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杉木营养平衡与苗木干物质的分配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详细研究了不同营养 (N、P、NP)条件下杉木苗木干物质在根冠的分配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的营养条件可导致苗木光合产物在根冠发生明显再分配 ,苗木的营养状态和根冠干物质分配的关系规律可应用异速生长模型y =axk 来描述和刻划。基于营养与光合产物在根冠的再分配规律及异速生长模型参数k值对营养胁迫反应的敏感性变化规律 ,提出了新的营养平衡理论和营养诊断方法 (称之为苗木群体营养诊断法 )。营养诊断法则为 :(1)在某一营养条件下 ,如果苗木异速生长模型参数k <1时 ,表明根系相对生长速率高于冠层相对生长速率 ,苗木处于营养亏缺状态 ;(2 )当k >1时 ,表明苗木冠层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根系 ,苗木处于营养过剩状态 ,一般在自然条件下 ,k >1是不会出现的 ;(3)当k =1时 ,表明根系和冠层相对生长速率相等 ,苗木处于营养平衡状态。根据新的营养诊断方法 ,制定了杉木叶片和土壤营养诊断标准 ,并通过大量的杉木幼、中、近熟林施肥试验结果验证了营养平衡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N、P、NP营养对杉木苗木生长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N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和P营养亏缺条件下施NP对苗木生长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NP营养亏缺状态下,施N对不同苗龄杉木苗木的影响不同。施N对2a生苗木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1a生苗木反而有抑制作用。说明2a生苗木对N营养的需求高于1a生苗木。(2)在NP亏缺状态下,增加N素的供应,使得2a生苗木光合产物的累积由根部向冠部转移;而施P使得2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的累积则由冠部向根部转移,1a生苗木的光合产物累积则由根部向冠部转移,由此可见,苗龄不同,其对营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3)在N素营养充足,P素亏缺状态下,NP复合肥对2a生苗木干物质分配规律是;随着P营养亏缺的解除。光合产物累积由根向茎,叶转移,其中向茎转移累积量为0.50%-3.13%,向叶部转移为7.21%-11.76%。显然光合产物累积主要向叶部转移。(4)光合产物的累积由根系向冠部转移,表明营养亏缺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安全解除,相反则表明营养的供应并没有从实质上解除亏缺或进一步加剧了营养失调。(5)在N素营养充足,P素亏缺状态下,施NP复合肥(NH4)2HPO4对2a生苗木生长的影响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在施肥初期,反应出施肥对苗木生长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但随着NP营养水平的提高,施NP对苗木初期高生长的抑制作用消失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其原因主要是培养基N素比较充足之故。当外加N素后,造成N素过量,对苗木产生毒害作用。抑制了苗木生长。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和土壤N素的挥发损失。这种抑制作用也随之降低。使得P素促进作用超过了N素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4.
用0、50、100、200、300mg/L的稀土处理巨尾桉幼苗,以探讨其对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稀土能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片气孔密度和栅栏细胞密度,提高叶片N、P、K以及蛋白质含量.提高苗木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5.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幼林进行培育,研究不同施肥位点对尾巨桉幼林生物量、养分分配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点穴施更促进根系生长,但是双位点穴施对树皮、叶片、树干、树枝和总生物量累积效果更好.养分分配除树根各处理磷素累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部位各养分累积量在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不同处理叶片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氮含量高于磷、钾含量.虽然处理Ⅱ各元素养分利用率及各部位养分累积利用率普遍优于处理Ⅰ,但差异均不显著.对尾巨桉施肥位点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黑木相思与尾叶桉苗期氮素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尾叶桉、黑木相思苗木混栽为研究对象,采用15N土壤和叶片标记法,在温室盆栽下研究2种植物间在根系完全隔离、部分隔离及无隔离处理下的生长变化及N素传递。结果表明:黑木相思的苗高、地径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随着根系隔离的减少而逐渐降低;相反,尾叶桉在根系无隔离处理下,其生长指标都要显著高于根系完全隔离处理,结果表明尾叶桉具有强大的养分吸收能力,混栽条件下会抑制黑木相思的生长。在15N土壤或叶片标记下,尾叶桉在根系部分隔离、无隔离下的总15N含量显著高于完全隔离处理(5.0和59.6倍);在土壤标记下,根系无隔离处理的黑木相思总15N含量显著低于完全隔离、部分隔离处理,而在叶片标记下的完全隔离黑木相思,其总15N含量显著低于其余2种处理。无论土壤或是叶片标记,黑木相思都能将N素传递至相邻尾叶桉,其N素传递率、传递量随着根系隔离的减少而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黑木相思间能通过土壤渗透等方式传递N素,为桉树、相思的混交模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了巨尾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探讨了巨尾桉生长对酶活性的影响,讨论了根际土壤养分亏缺与富集及桉树生产力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镉胁迫对107杨幼苗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年生107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对107杨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07杨1年生苗在镉处理10 d内,50、100、150、200 mg·kg-1浓度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先大幅下降后逐步回升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相比,下降的最大幅度分别达17.1%、17.8%、23.9%、24.7%,镉胁迫浓度越大苗木所受胁迫程度越重,在镉胁迫1d时,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了由气孔因素为主导的光合限制;胁迫第10~40天内,50~200 mg· kg-1浓度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胁迫处理40 d后,仅200 mg· kg-1镉浓度处理对苗木净光合速率具显著抑制作用,150 mg· kg-1镉浓度对107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阀值.镉胁迫条件下,107杨苗茎部干物质分配比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根部则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下降,高浓度200 mg·kg-1处理能导致苗木根冠比大幅度下降,使苗木根系生长受到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9.
