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浙江省马铃薯地方种质资源特征特性,鉴定并筛选出优异种质,2019—2020年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的9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马铃薯地方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80~1.686,其中,病毒病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收集的种质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性退化;食味的多样性指数最低,食味优的种质有88份,占资源数的92.63%。10个形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079,其中薯形、肉色和花冠色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6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高,平均值为2.84,块茎产量、主茎数尤为突出。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8.1%~25.8%,其中干物质含量 ≥ 20%的种质有73份,占资源数的76.84%。95份种质资源按照块茎形态特征可归类为小马铃薯种质62份、中大马铃薯种质21份和彩色马铃薯12份。小马铃薯种质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较高,蒸煮食味优。根据种质的表型特异性,筛选出优异种质9份,可用于生产开发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2.
徐燕  任洪  王竹  赵晓燕 《农技服务》2011,28(8):1114-1115
为充分利用玉米地方种质资源,调查了贵州黔南及黔西南地区的玉米地方种质的分布及种植情况,并对地主种质进行收集。结果表明:在贵州黔南及黔西南地区11县55个村收集的36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抗旱性、耐瘠性、品质等主要性状优良,可作为耐瘠、耐旱、优质、抗粒腐的选系基础材料的选择,拓宽杂交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及初步鉴定,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2015—2020年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开展地方甘薯种质资源的调查及收集工作,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共收集到甘薯种质324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北部和东部,中部和南部分布较少,其余地方有零星分布;从垂直分布看,甘薯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900 m范围内,海拔900 m以上的种质资源分布较少。对305份种质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显示为匍匐型的种质最多,半直立型次之,攀缘型最少;叶菜专用型占13份,其他类型的种质占292份;筛选出56份干物率达30.00%以上的高干物率甘薯种质;甘薯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情况比较突出,鉴定后获得106份不重复的甘薯种质资源;结合农户的认知,评价出了槟榔薯、姑娘薯及外婆藤等优异甘薯种质。【结论】广西甘薯地方种质种类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且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土地经营方式等变化,很多地方甘薯种质资源遭到淘汰而消失,因此今后仍需加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护、调查和收集工作,并进行深度鉴定、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浙江省地方菜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44份菜豆种质进行13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浙江地方菜豆种质在生长习性、嫩荚商品性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从发表的菜豆BARCBean6K_3 BeadChip芯片中随机、均匀挑选了185个SNP转化成KASP标记,对44份种质进行基因型鉴定后获得了88个高质量SNP基因型,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些种质可以分为2大类,亚群分化与千粒重高度相关,且浙江省菜豆种质以中美洲基因池为主。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丰富我国菜豆遗传基础,为地方菜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发的KASP标记也可为菜豆种质基础研究提供有力的遗传工具。  相似文献   

5.
2017年起浙江省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现已经收集到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合计达3 300余份,其中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165份;全省11个市均收集到大豆种质资源,其中嘉兴和金华收集到的数量最多,分别为27和26份。大豆地方品种以黄粒为主,是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生产的豆制品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调查发现,野生大豆资源消失迅速,多数地方品种只有零星种植,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亟须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收集鉴定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19年,通过“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实施,对广西61个县(区、市)188个乡(镇)265个村(屯)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对收集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种质类型进行分析,对各表型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从广西各地收集地方稻种资源476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在广西四大稻作区均有分布,稻种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融水、上思、凤山、资源、隆林和东兰等6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边远地区。从垂直分布上分析,稻种资源主要分布在0~400 m的低海拔地区,收集资源232份,占收集总数的48.74%。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包含籼稻、粳稻、早稻、中晚稻、粘稻、糯稻、水稻、陆稻、深水稻及有色稻等类型,且多数的农艺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变异类型。收集及鉴定评价出香糯、米粉特用、大穗、大粒等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结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且普遍具有株高较高、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的特点。收集、鉴定评价出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可用于产业开发及育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干旱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09-512
