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星镇地处崇明岛西北部,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1万亩,实行稻麦二熟种植。水稻条纹叶枯病在20世纪70、80年代曾有发生,后来几乎绝迹。进入21世纪后,水稻条纹叶枯病又开始露头,2004年明显上升,全镇发病面积达2000亩,绝大部分田块病株率均在0.5%左右,虽尚未造成经济损失,但仍有个别田块病株率超过20%,发病中心病株率达40%,导致明显减产。到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急剧上升,危害也明显加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条纹叶枯病不同病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初步探明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对产量的影响:①前期病株率10%以下对产量基本无影响。随着病株率的增加,产量损失逐渐加大。据此提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指标为病株率10%。②发病早,产量损失小;发病迟,产量损失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浙地区和上海部分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已呈逐年上升态势,局部已发病成灾,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浦东新区2004年仅在机场镇发现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为40亩,到2005年全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到1906亩,其中发病率20%以上的面积有310亩,部分田块病株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大丰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2004~2006年连续三年大暴发,一般田块自然病穗率达10%左右.少数严重田块高达30%,甚至出现绝收田块,已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长,为有效地遏制该病流行,笔者综合分析了大丰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市特别是楚州区近年来危害严重的病害,已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调查,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重发地区病穴率达40%~60%,重病田块病穴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2004年,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明显呈现出发病早、病情重、受灾范围广的特点。为明确不同药剂不同施用方法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效果,2004年我们做了相关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单季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市单季稻条纹叶枯病在八十年代再度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威胁。1983年全市单季稻发病面积183.65万亩,占单季稻总面积74.9%,大田病株率5.46%,严重田块病株率超过80%。由于对发病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防治工作盲目性很大,损失产量达4297.4万斤。因此,我市于当年组成科研协作组,开展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三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对丹阳种子公司提供的南粳42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灰飞虱特大发生年份,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很好的抗(耐)病性,在未防治灰飞虱的情况下,自然病株率均在3%以下,病株率低于本地抗(耐)病对照宁粳系列品种W006。产量表现:在水稻条纹叶枯病自然发病情况下,南粳42产量达563.48kg/667m^2,无产量损失,可作为抗条品种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县迅速发生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3年全县80万亩水稻几乎每亩稻田都有该病害不同程度发生;2004年条纹叶枯病大暴发,一般田块减产10%~30%,沿湖重发地区病穴率超过95%,病株率85%以上,减产超过80%,部分田块绝收。该病现己成为我县水稻生产中新上升的、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对我县乃至全省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做好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丰产、稻农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滦南县普遍流行并且病情逐年加重,具有普遍蔓延的趋势。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来势猛,危害重、损失大。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田块几乎造成绝收,条纹叶枯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对种植水稻的农户威胁极大,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江苏省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连年大范围暴发,已成为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最重要病害。从制种组合方面看,各制种组合都有发病,特优系列最为严重,所有田块全部发病,一般田块病穴率40%~60%,严重田块达90%以上,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或绝收;从制种区域方面看,里下河地区最重,其次是徐准地区,再其次是沿海地区:从造成的损失方面看,由于杂交水稻制种投入高,在相同发病率的情况下,杂交水稻制种的损失远大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是靠稻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被称为水稻“癌症”。病原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柔线病毒组)病毒。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4~2007年在辽宁省几个大城市发生。2006~2007年铁岭县凡河镇大莲花村也有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为来势猛、危害重、损失大,发病田块减产幅度一般在20%~30%,严重田块几乎颗粒无收,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2.
宿豫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品种抗病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豫区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3.26万hm2,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8000hm2,其中病株率5%以上田块66.7hm2;病株率3% ̄5%田块133.3hm2;病株率1% ̄3%田块133.3hm2;病株率0.5% ̄1%田块3333.3hm2;病株率0.5%以下田块4333.3hm2,粳稻田发生重,杂交稻田发生轻。6月5日至6月7日,6月20日至6月3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感染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1发生面积及程度 从2018年起,金山镇优质稻集中示范区的云粳37号、云粳39号、楚粳39号及楚粳40号部分田块零星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较轻,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水稻一旦染病将终生带毒,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近5年来,跃进农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2004~2005年为特大发生年,据调查,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在20%~30%,严重田块损失50%~60%,后期危害甚至绝收,严重制约水稻生产。虽经大力喷施化学药剂扑灭秧田和大田灰飞虱,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携带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引起,灰飞虱从有毒源植物上吸食后获得病毒,经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潜伏期后即可传毒,获毒后终身带毒。水稻一旦发病就较难防治,早发、重发田块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一般地区自然病株率超过20%,重发地区病株率超过80%,减产50%以上,严重田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1995年以来,该病先后在我省武进、姜堰等地大面积发生,1998年病区扩大到淮安、宿迁等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市洪泽、楚州区的田块发生率达85%以上、受害田病株率达10~30%,严重的达50%以上,造成水稻减产5~40%.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带毒灰飞虱传毒引起,近两年在江苏暴发流行,一般田块病穴率为4%~20%,严重田块达80%以上,甚至出现部分接近失收田块,发生量之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严峻考验。防虫帐系镇江市植保植检站研制开发的产品,用其覆盖育秧能有效控制秧田期灰飞虱传毒危害,从而大幅度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为此,笔者通过对防虫帐育秧秧苗素质及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的考察,为防虫帐推广运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几个传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吸食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株的无毒灰飞虱(不带RSV的灰飞虱)经过4h吸食即可使35%的水稻发病;经吸食48h的吸食,即能使50%的水稻发病;吸食时间再延长,发病植株的百分率不再增长。吸食48h条纹叶枯病的病株的灰飞虱在健康秧苗上吸食4h后,可使40%发病,吸食时间再延长,病株率不再增长。不同温度对长翅型和短翅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25℃时产卵量最高,相同温度下产卵量以短翅型的高于长翅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毒媒介灰飞虱种群积累,辽宁省及邻近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局部受害的现象,刘兴远等(2005)预警了该病害近年发生危害加重的态势。不幸的是,2006年,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更普遍,20.3%的田块可见为害状,局部地区部分田块水稻严重受害,甚至绝收。本文通过代表性地区的系统观测,结合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分析了辽宁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的原因与机制,提出可行的防治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治病水稻病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危害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1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1.1发病条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偏高,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