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河北省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及标准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149个县区的资料,将河北省分为3个级别:不敏感、弱敏感、敏感。评价结果为生态敏感区、生态弱敏感区、生态不敏感区分别占河北省总面积的34%、64%和2%。对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河北省将来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贵港市辖区各乡镇(街道办)作为评价单元,引用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多风险效应3个方面对贵港市辖区201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贵港市辖区中心城区及周边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该类地区风险三要素有2个或以上居高;低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远离城市的人口密度小、人为活动干扰小、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贵港市辖区各乡镇(街道办)作为评价单元,引用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从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多风险效应3个方面对贵港市辖区201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贵港市辖区中心城区及周边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该类地区风险三要素有2个或以上居高;低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远离城市的人口密度小、人为活动干扰小、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阮红群  周兴  吴壮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45-3047,3057
采用GIS技术和运用定位定量方法,分析贵港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贵港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综合评价,为贵港市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贵港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布中,极重要地区面积1 270.86 km2,重要地区面积3 097.92 km2,比较重要地区面积1 164.68 km2。对于极重要和重要的区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严格执行管制措施,重点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 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分别从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 价,综合评价结果将涪陵新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重点保护区、禁止建设区五个等级, 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4.81%,42.70%,26.06%,4.23%和2.20%.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城镇发展用 地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曦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07-4709
在简要介绍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称"3S"技术)在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3S"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刘琦  任志远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86-88,101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学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综合评估方法对全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关中地区的宝鸡、咸阳以及陕南地区的安康、汉中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关中地区的西安和渭南生态环境质量中等,而关中地区的铜川以及陕北地区的延安、榆林生态环境质量较差,陕西省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的趋势为中南部优于北部,并据此提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GIS技术在山东省广饶县耕地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函数,最终确定了耕地生态环境等级.结果表明,广饶县耕地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一、二等地占总面积的39.94%;三、四等地占总面积45.73%;五、六等级仅占14.34%,耕地生态环境等级由东北沿海向西南过渡.该研究较好地探索了GIS技术在县域耕地生态坏境评价中的应用,摸清了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县域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DPSIR模型,即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总结相关研究经验,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得到一定的改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森林覆盖率、人均建设用地、环境保护占GDP比重等因子对华池县的生态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泥质海岸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泥质海岸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带,泥质海岸防护林建设所发挥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对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评价指标,用AHP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研究最终选取了2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4个指标层次,建立了适用于泥质海岸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其中生态效益占68.33%,经济效益占22.55%,社会效益占10.07%。泥质海岸防护林工程重点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所确定的指标权重科学合理,适用于泥质海岸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长治市为例,从复合生态敏感性的角度对长治市土壤侵蚀、生境及石漠化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以5个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可将长治市的区域生态敏感性分为3个区域,其中轻度生态敏感区域面积为3 097.7 km2,占总面积的22%,主要分布在太岳山东部的沁源县境内、长治盆地及周边平原地区;中度生态敏感区域面积为9 069.5 km2,占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太岳山山区;高度生态敏感区域面积为1 778.5 km2,占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武乡县、沁县、襄垣县、屯留县以及长子县境内的黄土丘陵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济南小清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小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影响因子,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小清河流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济南小清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上游、干流、玉清湖水库及其周边、白云湖以及南部山区,面积约487.0 km2,占流域面积的18.1%;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敏感区外围,面积约1 173.7 km2,占流域面积的43.7%;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距离水体一定范围以外的区域,面积约1 025.4 km2,占流域面积的38.2%。济南小清河流域总体生态敏感性一般,以轻度敏感性和不敏感性为主。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南昌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辨析南昌市潜在的生态问题,把握其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选取与南昌市密切相关的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和水生态4个因素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rcGIS 10.2平台,采用变异系数法实现指标客观赋权,引入木桶原理解决指标综合适用性问题,结合加权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水生态和地质灾害是其主要的敏感类型,高度敏感区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水网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以及西北部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3.79%;其次为不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6.93%,主要分布在南昌市中西部的平原地区;中度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紧邻高度敏感区呈带状和片状分布,分别占南昌市总面积的14.56%和14.72%。本评价结果较合理地反映了南昌市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可为南昌市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密云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生态服务价值、地质灾害、植被覆盖指数、坡度及土地覆被类型5个指标对密云库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识别出主要生态敏感区域。结果表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对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地质灾害因子次之;生态敏感性极高的区域主要为石城镇大部分地区、高岭镇西北部及北庄东南部和西南地区,不敏感区包括十里堡、巨各庄、大城子中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区,生态环境甚为脆弱,季节干旱频繁,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严重,坡薄土面积土,土质干瘦。因此,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应是雨养农业,采取全面改善生态条件,合理布局农林牧业及应用高产配套技术等途径,以保证农业全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遥感影像图、地形图以及DEM数据,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视距、视觉机率和醒目程度4个分量,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洪田村森林景观进行了视觉敏感度定量评价,敏感度分为高、较高、中和低4个等级。结果表明:1)高敏感区和较高敏感区的面积总和比为66.07%,中敏感区面积占比为25.15%,低敏感区域面积占比为8.78%;2)景观视觉敏感度与相对视距和坡度有较强的相关性;3)醒目程度为一级敏感区的特殊景观的敏感度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根据评价结果建议:高敏感区与较高敏感区的森林景观应以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不宜进行视觉上明显的森林经营活动;中敏感区在不影响整体风貌和视觉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建设;低敏感区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森林经营活动。视觉敏感度综合评价结果为乡村森林景观保护和未来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小波神经模型对呼和浩特市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郊区和土默特左旗的生态区域为轻度敏感区域,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为中度敏感区域,各旗县区引起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所不同,自然因素仍然是主要原因,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是直接推动力.因而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生态保护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北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二级区划指标体系,以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等作为一级区划指标,以微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生态系统类型、湿地特征及人类活动为二级区划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体系,将该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9个二级区,并利用GIS绘制了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图,对各生态区生态环境特征、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生态系统与生境、人类生存安全度、生态经济三大类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对项目区和对照区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矿区开发前后的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定量评价结果及由于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