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阐明不同中熟棉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优势杂交组合选配亲本材料,最终得到目标优良种质及审定品种,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7份中熟棉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用于供试材料的PCR扩增。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68个位点,其中90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产生5.29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达53.57%。利用NTSYS-pc2.11软件数据分析显示,87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61~1.00,平均值为0.82。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3时,可将87份棉花材料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群包含65个材料,第Ⅱ类群包含22个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本文中选用的中熟棉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比较狭窄,今后结合分子标记结果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创制新的中熟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六个地点鸭跖草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铁力、通北、八五四农场、红旗岭农场和佳木斯等6个地点45份鸭跖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筛选的150个RAPD引物中,有60个RAPD引物的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共检测出34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27个,多态性占总位点数的36.4%.45份鸭跖草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56~0.979,以相似系数0.77为界聚为四类,利用STRUCTURE分析验证了这一分类结果.不同地点鸭跖草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区专化性,为鸭跖草的防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芹菜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分析中国芹菜(Apium gra-veolens L.)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笔者利用AFLP技术对24份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1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39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45个(59.8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85~0.98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水平上,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中国目前栽培的多数芹菜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结果与地域来源和形态特征有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砂根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朱砂根3种类型的15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对15份供试朱砂根资源均能产生多态性谱带的引物。在这17个引物所检测的247个位点中,22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高达92.3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朱砂根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而且根据RAPD标记进行的朱砂根类型聚类结果与其形态上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湖南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标记分析了源于湖南省各地36份古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了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4个I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产生81条带型清晰的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产生5.06个条带;其中59个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72.84%,具有多态性引物的PIC值在0.397~0.968之间;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5~0.877之间,供试材料被分为4大类,且聚类结果表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本省饭豆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丹草种质资源SRA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22份高丹草品种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以准确区分供试的所有22个高丹草品种,置信概率达到99.9 999%,为高丹草品种划分提供了基础。利用筛选出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SRAP引物组合对22个高丹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共扩增出4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69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3.6个位点和19.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水平为82.2%。通过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66~0.94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674为阈值,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7.
引进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RAPD标记技术研究国外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期明确这些品种的亲缘关系,为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筛选的29条RAPD引物,对24份国外马铃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5个条带,其中11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70.3%;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4~0.816之间,平均为0.677;相似系数小于0.6的品种对仅为7.25%;24个马铃薯品种可聚为2大类6亚类。结果表明,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8.
六倍体小黑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RAPD标记对10份六倍体小黑麦、1份普通小麦和1份黑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9个RAPD引物中,有10个引物(52.63%)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10个引物共产生385条DNA片段,其中3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9.74%,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变幅为8~71条,平均为38.5条,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98~3 054 bp,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724~0.833之间。对12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D值0.77水平上可将12份供试材料分为3类。研究结果为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8份剑麻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剑麻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剑麻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后选用的8条ISSR引物和8条RAPD引物,分别产生了53条和66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44条和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分别为83.02%和92.42%。根据2种标记的扩增结果,用UPGMA法对8份剑麻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9~0.80和0.52~0.76。2个标记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但有点差异,可将供试的8份剑麻种质划分为2类群,而且2个标记聚类结果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可见,剑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0.
石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RAPD标记对25份柑桔资源及其芽变系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几份柑橘资源及其芽变系共计25份材料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0个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10个引物组成单引物和双引物对基因组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42条谱带,其中多态带72条,共同带70条,平均每个单引物出现多态带6.8条,每对双引物出现多态带1.3条。利用UPGMA法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34~0.966之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各基因型的遗传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RAPD标记可以准确鉴定出各柑橘资源及其芽变系,这25份柑橘资源代表了25个基因型。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揭示了柑橘资源间狭窄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2.
