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汪开毓 《科学养鱼》2001,(11):40-40
随着集约化养鲤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大,鲤鱼养殖上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以鲤鱼体表局灶性溃烂和穿孔为特征的疾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群众称之为“穿孔病”。日本也曾有报道,称为“洞穴病”。一、病原日本曾从病鱼体表溃疡处分离到柱形屈桡菌和气单胞菌。国内对该病的研究尚少,据四川农大汪开毓等报道1993,从病鱼体表的病灶处分离到气单胞菌。二、流行情况国内该病的发生近年来才日趋严重,特别是鲤鱼主要养殖区多有发生。四川是集约化养鲤的高产省之一,也是该病的高发区,据内部资料,成都市青白江区流水养鱼场、…  相似文献   

2.
河蟹“抖抖病”病因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抖抖病”的症状明显,蟹爪颤抖,行动无力,摄食停止,体表干净,鳃部颜色异常。据调查,该病的易发对象是精养池塘中的二龄蟹,流行季节以8—9月为高峰期,防治以生态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20,(5)
羊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体表伤口感染,从而导致羊全身肌肉出现强直性痉挛的一种细菌病;破伤风梭菌能产生痉挛毒素和溶血素,对机体产生危害;羔羊和成年羊都能感染,通常为散发流行;预防该病必须做好体表伤口的消毒,必要时注射类毒素进行预防;破伤风抗毒素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严重感染的病羊还需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诺卡氏菌病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11月,在浙江台州大陈岛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出现了一种以体表和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危害严重,持续时间长,造成大批鱼死亡.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大黄鱼该病的报道,经细菌分离培养和光镜、电镜观察,均发现长或短的丝状分枝状杆菌.根据病鱼的症状及病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初步断定为诺卡氏菌病。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和饲料的不断变化,养殖鱼类的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新的疾病层出不穷,如近两年发生的以体表和肌肉发黄为典型症状的黄脂病就是以前很少发生的新型疾病.黄脂病是鱼类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该病很少造成鱼类的大批死亡,但对鱼类的商品价值影响较大,已成为常发疾病之一.为了有效缓解和控制该病的发生,笔者通过本文分析该病流行的特点及发病的原因,探讨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程华 《海鲜世界》2002,(1):18-18
近几年来,我地区养殖结构普遍以鲫鱼养殖为主要品种,鲫鱼的发病率也显得越来越高。过去几乎不发生的鲫鱼痘疮病,现在也时有发生,该病一般都为秋末后发生,且很少致鱼死亡,但严重影响了鲫鱼的商品价值。 鲫鱼痘疮病的症状为:早期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7.
吴国平 《畜禽业》2006,(5):45-46
疥螨病俗称“癞子”,是由疥螨科的螨类寄生于家畜体表或表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该病通过接触传染,以巨痒及发生各类皮肤炎为特征。疥螨病是马、牛、猪、骆驼、等家畜的常见病。这个属的疥螨由马疥癣、牛疥癣、猪疥癣、山羊疥癣等几种。常接触病畜的人,可能受到侵袭。该病病原体肉眼不可见。  相似文献   

8.
疥螨病俗称"癞子",是由疥螨科的螨类寄生于家畜体表或表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该病通过接触传染,以巨痒及发生各类皮肤炎为特征.疥螨病是马、牛、猪、骆驼、等家畜的常见病.这个属的疥螨由马疥癣、牛疥癣、猪疥癣、山羊疥癣等几种.常接触病畜的人,可能受到侵袭.该病病原体肉眼不可见.  相似文献   

9.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引起的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进行性消耗综合征候群.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仔猪先天性震颤、进行性呼吸困难、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腹泻、黄疸、贫血、死亡.病理特征为全身器官组织的炎性变化.该病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报道,现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作以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斑鮰,又称褐首鲶,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我区有许多农民引进养殖,2002年,暴发了出血性腐败症,损失很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把该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整理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参考。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二、流行情况该病流行水温10~36℃,尤其在高温季节,水温28℃以上最为流行。该病发病快、疗程长、易复发,感染率高、死亡率更高。三、症状通过对病鱼的解剖观察,该病症状为:岸边观察鱼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无力,体表呈花斑状。捞取观察,主要表现充血症状,各鳍基部、下颌部充血严重,体表…  相似文献   

