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莹 《福建茶叶》2016,(4):392-393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翻译工作者把茶典籍准确翻译成英文,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而互文是翻译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典籍翻译障碍点的共性,然后介绍了茶典籍翻译中互文的特点,最后结合实际翻译例子,研究了茶典籍中互文性翻译的障碍点,希望能为将来的茶典籍翻译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多种民族文化共存,相互沟通交流,促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而翻译是跨语言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和延伸,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文化可以进行增值。在异域性环境下翻译茶典籍的原语,会使读者有一种文化体验的新鲜感,同时也使文化的多元性得以丰富。但翻译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困难,本文致力于研究茶典籍翻译障碍点的互文性,扫清翻译障碍,以助目标语读者的理解欣赏,从而更有效地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3.
英译典籍是较为系统的翻译活动,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尽管中外译者对我国茶典籍作品的零星翻译工作已经持续较长时间,但英译茶文化典籍依旧方兴未艾。特别是对《茶谱》的翻译工作,会因为其文化理念和文化地位为茶典籍未来翻译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英译中互文关联是较大障碍,必须以互文理论为切入点,根据典籍多次出现继承与总结文本的互文性特点,分析《茶谱》中互文关系,并按照《茶经》翻译成果来翻译《茶谱》。  相似文献   

4.
宋利华 《福建茶叶》2016,(4):323-324
本文就茶典籍翻译障碍点的互文性,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阐述了典籍翻译所存在的各类主要障碍问题,而后针对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性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提出固定语言搭配、时态人称搭配、传说典故引用、意形兼备保留等茶典互文指涉难点。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的茶典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文化要想实现对外传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典籍英译,虽然我国的典籍英译工作自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甚少有翻译家对宋朝茶诗进行翻译研究。宋朝时期的茶文化十分繁盛,尤其是在整体的茶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宋朝的茶类作品当中存有大量的互文现象。本文主要在互文性的基础上对宋代茶诗进行英译研究,希望对宋朝文化翻译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茶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交流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我国茶文化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使相关专业翻译存在一定问题。传统茶文化翻译往往存在明显的互文性,跨文化思想作为互文性理论的核心内涵对高校茶艺专业英语教学有着具体实践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对其翻译水平是极大的提升。互文性理论为茶文化翻译的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宏观架构基础,打破以老师为主宰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对西方文化了解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在翻译中融入不同文化特征。茶文化翻译水平的提升可以增强我国茶产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促进世界茶叶爱好者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中,典籍翻译是提升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对典籍翻译工作以及传统文化传播工作做出探索的过程中,茶典籍翻译与茶文化对外传播能够带来较多有益的经验,因此,以茶典籍翻译与茶文化对外传播为例探讨我国典籍翻译工作以及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成效为出发点,对茶典籍翻译工作中存在的互文现象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存在多种文化,不同的文化系统有着交汇的地带,而茶典籍翻译则往来于此,是跨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典籍著作承载着各个民族的历史印记,翻译的时候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造成一些翻译障碍。本文就互文性角度讨论茶典籍的翻译障碍点,致力于减轻翻译障碍,使各国读者得以品阅原汁原味的典籍书香,使中国的茶文化流传得更久远,使之获得延伸与增值,同时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丽君  陈琳 《福建茶叶》2016,(12):324-325
作为中国茶文化核心典籍,陆羽所撰《茶经》的英译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极具价值。本文从互文性特征及英译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茶经》强大的生命力及其纵向和横向互文传承,并且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基于原文与译文表达含义的差异、人际意义、概念意义三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译者的《茶经》英译本。为了更好的宣扬和译介中国茶文化理念,积累经验供未来茶文化领域翻译典籍时学习和参考,本文也全方位评析了《茶经》国内外不同译本的翻译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大观茶论》这部由宋徽宗赵佶所撰写的茶典籍,反映了宋朝时期人们讲究茶道、乐于享受茶文化的精神面貌。本文首先以《大观茶论》为例对翻译学视角下我国古代茶典籍的主要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古代茶典籍翻译的必然原则展开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古代茶典籍的英译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当前茶典籍翻译体系的完善。翻译学视角下我国古代茶典籍的主要特点在于语言语法结构的不完整性;语言表达的粗线条性;审美意象的特殊性。古代茶典籍翻译的几个必然原则是要把握住古代茶典籍的核心内涵;把握住古代茶典籍的知识脉络;把握住跨文化交际的节奏。古代茶典籍的英译方法建议可以尝试标准作业化翻译策略、互文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呈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的活化石,中国古代茶学典籍当中蕴藏着最原始、最原生态、最鲜活的茶文化智慧,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过程当中和当代茶学学科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因此,加强对这些著作的翻译创新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壮大、由大到强、获得世界普遍认可的重要方面。