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色素进行了提取、纯化和鉴定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色素易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水、氯仿和乙醇等有机溶剂;经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鉴定灵芝色素属于3,4-二羟基苯丙氨酸类黑色素;20~60℃范围内,黑暗条件,pH 4~8范围内灵芝色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柱状田头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欢迎。目前,我国已开展了柱状田头菇栽培技术的研究,但对其营养条件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营养基质对柱状田头菇生长影响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猪苓菌核表皮黑色素进行鉴定,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猪苓菌核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关键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并纯化猪苓菌核表皮黑色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定表皮黑色素,并对其溶解性、结构特性、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进行进一步测定。结果:猪苓菌核表皮色素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在pH3时完全沉淀,溶于碱性溶液;不具有鞣质和黄酮类物质的特性;紫外光谱结果表明,在200~800 nm,吸光值随波长增加呈指数型下降,以波长对吸光值取对数作图,斜率为-0.0024,样品放置一月后,斜率为-0.0036;红外光谱鉴定出—OH、脂肪族—CH、芳香环中C=C和C=N骨架、羧酸外C=O、COO—等官能团的存在;温度升高和pH增大对其具有增色效应,冷冻和光照对其具有减色效应;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显著地清除活性,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1 g猪苓菌核表皮色素的多酚含量相当于(224.48±11.46)mg没食子酸。结论:首次鉴定了猪苓菌核表皮黑色素,对于猪苓的药理药效及发育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柱状田头菇深层发酵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多糖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柱状田头菇营养丰富,味香可口,多糖含量高,是一种极具开发前途的食、药用真菌.关于柱状田头菇的深层发酵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在研究了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又对其化学成分、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探讨柱状田头菇深层发酵产物的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和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5.
不同柱状田头菇菌株最佳培养条件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为研究对象,就不同的碳氮比、pH值以及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速度和结实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同工酶角度分析比较了各菌株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柱状田头菇所要求的最佳培养条件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菌丝在碳氮比为10:1~80:1时均可生长,碳氮比为10:1时,菌丝生长最快,且易结实;柱状田头菇可生长并结实的pH值为4~12,最适宜结实的pH值为6;25℃时柱状田头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20~25℃比较适合其结实。同工酶分析表明,柱状田头菇菌丝中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不高,酶带单调,不适宜用做检测遗传多样性的生化标记;酯酶同工酶有一定的活性,可以从相似系数上分析不同菌株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筛选黄色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色素的提取剂并对色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色素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水、酸、氯仿和乙醇;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效果最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初步研究了金针菇色素的基本结构性质,结果表明:金针菇色素属于黑色素,与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结构类似,属于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类黑色素。  相似文献   

7.
柱状田头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驯化及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柱状田头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柱状田头菇的栽培生理及生活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柱状田头菇既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又有很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柱状田头菇栽培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柱状田头菇生活史和单核体结实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在日本称柳松茸,因常发生在柳树杆上,又具有松茸的特殊香味,故而得名。笔者曾对中国柱状田头菇作过人工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1992年有幸作为共同研究员赴日本云岛县富永菌类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作了中、日两种柱状田头菇的专题比较试验。下面介绍研究的部份内容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粪伞科,田头菇属,菌肉肥厚,柄松脆,味香甜,营养丰富,子实体中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香菇,所含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柱状田头菇的固体栽培一般需1~2个月,鲜子实体可贮性差。相比之下,深层培养就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既可作为液体菌种,加快生产周期,又能在数天之内生产出大量的菌丝体,产量高,成本低。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尚未见有深入的研究报道。笔者对柱状田头菇深层培养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中柚皮素含量。瓦尼木层孔菌醇提物水解后采用RP-HPLC对柚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Hypersil ODS(4.6mm×100mm,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1%冰醋酸溶液-甲醇(62∶38),柱温为40℃,流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288nm。标准曲线为A=4.18×106 X+40109(r=0.9998,n=5),柚皮素进样量在0.0202~2.020μg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6%(n=5),回收率为97.8%,重现性实验RSD为1.76%。该法适于瓦尼木层孔菌醇提物中柚皮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用直径6 cm,高10 cm聚乙烯培养罐固体发酵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以固体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为指标,从16个蛹虫草菌株中筛选出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考察固体发酵该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培养基装量、料液比、培养温度、接种量和添加物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有利于蛹虫草固体发酵产虫草素的培养条件:培养罐装20 g小麦,按小麦干重6%的量分别加入玉米粉和黄豆粉,按料液比1∶1.4(w∶v,以小麦干重为基准)加入营养液(g/L:2.0 K2HPO4·3H2O,0.5 MgSO4·7H2O,16甘氨酸),培养温度为26℃,时间46 d,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3.