2011—2013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调查、收集了山西省干旱地区8个县26个乡67个村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共686份,隶属于12科24属30种。对所收集到的资源的种类、特性、分布以及调查地区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山西省干旱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的33份萝卜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7.47%~85.0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4~2.05;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5.00%~62.19%,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0~1.83。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590%,可有效反映原有多个性状变量信息。聚类分析将萝卜种质资源分为3类,叶型及地上部分生长势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浙江省萝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与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分析,为江西芝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从江西省39个县(市、区)收集到的132份芝麻地方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23个表型性状(12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同时,对11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供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3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1,其中,1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17~1.0307,平均0.7290;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70%~43.5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138~2.0627,平均1.8855。3种粒色类型芝麻种质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02,74份黑芝麻种质和12份其他粒色(黄色、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782和1.0476。生育期与株高、始蒴高度、蒴果长、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但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的132份芝麻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不同类群种质的来源地存在地理位置的交错分布现象,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潜在选育芝麻高含油量新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类群可作为潜在高产优良芝麻材料利用,第Ⅲ类群可作为潜在矮杆株型的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作为潜在的高蛋白型亲本材料加以利用。【结论】江西芝麻地方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以高产高蛋白为育种目标时应选择株高较高,始蒴高度适中、蒴果较大、千粒重较高的材料为亲本,并据此进行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17年8月和2018年3月对建德市7个镇16个自然村分布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111份。重点对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原因及保护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衢江区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要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调查第三小组与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于2017—2019年联合开展普查与系统调查工作。联合调查组通过对衢江区11个乡(镇)的22个村进行普查与系统调查,收集到各类作物种质资源合计113份。调查发现,多数地方品种只有零星种植,特色地方品种消失明显,种质资源亟须保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衢江区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业种质资源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为开发(结构调整)等原因,一些地方品种、古老特色品种等种质资源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亟需加强对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普查与征集,但是要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工作落到实处,还需确保资源征集数量与质量的科学合理性.普遍来讲,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开展阶段,在人力、物...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2000年间,广西共收集、保存玉米种质资源1575份,其中广西地方农家种1217份,外省品种5份,国外品种93份,国外自交系249份,国内自交系11份。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各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生育期春播71~145d,秋播68~111d;株高78~293cm,穗位高17~191cm,穗长6.3~21.5cm,穗粗1.7~5.3cm,穗行数8~24行;果穗多为锥形,粒型以硬粒为主,粒色以白、黄为主,千粒重50~460g。对489份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9.08%~14.99%,脂肪含量3.22%~7.35%,氨基酸含量0.25%~0.40%。利用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出的都安2号、多苞玉米30号、墨白玉米、苏湾1号、墨黄9号以及新近育成的糯玉米品种玉美头601、玉美头602等,对广西玉米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继续做好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为进一步丰富玉米育种基础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为开发(结构调整)等原因,一些地方品种、古老特色品种等种质资源大量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亟需加强对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普查与征集.但是要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工作落到实处,还需确保资源征集数量与质量的科学合理性.普遍来讲,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开展阶段,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蚕豆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和8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到的57份江西省蚕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地方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总荚数与蚕豆籽粒的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农艺性状聚...  相似文献   

18.
对2011~2014年收集、整理的101份非洲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丰富,且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鉴定,筛选出一批品质性状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其中7份资源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9.
耐热速生叶菜是浙江省“渡夏淡”的主要蔬菜类型,芥菜风味浓、适应性广、抗性强,是耐热速生叶菜开发利用的优异资源。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到113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叶片形态、株型、长势、耐热性和苦味5个方面对113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首先从叶裂刻、叶面平皱、叶缘齿状、叶缘波纹、叶面刺毛、叶面蜡粉进行评价,筛选到优异叶型芥菜种质资源20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株型、长势、耐热性和苦味进行评价,筛选到叶型优异、耐热性强、速生性好、苦味适中的芥菜种质资源5份,为后续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川西南作物种质资源考察中,收集到菜豆种质资源326份并集中在重庆地区进行田间种植鉴定。综合实地考察与田间鉴定结果,对川西南菜豆种质资源的分布,生态类型及主要性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可供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