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香榧幼林基地开展了香榧-多花黄精-玉米(A1)、香榧-多花黄精-皇菊(A2)、香榧-多花黄精(CK)3种复合套种模式的比较试验,分析复合套种对香榧和多花黄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套种模式的香榧新梢生长量A1>CK>A2,其中A1模式为35.63 cm,比CK模式增加16.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香榧地径年生长量A2>A1>CK。3种套种模式中,多花黄精株高、基径粗度、地下根茎年生长量、地下根茎增殖倍数不同模式之间均为A1>A2>CK,且显著性差异;多花黄精枯萎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K>A2>A1。香榧幼林复合套种有利于幼龄香榧和多花黄精的生长,可推迟多花黄精倒苗,减少香榧幼林抚育管理成本,并增加基地短期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多花黄精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多花黄精的繁殖方式,提出了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和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2种种植模式,以期为多花黄精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不同去顶摘蕾方法的多花黄精当年根茎增重率具极显著性差异,对多花黄精新芽数具显著性影响。各处理中根茎增重率依次为植株去顶后保留7张叶片5张叶片9张叶片对照3张叶片,同上一年根茎总重量相比,保留7张叶片处理,其根茎产量增殖1.09倍,保留5张叶片处理增殖0.94倍,保留9张叶片处理增殖0.82倍,分别比对照提高33.3%、18.3%和5.5%;各处理新芽个数依次为保留7张叶片9张叶片5张叶片对照3张叶片,其中保留7张叶片、9张叶片、5张叶片处理当年新芽数分别为2.6、2.4、2.3个·株-1,分别比对照提高27.9%、18.6%和14.2%。因此,在多花黄精现蕾期,适时进行去顶摘蕾,每株保留5~9张叶片,可显著提高当年根茎产量和新芽个数。  相似文献   

4.
<正>黄精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在《中国药典》中,按药材根茎形状可分为多花黄精、鸡头黄精和大黄精。黄精是药食同源植物,健康价值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开发,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乐观。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黄精只要种植和管理得当,产量可以年年翻番,种植第4年,产量增加16倍,667平方米(1亩)林地套种3000~4000株,第4年  相似文献   

5.
黄精属传统道地药食两用植物,适宜在林下、灌丛等荫蔽处生长。为探讨香榧林下套种黄精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本文研究香榧林龄、坡位、密度对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多花黄精、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和地径差异极显著(P<0.01),多花黄精与黄精和长梗黄精间根茎大小、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未成造(1~5 a)、幼龄林(6~10 a)和投产林(≥11 a)林下套种,同种类黄精在不同香榧林龄间,保存率、地径、植株高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林龄类型比较,多花黄精与黄精间及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地径和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在下坡位,同一种类黄精各项生长指标均略高于上坡位、中坡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下坡位土质和水肥条件较中坡位和上坡位好;同一坡位比较,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间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以香榧密度450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 625.5、2 365.8和1 780.2 kg·hm-2,且相互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香榧林下套种,黄精产量多花黄精>黄精>长梗黄精,套种多花黄精是践行"一亩山万元钱”的创新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及初加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浙产多花黄精的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方法,采集浙江11个多花黄精分布区的种源,测定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折干率、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及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及不同采收时间均显著影响多花黄精的品质。浙产多花黄精多糖质量分数为7.48%~12.85%,浸出物质量分数为42.74%~70.87%,且以丽水庆元种源品质最优。二年生和三年生龄节折干率及醇溶性浸出物显著高于其他年份龄节,且以3年生龄节多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78%和66.4%。不同月份浙产多花黄精的折干率及多糖含量差异较大,以9月收获茎节多糖含量最高,达8.20%,总糖含量以11月茎节最高,折干率以11—1月茎节最高。经九蒸九晒后,多花黄精总糖含量由56.8%降至37.2%,多糖含量由7.93%降至4.82%。因此,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在9月至翌年1月,根茎繁殖最佳采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2P2K2处理(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知模型拟合成功。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本研究土壤肥力条件下多花黄精产量达14 000 kg/hm2以上及根茎多糖含量达100 mg/g以上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2年生多花黄精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N 145~167 kg/hm2,P2O5 129~158 kg/hm2,K2O 59~80 kg/hm2,m(N)∶m(P2O5)∶m(K2O)为1∶0.92∶0.45。  相似文献   

8.
