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粉虫的繁殖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黄粉虫各虫态期及其长短,因气温的高低而缩短或延长。成虫羽化后3 ̄5天开始交尾,交尾后一二月内是产卵高峰期。每只雌成虫产卵280 ̄369粒,平均304粒。交尾时间在晚上8时至凌晨2时,产卵于饲料上,卵乳白色,呈椭圆形,长约1毫米。室温25 ̄27℃时,3 ̄5天即可孵出幼虫,若室温在13.5 ̄23℃,需经22 ̄24天。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已产下的卵。黄粉虫的生活习性黄粉虫的幼虫喜欢群集,室温13℃时活动取食,5℃以上仍能生长,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  相似文献   

2.
黄粉虫的繁殖 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一幼虫一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黄粉虫各虫态期及其长短,因气温的高低而缩短或延长。成虫羽化后3~5天开始交尾,交尾后一二月内是产卵高峰期。每只雌成虫产卵280~369粒,平均304粒。交尾时间在晚上8时至凌晨2时,产卵于饲料上,卵乳白色,呈椭圆形,长约1毫米。室温25~27℃时,3~5天即可孵出幼虫,若室温在13.5~23℃,需经22~24天。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已产下的卵。  相似文献   

3.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盛期可持续15天,然后日产卵量开始下降;成虫平均产卵300粒左右.黄粉虫有自残行为,即幼虫食蛹、成虫食蛹和成虫自相残杀现象,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自残率为20%~30%.  相似文献   

4.
豆秆黑潜蝇成虫在羽化后的第2天就有交尾,多数个体在羽化后3—4天内交尾,成虫产卵始迄期有5、6天,9天,少数个体长达24天,33天。产卵量在个体间的差异很大,最多的产卵396粒,雌成虫有卵巢小管16—26根,每小管的含卵粒数,最多达13粒.田间正在交尾雌虫的卵巢发育程度,个体间差异十分明显.成虫产卵对于不同生育期豆株有明显选择性.在V(?)植株和R_1、R_2植株上产卵为多.在野生大豆上产卵较少.成虫都产卵在豆叶背面距叶片基部(1厘米左右)的叶脉(主脉、支脉都可以)附近叶肉组织内.白天活动时喜欢趋集开白花的芝麻田。  相似文献   

5.
黄粉虫的饲养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饲料对黄粉虫成虫产卵量的影响。[方法]用全麸皮(对照组)、85%麸皮+15%黄豆粉(试验Ⅰ组)、98%麸皮+2%蜂蜜(试验Ⅱ组)饲喂黄粉虫成虫,研究不同饲料对黄粉虫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试验Ⅰ组黄粉虫成虫从羽化到产卵历时最短,仅需6 d。试验Ⅰ组产卵数最高,日均产卵数为6.59粒/只,试验Ⅱ组产卵数次之,而对照组日均产卵数最低,仅为3.02粒。试验Ⅱ组成虫死亡率最高,达86.67%;试验Ⅰ组成虫死亡率最低,只有67.33%。试验Ⅰ组成虫死亡率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结论]黄粉虫成虫产卵期在饲料中添加黄豆粉可以促使黄粉虫成虫提前产卵,提高产卵数,延长成虫寿命,对提高黄粉虫繁殖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验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交尾后3~7d之间为产卵盛期。成虫取食食物不同,产卵量也不同,5%白糖水饲喂产卵量最多。卵在田间呈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8.
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明了在27℃条件下黄粉虫各虫态历期和成虫寿命。成虫产卵期达60d以上,日产卵量保持相对稳定,为6~10粒/d;成虫产卵量直接受密度影响,夜间产卵量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菜青虫抗药性问题对菜青虫的饲养方法进行了探讨。菜青虫成虫交尾产卵对光照强度要求严格:用接近日光谱的生效灯试验,1万 Lux 以下不交尾,3万 Lux 交尾率20%,5万 Lux 交尾率80%。以15%的蜜水作补充营养,温度29±3℃,光照强度5万 Lux以上,每雌一生产卵量平均为285粒,卵孵化率97%,较同时在温室和室外自然条件下产卵量高30%。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3—6天,70—80%的卵集中在羽化后10天内。幼虫饲养关键是控制病毒感染。滞育蛹可以在3±1℃下藏存100天以上,非滞育蛹则不能久存,在同样条件下,超过20天死蛹和羽化不正常的成虫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主要为害水稻,以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结成虫苞,并藏在苞内取食叶肉,叶片只留下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使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导致减产。成虫羽化多在夜间9时后,少数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活动多在夜晚1头雌成虫一生产卵40-50粒,多的170-210粒。  相似文献   

