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松脂化学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5年生试验林中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及1个普通思茅松(对照)林木松脂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林木松脂化学组成中的异海松酸含量约为普通思茅松的6倍,其可作为高产脂思茅松选择的一项参考指标.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林木松脂中松节油的化学组成变异丰富,可将其分为高α-蒎烯、高β-蒎烯和高△3-蒈烯3类.据此初步评选出18个高α-蒎烯类型、10个高β-蒎烯和10个高Δ3-蒈烯类型的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高α-蒎烯的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对5年生的40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松脂中α-蒎烯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节油中α-蒎烯含量大于对照的有28个,较对照α-蒎烯含量平均提高21.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α-蒎烯存在极显著差异。α-蒎烯的无性系遗传力为0.99。初步选择出18个高α-蒎烯的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其α-蒎烯的遗传增益为23.8%。这18个无性系的松节油可以直接作为α-蒎烯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3.
高β-蒎烯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高β-蒎烯的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对40个5年生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松脂中β-蒎烯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0个无性系的松节油中B.蒎烯含量大于对照的有10个,较对照β-蒎烯含量平均提高18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陛系间β-蒎烯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β-蒎烯的无性系遗传力为0.99;初步选择出10个高β-蒎烯含量的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其β-蒎烯含量的遗传增益为185%。  相似文献   

4.
云南3-蒈烯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云南德宏高含量3-蒈烯思茅松资源调查表明,其林分松脂的3-蒈烯含量为8.52 %~20.11 %,平均含量为19.50 %;单株3-蒈烯含量最大值为25.33 %,高于高山松10.33 %;产品松节油中3-蒈烯含量达11 %以上;德宏的梁河与潞西林分的3-蒈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52 %、20.11 %,3-蒈烯在松节油中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47 %和34.88 %;以单株为对象,3-蒈烯最大含量和3-蒈烯在松节油中的含量的最大值分别是27.50 %和44.99 %.而其他地区思茅松松脂中3-蒈烯含量则较低,云南松松脂的3-蒈烯含量也相对较低.对这一已成规模的高含量3-蒈烯资源,建议重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40个思茅松无性系的松节油产量,研究其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并进行思茅松高松节油产量优良无性系选育。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松节油产量均大于对照产量,较对照平均提高228.3%;思茅松无性系间松节油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松节油产量的遗传力为0.84;初步选择出17个高松节油产量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松节油产量的对照遗传增益为350.3%。其结果为思茅松的遗传改良和早期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思茅松高产脂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0个思茅松高产脂无性系产脂力测定的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的产脂力均大于对照,较对照产脂力平均提高迭210%;无性系间产脂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遗传力为0.83。初步筛选出8个高产脂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脂力的对照遗传增益为281%。  相似文献   

7.
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进行无性系繁育及推广种植,同时为下一代育种群体补充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对17 a生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生长及产脂力测定,分析其生长、产脂性状变异规律,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显示:产脂力及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63.06%及35.56%,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生长性状和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0.83~0.93)。各性状受较高的遗传调控,遗传稳定性高,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行的;初步选择出3个脂材兼用型思茅松优良无性系(87,83,91),这3个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和平均产脂力达14.91 m、19.72 cm、0.204 m~3和72.24 g/10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为22.0%、22.6%、71.4%和321.5%,增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产脂力思茅松样本的松脂化学成分与割脂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云南省景谷县10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产脂力思茅松松脂化学成分,并根据平均产脂力大小分为高(2.84g/10cm)、中(1.26g/10cm)、低(0.24g/10cm)产脂力样本。结果表明,产脂力与割脂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割沟长、割面负荷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特征的相关性不显著。思茅松松脂主要化学成分为:α-长叶蒎烯、长叶烯、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3-蒈烯、α-萜品油烯、胡椒酚甲醚、环苜蓿烯、洒剔烯、甲基丁子香酚、金合欢烯、长叶龙脑,其中α-长叶蒎烯、长叶烯、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较高。α-长叶蒎烯、长叶烯的含量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而β-蒎烯、3-蒈烯的含量与产脂力呈显著负相关,α-蒎烯含量与割脂角度呈显著正相关,3-蒈烯含量与树皮厚度呈显著正相关,洒剔烯与割沟长、割面负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金合欢烯与割面负荷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松脂产量及松节油化学组分,分析其在无性系间的变异,结果表明:各成分在无性系皆差异极显著,且无性系遗传力为0.53~0.96,说明这些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选择育种潜力大,选择特定松节油化学组分无性系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产脂量与α-蒎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个3年生的高产脂思茅松嫁接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抗松梢螟能力、针叶叶绿素含量及产脂力5个指标为分类指标,采用系统聚类的可变类平均法进行无性系的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把无性系分成3类,初步评选出生长最好、抗松梢螟能力较强、产脂力最高的6个优良嫁接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使用Porapak Q吸附剂,采用动态顶空的吸附方法,连续抽取11个不同阶段的对照、损伤与虫害油松的挥发物成分.运用GC、GC-MS与图谱峰面积进行挥发物成分定性与单萜相对含量的定量分析.与对照和损伤油松相比,虫害油松含有高比率的(+)-α-蒎烯(超过90%)和月桂烯,但(+)-3-蒈烯,(-)-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含量较低.(+) -3-蒈烯含量对照和损伤油松高于虫害油松(低于4%).(+)-3-蒈烯含量从损伤4天后的最低水平逐渐恢复到对照油松中含量水平.(-)-β-蒎烯和柠檬烯在不同处理的油松中含量相近,但在接入雌雄虫后3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尽管目前不确定我国的红脂大小蠢是否在危害油松后释放信息素,但研究表明红脂大小蠢可能会利用各种单萜成分细节上的变化作为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寄主的选择和种群聚集.本研究对于揭示油松抗性机制,完善红脂大小蠢的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述16年来云南省开展高产脂思茅松的研究现状,包括:(1)高产脂思茅松良种选育及壮苗繁育技术研究,内容涵盖:高产脂优树选择,高产脂优良家系、无性系选择,高产脂杂交育种研究,思茅松嫁接育苗技术和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等;(2)思茅松采脂原料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涵盖思茅松土壤肥力评价,思茅松人工林养分调控技术,思茅松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控与生产力维持技术研究,思茅松重要病害防控等;(3)思茅松高产脂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13.
高产脂湿地松松节油成分的遗传变异及综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湿地松松脂成分来估算松节油含量及其5种主要成分含量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并以186株高产脂湿地松为研究对象,用Smith-Hazel综合选择指数法对高产脂湿地松松节油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以"核心-主群体"育种系统来选择高产优质脂用湿地松种子园的建园材料。结果表明:湿地松松节油含量及其组分的家系遗传力在0.34020.5713之间,单株遗传力在0.21120.4773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有较高的遗传效应。有7个高含油率、高β-蒎烯的单株入选为核心育种群体,获得51.57%的松节油含量和97.89%的β-蒎烯含量的遗传增益,有86个单株入选为育种主群体,获得14.70%松节油含量、4.22% a-蒎烯、10.26%莰烯、22.99% β-蒎烯、17.69%双戊烯、13.49%月桂烯的现实增益,为我国优质脂松持续改良工作提供了优良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松节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C-MS联用仪和计算机信息检索法对分布于云南的思茅松的松节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确定了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确认出思茅松松节油的19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物质为α-蒎烯(41.07 %)、β-蒎烯(38.19 %)、3-蒈烯(10.85 %)、β-水芹烯(4.95 %)、异松油烯(1.24 %)、月桂烯(1.04 %).  相似文献   

