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目的】阐明多穗柯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与矿质元素的种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设置在江西省分宜县多穗柯全分布区的5个种源试验林植株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氮、磷和钾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多穗柯叶部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不同种源根皮苷含量变异范围为16.03~64.35 mg·g-1,三叶苷含量变异范围分别为4.76~29.97 mg·g-1,根皮苷含量变异范围为61.59~81.05 mg·g-1,其中重庆北碚为根皮苷、有机碳、全磷和全氮含量高的种源,与其他种源相比根皮苷含量最高,四川米易三叶苷含量最高,江西分宜总黄酮含量最高。多穗柯根皮苷含量随日照时数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 <0.05),三叶苷含量随无霜期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总黄酮含量随经度增加呈极显著增加的趋势,随降水量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根皮苷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碳与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5个多穗柯种源可划分为2个类群,高根皮苷、高总黄酮、低三叶苷类群和低根皮苷、低总黄酮和高三叶苷类群。【结论】多穗柯根皮苷、三叶苷、总黄酮和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具明显种源变异,重庆北碚、四川米易和江西分宜的多穗柯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野生刺五加与人工栽培植株根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山奈酚含量,比较野生刺五加与人工种植五加根中目标化合物含量差异。经色谱和质谱方法的考察,结果表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成功应用于检测刺五加野生植株和人工栽培植株根中目标化合物含量,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时间短、定量分析准确等优点。利用UPLC-MS/MS法测定刺五加植株根中6种药用次生代谢物含量,目标化合物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回收率在92.47%~96.44%之间;人工栽培植株根中的主成分(Q值)综合得分大于野生植株,目标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6.278 56μg·g~(-1)和6.053 63μg·g~(-1),前者高出后者0.224 93μg·g~(-1)。刺五加苷E、芦丁、山奈酚人工栽培植株含量大于野生植株,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刺五加苷B、金丝桃苷、槲皮苷野生植株含量大于人工栽培植株,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甜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广西甜茶为试材,用溶剂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分析了广西甜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甜茶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嫩叶、中茎皮、老茎皮、果实、嫩茎皮、老叶、中茎、老茎;根部和嫩茎的黄酮含量为零。茎皮的总黄酮含量普遍比茎中木质部高,形成由外向内递减趋势;嫩叶的含量最高,但老叶的含量却较低,叶子总黄酮含量形成了从上到下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隆多穗柯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ligase,4CL)基因,了解其表达情况,从而为深入研究4CL基因分子功能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奠定基础,依据多穗柯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4CL基因cDNA全长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法检测4CL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8.0软件分析其表达量与根皮苷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穗柯4CL基因cDNA全长1704bp,包含长162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54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亲水性蛋白。多穗柯4CL基因在除根以外的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与根皮苷含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5.
红景天属植物根中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含量的HPLC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建立了一种采用KYA H IQ 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溶液(体积比1∶9)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的条件下,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含量的方法。利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确定了红景天根粉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在60℃下超声波提取50 m in。分别测定了不同产地的红景天属植物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含量,西藏产圣地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最高,达到2.147%,其次为藏产大花红景天和西藏红景天,分别为1.763%和1.271%;四川产大花红景天中酪醇含量最高,为0.298 5%,其次是藏产西藏红景天和大花红景天,分别为0.214 3%和0.183 6%;长鞭红景天和狭叶红景天中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很低,红景天苷含量仅为0.034%和0.003%,酪醇含量则分别为0.016 4%和0.004 8%。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木豆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测定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HIQ Sil C18V(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体积比35:64.74:0.26); 检测波长330 nm;流速1 mL/min;进样量10 μL; 柱温30 ℃.在2~200 mg/L 牡荆苷、异牡荆苷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牡荆苷峰面积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2.93 %,重复性RSD为2.91 %,加样回收率为97.38 %; 异牡荆苷峰面积精密度的RSD最大为2.69 %,重复性RSD为3.37 %,加样回收率为98.63 %.木豆叶、茎、根中牡荆苷、异牡荆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68、 0.066、 0.183 mg/g 和0.799、 0.139、 0.013 mg/g.叶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含量明显高于茎、根中的含量,可以作为大规模获得牡荆苷、异牡荆苷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9个产地的三叶木通的果实经济性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果肉营养成分及藤条药用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地理种源的三叶木通果实之间的单果重、单果果肉重、种子重、果实纵横径、果皮厚度、每千克鲜果数及可食率有些存在显著性差异,单果皮重差异不显著。湖南省产三叶木通的可食率最高,达到32.92%,果皮厚度最薄,单果重和果肉重均较高,具有较高食用价值。