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感染皮蝇蛆状况及感染种类,本研究在3个地区调查了476只藏羊,对2株感染藏羊皮蝇蛆和4株感染牦牛皮蝇蛆的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只羊感染了皮蝇蛆,感染率为2.9%,总瘤胞数为2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1.9个;并扩增其长度为688 bp的序列,克隆后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牛皮蝇、纹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感染藏羊的皮蝇蛆与感染牦牛的果洛株、民和和黄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牛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牛皮蝇;感染牦牛的海晏株和贵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中华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中华皮蝇。几个皮蝇蛆分离株种内变异率小于1%,种间变异率大于8%。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驯鹿狂蝇蛆及其成蝇(Ccphenemyia trompe)的线粒体COI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了研究。DNA核苷酸测序结果证实:中国内蒙古株驯鹿狂蝇蛆(C.trompe CIML)及其成蝇(C.trompe CIMA)线粒体COI种属特异性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72bp~676bp。种系发生进化树分析显示:第三期幼虫与成蝇两者在核苷酸碱基序列上存在一定差异;它们与同种不同挪威株(C.trompel同源性较为接近:与同属不同种(C.stimulator和C.ulrichii)同源性稍差;与不同属种的羊狂蝇(Oestrusovis)同源性较远,狂蝇科不同属间序列差异明显,差异性在18.6%~23%之间;鹿蝇属不同种间差异性在1.9%~9.9%之间:驯鹿狂蝇不同株间差异性为0.9%。说明生物线粒体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种属及株间在进化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鹿的皮蝇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的皮蝇蛆病对养鹿业所造成的危害甚大,本文就寄生于鹿的几种皮蝇的种类、研究简史、形态学特点、生活史、分布和致病性等作一介绍,旨在让人们对鹿的皮蝇蛆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感染鹿的皮蝇共有5种,它们分别是驯鹿皮蝇(Hypoderma tarandi)、鹿皮蝇(Hypoderma diana)、卡瑞拉皮蝇(Hypoderma capreola)、赤鹿皮蝇(Hypoderma actaeon)和麝皮蝇(Hypoderma moschiferi),国内已知种有驯鹿皮蝇、鹿皮蝇和麝皮蝇,并且有些种类还可以感染人,属于人畜共患性寄生虫。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藏羚羊感染的中华皮蝇的线粒体COI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了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出长度为688 bp的序列,经TA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与中华皮蝇、牛皮蝇和纹皮蝇的相似性分别为99.1%、91.4%、93.6%,确定为中华皮蝇,证实藏羚羊中存在中华皮蝇的侵染,从而扩大了中华皮蝇的宿主范围.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高原鼠兔感染皮蝇蛆16SrRNA基因进行了研究,扩增出长度为551 bp的序列,克隆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皮蝇科、胃蝇科的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感染高原鼠兔的皮蝇蛆与皮蝇科的皮蝇蛆遗传距离更近,在一个大的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84.6%~88.4%之间,与胃蝇科的红尾胃蝇基因片段同源性60.1% ~64.4%之间.几株感染高原鼠兔的皮蝇蛆之间的基因片段同源性94.4%~99.6%之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青海省互助县、贵德县和玉树县三个不同海拔、生态环境的绵羊感染狂蝇幼虫的线粒体COI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个狂蝇幼虫扩增出长度为309bp的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绵羊狂蝇幼虫的COI基因相似性在99.4%~99.7%之间。  相似文献   

7.
参照牛皮蝇HypoderminA(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皮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牛皮蝇HA基因,将扩增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获得的基因与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2%和99.3%。同时,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构建并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从驯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干扰素β1(interferon beta 1,IFNβ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为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牛、羊等近缘物种IFNβ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驯鹿鹿茸顶端间充质层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驯鹿IFNβ1基因并克隆、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驯鹿IFNβ1基因全长561 bp,共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编码蛋白含有4个α螺旋、4个β折叠区、7个β转角。将驯鹿IFNβ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4种哺乳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同源性为45.1%~92.0%;驯鹿与其他动物IFNβ1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FNβ1基因存在种属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驯鹿IFNβ1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从驯鹿鹿茸顶端组织中克隆干扰素β1(interferon beta 1,IFNβ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为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牛、羊等近缘物种IFNβ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驯鹿鹿茸顶端间充质层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驯鹿IFNβ1基因并克隆、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驯鹿IFNβ1基因全长561bp,共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编码蛋白含有4个α螺旋、4个β折叠区、7个β转角。将驯鹿IFNβ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4种哺乳动物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同源性为45.1%~92.0%;驯鹿与其他动物IFNβ1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FNβ1基因存在种属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驯鹿IFNβ1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皮蝇Hypodermin 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质粒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牛皮蝇Hypodermin A(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皮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牛皮蝇HA基因.将扩增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获得的基因与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2%和99.3%。同时.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构建并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1.
