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目的】改善植烟土壤结构、提高植烟土壤质量,提高烟叶产质量。【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的土壤调理剂对烤烟农艺性状、产质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索土壤调理剂在提高烟叶产质量上的效应。【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烟叶农艺性状及气体交换参数有一定影响,显著提高烟叶的产量,施用土壤调理剂375kg/hm~2、1500kg/hm~2的烟叶增产幅度分别为9.85%、19.38%;显著提高烟叶含钾量和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对烟叶中上等烟比例无显著影响,提高了烟叶水溶性总糖含量,而烟叶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却有所降低。【结论】综合分析表明,施用适量土壤调理剂利于烤烟产量的提高及植烟土壤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广东南雄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南雄烟区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可持续发展,明确南雄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类型的养分状况,对 南雄烟区181 个耕层土壤样品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院南雄烟区植烟土壤pH 值4.30~8.03,紫色土,牛肝 土田,白沙泥田和麻沙泥田在适宜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49.46%,80%,35.78%和22.08%紫色土相对偏高白沙泥田 和麻沙泥田多数偏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以紫色土最低,最适宜氮素的调控其余3 种土壤类型均有部分 样品含量偏高,需注意控氮,全磷,全钾含量多数为中等至丰富水平,仅白沙泥田和麻沙泥田部分样品为缺乏水平, 速效磷含量普遍适宜,速效钾含量多数偏低除绝大多数紫色土供钾丰富外,其余3 种土壤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 钾现象生产中需补施钾肥。  相似文献   

3.
【目的】有机培肥是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筛选适合云南热区紫色土培肥的碳基调理剂。【方法】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碳基调理剂对热区土壤养分特征,烤烟生物量、烤烟吸氮量、烤烟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碳基土壤调理剂能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保持较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促进烤烟对氮的吸收效率,增加生物量累积。T1调理剂比常规处理提高上等烟比例8.64%、烟叶产量6.24%。【结论】综合土壤肥力和烟叶产质量,配施低碳氮比的T1碳基土壤调理剂对热区紫色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烟田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适宜施用配比和优质烟叶品质形成的作用机理,为植烟土壤改良及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置5个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比处理(T1,对照,纯施无机肥;T2:有机肥︰无机肥=30%︰70%;T3:有机肥︰无机肥=50%︰50%;T4:有机肥︰无机肥=70%︰30%;T5:纯施有机肥),分析不同处理土壤主要养分、烟叶干物质积累和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差异。【结果】与对照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有机碳含量升高,成熟期烟株根、茎、叶干物质积累升高;调制后烟叶总氮含量下降,烟碱、总糖、还原糖和钾氯含量升高。烟叶经济效益以T2最高,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较对照升高22.00%、28.42%、5.42%和18.98%。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烟叶总氮、烟碱、钾氯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并提高烟叶产质量,适宜的配比为有机肥︰无机肥=30%︰7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分布特征,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PS定位在昭通市烤烟种植区采集代表性植烟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及交换性钙镁比,运用方差分析各县(区)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布及差异性,相关分析土壤酸碱性和土壤肥力与交换性钙镁之间关系。【结果】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丰富,平均值分别为2076.21和270.19 mg·kg~(-1),土壤钙镁比值大于10而引起的镁潜在性缺乏占比33.23%。植烟土壤交换性镁的变异性大于交换性钙,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总体呈由北向南递增趋势。植烟土壤pH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性钙含量增幅大于交换性镁,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随土壤pH增加而升高。植烟土壤有机质与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镁呈负相关,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比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升高。【结论】昭通市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在土壤空间的分布不均匀,存在较大变异性。植烟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整体偏高,植烟土壤微酸性和有机质含量中高等级时,交换性钙镁比值低于10,土壤钙、镁离子活性强,有利于烤烟吸收利用。调节植烟土壤酸碱性,培肥土壤,适量补充叶面镁肥协调养分平衡,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穴施生物炭与豆浆灌根对植烟土壤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旱作植烟土壤地力保育、缓解连作障碍和改善烟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生物炭、常规施肥+豆浆灌根和常规施肥+生物炭+豆浆灌根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含量、烤烟生理指标和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常规施肥+生物炭、常规施肥+豆浆灌根和常规施肥+生物炭+豆浆灌根较对照更有利于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多样性/数量和烤后烟叶的内在品质;常规施肥+生物炭+豆浆灌根烤烟的株高、茎围及叶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8.52%、5.46%和8.33%,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8.57%、12.24%、11.57%和15.0%,根腐病和黑胫病发病率较对照分别降低64.71%和58.00%,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率较对照分别提高6.19%、25.94%和31.60%。