11.
<正>鱼类应激性出血病是鱼类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子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一种反应,常表现为体表充血,肝胆异常,鳃出血或淤血呈现紫鳃的症状。该病是我区在近几年的养殖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鱼病,并有进一步扩大和蔓延的趋势,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在近几年的养殖中,由于常年不清塘或清塘不彻底、随意用药和片面追求产量而加大放养密度以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海水网箱养殖的美国红鱼中发生一种以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流行性疾病,其体表溃疡、肾脏特别肿大,脾脏、肝脏稍肿,严重者脏器上有白色结节.对该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肾脏、肝脏、脾脏均有充血、脂肪样变、炎性细胞浸润等症状,并有典型的肉芽肿;心肌细胞、鳃上皮细胞萎缩、坏死.分析了该病的病理过程和致病原因,为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份,四川省眉山市一鲤鱼主养池塘,过冬鲤鱼体表出现包块,经过诊断后,确诊为疖疮病。按疖疮治疗后,疫情得到控制,现就该病的治疗情况小结如下,以供其他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发病池塘面积20亩,水深2~3米,主要养殖鲤鱼,混养部分花鲢和白鲢。池塘为多年养殖池塘,  相似文献   

14.
羊体表寄生虫病是养羊生产过程中的多发病,蜱虫和螨虫是最为常见的虫种类,该病在放牧羊群多发,绵羊发病率高于山羊;寄生虫可以对皮肤造成破坏,引发感染,同时可以消耗羊体内营养,对采食也有一定影响,危害较大;预防该病必须改善羊群的饲养环境,抓好管理,定期驱虫,发现病羊立即隔离并全群驱虫;伊维菌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治疗时需用药2次以上,以将虫体彻底杀灭。  相似文献   

15.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溃疡为该病的典型特征。发病初期体表有瘀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相似文献   

16.
2000年 4~ 7月间,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因暴发白体病而给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罗氏沼虾白体病,为江苏省内首次发生的病害,又称白尾病、白浊病、肌肉坏死病,此病病名主要是依据体表症状而暂定。鉴于该病病程相对较短,累积死亡率较高,我们对此病多次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合池塘自身条件,科学地运用了药物,初步探索出了罗氏沼虾白体病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积极可行的预防措施。  一、病因  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池塘底质条件差,水质差,溶氧不足,温度偏高,苗种运输条件差,易导致该病发生,尤其是上述因子突变,更易…  相似文献   

17.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鳖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研究初报葛继志张颖葛盛芳(安徽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39)1990年以来,安徽省许多养鳖场都暴发出血性败血症。病鳖体表、腹甲严重斑状充血,体表有些部位出现溃疡、疤痕,剖检见肝脏肿大,脾及肠粘膜充血。该病易传染,加之目前缺少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发病暗纹东方鱼屯以体表和内脏出血为主要症状,死亡率可达80%以上。显微镜检查体表、鳃丝及肠腔未见寄生虫。病鱼的肝脏和血液中未能分离到病菌。经电镜检查,在肝脏组织中发现大量球形或多角形病毒颗粒,核衣壳直径约85 nm,双层衣壳,病毒核心直径50~60 nm,无囊膜,未见包涵体。病毒颗粒常聚集成团,呈晶格状排列,聚集团外有包膜,有的病毒颗粒分散于细胞中。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大小与呼肠孤病毒相似。对该病的防治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是一种发生于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感染猪主要表现高热稽留,皮肤及内脏出血,多处水肿,病死率高,对养猪业危害巨大;该病呈世界流行,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体表寄生虫传播;目前我国无有效疫苗能防控该病,发生该病的猪场需第一时间上报疫情,感染猪当场销毁;海关、动物疫控中心等部门必须加强对该病的检疫,杜绝生物安全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正>鱼类细菌性体表溃疡病、大黄鱼内脏白点病、三疣梭子蟹"红斑病"以及南美白对虾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近年影响浙江省海水养殖比较严重的细菌性疾病。细菌性因素引起的鱼类体表溃疡病流行速度快、范围广、危害程度比较严重,哈维氏弧菌是该病的常见病原。大黄鱼内脏白点病是发生在近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严重病害,香鱼假单胞菌是该病的致病菌。梭子蟹"红斑病"是舟山围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发生的一种暴发性疾病,其传播速度较快,一周内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