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钙处理对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一年两收葡萄钙素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钙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对巨峰葡萄夏造果进行叶面或果穗喷施处理,测定各处理夏果果实钙素含量、日灼病发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日灼病发生率,降低幅度为17.9%~25.9%;钙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果实钙含量,增加幅度为11.6%~24.6%;钙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钙制剂处理能显著降低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增加果实风味和品质,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在广西巨峰葡萄夏果生产中,可在幼果膨大期用1.5%的硝酸钙溶液进行喷穗处理,10 d后再处理一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氨基酸螯合钙溶液在巨峰葡萄冬造果不同发育时期进行处理,试验研究氨基酸螯合钙处理对巨峰葡萄冬果钙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广西一年两收葡萄钙素营养调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钙溶液处理后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果实钙含量,增加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其中采前一个月用1.5%的氨基酸螯合钙溶液喷施果穗,10d后再喷施一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3年生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探究夏果与冬果基本理化指标、类黄酮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记录‘阳光玫瑰’葡萄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光照度、温度、降雨量等气候数据,在夏果与冬果的幼果期、膨大期、软化期、开始成熟期、成熟期测定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时期果皮中黄酮醇和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结果】 气候因子方面,‘阳光玫瑰’葡萄夏果生长前期光照度弱、温度低,后期光照度强、温度高,而冬果与之相反;夏果生长期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大于冬果,但降雨量低于冬果,开始成熟期至成熟期的夏果水热系数高于冬果。基本品质方面,成熟期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冬果,果皮厚度显著低于冬果,果实单粒重、果实横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在夏果与冬果中无显著差异。黄酮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酮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夏果各时期总黄酮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冬果,夏果中黄酮醇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冬果中黄酮醇以山奈酚-3-O-半乳糖苷为主。黄烷醇的组分及含量方面,夏果与冬果的总黄烷醇含量也均呈下降趋势,夏果和冬果果皮中均检测到8种相同的黄烷醇物质,主要成分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夏果果实发育各时期果皮中总黄烷醇含量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含量均显著低于冬果,果实成熟期夏果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2含量显著高于冬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夏果与冬果的黄酮醇类物质组分有一定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原花青素B1是区分夏果与冬果类黄酮物质组分的主要物质。【结论】 试验年份‘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基本品质优于冬果。各时期夏果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冬果,而总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冬果。‘阳光玫瑰’葡萄夏果与冬果果皮中黄酮醇的主要成分不同,但二者黄烷醇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冬果中黄烷醇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夏果,因此其口感的涩味更强。生长期光照和温度差异可能是引起夏、冬果果皮类黄酮物质组分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夜间补光对巨峰葡萄春果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巨峰葡萄春果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5年生巨峰葡萄春季新梢展叶期开始,每天夜间进行12 h红、白、蓝3种光质补光处理,测定分析盛花期、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各处理葡萄叶片的SPAD值及可溶性糖、淀粉、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果实收获时测定分析葡萄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结果]与对照(CK,不补光)相比,在巨峰葡萄春果各生长期夜间补充红光12 h和白光12 h均能提高其叶片SPAD值、淀粉含量及全氮含量;在果实品质方面,夜间补充红光12 h和白光12 h可显著增加巨峰葡萄果实的果粒重、纵径和横径,其中红光12 h处理果实的果粒重、纵径和横径最高,分别为6.01 g、22.98 mm和19.82 mm;夜间补充红光12 h、白光12 h和蓝光12 h均可提高巨峰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红光12 h和蓝光12 h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8.20%和18.13%,显著高于CK(P<0.05,下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巨峰葡萄果实的果粒重、纵径、横径与叶片SPAD值、全氮、全磷含量呈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正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夜间补充红光12 h和白光12 h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巨峰葡萄春果栽培过程中光照的不足,因此,在巨峰葡萄春果生产中可通过人工补充红光和白光调节树体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生产优质鲜食春葡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不同修剪时期冬果的品质差异。[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2月5日修剪的夏果、8月20日和8月29日修剪的冬果为试材(其中8月29日修剪的树体转色期后进行保温处理),分别测定果实的穗重、粒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固酸比以及Vc等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夏果和不同修剪时期冬果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品质优于冬果,夏果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均高于冬果;8月29日修剪保温的阳光玫瑰冬果Vc及固酸比均高于8月20日修剪不保温的冬果,且其可滴定酸含量更低。