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察水温、光照强度和附着基质等因素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per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的合适生长温度为21~27℃,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均对其生长具有不利影响;其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8 000 lx左右,光照不足对藻体生长及形态特征产生显著影响;附着基质对长茎葡萄蕨藻的影响也较大,单面框网养殖效果总体要优于网格塑料筐。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应注重防治杂藻污染。本研究为海南产长茎葡萄蕨藻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氮磷营养及二氧化锗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氮磷浓度及二氧化锗水平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的不同浓度氮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范围内(0~50 mg/kg)氮浓度升高至15 mg/kg组藻体生长情况最好;水体中的磷浓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的影响无明显区别,在所设梯度中(0~5 mg/kg)4 mg/kg组藻体生物量相对最高;不同浓度的二氧化锗(0~50 mg/kg)对藻体的附生硅藻的生长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同时对藻体无明显的毒理效应,尤以2 mg/kg组的试验效果最理想。研究结果将为长茎葡萄蕨藻引种后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材料与设施、养殖方法和采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长茎葡萄蕨藻的室外水泥池养殖技术,以期为长茎葡萄蕨藻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缢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的最适宜生态条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缢江蓠生长率、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藻红蛋白(R-PE)、藻蓝蛋白(R-PC)、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结果]缢江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4~32℃,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光照强度为3000~9000 lx,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6000 lx;适宜生长盐度为20‰~35‰,最适生长盐度为30‰.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缢江蓠藻体具有较高的生长率,其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但SOD活性较高,即受环境胁迫较小,受氧化胁迫较大.[结论]缢江蓠具有能适应高温、低光照强度及中、高盐度环境条件的特性,可在我国南方海域夏季自然条件下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以干重计)、氨基酸含量为204.7 g/kg(以干重计);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呈味氨基酸Glu、Asp、Gly,氨基酸组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谱,长茎葡萄蕨藻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其SRC值为70.3。[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食用及相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了黑暗、1 000 lx、2 000 lx和3 000 lx等4种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外植体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槲蕨外植体的PPO、POD和总酚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培养时间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槲蕨外植体的PPO和POD活性也同时增加,其中光照强度1 000 lx处理的PPO和POD的活性均低于其他光照强度处理;光照对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影响并不直接,但1 000 lx处理下的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积累较少,说明1 000 lx是槲蕨的组织培养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弱光胁迫对"鄞红"葡萄(Vitis"Yinhong")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以一年生"鄞红"葡萄盆栽苗为材料,分别以25 000(CK)、20 000、16 000、12 000、8 000 lx光照强度处理30 d。结果表明,在20 000和16 000 lx光照强度下葡萄根系和叶的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保护酶(CAT、POD、SOD)活性等指标高于处理前,而胞间CO2浓度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处理前均无显著差异;在8 000 lx光照强度下葡萄根系和叶的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除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处理前外,其余各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处理前;在12 000 lx光照强度下葡萄各种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介于16 000和8 000 lx处理之间,植株生长一般。综合各指标变化情况,"鄞红"葡萄在光强16 000 lx以上能正常生长,在较低光强(≤8 000lx)条件下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8.
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和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营养结构,笔者测定了2种植物的粗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质含量,并进行了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1)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中水分含量较高,占90%以上;粗蛋白含量分别占其干质量的14.23%和9.22%;两者脂肪含量均较低,分别占其干质量的2.16%和0.81%;灰分、多糖和粗纤维含量较多,均占其干质量的80%以上。(2)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尽管蛋白质含量不是很高,但氨基酸分析显示,两者氨基酸种类齐全,配置良好,氨基酸评分分别为61.31和66.69,高于海带(47)和紫菜(54);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胱氨酸+甲硫氨酸;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69%和49.13%,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亦较高。(3)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中Na,K,Mg,Ca,Fe,Mn,Zn,Se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晓燕  胡禅娜  林霞  蒋春霞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06-11008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了槲蕨孢子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强光3 000 lx下Fo比1 0002、000 lx大,Fm各处理间相差不大,Fv/Fm在3 000 lx下明显减小。在1 000和2 000 lx下处理46、d后,ETR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抑制被消除。不同光照处理7d后3 000 lx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000和2 000 lx差异不明显,POD和CAT活性、MDA、SS含量都在3 000 lx下最高。由此可见,3 000 lx光强对槲蕨生长不利,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槲蕨人工栽培时应避免强光。  相似文献   

10.
