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郑敏芝  杜岩 《新农业》2011,(11):21-21
苹果树腐烂是一种危害枝干、削弱树势的毁灭性病害。大石桥地区近年来此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株率在30%~40%,老龄果园发病株率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苹果产量与质量,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果园衰败甚至毁灭,是制约果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
最近海南省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香蕉病害(特别是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同时,海南省大部分香蕉属于多年连作,果园不够清洁,病原菌较多,所以细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据调查统计,目前海南省海口、澄迈、临高、乐东和东方等市县香蕉细菌性病害发生面积为2万多亩,一般果园发病株率为5%-10%,严重果园发病株率达80%。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是我乡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常年自然病株率20%~30%,自然病指10~15.2002年该病严重发生,病情为历年之最.2003年5月中旬90块典型田块调查,自然病株率1%~100%,平均75.8%,自然病指0.3~100,平均63.4,造成产量损失平均在3成以上,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腐烂病为梨树毁灭性病害。自1996年在库尔勒地区发生大冻害后,腐烂病在香梨种植区呈发生态势,但未引起果农的重视,2003年再次发生冻害后,该病逐年加重。2007年5月20-28日对2003年发生冻害严重的几个果园调查发现,1974年定植,株行距3×5米,管理水平高的果园,病株率在10%-20%;管理水平中等的病株率20%-30%;1986年定植,株行距3x5米,管理水平高的果园,病株率在18%-30%;管理水平中等的果园,病株率在30%-40%。  相似文献   

5.
正桃树流胶病又称为树脂病,是种桃生产中最常见病害之一,全球各地种桃区域均有发生,该病在桃树枝梢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主要多发生在桃树的主干和骨干枝上,引起桃树枝干表皮开裂、干枯、流胶等,导致树势树势衰弱,品质和产量下降,部分桃园危害率高达100%。刘勇报道指出,幼果园的病株率在10%~20%,而成果园的病株率在30%~50%,树龄越大,其病株率越高,严重影响到桃园特别是进入盛果期的经济收益。因此,对于桃树流胶病应引起果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蔓枯病是西瓜主要的病害之一,西瓜蔓枯病发病株率一般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蔓,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西瓜重茬面积较大、抗病品种较少等原因,西瓜蔓枯病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苹果腐烂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它发生普遍,为害重,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造成果树大量减产和死亡,以致全园毁灭,是我国北方苹果产区最主要的病害。近年来,由于苹果价格上扬,许多疏于管理的果园开始加强管理,可由于果园病害发生严重,尤其是腐烂病,在果园产量上升后发生更加严重,在有些地方病株达到全园果树的70%以上,严重影响了苹果生产。现就苹果腐烂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枣锈病又称“串叶”,是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近两年河北省泊头市林业局果树站对该病的调查,枣锈病的发生相当严重,病园率达99%,病株率达50%,落叶率达25%,严重影响了枣果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一,症状区别 白叶枯病:水稻病害之一,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实率增加。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传播。分蘖期病害开始发展。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10.
花生茎腐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常引起花生整株枯死,故又称枯萎病、倒秧病等。一般年份病株率为15%~20%,发病重年份,病株率高达60%以上,甚至连片死亡,造成绝收。1症状花生茎腐病在我国北方多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幼芽出土前即可感病腐烂。病菌从子叶或幼根  相似文献   

11.
西瓜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是近年来为害西瓜的三大病害之一,2010年在盐山县严重发生。县农林局技术站在千童镇史庄调查400亩西瓜田,病田率为89%,发病田一般病株率为10%~30%,严重地块达70%~80%,基本绝收。损失严重,应立即采取综防措施,控制病害蔓延。  相似文献   

12.
苹果锈果病俗称花脸病,山东滨州市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多为零星发生,有的果园病株率高达10%以上,并有扩展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2011年烟台苹果产区腐烂病的发生情况,研究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2011年5月,在腐烂病发病较重的栖霞、海阳等地选择21个农户的果园,对腐烂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21个果园中具有新病疤的病株率为68.20%,死株率为2.76%,平均受害枝量为23.98%,死枝量10.74%,病株率超过50%的果园占25%~30%,总体发病情况比一般年份严重。调查共发现967块新病疤,平均每株2.32块,其中源自剪锯口的病疤占80.04%,从旧病疤复发的病疤占60.29%。[结论]2010年秋季的连续阴雨、冬季低温和2011年春季干旱可能是导致烟台苹果产区2011年春季腐烂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剪锯口是腐烂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径,旧病疤复发是春季腐烂病发病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辣椒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俗称"落叶瘟",是龙山县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辣椒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疮痂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2013年,龙山县发病面积达800hm2左右,病株率为26%~94.7%,病叶率为6.33%~64.65%,病情严重田块病株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长丰县棉花每年种植达5300公顷以上,常在苗期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染为害。棉区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一般病株率30%~40%以上。1各病害主要症状和传播途径1.1炭疽病对棉苗的叶和茎杆均可能为害。幼苗受害后茎部出现红褐  相似文献   

16.
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驻马店市上蔡县产姜区普遍发生。田间调查病田率达92.1%,病株率达30%~80%,重病株、种姜全部腐烂,成片或成块生姜被病害所毁,有的甚至绝收,姜农蒙受巨大损失。2000-2006年笔者对生姜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病害发生规律、侵染途径及其防治方法等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病块率、病株率下降,产量提高,植姜面积扩大,为姜农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小麦根部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近几年来,一直危害较重,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在韩店、孙镇等地,纹枯病病株率达50%~60%,减产20%以上。农民普遍采用春季药剂喷雾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针对小麦根部病害发生特点,协调应用栽培、施肥、田管等技术措施,提高小麦自身的抗病性,忧化种子处理技术,有重点地抓好春季防治,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1.农业措施1.1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发现抗根病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据调查:昌乐5号、运辐早、豫麦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稻田主要病害发生的影响,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其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以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ar68-1及对照非转基因亲本D68为材料,分别调查田间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等病害的病情指数及紫鞘病、叶鞘腐败病等病害的病株率,比较转基因稻田和非转基因对照稻田各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转基因水稻Bar68-1田间主要病害为纹枯病(病情指数为8.1~40.7),有少量稻瘟病发生,水稻紫鞘病(病株率为6.7%~48.0%)和叶鞘腐败病(病株率为14.2%~28.7%)等病害也有发生,所发生病害的病情指数或病株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Bar68-1和D68稻田均未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结论]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对稻田主要病害的发生无显著影响,没有增加稻田主要病害发生危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近几年来,一直危害较重,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在韩店、孙镇等地,纺枯病病株率达50%~60%,减产20%以上。农民普遍采用春季药剂喷雾防治,但效果不理想。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针对小麦根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造成蔬菜植株萎蔫的主要病害有疫病、青枯病和根腐病等。近年来,土传病害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害的寄主增多,发病率提高。据调查一些地区,番茄田根腐病与疫病混合发生,病株率50%以上;青椒田根腐病发病田块占种植面积的60%~70%,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