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杀菌剂对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是进行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药剂处理1 d后,菌丝局部不规则膨胀,菌丝隔膜间距变短;药剂处理3 d,菌丝局部严重膨大,且膨胀部位失水畸形。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剂处理1 d后,菌丝细胞线粒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核的结构已不明显,细胞内出现囊泡;3 d后,各细胞器结构紊乱,并含有大量的无膜透明内含物,有较大的空腔形成,细胞壁外围沉积大量的外渗物,菌丝组织坏死。【结论】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预示丙烷脒的作用机理独特。对丙烷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杀菌剂新的作用靶标,为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 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 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 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对辣椒疫霉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床子素结构修饰物JS-B(简称JS-B)与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蛇床子素具有相同母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JS-B处理的菌丝经PI染色后未见荧光现象,表明JS-B不能破坏辣椒疫霉菌丝细胞膜,对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没有影响.辣椒疫霉休止孢子经JS-B处理后其萌发时细胞壁合成材料的极性生长受到抑制,导致孢子萌发受阻,JS-B浓度在200μg·mL-1时,可以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丝体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且其对辣椒疫霉菌丝体的蛋白质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菌丝体内的DNA合成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菌丝体中细胞核的分布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杀菌剂羟菌唑对油菜菌核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羟菌唑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生长发育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后病菌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菌丝粗细不均匀,呈不规则肿大或缢缩,分枝明显增多。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药剂处理后,病菌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以菌丝顶端细胞壁加厚尤为明显,并有大量电子致密度高的物质存在;与对照菌丝相比,病菌菌丝隔膜肿大、畸形,发育受阻;有的菌丝体内有新菌丝产生,且染色较深。细胞化学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病菌菌丝细胞壁的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菌丝,说明药剂处理后,这2种成分在细胞壁内显著增加。病菌菌丝细胞壁成分的变化表明,羟菌唑影响了病菌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指天蕉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植物中主要的防卫基因β-1, 3-葡聚糖酶基因,为该基因功能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芭蕉科植物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据其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ACE法从野生指天蕉中克隆得到一个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全长cDNA——glu。【结果】glu全长为1 114 bp,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其它来源的β-1,3-葡聚糖酶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54%—71%。其中,与芭蕉科植物Grand Nain的β-1,3-葡聚糖酶蛋白序列的相似性最高(71%)。【结论】在芭蕉类作物中克隆了一个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并应用于作物转基因抗病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β-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测定了大豆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和对疫霉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大豆疫霉菌后48 h 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峰值,利用接种48 h提取的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进行抑菌试验,发现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福建、四川、陕西等地耕作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芽孢杆菌。【方法】随机采集福建、四川、陕西等地耕作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芽孢杆菌,以番茄灰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芽孢杆菌;检测拮抗芽孢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73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稻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芽孢杆菌LW-6-1,LW-6-1菌株无菌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34%和92.56%,EC50分别为10.18和10.84mL/L;对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3.98%和92.09%,EC50分别为2.03和2.67mL/L。经鉴定,LW-6-1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结论】筛选到的拮抗芽孢杆菌LW-6-1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14种小分子有机酸对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发现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的抑菌效果较好。进一步对上述3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谱进行复筛,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病原菌的EC50。结果表明:枯茗酸对多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良好,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低至4.1735μg/mL,肉桂酸对油菜菌核病菌EC50达17.8336μg/mL,苯甲酸对小麦全蚀病菌EC50为37.364μg/ml。离体组织实验结果表明,1000μg/ml枯茗酸对草莓灰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42%和80.41%,与对照药剂多菌灵250μg/mL的防治效果相当。综上所述,小分子有机酸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枯茗酸的抑菌活性较好,可以开发为用于病原菌抗药性治理的替代药剂或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cillus polymyxa)CP7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构建高效表达工程菌株,为CP7菌的抗菌活性组分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葡聚糖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P7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构建工程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重组酶对供试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该酶对麦类饲料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目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重组酶蛋白对4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高达40%以上;添加了重组β-1,3-1,4-葡聚糖酶的处理组样品,经体外消化后黏度降低了4.69%(P﹥0.05)。