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两种席夫碱合钼(Ⅵ)配合物[MoO2(STZ)2]和[MoO2(VTZ)2]在37℃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席夫碱合钼(Ⅵ)配合物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速率常数k,抑制率I,传代时间G和半抑制浓度IC50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席夫碱合钼(Ⅵ)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MoO2(STZ)2](IC50=72.22 mg·L-1)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MoO2(VTZ)2](IC50=143.57mg·L-1).  相似文献   

2.
5个单核的配合物[Ni(L1)3](ClO4)2(1),[Ni(L2)2](ClO4)2(2),[Ni(L3)2](Cl)2·H2O(3),[Ni(L4)](ClO4)2(4)and[Ni(L5)](ClO4)2(5)通过镍与相应的胺类配体在NaClO4的甲醇溶剂中用水和法得到。这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已经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得,L1、L5与镍(Ⅱ)的配合物是以镍(Ⅱ)为中心与六个氮原子的协调原位配位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双齿配体是L1,L2和L3三齿配体,而L4和L5是六齿配体。这些配体的配位基的数量大约是六个,这表明,一般的镍与希夫碱配体协调配位时,更偏向直接的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3.
选择含氮的有机羧酸配体1,3-di(3’,5’-dicarboxylphenyl)pyridine(C_(21)H_(13)NO_8,H_4L),与过渡金属锌在DMA/CH_3CN/H_2O的混合溶剂热体系中配位组装,合成了一例具有3D开放骨架结构的双核锌金属羧酸配位化合物———Zn_2(C_(21)H_9NO_8)(H_2O)(配合物1).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学结构,配合物1结晶在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No.19);有机羧酸衍生物配体H_4L结构中的羧酸氧原子与金属锌螯合配位形成1个双核锌的次级结构单元,再通过有机配体的配位作用连接形成配合物1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沿y轴方向具有空旷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4.
邻菲咯啉-氨基酸铜(Ⅱ)三元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3种邻菲咯啉(Phen) 氨基酸铜(Ⅱ)的配合物:[Cu(Phen)(L val)]·ClO4·H2O、[Cu(Phen)(L ala)]·ClO4·0 5H2O和[Cu(Phen)(L arg)]·2ClO4·0 5H2O(L val:缬氨酸;L ala:丙氨酸:L arg:精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邻菲咯啉作为双齿配体参与配位,3种氨基酸皆以α-氨基N和羧基O与中心Cu2+配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八齿配体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及其含双核配合物[Ni2(DTPB)(ClO4)2].(ClO4)2,3CH3CH2OH.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该配合物或许可作为脲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 ( N6 O2 型 )双核配体 N,N,N′,N′-四 ( 2 ′-苯并咪唑甲基 ) - 1 ,4-二乙氨基乙二醚 ( EGTB)及一种含锰 ( )双核配合物 :[Mn2 EGTB(μ- OAc) 2 ]( OAc) ( Cl O4 )· 2 CH3OH.对配体 EGTB及该配合物进行了 1HNMR,元素分析 ,UV- Vis,摩尔电导 ,中远红外测试及其活性研究 ,初步推测配合物具有二个乙酸根桥连的八面体配位结构 .这种配合物也许可作为过氧化氢酶及核苷酸还原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原位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四氮唑三核Cu(Ⅱ)配合物[Cu3(sae)2(mtta)(N3)](mtta=5-甲基四氮唑,sae=水杨醛缩乙醇胺),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结构。配合物[Cu3(sae)2(mtta)(N3)]是由5-甲基四氮唑和水杨醛缩乙醇胺(希夫碱)混桥联的三核铜配合物,5-甲基四氮唑是室温条件下在体系中合成的。在配合物中希夫碱和四氮唑都为三齿配体,与三个Cu(Ⅱ)原子配位,配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均为4配位,两个希夫碱和一个四氮唑几乎处于一个平面,可看成一个畸变的平面四方形结构。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一种含镍(Ⅱ)单核配合物[Ni(EDTB)CIO4][C6H4,(OH)COO]·CH3CH2OH·H2O(Ⅰ)的合成.时(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研究,推测该配合物中每个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用气相色谱法观测该配合物对尿素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乎无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尹福军  赵宏  李树安  许兴友  杨绪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65-7066,7076
[目的]α-萘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乙二胺是一类很好的有机配体,二者与金属离子共同反应合成金属配合物,并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新的配合物,利用牛津杯法研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配合物[Ni(C12H9O2)2(C2H8N2)3]2,采用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和FT-IR对合成配合物[Ni(C12H9O2)2(C2H8N2)3]2进行结构表征。同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论]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9.145(6),b=13.146(8),c=14.385(9);α=70.120(7)°,β=74.272(7)°,γ=69.819(7)°,Z=2。Ni(II)与来自3个乙二胺分子的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法研究了甘氨酰-L-缬氨酸-铜(Ⅱ)-多吡啶型配合物:[Cu(Gly-L-Val)(Phen)].3H2O(1)、[Cu(Gly-L-Val)(Tatp)].2H2O(2)、[Cu(Gly-L-Val)(Dppz)].2H2O(3)[其中:Gly-L-Val=甘氨酰-L-缬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1.03×107、0.96×107和0.79×107L.mol-1.s-1.  相似文献   

11.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新合成的席夫碱钼(Ⅵ)配合物MoO2(PT)2和MoO2(NPT)2在37℃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席夫碱钼(Ⅵ)配合物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速率常数k,抑制率I,,传代时间G和半抑制浓度IC50等热力学参教.结果表明,席夫碱钼(Ⅵ)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胺乙基苯并咪唑(AEB)及M- AEB配合物(M=Cu2、Ni2+或Co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AEB通过咪唑N和胺基N以双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式分别为:[ Cu(AEB)2Cl] Cl(配合物1)、[Ni (AEB)3] Cl2...  相似文献   

