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972—2005年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特征及其与Palmer干旱指数(PDSI)和Keetch-Byram干旱指数(KBDI)的关系分析表明:雷击火主要发生在5—9月,峰值出现在6月,约占全年雷击火次数的42%;雷击火的最大过火面积出现在5月和6月,约占全年过火总面积的85%。雷击火发生次数和面积的月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不同干旱指数的动态不同,其中KBDI的月动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5,6,7月最干旱;而PDSI则呈弱单峰型曲线变化,5月较干旱,6月和7月则较湿润。雷击火的年发生次数与9月的PDSI(R2=0.47,P<0.01)或6月和8月的KBDI(R2=0.57,P<0.01)关系密切,年过火总面积则与8月的PDSI(R2=0.20,P<0.01)或6月的KBDI(R2=0.40,P<0.01)有一定的关系。KBDI更适于描述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雷击火时空分布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击火是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火源.根据1990-2006年研究区内10个气象站日观测数据包括最高气温、最小湿度、24 h降水、平均风速等指标计算每日FWI系统各指标,分析雷击火的发生与火险指数的关系.根据各气象站与研究区质心的距离确定各气象站的权重,计算研究区火险指数平均值.1990-2006年大兴安岭林区共发生森林火灾591起,其中雷击火359起,占60.7%.70%的雷击火分布在121°~125°E,51°~53°N,平均每起雷击火过火面积为797.37hm2,森林受害面积为581.67 hm2.71.9%、2.5%和17.3%的雷击火分别发生在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草地.雷击火发生在4-9月,5-8月是雷击火多发月份.1990-2006年雷击火发生时间段整体上有延长趋势.8月和9月发生的雷击火都发生在1998-2005年.雷击火的发生受气温与降水的影响,月均气温高、降水量少,雷击火次数明显多.发生雷击火日的平均可燃物湿度码FFMC、DMC、DC和FWI分别为90.3,69,6,287.4和24.7.雷击火发生日各火险成分指数平均值均高于1990-2006年4-9月总体平均值.根据雷击火发生概率和每日火险指数建立了雷击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雷击火是大兴安岭林区主要火源之一,约占全区总林火的38%,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岭北地区约占总林火的56%。雷击火多发生在人烟稀少及交通不便的偏远林区,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及时发现,在扑救不及时的情况下,造成的危害要比人为火严重得多。塔河林区1968—1979年共发生林火59起,其中雷击火占41起,雷击火过火面积约占总火灾面积的67%。所以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2011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灾、闪电气象数据和其它数据,建立用于该地区雷击火预报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ROC曲线用于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该地区雷击火发生数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于人为火呈上升趋势;集中发生于5—6月,与云地闪电发生频数相关不显著(P0.05)。经似然比检验,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前7 d FFMC平均值、前3 d地闪次数、前7 d平均降水量。用于模型评价的ROC曲线比较凸近左上角,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可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林内外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以神农架森林生态站2019年9月~2020年8月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因子对神农架华山松人工林林内外气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10月,林内外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79.7%和76.9%。空气相对湿度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在雨季林内相对湿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相对湿度高于林内。林内风速低于林外,林内比林外月平均风速降低44.3%。全年林内外太阳总辐射分别为1047.9 MJ?m-2和4116.9 MJ?m-2,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514.4 umol?m-2s-1和1987.9 umol?m-2s-1,林内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在各月均明显低于林外。  相似文献   

6.
1森林火险等级系统指标体系确定 本系统利用伊春林区1966~1980年每年5月份的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选取15个样本,用欧氏距离指数对15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定量确定四个火险等级类群,然后利用当年过火林面积(天然林、人  相似文献   

7.
在对赤峰市喀喇沁旗2001—2007年连续7年飞播造林播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2001—2007年当地的气象实况数据,就飞播造林成效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喀喇沁旗,油松的第一节长和株高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油松的成活株数与6—9月月平均降水量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喀喇沁旗选择在6月份进行飞播比较适宜。年平均降水量是油松成活株数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各气候因子对油松成活株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年平均降水量〉相对湿度〉总日照时数〉温度。  相似文献   

8.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6郊区县的侧柏生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是对气象因子反应敏感的树种,气象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起作用的。影响侧柏胸径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和上年3—5月份平均气温;影响侧柏树高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降水量和上年6—8月份平均降水;影响侧柏材积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降水量和上年12月—当年1月平均气温。由此可以综合得出对北京地区侧柏生长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气温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1 森林火险等级系统指标体系确定本系统利用伊春林区1966~1980年每年5月份的气象资料(包括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选取15个样本,用欧氏距离指数对15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定量确定四个火险等级类群,然后利用当年过火林面积(天然林、人工林、次生林三者之和)定性确定每一类群的火险等级。1.1 火险类别确定用伊春林区15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在分为四类的条件下,由STATISTILA软件计算,确定降水量是控制类间距离的主要参量,贡献量最大,用此变量作为划分火险等级的指标,划…  相似文献   