11.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产卵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头隔离和群体饲养黄粉虫成虫观察其产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温度22~28℃及45~65%RH室内饲养条件下,黄粉虫雌雄比是1:1.33.黄粉虫产卵多集中在前40天,40天之后产卵量下降明显,在整个产量期内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饲养条件下黄粉虫产卵量差异较大。在单头饲养过程中发现产卵量最少仅有3枚/头,有的可多达189枚头,平均17.6枚/头,群体饲养条件下产卵量平均182.02枚/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茶尺蠖的性行为习性进行详细观察,掌握茶尺蠖性信息素释放规律;【结果】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33d、4.31d,性比为1:1.22。羽化主要集中在18:00~凌晨2:00,而交尾时间在21:00-24:00,其中23:00左右是交尾高峰;【结论】雌成虫有多次产卵现象,雄成虫具有多次交尾行为。采集性信息素的最佳时间在雌成虫羽化后第2天22: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甘藍夜蛾成虫需要取食糖类物质作为补充营养后,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成虫寿命一般8~10天,产卵期約4~7天。雌雄蛾均在夜晚一定时间内进行飞翔、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本试验观察到雌蛾产卵量一般为800~1500粒,最高达2822粒。卵的孵化率超过90%。雌雄蛾均有多次交配现象。雌蛾经人为地与雄蛾完全隔离后,能产下不受精的卵,产卵量低,卵粒不孵化。成虫取食糖类物质,比以清水或非糖类物质作为补充营养产卵高3~5倍。田间观察到成虫在多种蜜源植物上取食。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内观察研究了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成虫的行为习性,结果表明:成虫大部分羽化于晚上20:00-次日5:00,高峰时段为20:00~22:00;雌雄成虫在1~5日龄均可交配,羽化后次晚为高峰期;成虫一天中的交配发生于20:00-6:00,高峰期为1:00-3:00;成虫交配持续时间15~130min,平均83.53 min;成虫在夜间产卵,平均单雌产卵42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2.13天和11.45天.  相似文献   

15.
碧蛾蜡蝉行为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碧蛾蜡蝉7种重要的行为习性,包括若虫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成虫交配产卵、成虫取食活动、若虫和成虫趋光性。结果表明:碧蛾蜡蝉多在傍晚和凌晨蜕皮,耗时32~108 min不等,蜕皮时腹部不断向前伸直延伸;成虫羽化持续50 min左右完成,日羽化高峰在8:00~12:00及18:00左右;交尾一般在夜晚,弱光下进行,田间不易发现。交尾时有两种姿势,主要是雌虫固着于枝条,雄虫主动展翅求偶,雄虫翅展成30°左右锐角,交配时间长达35~60 min不等,交尾结束时,雄虫会轻微扇动翅;成虫一般在交尾后3~6 d产卵,雌虫产卵昼夜呈"M"型,有两个高峰,分别在20点左右及深夜。产卵时翅闭合,用产卵器在枝条上下划动刻出梭形刻点,每产一粒150~180 s,产完一粒后,向前爬行1~2 mm继续产卵,形成一条产卵刻痕,多条产卵刻痕在茶枝上形成几条平行纵列,每条平均约由23个刻点组成,略突于枝条表皮外;碧蛾蜡蝉成若虫对黑光和紫光两种短波光有明显趋性,对振动敏感;低龄若虫多聚集在嫩叶背面取食,高龄若虫及成虫聚集停栖在寄主植物枝条上,呈"1"字形或两排"1"字形排开取食。研究结果对研究碧蛾蜡蝉发育历期及田间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蜡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蚧1a发生1代,在合肥主要危害女贞、小叶女贞,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继续取食、生长,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10-13d,平均产卵9208+2788粒.白蜡蚧雌成虫休重与产卵量(粒)的关系式为y=510.80+40080.44x(r=0.8956>r0.01=0.3377),5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期,6月上、中旬为若虫定叶、定杆期,10月上、中旬雄虫羽化与雌成虫交尾后死亡,受精雌成虫11月中旬停止取食开始越冬.根据观察研究白腊蚧自定叶盛期到定杆盛期为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绿豆储藏危害最大的是绿豆象。绿豆象习惯上人们称它为豆牛子,其成虫极为活跃,在交尾10分钟后即可产卵,卵产在绿豆豆粒中,每粒有卵4—5个。每个雌绿豆象可产卵70~80个,会很快将绿豆蛀成空壳,失去发芽率,甚至连食用都不能。防止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双条杉天牛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条杉天牛是柏类树种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安徽1a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枝干蛹室内蛰伏越冬。翌年2月中旬后,越冬成虫陆续咬破树皮爬出羽化孔相继交尾、产卵。3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于9月中旬后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就此蛰伏越冬,该虫不需补充营养,可多次交尾,平均每雌产卵(68.84±32.75)粒,幼虫在寄主皮下取食韧皮部及边材,从而切断寄主输导组织,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20.
当梨花盛开时,成虫通过吸食花蜜补充营养,进行交尾,盛花期结束大概10天是成虫产卵盛期,也是梨树嫩梢的被害盛期,产卵盛期持续4—5天,卵产下后约10天就能孵化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开始蛀食嫩梢,幼虫取食当年生或2年生枝条约一个月后进入休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