(2)不同地理种源三叶木通的种子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江西芦溪县和湖北鹤峰县产三叶木通的种子含油率最高,分别达到47.62%和47.2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都在75%左右,具有较高的油用价值。(3)不同产地三叶木通果肉之间的总糖、还原糖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有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江西省峡江县产三叶木通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较高,营养价值较高。江西广昌县产三叶木通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较高,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也中等,总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营养价值也较高。(4)不同产地的三叶木通藤条之间木通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存在显著性差异,安徽金寨县产三叶木通藤条中的木通苯乙醇苷B及总皂苷含量均最高,齐墩果酸含量也较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为三叶木通不同目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合理评价与利用杜仲种质资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105份杜仲种质叶中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叶中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33 mg·g-1,变异系数最大,为42.42%;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5.92 mg·g-1,变异系数最小,为19.35%;异槲皮苷、多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7、42.74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34.42%、23.72%。杜仲雌株和雄株叶中的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含量差异不著性。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在不同来源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北地区杜仲叶片中的总黄酮、异槲皮苷和槲皮素平均含量均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含量彼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槲皮素含量与多酚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综合评价4种成分含量高低,可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包括13份材料)的多酚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类群。[结论]杜仲种质叶片中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且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有很大的选择和改良潜力,可为叶用杜仲资源的选育提供基础原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多穗柯为对象进行每木检尺,研究以木荷、苦槠、杉木为建群种,多穗柯作为伴生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多穗柯常作为伴生树种出现,其适应性因建群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建群种对多穗柯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在杉木下种植多穗柯,其树高生长量最大(7.40m),苦槠次之(6.15m),木荷最小(5.51m);3类建群种与多穗柯胸径、冠幅生长具有相关性,在杉木下种植表现最佳,木荷次之,在苦槠下种植表现最差;然而,苦槠建群种下的多穗柯枝下高最大(2.76m),与木荷、苦槠下种植的多穗柯相比,杉木下的多穗柯具有更多的材积量,比前两者分别增加了35.33%、31.65%。因此,在人工林种植中,应选择多穗柯与杉木混交,以构造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叶木通藤茎药用成分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三叶木通藤茎中药用成分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10个种源地的三叶木通藤茎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对其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就其含量与其种源地各个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还根据其药用成分含量对供试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个种源中,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44%、0.027%和0.5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的含量在各供试的种源中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苷B含量与年日照时数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齐墩果酸含量与无霜期天数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总皂苷含量与年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5处可将供试种源划分为3组:第1组包括江西瑞昌、江西武功山、湖南古丈;第2组包括安徽金寨、湖北鹤峰、江西峡江、江西广昌、江西浮梁、湖南怀化;第3组为江西婺源。  相似文献   

11.
油茶林地土壤铝的含量和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茶林地土壤铝的化学形态、土壤铝含量与油茶叶片铝含量的相关性,测定了湖南省14个油茶林地土壤和油茶叶片的铝含量以及土壤铝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油茶林地根际土壤和0~20 cm土层总铝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中不同形态铝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机态络合铝、酸溶无机铝、腐殖酸铝、可交换铝、单聚体羟基铝,有机态络合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是油茶林土壤中含量较高的活性铝,三者占可提取活性铝总量的75%以上。湖南地区油茶老叶铝含量为8.277~15.890 g/kg,嫩叶铝含量为4.097~7.451 g/kg,老叶铝含量显著高于嫩叶。油茶嫩叶中的铝含量与土壤中的可交换铝和有机态络合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茶老叶中的铝含量只与土壤的有机态络合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肉桂油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肉桂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作者用GC/MS联用仪对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的肉桂叶油和肉桂皮油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鉴定出广东肉桂叶油13个组分;广东肉桂皮油11个组分;广西肉桂叶油14个组分;广西肉桂皮油12个组分;福建肉桂叶油12个组分,结果表明五种肉桂油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均以反式肉桂醛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81.0,84.1,54.6,73.2和73.6%。  相似文献   

13.
核桃砧穗生理状态对微枝嫁接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桃微枝嫁接是以子苗为砧木以无根试管苗为接穗进行无性繁殖的一项新技术。子苗及试管苗生理状态对嫁接成活影响很大。真叶展开之前子苗内源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含水量,葡萄糖,果糖均处于较高水平;嫁接易于成活;真叶展开后,上述生理指标急剧下降,随之嫁接成活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4.