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研究,有效地缓解市场需求压力,提高山核桃林下套种黄精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和先进水平。从种苗类型、林分林龄、保留株数、种植坡位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块茎和实生苗除保存率差异显著,其他标指均存在极显著水平(P≤0.01);山核桃树龄25 a以内林分,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树龄26 a以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核桃林冠下,不同坡位套种多花黄精其生长指标不同,下坡位生长指标均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其块茎鲜重分别提高26.8%和29.5%,差异显著;山核桃保存密度≤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适宜套种,尤以保存密度300株·hm-2,郁闭度0.5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最佳。因此,建议实践中选择多花黄精块茎种苗,山核桃林分下坡位、保留株数≤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掌握多花黄精林下经济栽培技术,加快黄精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选用多花黄精块茎,在山核桃、杉木、毛竹和香樟等4种不同类型树种林分进行套种。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林分郁闭度、初植密度、经营措施等相同的情况下,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和根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山核桃>毛竹>杉木>香樟。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的保存率、地径、高度、根茎分别为92.1%、0.61 cm、65.8 cm、1 356.8 kg·hm-2;毛竹林冠下分别为90.2%、0.58 cm、60.2 cm、1 286.2 kg·hm-2;杉木林冠下分别为88.9%、0.49 cm、56.3 cm、1 025.7 kg·hm-2;香樟林冠下分别为85.4%、0.44 cm、53.2 cm、956.9 kg·hm-2。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在山核桃、毛竹、杉木和香樟等4种林分林冠下,均可以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但以山核桃、毛竹等2种林冠下林分类型栽培模式平均地径、高度生长和块根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杉木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多花黄精生长的各时期延迟且持续时间延长;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基本上为30~40 d,从出土至枯萎 220~240 d。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及根茎鲜重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海拔500~600 m的多花黄精的生长量最高,多花黄精的地径、高度、根茎株产量的平均值分别达0.63 cm、85.21 cm、251.94 kg·株-1。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差异显著;海拔500~600 m与800~900 m、海拔800~9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不显著,海拔500~6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显著。多花黄精在不同海拔下的成活率都在91%以上,说明本区域适宜多花黄精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毛竹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半阴坡和下坡的生长量最高。其中:半阴坡的平均保存率、地径、高、根茎总质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0.1%、0.54 cm、59.5 cm、1 195.7 kg/hm2(干重),下坡的平均保存率、地径、高、根茎总质量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1.4%、0.53 cm、58.6cm、1 211.0 kg/hm2(干重)。多花黄精的保存率、高径生长量和根茎质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半阴坡阴坡阳坡,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多花黄精根腐病在湖南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病原菌种类,为湖南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综合防治及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地区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多花黄精植株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平板分离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及形态学观测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和分类地位,并依据Koch's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湖南地区的多花黄精根腐病以生长旺盛期(5—7月)发生最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2%,严重时可达20%;发病部位主要是多花黄精根部。从患典型根腐病多花黄精根茎的病健交界处分离获得4株分离菌株(G1~G4),菌株G1、G2和G4经PCR扩增分别获得511、573和573 bp的目的条带,菌株G3因PCR扩增条带混杂,导致测序失败。菌株G1与F.foetens(GenBank登录号NR_159865.1)的rDNA-ITS序列相似性为99.22%,菌株G2和G4与F.hostae(GenBank登录号NR_171109.1)的rDNA-ITS序列相似性为99.81%。菌株G1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培养7 d后其菌落直径为6.7 cm,气生菌丝致密,呈毡状,白色至粉紫色;菌株G2和G4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后其菌落直径为6.2 cm,气生菌丝呈放射状,白色至淡黄色。