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10年来,经济林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板栗、红枣、核桃、柿子等10多种经济林产量都超历史记录。经济林产值超过4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25%,年创汇3.4亿美元,经济林生产进入一新的发展时期。近10年来经济林发展的特点是树种结构优化,集约经营水平提高,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内外市场愈来愈广阔。今后要继续稳定政策,增加投入,依靠科学技术,改进服务,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1 贵州经济林发展的大好形势 经济林历来是林业生产中重要林种之一。据统计,全国经济林总面积0.153×10~8hm~2,经济树种资源达2000种以上,1992年经济林总产值超过400亿元,全国经济林产品出口量已超过20×10~8kg,出口创汇达12亿美元,是林业生产中的创汇大户。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多边贸易,为我国名、优、特经济林产品的出口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无疑这也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竞争。为此,林业部结合国情规划到2000年全国要重点抓好)10大经济林建设开发区,建成500个高产优质的经济林基地县(总面积为0.167×10~8hm~2),100个示范点,使全国经济林面积达到0.278×10~8hm~2。这些基地和示范研究中心的建立,将把我国经济林生产推向生产更高水平,可以说,全国经济林生产大发展的时机到来了,经济林必将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溆浦县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适宜经济林生产。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经济林生产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要产业来抓,突出在“五一化”上做文章,经济林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富山富民富县的重要支柱。1994年,被林业部授予“经济林生产先进县”。到1996年,经济林总面积达到5.73万多公顷,全县农村人.均O.08公顷;经济林产品年总产值达到2亿元,人均经济林收入300元。涌现出一批人均经济林收入500元的乡、千元村、万元户。一、布局科学化。科学、合理的布局是市场经济对经济林生产提出的要求。在发展经济林生产时,对…  相似文献   

4.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中的一个重要林种。近10年来,由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林生产在经历了长期低落之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席卷全国的“经济林热”正方兴未艾。初步估计,资源面积已从1980年的1.69亿亩,上升到2亿亩左右,主要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核桃、板栗、枣、柿、紫胶、花椒、八角、生漆、五倍子以及苹果、梨、柑桔等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干、鲜果品总产量增长1.5倍,油茶、油桐,乌桕等木本油料生产也比70年代有所增加。粗略估算,我国主要经济林产品产值已超过40亿元,年出口量超过50万吨,年创汇额3.1亿美元,占我国林特产品创汇总额的一半以上,许多经济林产品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食品。如湖南、江西两省,人均食油的50%以上来自茶油。在一些集中产区,经济林产品收入,已占当地农业总收入的30—70%,甚至达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了“九五”计划的实施 ,全省经济林面积达 12 0 .3万 hm2 ,经济林种植产值上升到 10 5 .1亿元 ,出口创汇 2 .3亿美元。名特优新经济林已成为浙江省最具优势的林业产业之一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在全面总结浙江省经济林生产的主要成效 ,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经济林建设坚持“一优双高”的开发方向,实现了经济林面积、产量、效益同步增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形势。目前全省已建成10大经济林示范基地252万亩,全省经济林总面积达1660万亩,年经济林产品25.5亿公斤,年产值达35亿元(不包括加工增值),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许多名优经济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陇南经济林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陇南经济林发展现状陇南是甘肃省经济林建设大区,独特的区域气候,不但适宜大规模发展经济林,而且能够生产出全省及全国有名的名优特新产品。多年来的开发,陇南经济林果建设已具规模。据统计:全市经济林果面积已发展到250万亩。其中,从1996年开始,新发展了100万亩,在全市农业人口中,人均已达1亩。有100万亩进入结果期,年产各类经济林果品10万吨,产值2.6亿元,全市人均100元。其中花椒已发展到85万亩,年产量0.5万吨,,产值8000万元;核桃已发展到135万亩,年产量11.2万吨,产值6亿元;苹果已发展到25万亩,年产量4万吨,产值3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林发展迅猛,1994年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650×10~4t,总收入超过100亿元,经济林生产已成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经济林产品市场,供销两旺。山东经济林产品市场存在着竞争,面临着挑战。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质优物美的经济林产品,其次随着周围省份经济林大发展,也给我省经济林产品销售市场造成压力;再次国际市场的冲击,直接影响着山东经济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现有经济林经营面积0.2×10~8hm~2,有近200个树种和多种经营方式,有包括干鲜果及其制品、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等在内的近100种产品,1994年总产值达60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3),其中年出口量达100×10~4t,年创汇12亿多美元,在国民经济和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林是我国林业5大林种之一,要实现我国林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图根据经济林经营不同于大林业经营的特点,参考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资料,探讨我国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经济林发展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河南省经济林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河南省地处中原,从南到北跨越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兼有南北气候特长,为经济林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全省总面积16.7万km’中,山区平原各占50%。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实施了《河南经济林发展十年规划》和《豫西经济林基地开发建设十年规划》,把经济林发展做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讨,到1995年底,全省经济林面积由1990年的800万亩发展到1660万亩,经济林产品年总产量达到25亿kg,比1990年翻了近一番。1.1由零星分散经营…  相似文献   