【结论】β-1,3-1,4-葡聚糖酶是CP7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组分或其中之一,对真菌生长抑制的活性作用提示其可作为农业抗病虫害新型药物进行开发研究;该酶能够有效降低麦类饲料黏度,表明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同样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天名精内酯酮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天名精内酯酮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为天名精内酯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南瓜枯萎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小麦条锈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11种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盆栽药效试验和组织法,从离体和活体2个方面评价天名精内酯酮的杀菌活性。【结果】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黄瓜炭疽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4.894 7~43.856 9mg/L,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为4.894 7mg/L;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叶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对黄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高,EC50为6.876 5mg/L;盆栽药效试验表明,天名精内酯酮对小麦全蚀病、小麦条锈病、黄瓜炭疽病和辣椒疫霉病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和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对小麦全蚀病的药效相对较好,1 000mg/L剂量下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5.48%和64.98%;活体组织法结果表明,天名精内酯酮对番茄灰霉病控制效果较低,1 000mg/L剂量下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5.5%和19.9%。【结论】天名精内酯酮对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广谱性,尤其对小麦全蚀病的药效最佳,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潜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棉花品种纤维比强度形成的温度敏感性差异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2个棉花品种纤维发育生理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差异。【方法】选用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2个品种(科棉1号:温度弱敏感型品种,苏棉15:温度敏感型品种),通过分期播种,使相同果枝部位棉铃发育处于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低温对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播期条件下,棉纤维发育期日均最低温为24.0和25.4℃,棉纤维中蔗糖合成酶活性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蔗糖转化率和纤维素含量均较高,最终纤维比强度最高;晚播所致的低温(棉纤维发育期日均最低温低于21.1℃)则显著影响棉纤维发育,蔗糖转化率、纤维素含量、β-1,3-葡聚糖含量均下降,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下降、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升,导致纤维比强度降低。2个纤维比强度形成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棉花品种纤维发育生理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存在差异,温度敏感型品种(苏棉15)的蔗糖转化率、纤维素含量及酶活性(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酶)在因播期形成的不同温度间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温度弱敏感型品种(科棉1号)。【结论】低于21.1℃的日均最低温影响棉纤维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不同棉花品种纤维发育相关的物质含量、酶活性对低温的响应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导致纤维比强度存在温度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Many animal feed grains contain high β-glucan in the cell wall. Pigs do not secret β-glucanase to degrade the β-glucan in their feed. The indigestible β-glucan not only blocks the release of nutrients from the grain cell wall, but also increases the digesta viscosit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pigs. Therefore, dietary β-glu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s nutrien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in pigs.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β-glucanase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igs may offer a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e current study, four arti?cial codon-optimized β-glucanases genes was prepared and expressed in porcine cells. Only pBgA and pEgx showed high activity in transfected pig kidney cells. To improve the pH range and pH stability of β-glucanase, the two β-glucanases, pBgA and pEgx, were co-expressed in pig kidney cells and salivary gland cells by Linker A3 or 2A peptide. The resulting dual enzymes of pBgA3pEg and pBg2ApEg showed significantly enlarged pH rang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H stability, as compared to parental enzym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data for future study on increasing the feed digestibility of pigs by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β-glucanase in their salivary glands.  相似文献   

13.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菌的方法测定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鹿蹄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观测接上鹿蹄草素和桃褐腐病菌对桃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032 mg?ml-1,MFC为0.156 mg?ml-1;桃果实接上鹿蹄草素+病原菌后,PPO、POD和PAL活性开始升高,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丝扭曲变形,菌丝体之间相互粘连,细胞壁破裂,表面出现絮状凝集物。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部组成紊乱,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结论】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使菌丝体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的防御反应和空间效应,探讨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B型烟粉虱与斜纹夜蛾种间竞争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室内采用饲喂寄主叶片的方法,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诱导的烟草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烟草植株内相关防御酶的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均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处理烟草植株的不同叶位对其影响不同。