Rumen ciliate species and composition were surveyed on the reindeer kept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s a result of survey, all the reindeer had the same 18 species of 8 genera of the ciliates in their rumen. Appearance of Entodinium parvum is the first record in this host species. Of the species detected, 15 species including Entodinium anteronucleatum, E. bicornutum, Enoploplastron confluens and Epidinium gigas which have been detected only from reindeer were common with those in the reindeer kept in the other areas, such as Alaska, Russia and Finland, indicating that every rumen ciliate faunae in reindeer has high similarity to each other, and suggesting that these host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other ruminants for long time and established characteristic ciliate fauna. The ciliate density was estimated as 1.1-2.5 x 10 (6)/ml, which value was fairly higher than those in domestic ruminants. Surface structures of characteristic species were observed by SEM.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从内蒙古绒山羊脑垂体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相近物种褪黑激素受体1a(melatonin receptor 1 a,MTNR1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RT-PCR)技术、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TNR1a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垂体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通过RT-PCR方法检测到MTNR1a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垂体中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确定MTNR1a基因在垂体中表达分布。结果提示,垂体是褪黑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褪黑激素对绒山羊季节性繁殖的影响有可能是与垂体分泌的某些激素相互作用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种间遗传标记特点,从内蒙古地区骆驼皱胃中采集斯氏副柔线虫成虫,提取虫体DNA,利用线虫通用引物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后,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落并进行测序,运用DNAStar 5.0和MEGA 4.0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线虫CO1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斯氏副柔线虫DNA扩增出的CO1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689 bp。同其他相关属线虫CO1基因序列比对,斯氏副柔线虫与小口柔线虫(Habronema microstoma)、蝇柔线虫(Habronema muscae)的同源性最高,为86.7%,遗传距离为0.143;与加利西亚光丝虫(Litomosoides galizai)的同源性最低,为80.1%,遗传距离为0.229。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建立的系统发育树比较,证实斯氏副柔线虫与柔线属线虫均位于同一分支,自展值都在47%以上。表明CO1基因不仅可以作为斯氏副柔线虫理想的种间遗传标记,也可为该线虫进一步的分子分类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精子黏附分子-1(SPAM-1)在内蒙古白绒山羊受精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成年白绒山羊睾丸组织中SPAM-1基因,并用RT-PCR技术检测其mRNA在睾丸及附睾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获得291bp的SPAM-1基因cDNA序列,且该基因mRNA在睾丸和附睾尾部有表达,而在附睾头部和体部均不表达或低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我国驯鹿皮蝇蛆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驯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数量已然不多,是一种濒危的动物,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保护,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然而某些寄生虫病严重地影响着驯鹿业的健康发展,其中驯鹿皮蝇蛆病就是其中的一种,给驯鹿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我国关于驯鹿皮蝇蛆病的科技文献几乎空白,因此,本文对驯鹿皮蝇蛆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致病状况、防治等方面做一个综合性的概括,以增加人们对此病的了解,也为以后对此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患乳房炎奶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性和耐药性状况,试验自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采集了新疆地区70例和内蒙古地区50例患乳房炎奶牛生鲜乳样。通过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增菌培养、分离纯化,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及PCR耐药基因检测发现,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28.6%和54.0%;新疆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最高(75.0%),其次是磺胺异噁唑(60.0%)、林可霉素(55.0%);内蒙古地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同样对青霉素G高度耐受,耐药率为70.4%,其次为林可霉素(63.0%)、克林霉素(51.9%);两地区所分离菌株中,88.9%以上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呈现多重耐药性;两地区所检出的高频耐药基因分别是新疆地区的ermA(30.0%)、dfrS1(30.0%)基因和内蒙古地区的lnuA(46.2%)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内蒙古地区侵袭牛的双翅目昆虫种类与数量及其与气候的相关性,并确定昆虫对牛体产生的护体行为反应与双翅目昆虫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在内蒙古包头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通辽市各选取10头年龄相似、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对当地气候,双翅目昆虫种类、数量以及牛引起护体行为进行测定与统计。结果表明:内蒙古主要牛产地气候的差异与双翅目昆虫的数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侵袭牛的双翅目昆虫种类主要是家蝇、厩螫蝇,部分地区存在大量的东方角蝇;双翅目昆虫的侵袭引起牛的护体行为反应,在护体行为中摆耳、颤动皮肤、踢腿、甩头均与侵袭牛体特定部位的昆虫数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牛的摆尾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与昆虫数量无相关性(P〉0.05),形成习惯性摆厘.  相似文献   

18.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是北方草原重要的经济害虫,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小车蝗共32个个体的mtDNA COⅠ基因中一段473 bp的序列进行测序。通过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组成,并用槌角蝗科的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和斑腿蝗科的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作外群构建NJ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在获得的亚洲小车蝗473 bp的序列中,A+T约占71.7%,其中29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所测核苷酸的6.3%)。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第3位点的A+T含量最高。由NJ树显示,亚洲小车蝗mtDNA COⅠ序列不同单倍型之间有一定的分歧,形成不同的簇类关系,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总体上看,这种簇类关系基本上呈平行分布,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毒株StrainNZ2的VIR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对内蒙古分离株(OV/nm-05)的VIR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然后将其克隆到pEASY-T1载体中进行测序,得到该病毒的VIR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OV/nm-05株与1710/03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8.0%;与513/04株的同源性最低,为95.4%。说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内蒙古分离株VIR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之间差异不大,这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VIR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