翻译学视角下"通篇衔接"的精神内涵在于:翻译的基本认知单位应当是"通篇衔接",而非"碎片化的句子":文本翻译"通篇衔接"的核心要义是互文性:文本和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要注重"系统功能"的整合。中国古代茶学典籍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篇际文本与篇际文本之间互相观照不足:文本内部句子和词汇组合等翻译方面的连贯性不足。基于语篇衔接视角的古代茶学典籍的英译策略建议可以尝试互文引用翻译策略、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其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茶文化演变成了茶学、茶画、茶诗以及茶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表现形式。任何茶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对于英译人员来说,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尤其是茶学典籍中专业术语的的英译更是让人颇费周折。本文以茶文化的传播为契机,结合茶学典籍英译与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辩证关系从三个方面对我国茶学典籍中的茶文化知识进行了透彻性分析,并以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对于茶学典籍英译的基本要求为立足点,深入探析了茶学典籍集中的"文化融入"与"文化信息",最后基于茶文化对外传播这一视角对茶学典籍英译策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可以通过尝试互文关联翻译策略、文化融入翻译策略来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茶经》是我国重要的茶文化典籍,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以及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茶经》翻译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在翻译《茶经》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互文关联以及模因传承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为文本意义的理解以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正确处理互文符号的翻译是能否在译入语中重构源语文化因素的互文性,以及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因素。《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丰富的互文性对全面理解著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翻译这样一部著作中,对互文符号应采用音译、直译加补释、意译等翻译方法,才能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再现源语文化的互文性,从而准确且自信地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理论为文本意义的理解以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正确处理互文符号的翻译是能否在译入语中重构源语文化因素的互文性,以及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因素。《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丰富的互文性对全面理解著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翻译这样一部著作中,对互文符号应采用音译、直译加补释、意译等翻译方法,才能在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上,再现源语文化的互文性,从而准确且自信地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6.
程玮 《福建茶叶》2016,(9):343-344
茶典籍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载体,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茶典籍对外传播中,既要准确传达出相关茶学信息,又要保留其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在实际的茶典籍对外翻译活动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茶典籍传播中出现弱化阐释现象。本文以中国茶典籍经典之首《茶经》为例,探讨了中国茶典籍对外翻译策略,以期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汪玥月 《福建茶叶》2016,(11):358-359
我国宋代茶文化的整体风貌主要包括:茶文化的平民主义风气、茶文化的生活世界化导向、茶文化的雅俗叙事化。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宋代茶词英译应当注意固守住宋代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宋代茶词的形式美感。跨文化角度下宋代茶词的英译策略可以从接受美学导向的翻译策略、互文性导向的翻译策略、标准化翻译策略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8.
张立力 《福建茶叶》2016,(1):211-212
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茶文化在英语翻译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文化缺失。互文性理论的出现,为茶文化内涵的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富,在英语翻译中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保留源语的文化内涵,采用协调式异化帮助读者积累源语互文知识,培养源语文化互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对我国传统茶学经典著作进行翻译,有利于将我国几千年茶文化的内部成分、价值构成等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化体系,向世界展示出一种全新的价值形象。翻译理论中的"互文性"内涵包括这样几点:互文性的本质是寻求一种文本的知识网络;互文性翻译的重心是强调对文本所处特殊语境的展现;互文性翻译的重要原则是"引用"。互文性角度下我国传统茶学典籍翻译的主要障碍点包括茶文化价值整合的障碍、茶学专业词汇表达统一的障碍、语法结构呈现的障碍、援引典故方面的"文化贫乏"障碍、互文性下的中华语言美感之丧失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文性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我国茶文化文本的翻译创新为先导、有计划地对外实施茶文化的传播策略,有助于提升我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从而为我国茶叶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种品牌的张力。翻译学视角下互文性的主要立场主张包括:文本的翻译首先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交际性转换;文本翻译的深层次目标是实现"文化融入"基础上的文化对话;文本翻译的核心在于"价值哲学"的互动。当前加强茶文化文本翻译创新的主要背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茶文化文本翻译中还存在着诸多"交际障碍";二是茶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亟需我们从茶文化对话上寻找商机。基于互文视角的茶文化文本翻译的策略选择可以尝试语言顺应的翻译策略、"文化融入"的翻译策略、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