范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18-6319,6401
[目的]为葡萄试管苗培养过程中的光照和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NH4+-N、NO3–-N不同配比对葡萄试管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氮源中NH4+-N所占比例增加,葡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也相应增加。在光强为5 000 lx、NH4+-N∶NO3–-N为5∶5条件下生长的葡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最高。在相同氮源条件下生长的试管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光照为5 000 lx、NH4+-N∶NO3–-N为0.8∶9.2(改良B5培养基配方氮素比例)时,葡萄试管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结论]在光照为5 000 lx、NH4+-N∶NO3–-N为0.8∶9.2条件下有利于葡萄试管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图探讨缘管浒苔用于优化虾塘养殖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光照、pH值、盐度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N、P吸收速率的影响显著。在0~1000lx光强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N、DIP的吸收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大,1000~5000lx光强范围内,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30±0.0012)μmol.g-1.h-1,(0.00156±0.0011)μmol.g-1.h-1,超过5000lx时,其对DIN、DIP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在7.0~9.0的pH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平均为(0.00012±0.0012)μmol.g-1.h-1,(0.00168±0.00142)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下降显著;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缘管浒苔对DIP、DIN的吸收速率较大,其对DIP、DIN的吸收速率均在盐度为15时最大,分别为(0.00021±0.00005)μmol.g-1.h-1,(0.0055±0.0006)μmol.g-1.h-1;在20~35℃范围内,缘管浒苔对N、P的吸收速率较高,35℃时对P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0056±0.0026)μmol.g-1.h-1,30℃时对N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0.02456±0.00011)μmol.g-1.h-1,而在这个范围之外,其吸收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和pH值对直链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光照为500~9000lx,最适光照为3000~7000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20;适宜pH值为4~10,最适pH值为8.5。  相似文献   

13.
茄子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3种不同诱导条件对茄子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1000lx与9000lx对茄子愈伤组织诱导率无影响,但1000lx的光照强度下诱导所需时间长,且愈伤组织块致密,不易褐变。以茄子不同部位茎段作为外植体,结果是茎基部的茎段诱导率明显高于近芽部的诱导率。供试的几种苗龄中,55d苗龄的幼苗茎段的诱导率最高,而30d苗龄茎段的诱导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盐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高油脂产率的盐度。[方法]采用微挑法进行藻株的分离纯化;采用血球计数法进行细胞计数、干重法测定藻株生物量;采用氯仿-甲醇法进行藻株总脂含量的测定。[结果]盐度为20‰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快,最大细胞密度为2.1×106个/ml,干重为58.89 mg/L,;盐度为25‰时,牟氏角毛藻总脂含量最高,达到29.93%。[结论]综合评价其生长及总脂积累,得出盐度为20‰时,牟氏角毛藻总脂产率最高,但与盐度25‰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小头端菱形藻(Nitzschia capitellata Hust.)作为优质饵料、生物能源的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对小头端菱形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氮磷比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设定不同光照度梯度,在相同营养、温度(25±1)℃以及光周期(12 h/12 d)下进行培养,筛选得出最适光照强度,其次将氮磷比设置为5∶1、6∶1、7∶1和8∶1,置于相同条件进行培养。[结果]在3000 lx的光照度下,小头端菱形藻的藻比增殖率和现存量最高,分别为0.51 d-1和7.97×104 cells/ml。在氮磷比为6∶1条件下,小头端菱形藻生长最佳。[结论]小头端菱形藻的最适光照度为3000 lx,最适氮磷比为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