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黑龙江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1年对黑龙江省二化螟发生规律调查明确 ,二化螟在黑龙江省 1年发生1代 ,以 6~7龄幼虫在稻桩、稻秆、田茅及稗草茎秆内越冬。蛹盛期为 6月上、中旬 ,成虫羽化盛期为 6月中、下旬 ,产卵盛期在 6月中旬末至6月下旬 ,卵孵化盛期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3龄幼虫盛期在 7月下旬。 7月中旬是防治幼虫的最佳时期。在黑龙江省二化螟幼虫对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均能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秆蝇在内蒙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禾本科宿根杂草中越冬,在中滩地区现己肯定的越冬寄主共有五种,而以披硷草(Clinelymus dahuricus(Turcz.)Nevski)中越冬虫口密度最大。翌年春越冬幼虫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盛发,此时是开始药剂防治适期。盛发期的早晚与4月及5月份月平均气温具有强负相关,试以4月1日起至成虫开始盛发前一日止,日平均温度总和至760日度,预测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有相当的准确性。越冬代蛹期平均为15.33天。成虫羽化以上午6至8时最多。羽化后至开始产卵的历时平均为5.35天。每雌虫产卵量平均为11.8粒,最多41粒。产卵期间平均为11.1天,最长22天。越冬代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6.24天,雄虫为12.28天。越冬代成虫在麦苗上产卵,卵散产,大多产于麦叶正面近基部4毫米范围内。成虫对产卵地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第三及第四叶片上着卵最多,成虫喜产卵于具有4至6个叶片(拔节到孕穗期)尤其是拔节期的麦茎上。由于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不仅着卵密度不同,幼虫入茎为害率也有差别,麦茎生育期愈近老熟,着卵愈少,幼虫入茎为害率愈低。第一代卵盛期在6月上、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6月末己全部孵化。卵期平均为5天。幼虫孵化后从小麦叶基叶鞘与茎间蛀入为害。第一代幼虫于6月下旬后半期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7月上旬至7月中旬初期,7月中旬末基本上己全部化蛹,蛹期平均为9.9天。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麦收愈早,麦秆中遗留麦秆蝇蛹愈多,但内蒙西部地区大部分在7月下旬进行麦收,此时第一代成虫已大部羽化飞出,部分转向田间落粒自生麦苗上产卵,大部分第一代成虫转移到附近杂草、糜子、马铃薯、蔬菜或其他茂密的作物田中,除杂草外,未发现卵粒,仅系暂时潜藏处所。第一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卵期平均为6.38天。幼虫孵化后入茎寄生生长发育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3.
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政  张富国  何涛 《湖北植保》2008,(1):18-18,22
柑橘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橘果实蝇或柑蛆,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柑橘类,次为柚子、酸橙、红桔等。成虫产卵桔果内皮层,卵孵化后,幼虫随即由内向外在瓤内蛀食,使果实内部腐烂,形成蛆柑,未熟先黄而脱落,完全丧失食用和经济价值。1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柑橘大实蝇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为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交尾产卵时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最早在7月下旬出现,8月中旬至9月初为盛期。10月上中旬幼虫逐渐老熟,被害果开始陆续脱落,落果1~3d,老熟幼虫出果入土化蛹。1.1柑…  相似文献   

4.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大荔县1a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15~25cm深的土壤中越冬。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7月份和8月初是该虫的为害盛期。防治应重点抓好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在成虫盛发和初孵幼虫在地表游走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5.
邵振润 《植物保护》1984,10(4):25-2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e-b.)在北方菜区为害番茄,青椒、茄子、豆角和白菜,北京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越冬蛹4月下旬羽化,5月上旬是产卵盛期,此代幼虫数量少,且因寄主分散,为害轻,只需对定植早及地膜栽培生长旺、着卵量高的田块进行防治;第二代成虫6月上、中旬羽化,此时大田蕃茄正现蕾开花,棉龄虫集中在蕃茄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此阶段温湿度合适,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6.
柑桔大实蝇以蛹在桔园土中及幼虫在果实内、埋果坑土表越冬。4月22日至5月10日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在5月7日至6月11日,产卵盛期在6月14日至7月9日,落果盛期在10月5日至11月8日。根据大实蝇在龙山县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樟个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个木虱属同翅目个木虱科,在河南信阳危害香樟,一年发生3代,以2龄虫在香樟叶背越冬,3月上旬开始生长发育,3月中旬有少量羽化,羽化盛期为4月下旬,4月中旬于春梢上开始见卵和若虫,6月中旬随着夏梢不断萌发,成虫陆续羽化,5月下旬夏梢上开始见若虫,即为第二代若虫。9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开始发育、羽化、交配、产卵于秋梢、秋叶,孵化发育至2龄后越冬。  相似文献   

