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了解引种文冠果种源的性状变异情况,从而为文冠果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引种的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并对其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文冠果果实和种子11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0.49%~25.70%,说明其表型性状的变异比较丰富;其中的单果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单果籽粒数是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6个重要经济性状指标,这6个性状指标与其他性状指标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甘肃定西文冠果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文冠果花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40株文冠果花的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文冠果花的不同表型性状差异明显,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顶花序不孕花数(65.16%)>顶花序孕花数(45.26%)>侧花序长度(32.29%)>顶花序长度(29.28%)>侧花序不孕花数(24.55%)>花瓣横径(20.22%)>花瓣纵径(11.76%)。  相似文献   

3.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相似文献   

4.
文冠果幼树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元凯  黄琳  高巍  李煜延 《经济林研究》2012,30(2):52-55,117
为了研究文冠果幼树各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对3年生文冠果幼树的地径(A)、树高(B)、1年生苗高生长量(C)、1年生处分枝数量(D)、2年生主梢基部直径(E)、2年生主梢高生长量(F)、2年生主梢分枝数量(G)、3年生主梢基部直径(H)、3年生主梢高生长量(I)等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对各生长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幼树各生长性状指标间均有较大的变幅,这种变幅说明了文冠果幼树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多数生长性状指标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文冠果优良单株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引进的24个文冠果种源为材料,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文冠果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源中,生长指标地径变异系数最大(21.9%),叶长变异系数最小(13.1%),结实性状中总果数变异最大(74.3%),种子纵径变异最小(14.3%)。单株产量与总果数、干果质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鲜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小叶数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主成分分析中,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05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参试的24个种源分为5类。第1类为G-9种源,属于产量最高等级;第2类为坤156种源,处于较高产量水平;第3类为Q-2等种源,处于中等产量等级;第4类为G-23和建2种源,位于较低产量水平;第5类为BD-7等种源,位于最低产量水平。24个文冠果种源中以产量水平最低的第5类居多,产量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定西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枝叶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59株文冠果枝叶的5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了文冠果枝叶在分布区内不同个体间、不同枝条部位间和不同新梢类型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文冠果复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但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不一致,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小叶长(18.70%)﹥小叶宽(17.96%)﹥复叶长(17.04%)﹥小叶对数(14.14%)﹥小叶数量(13.07%);在不同枝条部位间(顶复叶和侧复叶)复叶特征差异不大且规律不一致,只有小叶宽、小叶对数和小叶数量3个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新梢类型间(被毛枝条和无毛枝条)复叶特征差异也较大,除小叶对数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此外,文冠果新枝类型与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密切相关,其中新枝朱红无毛的植株病虫害很轻,而新枝褐色有毛的植株病虫害非常严重,此特征可作为文冠果植株初步选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文冠果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其优良品系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文冠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的山西野生文冠果初选优良品系和部分文冠1号实生苗定植的单株共25个品系为试材,对其果实的6个表型性状指标和种子的3种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品系间的分化变异现象和果实表型性状与种子功能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在品系间的分化差异十分显著,表现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单果种子粒数和出仁率、种子百粒质量和种仁百粒质量之间都表现出比果实大小(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化程度更大更显著的品系间的分化差异;25个初选品系的种仁含油率为49.23%~60.53%,其变异系数为5.32%,粗蛋白含量为24.13~30.59 mg/g,类黄酮含量仅为12.64~20.57 mg/g,且种仁各功能成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LX01-1、G17、A034、YP06、A092这5个品系的综合表现均较好且均有文冠果普遍具有的优良特征。【结论】文冠果种仁各功能成分含量与种子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出仁率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对于以高油脂、高蛋白等为目标的良种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冠果的良种选育中,种子性状可以作为最易选择的表型性状,建议优良单株选择的参考标准为:种子百粒质量≥90 g,种仁百粒质量≥50 g,出仁率≥4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配比N、P、K叶面肥对文冠果种苗生长的影响,为有效提高种苗生长量,优化文冠果育苗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文冠果35 d生种苗为试材,利用3因素(N、P、K)4水平(0、1.5、3、4.5 g·L~(-1)的N肥;0、0.9、1.8、2.7 g·L~(-1)的P肥;0、0.7、1.4、2.1 g·L~(-1)的K肥)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出包括CK共计11个叶面肥配比组合,分别在5月18日、6月18日和7月17日分3次对种苗喷施不同组合的叶面肥,并采用差异比较、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促进文冠果种苗生长的最佳叶面肥配比组合。