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米糠粕在热稳定化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容易发生变性,导致可溶性蛋白减少,给米糠蛋白的提取带来困难。为了研究高温米糠粕中蛋白的提取工艺,本试验比较了碱法、碱法+超声波、碱法+超声波+碱性蛋白酶三种方法,结果发现,采用碱法+超声波+碱性蛋白酶提取的米糠蛋白得率最高,为3.98%;然后考察了碱性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后pH值对蛋白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米糠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均是影响米糠蛋白得率的极显著因素,影响顺序依次为酶解时间>蛋白酶添加量>酶解后pH值;最佳的提取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5%、酶解时间1 h、酶解后pH值11.0。在此条件下,米糠蛋白得率为7.10%,比优化前(0.12%)提高了6.98%;蛋白含量为70.5%。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g∶mL)、风味酶加酶量(固定纤维素酶添加量为原料量的0.5%)和pH对酶法水解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氨基酸的影响,选取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和风味酶加酶量4个因素,以氨基酸含量为响应值,依据中心复合设计原理设计四因素五水平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酶解时间7h、酶解温度43℃、料液比1∶30、1.5%风味酶和0.5%纤维素酶。在此工艺条件下,实际测得氨基酸含量为81.7mg/g,理论值为84.4m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  相似文献   

3.
以文冠果籽粕作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碱性蛋白酶酶解文冠果籽粕蛋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水解度为指标,对文冠果籽粕蛋白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2(g/mL),酶添加量0.15%,酶解时间6 h,酶解pH 8.5,超声波功率300 W,温度37℃、超声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的酶解液水解度为22.57%,与水酶法相比,增加了9.36%。当酶解物质量浓度为17.5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90%、86.90%、90.65%。文冠果籽粕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在三种体系中的IC50值分别为10.66、14.36、5.21 mg/mL,与同浓度下的VC作用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4.
以板栗淀粉为试材,采用酸法脱支结合酶法脱支等降解方法,研究制备工艺中淀粉乳浓度、酸预处理添加量与水解时间、普鲁兰酶添加量与酶解时间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探究出最佳制备工艺并做出验证。结果表明:脱支降解制备板栗抗性淀粉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2.5%,酸添加量0.06%,酸处理时间136.8min,酶添加量13.9U/g,酶解时间407min,抗性淀粉得率18.69%。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5,(6)
开展超声波热水浸提法和酶解浸提法制备灵芝提取液的研究。以市售普通干制灵芝为试材,采用超声波浸提时间,热水浸提时间,热水浸提温度,料水比以及不同酶量的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灵芝提取液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热水浸提最优条件为热水浸提温度为70℃,料水比为1∶25,超声波浸提时间为0.75 h,热水浸提时间为3.25 h,提取液多糖含量为5.23%。酶解浸提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酶量1.00%,果胶酶酶量3.00%,提取液多糖含量为10.37%。酶解浸提优于超声波热水浸提。  相似文献   

6.
酶法提取椰子蛋白质及其对亚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酶制剂的种类、用量、提取温度、pH、料液比等因素对椰子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最佳的提取条件。得到的椰子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研究酶法提取对椰子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3%的风味蛋白酶的提取效果最好,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次序为:料液比>pH>温度>提取时间,其中,料液比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质量分数0.3%、50℃、pH8.5、料液比1∶15和时间2h,在此条件下,椰子蛋白质的提取率为78.28%。SDS-PAGE分析表明,风味蛋白酶对椰子蛋白的酶解作用十分显著,与缓冲溶液提取的椰子蛋白质相比,酶法提取的椰子蛋白质中小分子质量亚基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7.
以角瓜籽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进行预处理,选取纤维素酶和Alcalase碱性蛋白酶以2∶1比例复配为复合酶制剂,研究了双酶法提取角瓜籽仁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角瓜籽仁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总加酶量7%、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20min,酶解pH 7.5,在此条件下角瓜籽仁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为74.2%。  相似文献   