11.
分类经营:新西兰林业的实践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西兰70年一贯制的多效林业经营模式, 在创造了人工林奇迹的同时亦带来了林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危机和效益危机。新西兰林业分类经营近10年的实践初步成功, 是建立在人工林集约经营和政府扶持基础上的, 是以新西兰林产工业的市场培育和出口导向为动力的。比较借鉴:建议从集约经营工业人工林入手, 为我国林业的分类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议从提高林产工业产业素质入手, 为分类经营的实现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12.
林业发展综合评价是当今森林经理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森林资源 多功能性决定了它的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多效性,因此评价林业发展的指标也趋于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以云南省安宁市作为评价试点对象,取1995年和1985年两个时间段的6项数据指标,采用权重综合指数法,进行安宁市林业发展综合评价。10年间安宁市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比里亚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内战以及林业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林业开发缓慢,迫切需要外资介入以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模式,以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木材生产量远低于木材需求量,与利比里亚开展良好的林业合作将是缓解国内木材需求紧张局面的可行途径。文中介绍了利比里亚森林资源概况、林业法规、林业管理机构、林产品生产与贸易和林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利两国开展林业合作的领域和建议,以期为两国林业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林产品海外市场贸易政策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以来在国际林产品贸易中木材来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要林产品进口国纷纷出台相关法规以确保进口林产品木材来源的可靠性。作为林产品国际贸易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林业产业,有必要充分了解这些市场新要求,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确保在林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优势。文中比较分析了近些年新出台的主要林产品国际贸易规则及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敏元 《林业科学》2005,41(2):74-81
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全面调整、实施战略转折的关键时期 ,建立新的林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现代林业的新视角、从社会生态建设对林业的需求出发 ,提出并系统阐明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的构想 :以环境与发展为主题 ,从我国林业的实际出发 ,适应时代的要求 ,满足社会多种需求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全面经营森林资源 ,突出生态效益 ,综合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以科教兴林为动力 ,建立林业的大经营、大流通、大财经体系 ,开展分类、分区、分块经营和重点工程建设 ,实现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对这一新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实现林业生态文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以及林业生态文明水平测度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可能满意度法建立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定量测度评价方法,并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评价实践中。结果表明:(1)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系统地评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该评价方法体系可以用来补充完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定量评估工作,对林业建设水平进行数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2011 年、2013 年和2015 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测度值分别为27.52、28.64、29.04,与2013 年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测度值41.17 相比,清城区目前仍处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阶段,在逐步迈向林业生态文明城区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管理体系变迁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管理制度与治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从中国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及其变迁、国家林业管理纵向体系、国家林业部门行政主官的政治维度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揭示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管理体系的发展演变;同时,与美国、德国林业管理体系做简要对比,以期寻求共识为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中国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在70年里数次变迁,前期较为频繁,后期逐渐稳定;其变迁历程基本与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相适应,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凸显,直接市场干预逐渐弱化;核心工作职责从经济生产逐步转向生态建设,从单一森林生态系统转变为"三大生态系统一个生物多样性";以"独立"管理林业事务为主,但近年来不断向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体系融入;林业管理结构整体保持"条块结合"不变,但从"条条为主"转变为"以块为主";纵向体系基本稳定,依托于国家行政区划层级从中央向地方、基层不断延伸,从上到下的政策传导机制非常成熟,占有主导地位;从下到上的反馈机制与从外到内的建言献策机制逐步发展;行政主官的政治维度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保障了林业在国家宏观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与国际林业管理体系的比较表明,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背景下,林业资源管理呈现出向自然资源整体管理整合或向生态管理融入的趋势。该研究可为中国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林业的发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林业(或称社会林业) 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林业的一种重要模式.文章介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施行乡村林业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中国发展乡村林业历史悠久, 文章通过介绍几种典型的乡村林业模式, 论述了中国乡村林业的发展概况.作者认为, 中国的乡村林业实践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在中国推行乡村林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New tools and forms of cooperation at the landscape level are needed in order for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to co-exist in areas with many land owners. Awareness has existed for several years in Sweden that cooperation at the landscape level is essential for protecting areas of high environmental value. This awareness has come to expression in several projects and initiatives. One of these projects is the Östra Vätterbranterna Partnership,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the new orientation towar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s formulated in the government bill Sustainable protection of nature areas: new working methods with a focus on collaboration and increased dialog by involving more actors and utilizing a greater combination of steering instruments. This development resonates with the growing trend toward deregulation and less state intervention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mplying a stronger emphasis on new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market-driven process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econditions for a development toward governance-oriented forms of steering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law, with specific emphasis on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ry areas with high environmental value. Paralleling this develop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nalyzed, using a model representing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on's role, values and meaning, showing state action's progressive transition from “rowing” to “steering” to “serving” and facilitating.  相似文献   

20.
根据市场趋势调整林业经营对策,是林业生产的重要课题,而各类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则是重中之重.就此,根据西江林场近10 a来杉木用材林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用土地纯收益法、内部收益率模型、净现值一般模型处理计算,对西江林场杉木林用材林的经济轮伐期作了初步探讨,得出杉木轮伐期为13-15 a.依此可大大缩短杉木林的经营周期,对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营效益,解决两危问题增强林业生产积极性和活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