与取食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其影响顺序为虫体叶>中间叶>系统白脉叶,各处理与对照间均差异显著;而处理植株的心叶与对照叶片相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B型烟粉虱危害的烟草植株叶片与各自的对照叶片相比,虫体叶、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心叶差异不显著。【结论】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烟草植株叶片对后取食的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存在空间系统传导性。B型烟粉虱取食的烟草植株内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β-1, 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提高,它们与对斜纹夜蛾的不利影响有关。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在对后取食斜纹夜蛾的防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以纤维比强度差异较大的不同基因型棉花为材料,研究它们纤维发育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棉纤维比强度分属高(科棉1号)、中(美棉33B)、低(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3种类型,4个不同基因型的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棉纤维次生壁加厚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次生壁加厚发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蔗糖合成酶、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基因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大小和峰值出现的时间。科棉1号属高强纤维基因型,棉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在整个次生壁加厚期高于中、低强纤维基因型,前者酶活的动态变化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的协调性好,纤维素累积平缓,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大;反之,如低强纤维品种德夏棉1号和苏棉15号,其纤维发育相关酶在次生壁加厚期活性低,纤维素累积快速增长期短,纤维比强度增强的幅度小;美棉33B棉纤维发育相关酶活性、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特征介于上述两种基因型之间。【结论】不同基因型棉花纤维中与纤维发育相关的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可能是导致纤维素累积特性及纤维比强度形成基因型间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红侧沟茧蜂触角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红侧沟茧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中红侧沟茧蜂触角进行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触角由柄节、梗节和16节鞭节组成;雌蜂、雄蜂触角上均存在以下6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和腔锥感器;雌蜂、雄蜂间各种感器的长度、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别。透射电镜结果表明毛形感器和腔锥感器角质层壁厚,壁上有孔,内腔有神经树突;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Ⅰ角质层壁厚,壁上无孔,内腔有神经树突;板形感器角质层壁薄,壁上有孔,内腔有神经树突;锥形感器Ⅱ角质层壁厚,壁上无孔,内腔无神经树突。【结论】明确了中红侧沟茧蜂触角感器内、外部超微结构,为寄生蜂嗅觉感知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β-1, 3-葡聚糖酶是一种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lated,PR)蛋白,了解小麦TcLr35中β-1, 3-葡聚糖酶基因在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与TcLr35小麦互作体系中的表达模式,明确其与TcLr35小麦抗叶锈病相关性,进而探讨PR蛋白介导的小麦成株抗叶锈病的分子机理。【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已克隆β-1, 3-葡聚糖酶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TaLr35PR2结构特征,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结合genetools和SPSS软件检测叶锈菌及信号分子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该基因表达量,并明确其在小麦根、茎和叶各生长器官及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小麦TaLr35PR2含有信号肽,编码定位于液泡的碱性蛋白,蛋白序列与其他物种PR2类蛋白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与普通小麦病程相关蛋白2亲缘关系最近,与水稻病程相关蛋白亲缘关系最远。小麦成株期接种叶锈菌后不同时间点,TaLr35PR2在亲和反应(Thatcher)中表达量变化不大,趋于平缓;而在非亲和反应(TcLr35)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总体上,该基因在非亲和组合中表达量明显高于亲和组合中表达量。检测TaLr35PR2在成株小麦TcLr35各器官中基因表达,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随接菌时间点延长明显增加,并在接菌后48 h达到表达高峰;而在根中接菌后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基因表达;在茎中接菌后48 h开始有少量表达,但表达量变化不大,趋于平缓,总体表达丰度为叶>茎>根。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除1叶期外,该基因在TcLr35和Thatcher中均有表达,Mock(未接菌处理)反应中,TaLr35PR2在小麦不同生长期的表达呈上升趋势;接种叶锈菌后,TaLr35PR2在亲和反应和非亲和反应小麦各生长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Mock反应,且在成株期表达稳定。信号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均能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信号分子预处理后接种叶锈菌,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TaLr35PR2的表达受叶锈菌诱导,TaLr35PR2可能参与SA、ABA介导的信号通路,并参与小麦TcLr35成株抗叶锈病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黄芩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ESB)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抑菌机理,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sa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打孔法评估Psa对ESB的敏感性;通过梯度稀释法确定液体培养时ESB对P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探究1/4MIC、1/2MIC、3/4MIC和MIC下ESB对Psa的作用效果。通过菌液光密度绘制Psa生长曲线、电导率仪测定培养液上清电导率、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AKP)试剂盒检测AKP活性、硫酸亚铁法测定菌体对磷的代谢、氧化还原反应测定呼吸链脱氢酶活性、0.3%固体培养基检测Psa泳动能力;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Psa在MIC处理下的形态变化。【结果】 5种ESB浓度作用下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6.00 mm以上,MIC和MBC均为2.4 mg/mL。ESB能抑制Psa生长,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造成电解质、蛋白质外泄,干扰菌体正常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ESB可显著抑制Psa泳动能力,阻碍细胞的迁移。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ESB作用后的Psa菌体形态出现缩短、凹陷、畸形、破裂,细胞质外泄,菌体大量裂解等现象。【结论】ESB可破坏Psa的细胞结构,干扰物质和能量代谢,抑制菌体生长,具有开发成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