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旺彬  罗华艳  钟韬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46-10848
在新形势下,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保障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的重要途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的选取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该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探讨县域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选取新思路,为同期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选择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正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作为建设用地势在必行。以福建南平邵武市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邵武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成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给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凸显生态的重要性,从空间区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保护4个方面共选取15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方面,将G1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线性组合以降低评价的主观性。结果显示,邵武市可开发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适宜用作建设用地部分占可开发面积的75.68%,主要集中于邵武市的城区和东南部,沿着富屯溪两侧分布。该研究可为邵武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科学开发提供空间方位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破解制约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土地瓶颈,缓解供需矛盾,除了对平原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外,进行山地、丘陵等建设用地的开发,合理地向低丘缓坡要发展空间已成为我国新城镇空间扩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柳河县的低丘缓坡建设条件,制定了"铲平山体,增加用地,表土剥离,平整回填"的实施方案,走出了一条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娜  左小清  杨益军  邵妍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12-11514,11517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保护优质耕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具有重大意义。大理市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可利用潜力巨大。该研究根据大理市实际情况,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确定因子权重与评分标准,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理市85 606.33 hm2低丘缓坡土地中,适宜建设的占67.78%,不适宜建设的占32.21%。评价结果可为大理市重点区块及重点项目选址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受地形坡度大、土壤层浅薄、岩石露头率高、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影响,试点开发工作问题多。本研究通过对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域展开实地调研,就开发利用中的规划布局、环境影响控制、土地权属调整以及土地收益分配等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泸县低丘缓坡区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特征以及景观生态质量,为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泸县为例,首先界定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范围,然后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以及景观异质性3个角度分析泸县低丘缓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并在景观格局分析基础上,从景观受胁度、景观稳定性、景观生产力3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泸县低丘缓坡区景观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1提取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共计33 171.07hm2。2耕地和林地是泸县低丘缓坡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其中耕地占优势,且斑块形状最复杂;3根据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质量综合值,将研究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等质量区、中等质量区和低等质量区,并结合各区社会经济、景观格局等特点提出了相应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对策。【结论】在未来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现状,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伍恒雨  刘勇  刘秀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3):555-559,564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优化土地配置的基础。根据四川省广安区丘陵资源丰富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研究基于GIS平台,综合选取以"自然-社会-经济"为框架的10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以适宜进行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为主的占整个低丘缓坡资源的73.64%,其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喀斯特地区金沙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适宜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该区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特尔菲法对金沙县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评价因子进行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相关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型分析确定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坡度值,依此建立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模型,然后在GIS软件平台上通过叠加分析的方法,得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农、宜林、宜建区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结果】在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较少,勉强、不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部分,高度适宜仅占总体面积的8.12%,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6.52%;宜林地所占面积较多,高度、中度适宜开发为林地总共占宜林地总量的63.33%;宜建地总体面积不多,高度、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1.14%、24.59%,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结论】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金沙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已开展近5年,本文从生态环境改善、地质灾害治理、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精准扶贫和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等5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显著,为我国西部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地城市生态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和新典范,今后可在类似低丘缓坡黄土沟壑区推广复制。  相似文献   

10.
丁恒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65-5967
依据自然资源情况,采用坡度、地质灾害、交通、水源保护地、林地保护级别、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制分区等弹性因子以及基本农田保护、断裂带等刚性因子,采用多因素加权法、专家评分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马龙县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获得了不同适宜区的面积及空间分布,具体为:马龙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68 375.08 hm2,其中一等适宜区面积为8 737.17 hm2,二等适宜区面积34 123.88 hm2,三等适宜区面积为4 714.30 hm2,不适宜区面积为20 799.73 hm2。  相似文献   

11.