马槟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护和开发中国野生马槟榔种质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取自中国5个省的23份野生马槟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合适的引物,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1.3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0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28,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08。UPGMA聚类分析显示23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3846~0.9519,当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以桂南木莲、马关木莲及两者的杂交后代(正反交)共32株为试验材料,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后代的真实性。结果如下:从16条引物中筛选出4条引物用于杂种鉴定,试验表明30株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真实杂种率为100%;4条引物在正交杂种和亲本中扩增出4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84.7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76~0.863,变幅为0.387。遗传相似系数0.714把亲本和正交种分为偏母本型、中间型和父本;4条引物在反交种和亲本中扩增出4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88.7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0.872,变幅为0.472。遗传相似系数0.594把亲本和反交种分为偏母本型和偏父本型。30株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丰富,是培育木兰科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引物在15份优异资源中得到1050个RAPD位点,平均52.5个位点/引物,70个位点/资源。在所获得的137条可重现谱带中,8条是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引物的多态性相对频度为0.24~0.83,总平均为0.47;遗传距离在0.16~0.62之间,平均为0.37,这可能与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有密切关系。RAPD数据的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15份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从相似性系数讨论了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应用12个引物产生的20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11个特异的缺失,可以鉴别所有15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RAPD可以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系统演化和分子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加速澳洲坚果种质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本研究以45份澳洲坚果为材料,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对其基因组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组合中能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10对,利用这10对引物在45份澳洲坚果中共扩增出6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多态性比率74.60%。45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873?0.9683,均值0.7778。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5处可将45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黔澳1号’和‘黔澳3号’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高达0.9683,说明这两种坚果资源遗传背景相似,‘兴澳1号’和‘黔引36’号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仅为0.5873,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了SRAP技术适用于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且45份澳洲坚果间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挖掘、遗传改良和进一步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SSR标记解析不同类型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差异和亲缘关系,为资源分类与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5对SSR引物对21种不同类型葡萄种质进行PCR扩增,对扩增情况、遗传距离与亲缘关系等进行分析。1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等位基因位点91个,其中多态性位点89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7.8%,其中13对引物扩增多态性百分率达到100%。21份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5~0.91之间,并在遗传相似系数0.62处被分为2个类群。研究表明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解析了不同类型葡萄种质的遗传差异性,揭示了材料间亲缘关系,为育种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作物学报》2011,37(4):635-640
选取18个中国品种和67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亚麻材料(包括油用亚麻,农家种和野生种),采用7对引物通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分析, 获得168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24条带。利用NTSYS 2.1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方法聚类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和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85份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53处分为4类,可以将栽培种和3个野生种区分开来;在遗传相似系数0.67处可以将纤维亚麻划为1类,而绝大多数油用亚麻分成4类,油用亚麻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纤维亚麻;国产纤维亚麻中黑字号品种相似度极高,遗传背景狭窄,而双字号品种多样性稍好。还证明Linum bienne与亚麻栽培种(Linum usitatissimum L.)关系密切,并支持纤维亚麻来自油用亚麻的假说。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油菜菌核病抗性资源遗传多样性,揭示材料的遗传背景,明确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促进抗菌核病油菜育种。本研究利用40对SSR核心引物,对汉中市农科所经过茎秆接种鉴定的菌核病抗性表现较好的43份油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4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91个条带,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7个条带,每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53~0.98之间,平均值为0.76。供试43份油菜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主要分布在0.66~0.76之间,遗传相似度较高。本研究表明油菜抗菌核病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近,应进一步加强抗性资源筛选,丰富现有油菜遗传背景,从而促进抗菌核病油菜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油菜菌核病抗性育种效率和合理利用资源,本研究运用本实验室筛选的4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分析汉中市农科所经过茎秆接种鉴定的菌核病抗性表现较好的43份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2.10e软件中的DICE法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法构建聚类图。结果显示,SRAP标记共检测到33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8个多态性条带,每个SRA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31~0.99之间,平均值为0.69。供试43份油菜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主要分布在0.65~0.77之间,遗传相似度较高,表明供试油菜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小,应进一步加强抗性资源筛选,拓宽现有油菜遗传背景,有助于抗菌核病油菜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0.
旨在分析不同地区野生驯化白芨居群间亲缘关系,为白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支撑。利用RAPD和ISSR标记技术从分子层面鉴别源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江西等地的12个白芨资源遗传多样性差异,并通过UPGMA对该差异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36条供试RAPD引物中有13条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高,15条供试ISSR引物中有2条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高,共获得40条多态性条带;通过UPGMA聚类分析表明,12份供试白芨种质资源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最大可达0.975,供试材料总体上可分为两个支系,湖南、江西为一个支系,湖北、贵州和云南为一个支系。利用ISSR和RAPD标记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白芨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同时,研究还发现ISSR标记能比RAPD标记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条带和获得更高的多态比率,且分析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结果更稳定、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芨居群间遗传差异性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对研究白芨物种的演化及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相关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