【结论】常规施肥+生物炭+豆浆灌根对改善植烟土壤特性、促进烟株生长和提高烟叶产质量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保山烟区酸化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文研究了保山烟区土壤酸化的问题。【方法】采用大田试验,选取6种土壤调理剂并以此作为改土措施,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除钙镁磷肥外,其它土壤调理剂均能有效提高植烟土壤p H,施用石灰效果最佳,但单施石灰,易产生钙镁钾拮抗及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矿物钾肥、新型增钾型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烟叶钾含量,实现增钾提质;0~15 cm耕层土壤矿物钾肥(水热法)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石灰处理62.13%、33.97%,15~30 cm耕层土壤矿物钾肥(煅烧法)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石灰82.59%、24.01%;土壤调理剂主要影响中下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及中上部烟叶的评吸质量;新型增钾型生物有机肥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13.04%,烤烟产量比对照高286.26 kg/hm~2;新型增钾型生物有机肥和矿物钾肥(水热法)2种土壤改良剂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烟叶的评吸质量效果最好。【结论】综合改良土壤p H、土壤养分效果和提高烤烟品质、产量几方面,以矿物钾肥(水热法)、新型增钾型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烤烟生长、根际土壤性质及叶片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生物炭的烟田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烟杆生物炭用量(生物炭/(土+生物炭)×100%)分别为0%(对照),0.1%,0.5%,1%,2%,3%6个处理,依次记为B0、B0.1、B0.5、B1、B2、B3,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烤烟生长、烟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分析烤烟生长指标、烟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烟叶重金属含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还苗期烟草的叶片数无显著变化,但烟草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均增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团棵期烟草的叶片数、株高、最大叶面积、地上和根干质量。施用生物炭后,还苗期和团棵期烟叶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均降低。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明显影响了烤烟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土壤体积质量降低,土壤pH以及有机碳、全氮含量增加,全磷含量降低。此外,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烟草根际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降低;铵态氮含量总体无显著变化;B1、B2和B3处理烟草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余处理无显著变化。与B0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总体降低了烟叶中重金属Pb、Cd、Cu和Zn的含量。【结论】施用生物炭促进了烤烟的生长,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用量为0.1%和1%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碳基调理剂施用对昭通冷凉山区黄壤上烤烟生长的效果。【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碳基调理剂施用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分析明确影响烤烟产质量的农艺性状指标。【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碳基调理剂处理的烤烟生物量在旺长期增加12.31%~17.16%,打顶期烟叶的生物累积量占比提高,T2的烤烟叶片生物量占比、单叶平均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对照(CK)处理。施用碳基调理剂处理的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增加分别为5.32%~23.89%和7.58%~10.7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烤烟茎围、单叶面积、叶面积系数与烤烟产量和产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茎围和叶面积系数是影响烤烟产质量的主导因素。【结论】施用碳基调理剂对昭通冷凉山区烤烟生长和产质量形成的效果显著,施用T2碳基调理剂的效果最优,烟株生长中后期能稳定持续调控养分供应,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烤烟连作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烤烟连作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构建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在重庆市彭水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轮作(CK)、连作5年(T1)、连作10年(T2)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植烟土壤碳库指标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连作降低了植烟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连作5年、连作10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比轮作降低8.80%和28.17%;连作使土壤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机碳矿化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降低,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连作降低了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烤烟中下部烟叶钾含量和钾氯比,增加了烤烟中下部烟叶的烟碱和氯含量。轮作处理烤烟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优于连作;连作降低了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中性致香成分总量表现为轮作连作10年连作5年。【结论】短期连作(连作5年)对土壤碳库影响不大,长期连作(连作10年)降低了土壤碳库,使土壤性质趋劣;轮作处理烤烟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优于连作,轮作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大多数高于连作烟叶,轮作处理烤烟经济性状优于连作。  相似文献   

11.