[结论]该研究为葡萄一年两收生产中果实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一年两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夏果和冬果)无核膨大处理的配方与方法,为广西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赤霉素(GA_3)、吡效隆(氯吡脲、CPPU)、噻苯隆(TDZ)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夏果设置10个组合和浓度处理,冬果设置19个组合和浓度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对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进行无核化及膨大处理。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果梗直径等,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不同处理中GA_3+CPPU和GA_3+噻苯隆均能使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阳光玫瑰夏果和冬果的果粒增大,品质提高,但所有处理中,果粒最大、综合果实品质优良的处理为满花后3 d用25 mg/L GA_3+5 mg/L噻苯隆处理第一次,夏果间隔10 d、冬果间隔7 d后用30 mg/L GA_3+2 mg/L噻苯隆处理第二次,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夏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3.40 g,最重果粒达17.44 g,无核率为84.00%,固/酸为33.51;冬果果实平均单粒重为11.32 g,最重果粒为14.96 g,无核率达96.00%,固/酸为25.57。[结论]一年两收栽培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能使果粒显著增大,增加其单粒重,提高其无核率并提升果实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桂南地区葡萄夏果成熟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桂南生产优质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维多利亚、赤霞珠、雷司令和优株玫瑰4个品种为试材,在其果实转色前2周、转色开始(5%转色)、转色结束(100%转色)、采收前4个时期采样,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花色素含量、pH和糖酸比,分析4个品种夏果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维多利亚、赤霞珠、雷司令、优株玫瑰夏果在成熟过程中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花色素含量、pH和糖酸比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维多利亚和优株玫瑰夏果果实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最先迅速积累,随后花色素含量迅速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随之迅速降低,糖酸比迅速增加.[结论]鲜食葡萄品种维多利亚和优株玫瑰在生产上可通过枝梢修剪扩大其叶片光合作用面积,促进夏果糖分增加而生产出优质葡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和雷司令夏果品质在桂南地区表现较差,不适合用于酿制葡萄酒.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叶面喷施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定期叶面喷施不同种类液体钙肥,分析成熟果实相关品质指标与施钙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幼果期喷施康扑液钙对提高单果重的效果最好,提高了12.04;.不同时期喷施四种液体钙肥,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果形指数,但只有膨大期康扑液钙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形指数,降低了6.09;.幼果期喷施四种液体钙肥,都提高了果实硬度,仅有极量钙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提高了19.65;.除极量钙处理外,膨大期喷施氨基酸钙、果蔬钙和康扑液钙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1;、1.32;和2.26;.[结论]幼果期喷施康扑液钙和极量钙,分别对提高香梨果实单果重和果实硬度的效果最好.膨大期喷施康扑液钙对提高香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降低果形指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冬枣结果枝叶与营养叶化学计量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沾冬1号"冬枣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果实发育期内(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结果枝叶(简称果叶)与营养叶中C、N、P、K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发育期内,果叶N、P、K元素含量多小于营养叶,但这种差异多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仅幼果期叶P含量在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C含量在3个发育期内则表现为果叶大于营养叶,并且在幼果期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叶片N含量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比较相近,在果实成熟期下降明显;叶片P和K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内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叶片C含量在发育期内则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C/N在幼果期与果实膨大期比较相近,果实成熟期则显著增高;叶片N/P比值在发育期内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叶N/P比值在发育期内均大于营养叶。相关分析表明,各元素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与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N与C、K、N/P呈显著正相关,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C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K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赤霉素(GA3)对巨峰葡萄冬果花序拉长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地区巨峰葡萄一年两收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巨峰葡萄冬果修剪催芽后约15 d、新梢展开5~6叶时,分别用不同浓度GA3喷施新梢,以喷清水为对照(CK),定时测量各处理花序伸长情况;果实成熟后每处理采取5~10穗正常果穗,分别测量果穗长度、果粒数、果粒纵横径和果肉硬度,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结果]2.0、4.0、6.0、8.0和10.0 mg/L GA3处理均能明显拉长巨峰葡萄冬果的花序,喷施后15 d,分别比CK增长31.58%、28.96%、55.26%、50.00%和56.14%.果实成熟时,2.0、4.0、6.0、8.0和10.0 mg/L GA3处理的果穗长度分别为19.7、19.9、19.6、21.0和20.8 cm,明显长于CK的16.2 cm;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巨峰冬果果实的外观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其总酸含量(P<0.05)、明显提高固酸比等内在品质;4.0和6.0 mg/L GA3处理的花序卷曲率较低,分别为4.60%和1.92%.[结论]喷施GA3可有效拉长巨峰葡萄冬果花序和果穗,明显提高果实的部分内在品质,以在冬果新梢展开5~6叶时喷施1次4.0~6.0 mg/L GA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