15.
3-蒈烯资源及其生物活性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综述了3-蒈烯的主要资源及其生物活性应用.3-蒈烯的主要资源为松科植物和一些中草药植物的挥发性天然精油,重要的有长叶松、欧洲赤松、思茅松、白胡椒、九里香和圆叶当归等,一般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式获得,并以精馏方式进行分离和提纯.3-蒈烯作为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直接利用植物本身,也可以天然精油的形式在医药、农药、化妆品等行业...  相似文献   

16.
选出高产脂的火炬松无性系,为推广高产脂火炬松人工林提供材料,为火炬松高产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火炬松初级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割脂的方法对种植于广东省英德市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的初级种子园22个无性系和改良种子园68个无性系的产脂量进行测定,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火炬松初级种子园和改良种子园无性系间产脂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火炬松初级种子园产脂量最大的是无性系P084,以总平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无性系P084、A257和W30为高产脂优良品系。改良种子园无性系5的产脂量最大,为4.74 kg,比总体无性系平均值大44.95%。以无性系与小区作为考察因素对产脂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然环境条件对产脂量也有显著的影响。以总平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选择标准,无性系5、J22、外2、11、J1和H3为高产脂优良无性系,6个高产脂优良无性系平均产脂量为4.60 kg,比群体高40.96%。本研究选出的9个高产脂优良品系,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可进行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普洱市选择40个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容器嫁接苗,以当地实生苗为对照,开展思茅松山地造林试验,观测林木的树高、胸径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在高、径、材积生长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表现较好的有37、31、8、3、9、11、19、7、1、30、14、12、13、2、40、33、15号无性系,共17个,这些无性系已定植19年,林木生长量已稳定,可作为思茅松优良无性系,为当地提供优质的思茅松嫁接苗、扦插苗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针叶用材和采脂树种。本文研究产脂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遗传变异及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系,为培育高产优质的马尾松无性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34年生不同产地马尾松的无性系试验林来估计生长、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遗传变异的相对大小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出26种松脂组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占总变异的30.93%~80.89%。生长性状中除冠幅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产地间,占总变异的40.13%~52.89%。胸径(DBH)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r_G=0.67)。松脂组分中,发现有6种组分与产脂力呈中度相关。松脂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萜类内,尤其是倍半萜类内。聚类结果显示单萜与二萜距离更近,与倍半萜相对较远。最后,兼顾产脂力、生长和松脂品质,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的优良无性系。【结论】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变异主要来自产地内的无性系间,因此在松脂性状改良过程中更应注重产地内优树的选择。胸径和6种松脂组分可用于间接选择产脂力。松脂化学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类萜类组分间。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且生长好、松脂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对15个高产脂家系和思茅松种子园良种进行了遗传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思茅松种子园良种生长最好,树高、地径、冠幅分别超过对照56.9%、8.8%和31.3%,1年生高产脂家系苗高与对照相当;高产脂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家系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1、0.69、0.70,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8、0.38、0.57。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6月,在山西省屯兰川林场开展了不同配方高效引诱剂防治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试验,结果显示:β-蒎烯:α-蒎烯:3-蒈烯1:1:3或全部是3-蒈烯的两种配方为最佳配方,平均费用82.5元/hm2.2006年5-6月,使用β-蒎烯:α-蒎烯:3-蒈烯为1:1:1配方的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进行了防治,林木被害率下降64.5%,平均侵入孔数下降5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