张慧  赵俊三  李红波  周豹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94-13997
针对于低丘缓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需要进行低丘缓坡资源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有必要把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其中,以减少开发过程中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基于“生态位”元胞自动机(CA)的新模型,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拥有典型的低丘缓坡资源,处于云南省中部的安宁市,探讨了如何通过“生态位”元胞自动机和GIS的结合对安宁市低丘缓坡资源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根据元胞在t时刻的适宜建设的概率,将元胞的建设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即高适宜(S1)、中等适宜(S2)、勉强适宜(S3)、不适宜(N),从而得出安宁市低丘缓坡资源建设适宜性结果,为更加合理地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OT分析的宜春市袁州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丘缓坡开发不仅是缓解耕地资源保护压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以宜春市袁州区为例,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策略:(1)加强开发内在机理研究,实现生态保护首位制;(2)强化规划编制衔接,理顺内在产权关系;(3)打破行政管理分割,建立有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区降水时空变化及其阻隔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滇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哀牢山区7年(2008-2014年)来110个模拟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T检验等方法对哀牢山区降水的时空格局进行多尺度分析,并探讨了哀牢山降水阻隔效应.结果表明:①从降水站点尺度看,哀牢山西侧站点的降水量均高于东侧对应站点,哀牢山北端和中部两侧降水差异最小,南段两侧降水差异最大;②从等降水量线尺度看, 800 mm与1 200 mm等降水量线在不同降水类型年份走势存在差异,降水偏多年份等降水量线分布杂乱,降水偏少年份等降水量线与哀牢山走势相近;③从降水量插值面尺度看,哀牢山区降水的空间分异特征可划分为东部高原区、中西部三角岭谷区、以及南部水平丘陵区.总体上看,哀牢山北段较南段降水阻隔效应更明显,体现了较高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滨海新区1993~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的边界维数、半径维数、信息维数这3种分维,并对它们所揭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滨海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各地类3种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有效揭示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向心聚集性和均衡性的变化。未利用地、盐田的边界维数不断上升,表明其边界日趋复杂。港口码头、滩涂的边界日趋简单。耕地的半径维数大于2,表明其面积从中心到四周逐步增长;盐田、水域则在距城市中心的不同半径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其余地类则从中心向四周分布逐步衰减。林园地、未利用地、滩涂信息维数值较小,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耕地、盐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外围集中;港口码头则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面积不断向四方扩展;水域和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能很好地弥补以往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论证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GIS和RS技术,在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等级进行分级的基础上,选取斑块分维数、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指数和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指数,从垂直维度上对不同土壤侵蚀等级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化研究,探讨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过程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土壤侵蚀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在垂直维度上,土壤侵蚀景观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高程从低到高,侵蚀等级逐步增强,斑块分维数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较低,斑块稳定性较好。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在中海拔地区,斑块分维数较高,斑块稳定性较差,出现连续的强烈侵蚀景观,景观组成以中度侵蚀和强烈侵蚀为主;在1000~1100高程带,人类活动减弱,出现侵蚀等级回降,过渡到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的景观格局;在山顶部分,出现以微度、轻度、极强烈、剧烈侵蚀景观为主的两极分化的侵蚀分布,伴有连续大片的微度和轻度侵蚀景观,土壤侵蚀景观格局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调控优化与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风险评价方法测算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对冲突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稳定可控、一般冲突、中度冲突、重度冲突,冲突等级空间格局呈现"一江一河三区"集中连片的分布规律. 2)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呈现出规律变化特征,海拔越高,冲突程度越小,冲突地类随冲突程度发生相应变化. 3)江津区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全局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2016年热点区与冷点区较2009年都有所增加,集聚态势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加强. 4)基于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提出3种土地调控优化策略,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白新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28-14730,14808
[目的]探讨基于分形理论的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滨海新区1993-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的边界维数、半径维数、信息维数这3种分维,并对它们所揭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予以分析。[结果]滨海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各地类3种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有效揭示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向心聚集性和均衡性的变化。未利用地、盐田的边界维数不断上升,表明其边界日趋复杂。港口码头、滩涂的边界日趋简单。耕地的半径维数大于2,表明其面积从中心到四周逐步增长;盐田、水域则在距城市中心的不同半径空间中较为均匀的分布;其余地类则从中心向四周分布逐步衰减。林园地、未利用地、滩涂信息维数值较小,呈现较为明显的集中分布;耕地、盐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外围集中;港口码头则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面积不断向四方扩展;水域和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将分形理论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中能很好地弥补以往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定量论证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探索丘陵山区生态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之径,用生态敏感性评价表征生态环境约束力,在分析综合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基础上,提出生态约束下研究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及其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明确用地政策,保障休闲农业项目落地、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都市休闲农业发展资金、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培育不同专业型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9.
唐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10-7212
以农村宅基地确权为着眼点,在分析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土地利用状况、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空间布局结构特点以及规划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中的相关理论,进而对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西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应采用沿交通沿线、靠近集镇的大致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分形理论从空间形态视角基于分形维数模型对1995-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斑块分形维数均小于临界值1.5,分形维数平均值由1.162 1下降至1.126 6,整体空间形态随时间变化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②1995-2015年,耕地斑块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空间形态趋于不规则,空间结构趋于不稳定,林地、水域和草地分形维数呈降低趋势,空间形态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形维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由于上升幅度均小于下降幅度,因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