10.
吉林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而延边林区林木蓄积占全省的43%,森林覆被率为73%。是我省的主要林区。同时该区又是全省的1级火险区,79~81三年共发生林火515次,占长白山林区的2/3强,每次过火面积2.58公顷,三年过火面积13286公顷,共损失人民币价值310.6万元,年平均损失人民币103.5万元,由此看出,研究该林区林火发生规律和它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加强火灾予报,对实现我省的林业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一、材料的收集与研究区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2.
森林火灾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可参  马学金 《林业科技》1990,(5):24-26,46
黑龙江省大兴岭地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素有“绿色宝库”之称。然而,濒繁的森林火灾却不断地危胁着这座“宝库”,使该地区蒙受了具大的损失。一、森林火灾的危害1、次数多、面积大、损失严重据统计,全区1966~1989年的24年间共发生山火972起(火警423起,火灾293、重大火灾208起、特大火灾48起),其中,雷击火233起,占24%;人为火739起,占76%。累计有林地过火面积311万多公顷,年过火有林地面积12.9万公顷。如按每公顷平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1990—2019年森林火灾历史档案和同期气象因子的数据,对该地区林火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密切。林火发生次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日均相对湿度范围在58%~62%,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林火发生次数与日照时数、日均温、日最高温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过火面积与日均相对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省多年的马尾松毛虫林间发生面积和气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种群的影响,模拟广东省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年气象因子中,主成分因子是年总降雨量,但其与马尾松毛虫年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月份气象因子中,3月的月均温度、4月和6月的月均湿度、7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降雨量、10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目照时数与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1~2009年黑龙江省夏季林火资料和同期林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月降水量和月无雨日数、月平均温度及14时月平均风速是影响夏季林火的关键因子,其中降水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温度因子和动力因子,夏季的温湿状况以及动力条件是决定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根据温湿因子综合分析发现,夏季林火多发生在暖干型气候背景下,即气温高降水少的月份,而且这种形势下发生的火灾往往持续时间长、过火面积大、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广西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规律及其与林分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其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9—2020年基于松褐天牛APF-I诱芯和ZM-80B型诱捕器,采用动态监测法研究了广西桂东、桂北、桂西、桂南和桂中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并分析其与纬度、林内/林缘、海拔、郁闭度、树龄、坡度和是/非松材线虫病疫区等林分因子及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湿度、月均最小相对湿度、月均降雨量和月均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松褐天牛成虫在桂东、桂西、桂南和桂中地区一年中有1~3个发生高峰期,1—2月可诱捕到成虫,而桂北地区一年仅有1个发生高峰期,1—2月份未诱捕到成虫。桂东、桂北、桂西、桂南、桂中成虫的始见期分别为1月上旬、4月上旬、2月上旬、1月上旬和2月下旬,年发生盛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4月中旬至7月下旬、3月下旬至8月上旬、3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和4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终见期分别为12月下旬、11月上旬、12月下旬、12月下旬和11月下旬。桂中地区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地区,桂东、桂西和桂中地区诱捕到的雄虫数量显著高于桂南和桂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0~2004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呈现明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1)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只在121°12′~130°16′E和46°53′~53°25′N之间发生过。(2)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是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主要发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基本都是雷击火,黑河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主要是烧荒。(3)大兴安岭及黑河地区各个县区夏季林火状况有很大不同。(4)6月是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最多的时期,6月15~25日是烧荒引发夏季林火的重点时期。黑龙江省6月15~20日间发生的夏季林火次数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过火面积也最大。7月1~5日及8月20日以后均没有夏季林火发生。(5)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日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海口城市湿地动态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对近十年来的海口市湿地分布情况进行遥感解译,确定海口市城市各类型湿地分布基本情况。结合海口市气象数据,分析研究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5个气候因子对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有效依据。结果表明:(1)海口市2011~2018年的湿地总体面积变化明显且具有一定特征,其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继而又缓慢增长的趋势;(2)海口市2010年~2018年的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整体上均为上升趋势,而年均降水量与年均风速均为下降趋势;(3)海口市的湿地总面积变化与各气象因子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但海口市不同类型湿地面积的变化与不同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各有不同,如库塘湿地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因子存在相关性,而水产养殖场湿地则与气候因子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平均每年有5~10次,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大兴安岭的雷击火有80%~90%是发生在“干雷暴”天气系统之中,所以,我们对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干雷暴”系统,进行比较完整的观测试验研究。雷击火是一种人们不能控制的火源,掌握这种火源的发生规律是困难的。我们用雷达回波分析来研究雷击火的发生规律,因为雷击火的引燃因子主要是闪电,而闪电是发生在雷暴云之中,气象雷达回波能反映出雷  相似文献   

20.
欧美杨新无性系苗期年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3个欧美杨 (p .×euramericana)无性系为材料 ,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无性系的 1a生扦插苗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根据因素数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 ,将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组成一个灰色系统 ,进行面积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 ,相关系数皆在 0 .92以上。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 4个时期 ,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节律 ,其中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0 .3% ,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3.7%。关联度分析表明 :空气温度对苗木的高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 ;而日照时数对苗木的粗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为加强苗木生长管理 ,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