【结果】种苗的生长呈现先快后慢的生长趋势,其生长周期由快速生长期(5月20日—6月29日)、放缓生长期(6月29日—7月28日)、缓慢生长期(7月28日—8月28日)和停止生长期(8月28日—10月25日)组成。在7月17日前,喷施3次11个不同叶面肥处理,10个处理种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高于CK(1-N0P0K0)。其中,6-N2P2K2的苗高、苗高总生长量、地径、地径总生长量、根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8.03 cm、68.52 cm、0.869 cm、0.665 cm、6.18 g和12.48 mg·L~(-1)。此外,9-N2P2K1和5-N2P1K2对促进种苗苗高生长效果显著;3-N1P2K2和5-N2P1K2对促进种苗地径生长效果显著;3-N1P2K2对促进种苗根部生长效果同样显著。经方差分析显示,11个处理种苗的苗高总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 0.01)、地径总生长量和根干质量差异显著(P 0.05)。种苗苗高、地径和根干质量两两之间相关性呈现极显著差异(R 0.9,P 0.01)。【结论】分别在5月18日、6月18日和7月17日各喷施1次浓度为3.0、1.8、1.4 g·L~(-1)的N、P、K叶面肥(6-N2P2K2)能有效促进种苗生长和叶绿素合成,种苗生长量达到最高,此配比组合对促进种苗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综合品质优良的文冠果品种,为鄂尔多斯地区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品种来源。【方法】以丰产文冠果新品种——中石4号、中石9号、蒙冠1号、蒙冠2号、蒙冠3号为引种试验材料,以本地红花文冠果和本地普通文冠果2个品种为对照,对这7个文冠果品种进行综合性状观测调查,采用指标直观数据差异显著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筛选综合品质优良且适宜在鄂尔多斯栽培的文冠果品种。【结果】不同品种指标间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文冠果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性状差异。本地2个文冠果品种在生长性状方面表现较为优良,在果实产量与种子品质方面表现较差;引进的中石4号、中石9号和蒙冠1号在果实产量与种子品质方面表现出优良特性,生长性状方面居中;蒙冠2号、蒙冠3号生长性状表现最差,果实产量与种子品质表现居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品种指标进行综合和简化,最终筛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文冠果新品种——中石9号、蒙冠1号、中石4号。【结论】鄂尔多斯地区可引种栽培中石9号、蒙冠1号、中石4号3个新品种,可将其作为木本油料产业原料林在鄂尔多斯地区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冠果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文冠果发展中存在的种子紧缺、苗木紧俏,影响生物质能源林发展进程的问题,总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辽地区文冠果发展经验,探索出适宜通辽地区的文冠果播种育苗技术,提高了育苗质量和苗木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盆栽情况下,研究接种AM真菌对文冠果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文冠果幼苗的生长。感染AM真菌的文冠果幼苗,侵染率、苗高、地径、分枝数等均显著提高,尤其是接种菌根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掖市北部荒漠区文冠果大田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新型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也是优良的防沙治沙树种和退耕还林树种。通过对文冠果苗圃地选择、种子处理、苗期管理等创新技术的阐述,对文冠果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发芽率、出苗率、生长量以及后期管理进行对比观察,从种子处理、播种及播种后管理等主要育苗技术环节入手,初步总结和掌握了文冠果大田引种育苗技术,为文冠果在荒漠区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断胚根处理对生物质能源树种文冠果种子发芽成苗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冠果种子进行不同程度的断胚根处理,定量分析了文冠果种子断胚根的最佳处理时期,处理方法与再生根的数量、长度、根幅、直径,出苗率,苗高,冠幅的关系,解决了文冠果种子断胚根的关键技术指标和参数,并以此构成较为完备的文冠果育苗配套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萌发期间,进行断胚根处理,可促进侧根增加,胚根长4cm,留根长2cm时,断胚根效果最显著;胚根斜切口处理的新生根数和根长优于平切口;断胚根处理后,文冠果当年生露地苗木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4.16%,苗木平均高增加7.22cm。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文冠果不同种源造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造林的文冠果种源,在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进行了不同种源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沙窝试验区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较河南灵宝、三门峡种源地的苗木成活率分别高59.26%和50.88%,较内蒙古赤峰的苗木成活率高24.15%,较甘肃庆阳的苗木成活率高10.51%;不同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在试验区造林后苗高、地径、主根生长量、侧根数及生物量指标由大到小均依次为红沙窝试验区种源、甘肃庆阳种源、内蒙古赤峰种源、河南三门峡种源、河南灵宝种源;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文冠果能源林时,应尽量选用本地种源或与造林地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等基本相似地区种源培育的苗木。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引种文冠果及柽柳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盐碱较重的试验地施用农家肥改良土壤后,播种文冠果,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的pH值适应范围、耐盐量和生长量比对照均有提高;在试验地的柽柳引种区,对植树穴进行了客土处理和煤灰隔离层处理,结果表明,2种处理柽柳的高生长和地径与对照之间均达到差异显著,说明客土处理和煤灰层处理能够降低土壤pH值,有效提高柽柳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4个分布区文冠果的15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间和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分布区分类.结果表明,文冠果分布区内的变异大于分布区间的变异,分布区间的分化相对较小;出种数随经度的增大而减少,果宽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年平均气温的增大而减小,而其它13个性状随地理位置的改变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表型性状的欧式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巴林左旗辽祖州祖陵遗址区域文冠果林的起源、分布、生长、质量等方面调查研究,确认该地区现存面积约88.71 hm2文冠果林为天然起源,林龄约为345年,是目前发现全国面积最大的文冠果天然次生林。本研究为寒旱区文冠果树种选择、栽培,以及天然文冠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