钙果4号欧李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钙果4号欧李秋季生长的幼嫩上部枝和春季萌生的幼嫩基生枝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研究了欧李组织培养的最佳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结果表明,以春季萌生的幼嫩基生枝为外植体材料较好,以70%~75%酒精浸洗10~30s后用0.1%升汞浸洗6min消毒效果最好,适宜芽诱导的培养基是改良MS+NAA0.1mg/L+6-BA1.0mg/L+20g/L蔗糖+7g/L琼脂,最佳芽增殖培养基是改良MS+6-BA2.0mg/L+NAA0.02mg/L+GA30.2mg/L+20g/L蔗糖+7g/L琼脂,适宜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1.0mg/L+KT0.02mg/L+20g/L蔗糖+7g/L琼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较高,香菇和姬松茸(Agaricus blazei)粗多糖中葡聚糖含量较高;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刺芹侧耳、香菇和姬松茸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采用截留分子量8000~12000透析袋纯化8种食用菌粗多糖,将纯化产物用于体外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实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8种样品均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其中香菇、刺芹侧耳和毛头鬼伞粗多糖在低浓度(200μg/mL)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量即可达到40μmol/L以上,高浓度(500μg/mL)时高于阳性对照;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8种供试样品均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以香菇、刺芹侧耳和猴头菌粗多糖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证明这8种食用菌粗多糖均具有体外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5.
大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山东‘苍山大蒜’进行了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5~8 mm大蒜茎尖在MS +0.7 mol/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7 d, 切取3.0~3.5 mm的茎尖, 在20℃下经60% PVS2 处理60 min,再于0℃下用PVS2 处理5~60 min后, 换适量新鲜PVS2 , 浸入液氮。保存2 d或1个月后取出, 在37℃水浴中解冻2 min, 用MS + 1.2 mol/L蔗糖液体培养基洗涤2次, 每次10 min, 经过恢复培养, 茎尖成活率最高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以药用真菌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之一2-苯乙醇的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樟芝发酵产2-苯乙醇的最优条件:培养基(g/L)为50葡萄糖,5酵母粉,1磷酸氢二钾,0.5硫酸镁,0.1 VB1,pH 为5;装液量为120 mL/250 mL 三角瓶;接种量20%;转速150 r/min;26℃恒温培养7 d;在此条件下樟芝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达到1.24 g/L。  相似文献   

17.
通过乙醇分步沉淀法从紫芝(Ganoderma sinensis)子实体水提取物中分离多糖,得到分步醇沉的粗多糖样品30E、50E和70E,比较了3个粗多糖样品的得率、多糖含量、单糖组成、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刺激RAW 264.7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30E、50E和70E的多糖得率均较低,分别为0.04%、0.17%和0.49%;水解后的单糖种类基本相同,均有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但是单糖比例差异较大,70E中还含有3.4%的木糖;紫芝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从1.450×104到1.276×107,30E中有2个大分子量组分(重均分子量分别为8.867×106和1.276×107),50E和70E的重均分子量较小(<2×104);分步醇沉的各粗多糖样品均具有体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中30E的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枣树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赵锦  刘孟军 《果树学报》2001,18(6):329-332
试验通过系统的比较研究,建立了枣树RAPD分析的优化反应条件,即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0mmol/LKCl、8mmol/L(NH4)2SO4、10mmol/LTris—HCl(pH9.0)、Np—40、2.0mmol/LMgCl2、160μmol/LdNTP、15ng引物、30ng模板DNA和1.5UTaqDNA聚合酶。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4min,1个循环;94℃30s、36℃40s、72℃1min,50个循环;72℃8min,1个循环。与不同试验室间获得的RAPD分析最佳反应条件进行比较表明,枣树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条件在不同实验室间有很强的一致性,只需对dNTP、引物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进行小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19.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猴头菌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基起始pH50~60,摇瓶装量100~120mL/500mL,振荡频率150~180r/min,种子培养时间3~4d,接种量10%~1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小麦粉3%,酵母粉3%,KH2PO401%,MgSO4·7H2O005%,VB120μg/100mL,VB220μg/1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