氮素营养对马褂木家系苗木生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来自贵州黎平马褂木优良种源的23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设置低氮素和高氮素2种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褂木家系苗生长对氮素营养的遗传反应差异及所受遗传控制.结果表明:不同氮素水平下,马褂木苗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叶片和根系等性状皆存在显著的家系遗传差异;低氮胁迫将显著抑制马褂木苗叶片发育和根系生长,影响苗高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但低氮素水平下生产的光合产物则较多地分配至地下根系部分以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与高氮处理比较,低氮胁迫加大了苗木生长、叶片和根系参数等家系遗传分化,有利于鉴别高氮效率的马褂木优良家系.马褂木家系氮效率差异很大,变化在17.5%~98.8%间,初选出乌10等8个高氮效率且在低氮素水平下生长优良的家系,以及乌11等12个氮肥敏感型而在高氮素水平下生长优良的家系.研究发现,低氮素水平下马褂木苗高、干物质积累量、叶片性状(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根系参数(根体积、侧根数和须根数)等都受中到强度的家系遗传控制,可用这些子性状评价马褂木家系氮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的根作为试验材料,按照1:6,1:12,1:24三种浓度梯度配置水浸提液,通过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浸提液对1a生木荷(Schimasuperba)和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苗木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尾叶桉根的水浸提液对木荷和樟树的地径和苗高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对幼苗的根长生长、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云杉引种及种和种源早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引进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以及国内的川西云杉和青海云杉的24个不同种和种源生长及分枝性状进行早期(8年生)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长期内生长及形态性状在不同的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种和种源的方差分量分别占总方差分量的32.47%和23.97%,证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发现,国外的云杉种较国内种在生长表现和适应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得知:各个生长及形态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苗高与各分枝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825 9.最后利用苗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优良种源,人选的种源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苗高、侧枝总数以及当年侧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7 cm、57.75、12.46,均分别比对照种源的总平均值高48.54%、56.46%和63.30%.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发展与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杰 《吉林林业科技》2000,29(6):34-35,44
本文从旅游资源环境、旅游企业经营、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对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现有法律、法规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针对旅游现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以保证旅游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进山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62-164,174
通过对永安市湿地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概述 ,就如何加强永安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华山矾大、小孢子发育和花粉壁的形成以及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华山矾的花药四室。绒毡层腺质型 ,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 ,胞质分裂连续型。成熟花粉具 2细胞。子房 2室 ,中轴胎座。胚珠倒生 ,单珠被 ,薄珠心 ,胚囊发育为蓼型。该研究为山矾科的胚胎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桑树为桑科桑属植物。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桑叶的主产地之一。桑树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桑树在我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桑树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k,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 alba)、鸡桑(M. australis)、华桑(M. cathayana)、蒙桑(M. mongolic)、山桑(M. diabolica )等10多个种和变种。桑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食品科技界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日本已有部分桑叶保健品面市,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叶制品将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2~2004年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基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大连地区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了立枯病的流行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主要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花木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讨论了世界各国在花木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情况。对目前花木新品种培育、花木栽培方面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花木育种和栽培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