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土地资源紧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低丘缓坡地是解决人地矛盾、优化土地配置的有效举措。以福建省邵武市为研究区域,从空间区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和RS技术,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邵武市低丘缓坡地进行适宜性综合评价,并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K-means clustering analysis)将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4类。结果表明,福建省邵武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19 512.71 hm~2,占邵武市总面积的41.83%;其中最适宜、较适宜面积达44 529.57 hm~2,占低丘缓坡资源的37.26%,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附近,涉及主要乡(镇)有城郊镇、水北镇等。该评价结果与规划文本相吻合,不仅能为邵武市开发低丘缓坡地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还能为各乡(镇)制定区域规划政策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2.
实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建设开发,是缓解人地矛盾、优化土地配置的重要举措。选取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地形-生态-区位-社会"框架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将其以属性值的方式赋值给各评价单元,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宜建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面积30 437.88 hm2,占研究区域的19.85%;建设用地最优拓展空间(包括非常适宜区、比较适宜区)的面积达到18 171.46 hm2,占低丘缓坡总资源的59.70%,主要分布在广安区内的北部、中部、西南部,其中集中连片大于500 hm2的区域适合物流、商贸园区等大规模建设。研究为西部地区合理开发低丘缓坡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喀斯特地区金沙县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适宜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该区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特尔菲法对金沙县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评价因子进行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相关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型分析确定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坡度值,依此建立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模型,然后在GIS软件平台上通过叠加分析的方法,得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宜农、宜林、宜建区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结果】在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较少,勉强、不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部分,高度适宜仅占总体面积的8.12%,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6.52%;宜林地所占面积较多,高度、中度适宜开发为林地总共占宜林地总量的63.33%;宜建地总体面积不多,高度、中度适宜占总体的21.14%、24.59%,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结论】金沙县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金沙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川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区面积为0,适宜区为5 035.74 hm~2,基本适宜区71 274.57 hm~2,不适宜区有14 754.07 hm~2。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信丰县低丘缓坡可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劣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特尔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信丰县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面积为4928.31公顷,适宜为9946.85公顷,临界适宜19259.08公顷,不适宜有18445.56公顷。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伍恒雨  刘勇  刘秀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3):555-559,564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优化土地配置的基础。根据四川省广安区丘陵资源丰富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研究基于GIS平台,综合选取以"自然-社会-经济"为框架的10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广安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以适宜进行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为主的占整个低丘缓坡资源的73.64%,其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7.
以上犹县为例,基于GIS平台,在综合考虑低丘缓坡开发要求的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模型(AHP)对上犹县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犹县适宜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分别为2 154.7、2 875.21、569.55和678.47 hm2,分别占评价面积的34.32%、45.80%、9.07%和10.81%,初步实现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缓解人地矛盾所造成的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耕地资源占补不平衡等问题,通过科学预测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为缓解后备资源不清的矛盾和合理保护生态途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译遥感图像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DEM数据处理得到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基础数据,通过栅格数据的复合分析得到湘西州可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地资源分布与数量。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湘西州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级情况。【结果】湘西州可开发低丘缓坡地总面积为1 022.32 km~2,占总面积的6.61%。评价得到高、中、低和极低潜力区,面积分别为315.44、624.89、962.14和43.62 km~2。综合低丘缓坡地研究和土地开发潜力评价结果,湘西州土地开发潜力较大地区集中在东北和东南地区。【结论】优先开发高潜力区,异地占补以优补优,是实现耕地资源占补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娜  左小清  杨益军  邵妍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12-11514,11517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保护优质耕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具有重大意义。大理市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可利用潜力巨大。该研究根据大理市实际情况,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确定因子权重与评分标准,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理市85 606.33 hm2低丘缓坡土地中,适宜建设的占67.78%,不适宜建设的占32.21%。评价结果可为大理市重点区块及重点项目选址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7,(2):271-276
