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民国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北小麦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小麦生产是华北农业突出的区域特征,华北也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心地区。民国时期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转折阶段,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也在其中。此期,华北小麦生产正处“由手工或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化”的重大转折期。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正反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这一时期促进华北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井灌的推广、麦作改进和小麦的商品性生产,其制约因素则主要为水资源缺乏、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农业灾害和战争的频发。  相似文献   

2.
<正>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大米为云南省的主粮,水稻生产至关重要。选育和推广良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科技措施,良种对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选育和推广应用,始终坚持贯彻国家种子工作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服务稻谷生产。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和系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均具有广泛的基因容量和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较好地利用了国外引进品种和山西省内外育种单位的中间材料,最主要的是把推广良种作为骨干亲本加以利用,骨干亲本各自在一定的育种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阶段的育种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小麦育种工作呈阶梯式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遵照毛主席关于“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教导,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1973年开始,进行小麦夏播就地加代选育良种的研究。连续四年的实践使我们逐步认识到:小麦对夏播高温条件有适应性;夏播就地加代是可取的;这在选育良种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育和推广小麦良种,对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普及大寨县,提高我省粮食产量,落实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杂交育种为主,重点为我省河西地区选育高产、抗旱、抗倒、抗病、早熟或中早熟、口紧不易落粒、品质好的新品种,最后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出产量比现有推广良种高15%以上、性状良好的新品种,参加全省联合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品种较多,例如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都是常见的农作物品种,在甘肃省临夏县农业生产过程中,小麦、玉米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例,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小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临夏县农业资源丰富,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为例进一步提高小麦栽培水平,要积极加强对小麦良种推广,当地政府积极倡导农户加强对小麦良种的辨  相似文献   

7.
灵台县冬小麦良种引进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灵台县冬小麦良种引进和推广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品种选育、示范与品种布局研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健全推广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利用衡水市独特的生态气候条件,立足冀中南,面向黄淮麦区,围绕小麦产业需求,以抗旱节水、丰产广适、优质高效为目标,以改进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核心,开展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抗旱节水栽培研究以及新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优良品种繁育推广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种子工作包括良种选育、良种繁育、良种推广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其中良种选育是基础。但是要把良种选育这种智力投资转化为经济效益,必须经过良种繁育和推广这一中间纽带。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根本性的基本建设。在生产实践中,由于采用的推广方法不同,推广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良种繁育推广的方法问题,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及经济效益问题,很有研究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大米为云南省的主粮,水稻生产至关重要,选育和推广良种是农业生产上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推广良种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不论水稻陆稻、籼稻粳稻、杂交稻常规稻、三系法两系法、省内选育省外选育、企业个人选育科研单位选育,只要有利于云南稻谷市场,都积极采用,对云南水稻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6年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1949年前的育种起步历史,1950年以后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进展,经历了抗病稳产早熟、矮化抗倒高产和高产优质高效3个阶段,矮秆基因和1B/1R易位系利用与株型改良起到关键作用,育成了碧蚂1号、泰山4号、扬麦158、豫麦21、济麦22等突破性品种,主产麦区经历了8~9次品种更新换代。黄淮麦区的矮秆高产育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概括了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矮败小麦、品质改良、兼抗型成株抗性育种、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小麦栽培研究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合理密植为核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点研究不同麦区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栽培历程,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各主要麦区栽培技术模式包括精播高产、节水高产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优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未来产业发展面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大挑战,气候变化、病害加重、缺乏优质高效抗病品种制约生产发展,建议加强优质抗病高效品种选育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实现栽培研究与植保、土肥、农机等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渭南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30.1%和34.8%,其中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我们从省内外引进了旱地小麦新品种12个,采取多年多点试验的方法,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优良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和晋麦47变异系数在不同年份均相当,表明渭麦9号和晋麦47是适合旱薄地种植的稳产品种。普冰9946在丰水年份的产量较高,丰产稳产性良好,适宜在丰水年份种植。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611-1621
 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作者超高产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周年产量>21 t•ha-1)技术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糖粒比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促进物质运转提高收获指数。关键栽培技术为:应用Stanford公式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依据叶绿素测定仪(SPAD值)或叶色卡(LCC)读数确定主要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分生育阶段依据低限土壤水势或土壤埋水深度进行精确定量灌溉。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春地区气象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根据相关分析及关联分析原理对影响长春地区小麦栽培的18个气象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影响小麦栽培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期,为合理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科19”“科20”“科30”“科33”“科40”“京冬8号”等6个不同小麦品种的叶片在不同的生育期内及不同品种在同一天内(自早6:00至晚19:00)气孔密度和气孔日变化规律(开张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麦叶片上表皮气孔密度均显著大于下表皮;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内气孔密度均不相同,表现为伸长期>孕穗期=接近成熟期>灌浆期>分蘖起身期;小麦气孔密度的大小与品种的是否抗旱没有关系;6个不同品种叶片气孔的日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小麦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占据较大比重,合理的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向市场输送优质农作物。文章以小麦种植期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立足点,阐述农业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深入剖析了商洛立地条件差、小气候类型多、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危害大、科技水平低、生产投入不足等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商洛小麦生产应在加强种子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品种、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着力推广良种包衣、适时播种、条播、地膜覆盖、间作套种、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对进一步提高商洛小麦生产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国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发展,小麦生产在华北农村经济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小麦生产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结构和产量结构中所占的较高比例以及小麦销售与农民收入的紧密联系共同决定的。民国华北小麦生产的进步还促进了华北麦作区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帽辫业的繁盛。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中国北方小麦多熟种植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多熟种植科研、生产所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认为发展多熟种植的关键是模式规范化、专用品种的选育、优化栽培技术体系、农机农艺配套、经济生态效益并重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麦套玉米适宜套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使玉米栽培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获取较多的光能和热能,达到高产。[方法]试验测定了玉米不同播期与小麦共生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不同播期麦套玉米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结果]试验表明,麦套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5月21日前后浇水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吸收和小麦产量的提高;从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在麦收时玉米3叶展开期左右,即5月26日前后套种浇水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并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结论]麦套玉米在5月21日~5月26日播种浇水为宜,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