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一、关于蓝耳病我们知道的 机体感染后,先天性免疫作用弱;疫苗免疫后需要3-4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性免疫;由于病毒的变异,疫苗的交叉保护效力存在疑问;抗体依赖增强现象;现有的疫苗无法提供广泛的保护;免疫后多少有些安全感。  相似文献   

2.
应用法氏囊弱毒疫苗GYMBOR0 PLUX对蛋鸡和肉鸡进行免疫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用于蛋鸡8~12日龄首免,间隔10d加强免疫后,可获得强毒攻击的完全保护;疫苗免疫后5d观察法氏囊变化,囊体比和囊指数在安全范围内;疫苗免疫不影响ND抗体效价滴度,对机体不产生苗源性免疫抑制用。法氏囊弱毒疫苗GUMBORO PLUX用于肉鸡,16日龄一次免疫,可获得强毒攻击的完全保护;疫苗免疫后5d观察法氏囊变化,囊体比和囊指数在安全范围内;疫苗免疫不影响ND抗体效价滴度,对机体不产生苗源性免疫抑制用。  相似文献   

3.
制备三种兔瘟灭活疫苗,经对试验免进行免疫对比试验,三种疫苗免疫的兔均在7d后产生抗体,其抗体水平差异不明显.经攻毒试验.免疫组受到完全保护,对照组全部死亡。结果表明,三种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乳牛体温、产奶量的影响和局部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乳牛流行热弱毒疫苗免疫后12个月仍有77.8%可获得坚强保护,而灭活疫苗有66.7%可获得保护;弱毒疫苗注射后局部皮肤肿块比灭活疫苗小,对产奶量的影响也小于灭活疫苗。总体来看,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5.
1原理及作用 气雾法免疫是利用气泵将空气压缩,然后通过气雾发生器,使稀释疫苗形成一定大小的雾化粒子(按各种疫苗以及免疫鸡群日龄大小需要而调整),均匀地悬浮于空气中,随呼吸而进入家禽体内。疫苗进入体内后,一方面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转运到淋巴器官或血液,进入网状内皮系统而产生体液免疫;另一方面,在呼吸道黏膜局部刺激吞噬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局部抗体或干扰素,增强呼吸道黏膜的保护力。所以,气雾法免疫可以刺激全身性的广泛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重组杆状病毒HyNPV—Vp28和HyNPV-Vp19感染的家蚕蛹研制成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rVp28和rVp19亚单位疫苗,并对克氏原螯虾持续口服免疫75d,观察其对WSSV的抗病保护能力。免疫35d后进行口服攻毒.rVp28、rVp28+rVp19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免疫保护率(RPS)均达59.26%;注射攻毒后,rVp28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比阳性对照组降低40%。第2次口服攻毒,rVp28、rVp28+rVp19疫苗组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RPS分别达到63.16%、68.42%;第2次注射攻毒,各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30%。对免疫组存活虾的胃、肠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均呈阴性反应,而对照组死亡虾的组织都呈阳性反应。结果表明.家蚕蛹表达的病毒囊膜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rVp28或者与rVp19合并口服免疫能诱导螯虾产生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禽巴氏杆菌病B26-T1200弱毒疫苗免疫后8小时即能产生免疫力(1/5鸡得到保护);2-3天有3/5鸡获得保护;4-5天后能产生坚强免疫力(4/5-5/5保护),免疫后2,3,4和5个月的总保护率为83.3%(80/96);免疫后5个月,6批苗的平均保护率为75%(18/24)。  相似文献   

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仔猪免疫后,尚存在一段低免疫保护期,有发病的可能性,猪免疫高效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28天才可产生免疫保护力,而高水平的有效保护性抗体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是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性传染病,出壳雏鸡12小时内虽按规定接种疫苗,但受育雏环境条件优劣影响,鸡群获免疫力和保护率有明显差别。本试验结果表明,育雏环境条件良好能使免疫鸡群获得较好的保护率,达97%;育雏环境条件恶劣则免疫鸡群获保护北较低,只有45%,由于现有疫苗保护率不可能达100%,且接种后要2-3周方或获稳固的保护力,因此除孵化场按程序对雏鸡严格疫苗免疫外,育雏期尤其前3周的育雏环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已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I-H1-HA、pCAGGS-H1-HA、pCI-H3-HA和pCAGGS-H3-HA作为DNA疫苗,利用BALB/c小鼠进行免疫保护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免疫期HI抗体滴度、分析攻毒后BALB/c小鼠体重变化及肺脏病毒含量,评价DNA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构建的DNA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力;BALB/c小鼠体重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pCAGGS表达载体构建的DNA疫苗免疫效果优于pCI表达载体构建的DNA疫苗(P〈0.05)。  相似文献   

