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乡村综合景观,合理开发景观资源,采用AVC(Attraction Vitality Capacity)理论、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乡村景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权重,从乡村景观及旅游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这3个角度,对福建省长汀县张地村乡村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层乡村社会吸引力权重最高(0.6250),其因素层权重值较高的3个指标分别是植物资源丰富度(0.1699)、民居建筑(0.1346)和景观季节特色(0.1201),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条件,而区位条件(0.0770)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限制因素;项目层乡村经济生命力(0.2385)较低,其因素层社会经济(0.6667)发展情况良好,产业结构(0.3333)也较完善;乡村承载力(0.1365)权重最低,由于其乡村旅游业处于发展初期,暂无生态承载力超负荷现象。  相似文献   

2.
羌族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评价体系与模型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方式,通过景观评价要素筛选和专家打分确定各个景观要素影响因子初步权重,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羌族地域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揭示羌族地区乡村景观特色主导元素,旨在为景观设计和建设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活动的综合载体,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在乡村聚落景观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摸索,探寻出一条具有浓郁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发展经验对世界各国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追溯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历程,随后从区域空间形态、绿化形态、历史文化形态和农业形态等方面系统总结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特征。最后,依据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经验提出,在中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实施科学规划、健全法律法规、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鼓励乡村居民参与等启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周云婷  杨茅矛  石锦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00-9002,9047
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分水村居民聚居点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针对土地堡聚居点、狗咬脑壳聚居点、变压器聚居点,分析了其区位优势与制约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川东乡村的规划依据,突出了聚居地的整体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相融性以及景观的共享性。认为川东乡村景观规划应遵循人地协调的原则,保护与传承川东民俗文化特色,关注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总结了川东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认为重点在于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进行生态设计,注重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3,(20):26-30
好的设计注重每个细节。在乡村景观的搭建和改造中,注意细节设计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感。乡村景观的细节设计是如何才能烘托出强烈的氛围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乡村景观的功能有其特殊性(乡村景观功能:提供农产品,维持生态平衡,旅游资源),乡村景观是因当地人文环境而生,与当地村民群体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可以说,乡村景观的营造人群(村民)的特性决定了乡村景观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性。那么,对于乡村景观的细节设计需要如何把握呢?乡村景观传递的观念是"自然,生态,自由",所以我们在进行乡村景观细节设计时就要抓准它特有的"符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常州市西夏墅镇12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从区域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各个行政村稻草景观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来确定乡村稻草景观构建选址的适宜性。主要针对选址的各项要求,从资源条件、政策环境、地理环境、村庄规模这四个方面选取稻草景观选址评价的相关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个行政村稻草景观发展潜力的综合分值。最后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分值,将常州市西夏墅镇各个行政村发展潜力分为4个等级,选出最适宜进行稻草景观建设的基地。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在乡村稻草景观选址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科学性、系统性、定量化的乡村稻草景观构建选址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瑜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14-20
以重庆市合川区8个典型美丽乡村示范点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地形地貌、水体、植物、乡村聚落、道路、农业6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采用景观照片评分,定量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准则层中,乡村聚落景观权重最高(0.375),地形地貌景观权重最低(0.044)。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综合等级不理想,Ⅲ级乡村景观仅有二佛村,其他村景观等级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乡村景观资源,明确乡村景观资源的优劣,揭示乡村景观问题,进行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基于AVC理论构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评分值,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怀柔区三岔村景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岔村吸引力和承载力较高,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条件,但经济活力低下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限制因素,为该区域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和进行乡村景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居民已经不满足于乡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注重传统的乡村风貌、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的提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也因此变的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较为普遍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体系,接着对中国传统造园与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相似之处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将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作为诠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本学    陈明鑫   《现代农业研究》2022,(5):20-22
乡村是未来居民的理想居住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景观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生 态功能评价作为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的基础工作之一,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 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中原乡村景观生态功能指数作为评价的度量标准,对平原地区景观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异质性、 自然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而提升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是皖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皖北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辛县2个美丽乡村作为实证,采用SBE方法对50组乡村居民点进行景观美景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美景度与景观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景观色彩、空间处理方式和环境整洁度是皖北地区乡村生活环境景观提升的关键要素;进而提出丰富乡村景观色彩、基于透视原则丰富乡村空间以及开展环境整治是有效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景观美景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针对快速城镇化对乡村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公众审美视角出发探究景观优化措施,以提高乡村景观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法/过程】选取晋江市桂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提取快速城镇化乡村景观空间中的景观要素,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景观特征对景观感知的影响,并提出景观营造建议。【结果/结论】分析得出4个与闽南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景观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按照其对景观美景度的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为X9建筑风格(44.70%)>X7水体清洁度(27.65%)>X4植物生长状况(17.51%)>X10道路材质(10.14%)。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增强建筑乡土文化性、保持水体清洁卫生、加强植物养护与使用石料铺装等方面入手,提高乡村景观的视觉评价。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对乡村景观进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策略是提升乡村景观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本文从体现江南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景观,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通过构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为指标的江南乡村景观体系,对江南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了“江南乡村景观历史遗迹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创新是承载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素,民间信仰是体现江南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载体,乡村展馆对江南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提升”的结果,并针对在乡村景观中如何展示江南地域文化的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加大对民居和遗迹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民间信仰融入乡村公共艺术设计和优化乡村展馆的功能建议,为江南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如何用乡村景观展示与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建设迈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实践遍地开花,但盲目建设、景观同质化现象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保护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场地之间的情感联系,激发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在沙岗村的设计实践中,采用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村民视角出发,依据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探索趣味性乡村景观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游客对乡村景观的感知评价为对象,在苏州市树山村进行问卷调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 25.0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得到3个主要的游客感知下的乡村景观评价因子,分别是乡村景观的体验感因子、乡村环境的舒适度因子和乡村风貌的形式感因子,并基于树山村的实地考察状况提出满足游客感知的景观设计建议。研究结果可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基石的乡村性不断流失。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乡村性理论分析,选取了地域条件、建筑与景观、社会与文化、经济与旅游4个因素、12个因子构建了乡村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能为乡村性保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乡村景观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极具保护价值,但目前的保护行动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米歇尔的利益相关者评分法,对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分析乡村景观保护的过程,探讨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利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当地居民、投资开发商、研究机构和专家、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及消费者、规划设计机构、当地农林企业、文化遗产传承人、宗教团体和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并分为确定型、预期型和潜在型3个类别。乡村景观保护过程可分为调查与录入、决策和实施3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断变化,其间的利益相关关系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政府应当成为乡村景观保护的绝对主体;坚持村落与环境整体保护原则,建立乡村景观保护区;促进保护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强对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范和监控;完善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制度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通过引入"反规划"建设思想,论述了"反规划"的概念以及它对当代乡村景观重归乡土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论述了乡土景观的涵义,以及乡土景观所蕴涵的特征;最后,归纳总结了构建乡村乡土景观的非传统性要素,即自然、人、生产生活、思想文化和信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了营建乡土景观天人合一、持续发展、融于自然、因地制宜、技术支撑以及绿色经济等设计原则;论述了如何从隐性景观、平民景观两个新的视角设计营建当时当地的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19.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既符合城市居民对乡村景观的追求,也能部分解决乡村居民不能较快融入城市生活的难题,成为近年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热点。该文结合实践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进行了讨论,旨在为促进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岸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分析了福建省乡村河岸景观现状和主要构景要素,提出乡村河岸绿化应结合河岸空间特征选择绿化类型、依据生境选择绿化树种并注重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创造四季有景的乡村水岸景观,并注重乡村河岸文化景观载体的保护与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