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 km×1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塔里木河上游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为塔里木河上游合理规划绿洲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球变化及陆表过程模拟提供有价值的小尺度空间信息数据。【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以位于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苏绿洲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2,2008,2017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分析了研究区4个时期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演变。【结果】1990-2017年阿克苏绿洲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年递减,林地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草地。1990-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其中耕地面积增幅最大,且主要由林地和草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增幅次之,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而来。通过空间重心转移分析发现,重心迁移距离依次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1990-2017年,阿克苏绿洲斑块个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聚合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则呈上升趋势。【结论】1990-2017年阿克苏绿洲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增幅最大且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趋势与之相反;总体而言阿克苏绿洲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浑河源头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浑河源头生态功能区景观要素类型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以林地面积最大; 2000—2015年间,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15a来,耕地是主要转出类型,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是主要转入类型;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度逐渐减少,景观完整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用地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性作用,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促进绿洲绿色健康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通道.以艾比湖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以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技术,进行绿洲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的构建,并以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NDVI)、土壤侵蚀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为阻力因子,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最终生成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脆弱区等4个不同的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典型绿洲生态用地核心区的面积为12172.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6%;生态缓冲区的面积为6961.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00%;生态过渡区和生态脆弱区面积分别是3910.93、1817.48 km2.进而确定4种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范围、"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廊道、"源"间相互联系的关键廊道、生态节点等.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为研究区绿洲生态规划和绿洲空间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铜仁地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及空间管制措施和土地利用中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规模,提出了以"粮-经-牧-鱼的高效生态农业"、"立体型土地利用"、"城市立体绿化型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多种经营"4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韩城市中心城区2012年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从中观视角出发,通过基础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数据处理分析,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按照功能区划分依据,划分居住、商业、工业3种不同类型功能区,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各功能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韩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利用方式以集约利用和中度利用为主,占到了评价区总面积的80.34%;低效用地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9.66%;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潜方向集中在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潜力较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保护老城区古建筑、工业企业向北部工业园区转移、加大中心城区边缘地带住宅用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是指耕地、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的占用,包括耕地冲突、建设用地冲突和综合土地利用生态冲突3类。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安全视角,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进行强度测度、进行分区并提出分区调控对策,以期为研究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冲突强度分为重度冲突、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轻度冲突4级,耕地冲突强度大致以长江干流为中心,冲突强度呈现出由河流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建设用地冲突强度以重庆市市中心为圆点,冲突强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圈层式递减分布模式;整体上来看,三峡库区(重庆段)大部分区域属于轻度与中度冲突,重度与高度冲突所占面积较小;(2)采用主导标志法、二阶聚类分析法等把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为2级:得到4个一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和9个二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研究国土空间管制分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充分地考虑土地适宜性,有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罗定市为研究区域,计算得出罗定市适宜发展用地536.6 km2,限制发展用地1 445.5 km2,禁止发展用地352.8km2,在理想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为466.6万,在耕地保护目标下最大承载人口规模为240.9万。基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评价结果,结合罗定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特点,将罗定市划分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涵养区、综合发展区和中心发展区4个类型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可以为罗定市今后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23-9624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生态用地规划已成为一个新的焦点。许多城市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中,不仅重视各类用地的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利用,而且很重视纯生态用地在土地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利用GIS技术对靖江市生态用地状况进行分析,并应用到新一轮的生态用地规划中。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彭镇华  高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94-17797,17835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以三亚市1987、1999、2008年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三亚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利用SPSS软件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主成份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三亚市土地利用驱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1987~ 2008年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农业用地面积大幅度下降,非农用地面积快速增加;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动的主导驱动因子是经济社会综合因素、旅游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农业人口的剧增使三亚市城镇化面积增大,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人口和农机总动力变化直接导致林地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依托自然地理优势,三亚市旅游发展迅速,生态建设投入增加,园地面积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展开,为了评价改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的环境影响,以忻州市为例,探讨了环境敏感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生态功能敏感地、水源敏感地、污染影响敏感地、优质农田敏感地以及煤矿塌陷敏感地五类环境敏感分类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并进一步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通过分析评价忻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重大工程用地空间布局与环境敏感区的协调性,提出规划可能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协调土地生态功能分区和环境敏感地关系,为忻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控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上升到生态安全的层面.以人类生存安全和理想人居环境为目标,基于空间数据和统计资料,利用景观安全格局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基本保障格局-缓冲格局-最优格局3个级别的水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全格局、大气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和农田安全格局,叠加得到高明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明区建设用地扩展最优方案和生态功能分区.结果显示,并非生态安全格局水平越高,城乡发展模式越优,缓冲生态安全格局下的高明区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最可能实现生态安全保护与城镇扩展的和谐发展.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明确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为区域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重要驱动因素,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及生境质量特征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1980~2018年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1980~2018年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和InVEST模型分别模拟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预测203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42.37%和38.57%;多年来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除草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仍与原变化趋势相同;生境退化度高的区域多集中在生态脆弱带,如城市边缘和河流附近等;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黑龙江省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研究结果旨在为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确保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南宁市辖区处于生态安全风险区,其人口密度过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之脱节,同时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也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市区生态环境恶化;隆安县、马山县、横县处于生态安全敏感区,其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一般水平;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处于生态安全良好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在粮食自给、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相对较好.[建议]编制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土地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公众土地生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用地管制;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以确保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赣州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江西省赣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存在的3方面问题,对赣州市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区,并提出了4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M的浏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译卫星遥感影像,利用DEM数据,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高程、坡度和坡向对浏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同,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级别下的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将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西古浪县沙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媛艳 《农学学报》2011,1(9):41-48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