8.
柑桔爆皮虫(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ers)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柑桔爆皮虫为我国主要柑桔产区的重要害虫,发生已久。在浙江衢县是柑桔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柑桔生产的影响很大。本文系1958—1960年在浙江衢县桔区結果此虫生活习性和防治的研究。 1.此虫在衢县对衢桔为害最重,广柑、香枹(柚之一种)次之,福桔和有柑为害最輕。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第2—4龄幼虫在树干不同部位越冬,尤以木质部內的第4龄幼虫越冬为主。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同时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羽化盛期,5月中旬成虫出洞,5月下旬为出洞盛期,以后一直延續到10月间陆續有成虫羽化出洞,但为数不多。 2.成虫产卵有选择性,在已受害的桔树上产卵多,并都在这些桔树树皮的小裂縫內产卵,在地衣、苔蘚內較少。 3.爆皮虫为害桔树主要在幼虫时期,其为害的发展趋势:一是在虫株上从下向上发展,这是主要的;二是横的发展,在同株內从虫干向邻近健干扩散或从被害株向邻近健株扩散,同园内不同桔株是从园边扩散到中間。 4.幼虫有4个龄期,第1—3龄幼虫在韌皮部与形成层内为害,第4龄幼虫在形成层及木质部內为害。 5.用10%二二三乳剂涂刷被害桔树,封閉成虫出洞的效果极好,同时它的残效长,对桔树无药害,是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喜树优斑螟(Euzo phera sp.)是阔叶树的新害虫,对喜树危害特别严重。在江西安福1年发生4代,以蛹在寄主树皮缝和枯卷叶内越冬。越冬代翌年4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依次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5月下旬至7月下旬、7月上旬至9月上旬、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学防治在幼虫盛期进行,方法是在树干胸径处刮去老皮,用40%氧化乐果(或甲胺磷)与水1:1混合的药液涂环1周(宽为直径的1/3),对当代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芦苞螟Chilo luteellus(Motschulsky)1年发生1代,以二—三龄幼虫在芦苇茎、根茎内或土层内越冬。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为害盛期为7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9—147粒。幼虫5龄,室温下历期351天。防治适期在孵化盛期。喷施甲基1605乳油1000倍;甲基1605粉剂或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黑龙江省保护地番茄上发现一种番茄植株黄萎病害,从其病茎上分离得到10个菌株。将其接种番茄幼苗,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该菌。经鉴定,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llium dahliae Kleb)。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最适范围20-25℃,以22.5℃生长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5℃。病菌菌丝在pH4-8都能生长,以pH 5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2.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的救治方法以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广西百色市老山林场调查了相思木蠹蛾对西南桦的为害情况,并进行了不同高度虫孔数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整枝方式虫孔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种群密度估计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有虫孔株率70%,虫孔密度2.79个/株;以2m为区间段,无虫孔的占74.8%,有1个以上虫孔的占25.2%;相思拟木蠹蛾对树干高度有选择性,树干4~6m间虫孔数最多;幼虫侵入期人工修枝会加重相思拟木蠹蛾为害;以无虫株率估计相思拟木蠹蛾种群密度的模型为^x=1.420 8(-lnP0)1.476 8。相思拟木蠹蛾为害对西南桦木材品质有较大影响,应加强监测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FAO的CROPWAT模型在非充分灌溉中的适用性和精确性,将民勤棉花和春小麦非充分灌溉的试验方案及当地气象资料输入模型,分析CROPWAT模型在模拟作物蒸发蒸腾量和非充分灌溉对产量影响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棉花各生育期日平均蒸发蒸腾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表现出相同的分布规律,但模拟值整体高于实测值0.15~1 mm;模拟非充分灌溉对棉花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时,模拟值和实测值显示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棉花和春小麦的RMSE、EF、CRM分别为20.62%和10.35%、0.98和0.856、-0.00051和-0.0155,说明CROPWAT模型总体模拟效果较好,但模型的执行值较实测值偏高。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非充分灌溉的研究中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但为了使模拟结果更准确,使用前需根据当地实测资料对Kc、Ky等参数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资源的坝上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植被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农牧交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根本。本文根据坝上各县水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水资源在坝上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光温资源的耦合程度;探讨了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植被生长与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坝上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林草植被恢复建设则应以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为依据,以水定草、定林,实现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效氟吡甲禾灵微乳剂防除野燕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剂型的高效氟吡甲禾灵防除青海春油菜田野燕麦效果基本一致。10.8%高效氟吡甲禾灵ME375ml/hm^2,在油菜2~4叶期,野燕麦2叶1心~4叶期兑水300kg/hm^2作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基于EDEM的小区育种小麦脱粒装置作业参数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小区育种小麦脱粒装置最佳脱输性能参数,减少籽粒在装置内的滞留,提高育种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在不考虑脱粒破碎的情况下,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脱粒装置内小麦籽粒和短茎秆混合物料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为优化脱粒装置工作参数,进一步降低籽粒在脱粒装置内的残留率,分析研究了脱粒物料中单个抛出籽粒、抛出茎秆及滞留籽粒的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脱粒装置内的物料流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当滚筒转速为1 600 r·min~(-1),喂入量为0.3 kg·s~(-1),脱粒间隙为8 mm,装置内籽粒残留率最小,并按照该最优组合作业参数对脱粒装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利用EDEM对脱粒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是可行的,为脱粒装置的研究和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田间应用的动态残留和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的半衰期为1.89d,用量500mL/667m2处理3次,最后一次施药后7d,韭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1ug/kg)。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进生物分类检索方法,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图示多元检索表。该检索表由含有多个"分类单元-特征部位-特征"记录的数据库表构成,并配备分类特征鉴别图。检索时根据表中所列特征部位,参照特征的文字描述和图示,输入标本多个对应部位的特征,一次查询可获得检索结果。检索所用的SQL语句中,使用union all语句组合多个select查询语句,进行多个分类特征的并行检索。通过建立异翅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分种多元检索表进行测试,检索效果良好。多元检索方法解决了传统的二叉检索遇到缺失特征而无法进行后续检索的问题。基于数据库的图示多元检索表直观易用,非常适合口岸检疫鉴定。  相似文献   

20.
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因长期施用波尔多液致使铜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状况及其对果 园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几种新的铜制剂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在今 后使用中铜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及允许安全使用年限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