黑土有机培肥对土地生产力及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年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耕层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分别增加39.0%和30.7%。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优于相应化肥单施。N素化肥生产力贡献率72.9%,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率92.2%,增产贡献率86.0%,比氮、磷、钾化肥处理增产贡献率高1.8%。有机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为80.3%,无肥处理贡献率为39.6%。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地生产力贡献居首,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培肥地力的最佳施肥结构。  相似文献   

12.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周转对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WHC)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量)随含水量增高而增高,有机碳的周转半衰期随含水量的增高而缩短(水田为5.23-7.57 a,旱地为6.79-12.87 a)。100 d的培养期内,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2.33%-3.94%和1.66%-3.33%的有机碳参与了矿化。淹水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高于好气条件。同时,淹水条件还使水田土壤的DOC、MBC含量显著降低,对旱地则无影响。【结论】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水田:45%-90%WHC;旱地:45%-75%WHC),提高含水量可以促进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和MBC)无促进甚至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量),在淹水条件下和水田土壤中比在好气条件和旱地土壤中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样制样过程中土样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促进了有机碳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土壤含水率和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基于电流-电压四端法的“polar-dipole array”形式,以壤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分与土壤电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盐分和含水率2个相关因素中,土盐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土壤含水率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土壤水盐运移,对土壤盐渍化水平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野外调查和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73个同一位置土壤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地类型数据以及土壤盐渍化水平数据。利用信息量计算法评价了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土地类型对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水平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潮土-(粘土和砂壤)-(幼年水稻土平地和盐化潮土河滩高地)对轻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粘土-(砂质黄河滩地和盐化潮土浅平洼地)对中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砂壤-(獐茅、芦草潮盐土平地和盐化潮土浅平洼地和白茅、芦苇盐潮土平地)对重度盐渍化有指示作用,盐化潮土-重壤-(滨海盐滩地和滨海芦苇沼泽湿洼地和獐茅、芦草潮盐土平地和白茅、芦苇盐潮土平地)对盐土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昆明白龙潭和花联两地的石灰岩红壤和玄武岩红壤进行土壤水分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岩红壤和玄武岩红壤的天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差异很小;但石灰岩红壤的有效含水量比玄武岩红壤低5.856个百分点,初始凋萎湿度比玄武岩红壤高4.023 5个百分点,永久凋萎湿度比玄武岩红壤高4.406 5个百分点,最大吸湿水比玄武岩红壤低4.572 5个百分点。因此,昆明地区石灰岩红壤与玄武岩红壤土壤有效含水量的差异是造成这2种土壤上植被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土壤分类研究回顾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修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二普)中,由百余名土壤科学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作为二普用规范性文档,二普后作为国标在全国推荐使用。对二普分县调查资料的首次汇总显示,从分县资料提取出的土壤分类名与国家标准发布的分类名存在一定差异。为对与国标不符的土壤类型名进行审核和修编,同时弄清中国现有两套土壤分类系统之间,以及这两套系统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关联,对土壤分类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本研究显示,土壤发生学是各国进行土壤分类的共同基础,虽然理论基础相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气候带不同,拥有的土壤资源类型和人均资源量不同,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分类原则、命名规则、地面调查方法和采样量各有差异,最终形成的分类系统各不相同。受各国语言习惯和已有分类系统影响,也受近年来在土壤调查中对了解成土过程需求在弱化的影响,对各国土壤分类系统的整合进展并不顺利。对不同语言土壤分类系统的比较显示:中国国标分类系统更符合汉语语言特征,特别是高层级分类中的60个土类命名,能较好表达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典型特征,易于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对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的认知,且推广应用时间已有30多年,在全国影响较大,应继续采用。国标分类系统不便进行国际交流的问题应通过建立其高层级分类,特别是国标中60个土类与世界参比基础的关联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将土壤分类名限定于对成土过程的描述,有利于分类系统的稳定和对主要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认知,在层级结构上对分类系统的不断调整,或将成土过程以外的土壤质量评价引入分类系统,将导致繁冗的土壤分类名,弱化对成土过程认知。由于土壤发生分类信息是进行土壤功能性状调查、评价和分类的重要辅助信息,将土壤分类限定于描述发生分类还有利于将其用于阐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和土壤健康功能性状。根据上述观点,对分县资料中土壤类型名进行了编审,土类按照国标发布的60个土类进行了归并,亚类进行了适度归并,在土属和土种名编审中,则对名称中源于现场调查的土壤分类信息尽量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17.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营养型上壤改良剂施入3种不同理化性状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酸性土壤进行恒温培养,20和40d后,测定土壤的pH值以及交换性酸总量、H^ 、K^ 、Na^ 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H^ 和AP^ 含量。说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试验选择红壤旱地上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分别代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即荒地土(低肥力)、茶园土(中肥力1)、花生地(中肥力2)和菜园土(高肥力),通过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旱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各肥力水平的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菜园土花生地茶园土荒地土,在红壤旱地上,有机培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番茄苗期土壤微生物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盆栽试验,对连作5年的番茄土壤施用不同浓度的磷石膏、醋酸及禾康3种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对番茄苗期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及禾康土壤改良剂后,土壤有效微生物菌群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对番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加醋酸处理后,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显著减少,土壤pH及其他营养物质显著降低,对番茄生长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综合来看,禾康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最好,磷石膏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