23日~6月3日为出笋盛期,持续时间12 d,出笋率占73.5%;从6月4~12日为出笋末期,持续时间9 d,出笋率占12.2%。出笋盛期的退笋数量最多,占退笋总数的66.93%。退笋率于6月9日达到最高值(80.0%)。黄秆乌哺鸡竹退笋高度与出笋天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黄秆乌哺鸡竹的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