8.
在平菇袋式栽培中,一些专业户都强调料水比应以1∶1.2~1.3为宜。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如冬季栽培,在料中添加适量(0.1%)多菌灵和生石灰(1%),料水比可提高到1∶1.5~1.6,菌丝生长正常,且可免去在出菇过程中用水浸料袋的繁琐工艺;春、秋栽培,由于气温较高,料含水量不能太高,料水比以保持在1∶1.2~1.25为宜,多菌灵和生石灰添加量应适当提高,以0.15%和1.5%为好,pH 掌握  相似文献   

9.
以枸杞子为试材,采用超声波-酶协同法提取枸杞子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法分析液料比、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和超声时间对枸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酶协同提取枸杞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0∶1 mL·g~(-1)、纤维素酶添加量1.0%、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1℃、酶解pH 5.1和超声时间21 min,该条件下枸杞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3%,与模型的预计值基本相符;枸杞总黄酮具有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Fe~(3+)还原能力,呈抗氧化活性,并且抗氧化活性与质量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细胞破壁酶在黑木耳多糖提取中作用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立娟  于国萍 《食用菌》2005,27(3):8-10
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破壁酶的最通作用条件为,复合酶的添加量为1.75%,反应80min;蛋门酶的添加量为2%,反应60min。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16.83%。另外,复合酶作用的最适pH5,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6。  相似文献   

11.
阳韶昆  蔡璇  邹晶晶  王彩云 《园艺学报》2012,39(10):1967-1974
 以自然栽培条件下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柳叶金桂’花瓣为试材,对其铃梗期、初花期、盛花期、盛花末期和萎蔫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蛋白酶的活性和种类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伴随开花进程,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持续上升37 ℃,最适pH为8.0;分光光度计法及底物胶电泳法检测时均发现,桂花开花与衰老过程中,花瓣总蛋白酶活性持续上升,在盛花末期达到峰值,至萎蔫期迅速下降;利用专一性酶抑制剂检测到花瓣衰老过程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3种蛋白酶,其中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最强,约占总活性的65% ~ 75%;花瓣蛋白酶检测的最适温度为,是影响桂花花瓣衰老最主要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梨园残次果循环再利用的效果。作者以残次果、糖蜜及清水为原料,以质量比6∶1∶10制作梨残次果发酵液,利用高效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以1000倍残次果发酵稀释液,采取树盘浇灌方式处理梨园土壤,以清水对照,研究残次果发酵液的氨基酸组分及其对‘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次果发酵液中氨基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其中丙氨酸、甘氨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含量17.6%、14.8%,显著高于BMC液体肥和红茶菌液体肥处理的。残次果发酵液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另两种液体肥,依次达到12.58%和11.83%;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抗坏血酸含量较对照提高34.3%。梨园残次果所含养分丰富,经发酵处理土壤可提升果实品质,使残次果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青橄榄微波烫漂和复合酶联合使用制作青橄榄汁,为青橄榄新型果汁产品的研发和调配提供数据参考。选用去核的新鲜青橄榄为原料,以出汁率和感官评分为评价依据,研究微波烫漂时间和功率对橄榄肉烫漂效果的影响;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处理微波烫漂后的橄榄肉,考察了料液比、酶解温度、时间、加酶量及复合酶比例5个因素对橄榄肉出汁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制汁条件。结果显示,50 g青橄榄肉采用微波功率490 W作用30 s,烫漂效果最好,酶解最优条件为果肉和水质量比(料液比)1:3,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质量比为1:1,加酶量400 U/g、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45 min,此条件下,青橄榄出汁率为74.4%,比不采用酶处理对照组出汁率提高35.39%。  相似文献   