13.
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三元混配吡啶并[3,2-f][1,7]邻菲咯啉-Cu^2 -5′-三磷酸尿苷[Cu(pdphen)(UTP)^2-]配合物在水以及φ为30%,50%的二氧六环-水溶液中的稳定性(25℃,0.100mol/LNaClO4),将三元配合物与相关的二元配合物Cu(UTP)^2-的稳定性比较,发现三元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着额外的稳定化作用,这可能主要归因于分子内配体UTP^4-磷酸基团上氧负离子与配体pdphen芳环间的σ-π协同作用以及UTP^4-尿嘧啶碱基与配体pdphen芳环间的堆积作用,用紫外差示光谱法确证了芳环间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希夫碱缩合反应,制得水杨醛亚胺配体(3),其Na盐与trans-NiClPh(PPh3)2合成了新型中性镍配合物4{[o-(3-Cyclopentenyl)-(5-Me)C6H2--oC(H)=N-2,6-(i-Pr)2C6H2]2CH2}[Ni(Ph3P)(Ph)]2.经Ni(COD)2活化,配合物4的最高活性达12.12×105gPE/(molNi.h),所得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在1.93×104~9.49×104之间.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配合物4可以作为单组分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活性高达1.49×105gPE/(molNi.h),所得聚乙稀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别达到了5.27×104和3.34.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八齿配体N,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及其含镍双核配合物[Ni2(DTPB)(ClO4)2]*(ClO4)2*3CH3CH2OH.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该配合物或许可作为脲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脚架型稀土配合物的组成、配位状态及荧光性质。[方法]通过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三脚架型配体2,2,2-胺三乙酰-苄胺(L)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组成、荧光性质。[结果]2,2,2-胺三乙酰-苄胺的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NO3)3.L.4H2O(Re=La3+,Sm3+,Y3+,Tb3+,Ce3+,Eu3+),在DMF中为2∶1型电解质,其中的NO3-与金属离子以单齿形式配位。各稀土配合物在248~635℃出现2~3个放热峰,相应于配合物的各级氧化分解过程。Tb(NO3)3.L.4H2O配合物具有Tb3+的特征尖锐线状荧光;在浓度为1×10-4mol/L的甲醇溶液中,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强。[结论]溶剂的极性越大,2,2,2-胺三乙酰-苄胺对Tb3+的敏化作用越强,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越强。  相似文献   

17.
合成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Cu(Sal-β-Ala)(3,5-DMPz)2].2H2O(Sal为水杨醛,β-Ala为β-丙氨酸,3,5-DMPz为3,5-二甲基吡唑),并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Cu(Sal-β-Ala)(3,5-DMPz)2]/GC修饰电极,考察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确定氧化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优化检测条件。结果表明:[Cu(Sal-β-Ala)(3,5-DMPz)2]/GC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且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过程为扩散控制。在对苯二酚浓度为4~120μ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8μ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设计和寻找DNA的特异性识别剂和断裂剂,合成了2-氨甲基苯并咪唑铜(Ⅱ)配合物:[Cu(AMB)2Cl]Cl·4H2O(配合物1)和[Cu(AMB)(phen)Cl]Cl·2H2O(配合物2)(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phen=1,10-邻菲咯啉).【方法】通过元素分析、IR、UV和摩尔电导率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测试了配合物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il(G-)、沙门杆菌Salmonella typhi(G-)、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相对黏度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试了2个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作用.【结果和结论】配合物1以非插入方式、配合物2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在VC存在下,2个配合物均通过·OH氧化机理切割pBR322 DNA.2个配合物结合ct-DNA和切割pBR322 DNA的能力强弱均为:配合物2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N,N—二甲基膦酸基甘氨酸(NBPG)与银、镉、汞的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结果表明,NBPG与Ag~ 、Cd~(2 )、Hg~(2 )均生成组成为1:1的多齿质子型配合物。其lgK_稳值分别为:AgL5.28、CdH_3L3.63、CdH_2L5.16、CdHL7.30、CdL11.56、HgH_3L6.06、HgH_2L7.55、HgHL8.24、HgL12.5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chiff碱抑菌活性的影响因素,为寻找理想的抗癌、抑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合成5种5-溴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配体,并分别与铜(II)形成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并分别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红外光谱数据及紫外光谱数据中可以看出,5-Br-Sal与AA完全反应生成了Schiff碱配体,该类配体与铜(II)形成配合物时,C-O中的氧原子以及C=N中的氮原子参与了对铜(II)的配位作用;同Sal-AASchiff碱相比,5-Br-Sal-AASchiff碱E2带、B带、R带均发生了红移,从紫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配合物的吸收峰位置相对于配体而言均发生了蓝移。从抑菌试验结果可以看出,5种配体中的抑菌圈大小顺序为5-Br-Sal-Gly〉5-Br-Sal-Ala〉5-Br-Sal-Met〉5-Br-Sal-Glu〉5-Br-Sal-Tyr,其中5-Br-Sal-Gly的抑菌圈直径最大。通过比较5-Br-Sal-AA及其与铜(II)形成配合物的抑菌圈直径可以看出,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均高于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结论]氨基酸R基团体积直接影响配体及配合物的抑菌活性,R基团体积越大,抑菌活性越弱。配体与铜(II)形成配合物后其抑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