将菌株G1、G2和G4分别接种至健康多花黄精植株的根茎上,接种10 d后均表现出强致病性,呈典型的根腐病发病症状。其中,菌株G1接种10 d后多花黄精根茎开始变褐腐烂,且伴有明显的腥味;菌株G2和G4接种10 d后多花黄精根茎初期变褐色,后期病斑腐烂部分的根茎出现凹陷。【结论】不同地理位置、栽培方式及黄精品种,均有可能导致黄精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黄精根腐病防治工作的难度,且给后期的产品加工带来安全隐患。F.foetens和F.hostae是引起湖南多花黄精根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现年55岁的刘跃钧是浙江省丽水市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他用十多年的心血,在全国率先探明了多花黄精栽培区域环境条件和根茎生长发芽规律,优选出林下多花黄精理想的复合经营模式,换来了黄精种植"从0到1"的艰难跨越.如今,多花黄精在丽水遍地生根,总产值已超3亿元.他也因此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并荣获2...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地下块茎>根、叶、地上茎,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占70%以上,显著大于生物量分配比例差异不明显的其他器官(P<0.05)。立竹密度是影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试验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情况下,毛竹?鄄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1 500~2 500株·hm-2。图1表6参22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地资源丰富,随着林下经济的发展,市场对黄精优质种苗需求快速增长。通过品种比较、种子低温沉积催芽、不同土壤覆盖种子播种及根茎切段节数和种植密度等试验,以筛选适合丽水市栽培黄精品种,建立种苗繁育技术。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最适宜在丽水市种植;种子经过杀菌剂和萘乙酸5 mg·L-1混合溶液浸泡24 h后与细沙混匀,然后沙藏于深坑中发芽效果最好;黄精播种后覆盖腐叶土出苗率最高且苗长势旺,形成的新根茎较大;采用根茎2节或3节的切段进行繁殖,田间植株生长良好,便于管理,种植密度300块·m-2。本研究可为黄精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的干燥根茎。黄精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省等省区。形态特征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肉质,淡黄色,先端有时突出似鸡头状,茎直立,高50~90厘米。叶轮生,每轮4~6枚,线状披  相似文献   

17.
多花黄精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根茎)含有多种内生真菌,是新化合物、新药源和生防制剂的潜在资源。为研究黄山市祁门县多花黄精根茎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多花黄精根茎内生真菌,通过经典形态分类学并结合rDNA ITS序列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真菌,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多花黄精根茎中共分离出182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2门、5纲、13目、28科、33属和49种,另外有4株未确定其分类地位。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门,分离频率为83.52%;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优势纲,分离频率为59.34%;肉座菌目(Hypocreales)为优势目,分离频率为46.70%;优势科是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分离频率为33.52%;Metapochonia是优势属,分离频率为33.52%。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山市祁门县多花黄精根茎的内生真菌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且春季的多花黄精根茎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比较浙西南10个产区林下多花黄精营养指标和产量,评价林下种植多花黄精适应性,以期为浙西南林下多花黄精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浙西南不同产区三年生多花黄精折干率和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松阳玉岩产地的折干率达27.01%,浸出物含量达75.70%,均高于其余产区;鲜品多糖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且以庆元屏都产地多糖含量最高,达11.67%。九制黄精多糖含量各产区无显著差异;庆元岭头和松阳玉岩产区每667 m2产量分别达1 711.18 kg和1 700.67 kg,高于其他产区。研究表明,浙西南山区适宜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本研究可为浙西南山区发展林下多花黄精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节数对多花黄精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多花黄精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规格结节数的多花黄精种茎为材料进行栽培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多花黄精种茎按照结节数从2~7分为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多花黄精的产量,种茎出苗时间、成活率,病虫害,田间长势,块茎外观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节数3为多花黄精产出最适规格;结节数为4出苗最快;结节数3~5的成活率均大于96%;结节数小于6个发病率低;结节数在3~5节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结论]不同结节数处理对多花黄精其产量和生长发育均有一定影响,其中3~5节结节数的种茎为最适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