9种乔木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云港市区常见的9种行道乔木为研究对象,对市区交通主干道和清洁对照区乔木叶片中重金属(Cu、Pb、Zn、Cr、Cd)的含量、生理指标(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等)、pH、电导率、树叶表面气孔结构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9种乔木叶片镉(Cd)含量都约为0;城市交通主干道乔木叶片中的Cu、Pb、Zn、Cr含量都明显高于清洁对照区,其中香樟、法国梧桐、美国洋槐和大叶女贞含量相对较高;城市交通主干道与清洁对照区相比,叶片pH值降低,电导率变大,但电导率较pH值变化更加明显。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乔木叶片中脯氨酸(除栾树外)、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除广玉兰、美国洋槐外)均大于清洁对照区。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栾树、红叶李和法国梧桐的叶片表皮结构与清洁对照区比较差异较为显著,而银杏、马褂木在不同采样点叶片结构形状保持相似,说明栾树、红叶李和法国梧桐这3种乔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省沽油是一种很好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营养价值较高。为了规模化推广这一森林特色资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常规方法和GC-MS对其种子营养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了种子、花蕾、嫩梢和嫩叶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种子中营养成分种类多、含量丰富,种源间没有变异,且栽培种子略高于野生种子,所含矿质元素具有K∶Na之值高而Zn∶Cu之值低的特点,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4.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5.1%;花蕾中常规成分的营养价值高于种子、嫩梢和嫩叶;种子油脂含有12种主要脂肪酸,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9.8%~14.9%)、亚油酸(24.0%~45.5%)和亚麻酸(4.1%~7.3%)为主,不同种子之间其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大,2004年栽培种子>2004年野生种子>2003年野生种子。  相似文献   

16.
冬青苦丁茶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对苦丁茶口感、香味以及营养价值均有重要影响.采用岛津LC-4A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了湖南、海南、广西、广东的商品冬青苦了茶以及广西大新小明山林场种植的冬青苦了茶树老叶的氨基酸组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苦丁茶游离氨基酸与水解氨基酸种类相同,均为17种;苦了茶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仅34.24~119.93mg/100g.其中,以组氨酸占绝对优势,占总量的90%左右;苦丁茶水解氨基酸含量较高,达4.38~11.52g/100g,其中以组氨酸稍高,占总量的14%左右;湖南、海南苦丁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广东、广西的高,水解氨基酸则是湖南、广西比海南、广东的高;老叶苦丁茶氨基酸比嫩芽叶的低得多。但组分相同,且老叶产量高,收购价格低,老叶仍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析不同植株类型和不同染病程度的文冠果叶片成分差异,于2012年8月采集其叶片测定了12种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有机酸和6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文冠果叶片干物质含量38.80%,干物质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17.56%和9.81%;6种微量元素中钙含量最高(达2.218%),其次为镁(0.507%),其它4种含量均小于0.04%。不同植株类型(毛枝型和光枝型)上的叶片间成分无显著差异。不同病虫害危害程度除对叶片铁含量有显著影响以外,对其他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影响。叶片12种成分在文冠果群体中变异程度不一且差异较大,其中钙变异最大,其次是维生素C,次之是铁和有机酸,锌变异最小最稳定。  相似文献   

18.
Changes in respiration rate, chemical content and chemical concentration were measured in leaves of field-grown 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 and Quercus rubra L. trees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and autumnal senescence. Chlorophyll, soluble sugar, N, P, K and Mg contents and concentrations all declined during leaf senescence, whereas Ca content an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Leaf dry mass per area declined 24 and 35% in P. tremuloides and Q. rubra, respectively, during senescence. In leaves of both species, respiration rates peaked during leaf expansion in the spring and then declined, as a result of reduced cytochrome-mediated respiration, to reach relatively constant rates by midsummer. In senescing P. tremuloides leaves, respiration rates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until mid-October and then declined rapidly. In senescing Q. rubra leaves, respiration rates increased in late September, as a result of the appearance of residual respiration that could not be reduced by respiratory inhibitors, and then declined quickly in early November. No changes in alternative pathway respiratory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leaves of either species during senescence until late autumn when rates declined. Because respiration rates were correlated with both leaf sugar and nitrogen content during leaf senescence, we conclude that respiration rates were maintained or increased during leaf senescence to supply energy for degrada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