14.
以甜瓜品种西州蜜25 号为试材,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础基质,将2 倍或4 倍Hoagland 营养液、 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混配成不同复合功能性基质,探究营养液浓度、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混配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果实 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添加2 倍和4 倍营养液肥料的处理(T1、T5)相比,营养液、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三者混 配的基质(T4、T8)均可显著增加甜瓜植株的生物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单果质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 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降低果实硝态氮和可滴定酸含量。由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保水剂对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效果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对增加植株生物量、促 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效果最明显。所有处理中,4 倍营养液条件下与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 菌混配(T8)的处理效果最优。为此,在甜瓜基质栽培生产中,推荐选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质, 混配含有4 倍营养液、保水剂(8 mL · L-1)和枯草芽孢杆菌(2 g · L-1)的复合功能性基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土壤水分对‘凤丹’牡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以2 a、3 a、4 a生的‘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包括干旱胁迫30%,50%)、涝害胁迫(90%,饱和水),以70%为对照条件下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株高、地径、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不同株龄‘凤丹’牡丹在50%水分处理下的株高、地径以及叶面积的增长量均与CK(70%土壤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其余水分胁迫处理则均表现为对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胁迫至第56天时,30%水分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4 a生‘凤丹’牡丹最大,3 a生‘凤丹’牡丹最小。在90%和饱和水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幅度以及SOD活性的降低幅度,2 a生‘凤丹’牡丹最大,4 a生‘凤丹’牡丹最小。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均在50%和CK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以及SOD活性的变化幅度不明显。总之,3种株龄‘凤丹’牡丹最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70%,且3种株龄‘凤丹’牡丹耐旱性较强,但均不耐水涝,其耐涝性强弱依次为4 a生、3 a生、2 a生。  相似文献   

16.
以‘金艳’猕猴桃为试材,在其盛花期将花粉与石松子粉以1∶2、1∶3、1∶4、1∶5、1∶6的不同质量配比对其进行授粉,同时于采收后对果实的横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质量配比的花粉对猕猴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生产中的授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花粉与石松子粉以1∶2、1∶3、1∶4质量配比授粉时,‘金艳’猕猴桃均有较高的坐果率,可达90%及以上,且果实品质较好。综合各方面指标,并在节约生产成本的条件下,花粉与石松子粉的质量配比1∶4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向土壤施等量纯氮,其硝铵比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和不施肥6种处理,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硝铵比处理的葡萄果实硝态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0∶075∶2550∶5025∶75CK0∶100,硝态氮与铵态氮混合配施的果实百粒重、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均高于全硝、全铵和CK,而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中硝铵比为75∶25处理的葡萄果实还原糖、总酚、总花色苷、类黄酮、单宁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其果实还原糖、总花色苷、单宁含量与对照及其它4种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硝铵比50∶50处理的葡萄果实百粒重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和50∶50是赤霞珠葡萄较适宜的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18.
以阔叶空心菜为试材,研究蕹菜芽苗菜对LED 光强和光质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绿化阶段结束时处理L7000RBW4∶1∶1(光强7 000 lx,红光∶蓝光∶白光为4∶1∶1)的脱壳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强为7 000 lx 时,3 种光质处理的蕹菜芽苗菜可食部分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白光对照;光照强度过高显著影响叶绿素的累积,高光强(L11000)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及叶绿素总量随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子叶白化现象越发明显;不同光强条件下,3 种光质处理的抗坏 血酸含量均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7000RBW4∶1∶1 在本试验条件下表现最佳,是较适宜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的LED 光源配方。  相似文献   

19.
樟树叶蛋白提取工艺及四季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碱法及加热法初步研究了提取樟树叶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樟树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常温下浸提剂的pH为5,料液比为1∶15,打浆时间4 min,浸提时间4 min。叶蛋白的分离条件:温度为90℃时,沉淀分离出叶绿体蛋白质,调节pH为3时分离出细胞质蛋白质Ⅰ,调节pH为11时分离出细胞质蛋白质Ⅱ。在此工艺条件下四季叶蛋白得率分别为6.22%、5.25%、15.05%和5.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