11.
禽类活疫苗饮水免疫往往使用蒸镏水或冷开水,疫苗稀释后,一般需要在2h~3h才能饮完。由于疫苗稀释到水中,缺少保护疫苗病毒抗原活力的物质,因此常常对疫苗毒活力受到一定的损害,进而影响免疫效果,许多报导及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明确重申要在饮水免疫时加入脱脂奶粉,可以起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CIA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对其子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数量较未免疫对照子代雏鸡明显增加;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免疫攻毒组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数量在13日龄内明显高于未免疫攻毒组雏鸡。表明CIA疫苗可使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能抵卸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13.
1抓实免疫注射免疫注射是预防动物疫病核心、有效的方法。动物通过注射疫病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后,机体获得的免疫保护可抵抗该病原的攻击,在免疫期内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疫病。因动物疫病免疫保护时间有期限,所以疫苗首次注射免疫后,要在免疫保护期满之前再次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任何饲养和经  相似文献   

14.
将不同新城疫病毒疫苗免疫SPF鸡和商业用肉鸡,对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和对野毒株攻击的保护率进行了监测。利用Clone 30、F48E8和NXF3单联苗和联苗免疫过的SPF和商业肉鸡,对10^5EID50两次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而只用La Sota疫苗免疫的SPF鸡保护率为40%。试验数据表明,分离株NXF3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可以作为候选疫苗用于商业肉鸡。  相似文献   

15.
《山东家禽》2014,(2):23-23
免疫操作因素①免疫程序不合理。对动物进行疫病免疫后,其体内免疫抗体的消长是有一定规律的,首免、二免、再免的时机,免疫次数的太多、太少或间隔时间太长、太短,都会造成免疫失败;②乱用药物。使用弱毒活疫(菌)苗前后几天,对畜禽进行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或使用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疫(菌)苗的活性,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③免疫操作不当。如在滴鼻滴眼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肌注免疫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量不足。饮水免疫时,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等;④免疫途径不正确。如用正(副)粘病毒毒株生产的疫苗接种时,滴鼻效果最好,其次是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⑤器械、衣物和用具消毒不严格。免疫接种时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反而引发疫病流行;⑥疫苗稀释剂存在问题。疫苗稀释剂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6.
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不健康的畜禽在其完全康复前不应接种疫苗。注意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由于畜禽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疫苗类型等不尽相同,使用疫苗前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条件还应进行免疫监测),由兽医师制定免疫程序并正确执行,才能达到目的。要注意正确使用疫苗。使用前应核对疫苗名称与预防的疫病是否相符;接种用具如注射器等应事先灭菌消毒;稀释疫苗要按使用疫苗说明书上的要求规定方法进行;接种部位要做好消毒工作后再接种疫苗,并确保接种剂量的准确;动物注射时要保证每个动物一个针头;稀释后的疫苗应在限定的时间内用完;疫苗的保存、运输等应按规定的要求操作。  相似文献   

17.
猪旋毛虫病疫苗的研制及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肠旋毛虫和新生幼虫研制的混合性旋毛虫病油佐剂疫苗,对118头不同体重猪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肌肉注射免疫猪108头,间隔20~25d,免疫2次;腹腔注射免疫猪10头,间隔9d,免疫3次。免疫后经过一定时间,给每头免疫猪人工攻击活旋毛虫500条,攻虫后经过1.5~8个月分批次剖检免疫猪,采取咬肌、肋间肌、膈肌、腰肌、后腿肌5个部位的肉样镜检。结果,有7头试验猪共检出已经死亡的旋毛虫9条,其余111头免疫猪均未检出旋毛虫,免疫保护率达94%;疫苗免疫期半年左右;剖检证实,疫苗吸收良好,在注射部位仅见米粒大黄白色疫苗残留物;免疫猪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猪病毒性腹泻三联疫苗的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制备的三联疫苗对8头怀孕母猪进行免疫,所产73头仔猪保护率89%;对110头仔猪进行口服免疫,21天用三种强毒混合毒攻击,免疫组保护92.7%,对照组发病84.8%,经测定疫苗免疫期为4个月,干燥阴凉条件下保存期为12个月。田间受免仔猪2744头,免疫保护90%。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A66弱毒苗免疫产生期及免疫持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鸭肝炎A66弱毒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结果,皮下注射组在免疫后2天即对ATCC强毒攻击达100%的保护率,口服组和滴鼻组在免疫后5天才能全部保护;一次饮水兔疫组和二次饮水免疫组在6日龄时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60%和90%,用该弱毒苗免疫1日龄雏鸭和成年鸭,免疫期分别至少达45天及6个月。  相似文献   

20.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B基因插入鸡痘病毒中,构建了含有MDV-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用rFPV、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rFPV HVT二联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AA肉用雏鸡,8日龄攻毒后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3种疫苗均诱导了免疫应答,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9%、69%和85%。该重组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与HVT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二者联用具有免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