低丘缓坡荒滩的开发利用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通过层次分析法选取弹性评价因子与刚性评价因子构建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海阳市低丘缓坡荒滩的耕地适宜性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依据邻域分析原理,运用ArcGIS空间分析与编程的方法对耕地与建设用地均宜的图斑进行适宜性方向的优化选择,为海阳市低丘缓坡荒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阳市低丘缓坡荒滩适宜性呈现宜耕区北部优于南部,宜建区南部优于北部趋势;均宜区面积共7 759.45 hm~2,其中,优先选择为耕地的低丘缓坡荒滩面积6 835.78 hm~2,优先选择为建设用地的低丘缓坡荒滩面积923.67 hm~2;宜耕区面积共20 066.33 hm~2,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宜建区面积共5 515.24 hm~2,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中心城区和乡镇驻地周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泸县低丘缓坡区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特征以及景观生态质量,为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泸县为例,首先界定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范围,然后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以及景观异质性3个角度分析泸县低丘缓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并在景观格局分析基础上,从景观受胁度、景观稳定性、景观生产力3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泸县低丘缓坡区景观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1提取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面积共计33 171.07hm2。2耕地和林地是泸县低丘缓坡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其中耕地占优势,且斑块形状最复杂;3根据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质量综合值,将研究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等质量区、中等质量区和低等质量区,并结合各区社会经济、景观格局等特点提出了相应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对策。【结论】在未来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景观生态质量现状,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旺彬  罗华艳  钟韬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46-10848
在新形势下,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保障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的重要途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的选取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该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探讨县域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选取新思路,为同期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选择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周豹  赵俊三  袁磊  杨宏瑞  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28-11531,11535
针对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特征,引导低丘缓坡土地进行城镇建设开发,构建低丘缓坡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首先,通过评价因子的“弹性/刚性”性质的界定与处理,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然后运用ArcGIS进行单因子评价以及叠加综合分析,生成适宜性评价图;最后通过综合考虑用地成本等现实因素修正评价成果,确保评价成果的科学合理性。并以云南省宾川县为例,探讨了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这套评价体系对于低丘缓坡土地的开发建设具有针对性强、评价结果较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技术的金衢地区低丘红壤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衢地区为例,采用SPOT-5遥感数据和1∶10000 DEM数据及其它辅助数据,进行低丘缓坡红壤土地资源调查及评价。综合运用3S技术,在Arc GIS和ERDAS LMAGINE软件的平台上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金衢地区红壤资源信息数据库;同时结合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评价法,对金衢地区低丘红壤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衢地区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潜力较大,总计面积50067 hm2,占调查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兰溪、义乌、东阳等3个县市;经实地对比校验,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较好。研究表明,将3S技术应用于大比例尺低丘缓坡红壤资源调查及评价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可以实现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区的判断和选址,为科学合理地利用丘陵缓坡地区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科学用地原则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合理用好各类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划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林业用地,形成有较多林业资源保障的生态地区,逐步提高低丘缓坡土地在水土保持的保障作用,提高为各类建设的供地能力,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沿海丘陵地区山坡地的基本特点与开发现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沿海地区山坡地开发重点和发展策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对于其他相似地区山坡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丘陵地区城市土地资源用地发展的新课题。因生态敏感性高、城建成本大、利用技术复杂等原因,低丘缓坡地开发的规划设计面临较大挑战。以宜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为例,探讨了在丘陵地区规划"生态嵌入型"工业园区的设计思路和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探讨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划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确定适宜性评价体系,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分为特殊因子和一般因子,选定各评价因子并进行质量量化。以云南省罗平县为例,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于亢亢  李振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26-7327,7331
以延安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延安新城一期工程项目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项目的实施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安新城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切实保护耕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慧  赵俊三  李红波  周豹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94-13997
针对于低丘缓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需要进行低丘缓坡资源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有必要把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其中,以减少开发过程中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基于“生态位”元胞自动机(CA)的新模型,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拥有典型的低丘缓坡资源,处于云南省中部的安宁市,探讨了如何通过“生态位”元胞自动机和GIS的结合对安宁市低丘缓坡资源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根据元胞在t时刻的适宜建设的概率,将元胞的建设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即高适宜(S1)、中等适宜(S2)、勉强适宜(S3)、不适宜(N),从而得出安宁市低丘缓坡资源建设适宜性结果,为更加合理地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江  包广静  林丽 《农学学报》2014,4(10):62-68
为了研究云南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对策,本研究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山地空间差异,从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2个层面分析低丘缓坡资源利用的空间差异,从垂直空间差异来看,云南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体现出不同海拔分布极不均匀、不同海拔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等气候资源差异显著等特点,从水平空间差异来看,体现出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开发成本差异明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显著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了基于空间差异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政策,对云南低丘缓坡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