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福建省大田县梅山乡3年生和1年生邓恩桉遭受2011年初春持续低温后的生长表现(以冻害指数为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邓恩桉的冻害指数差异极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邓恩桉冻害指数增大;低温对海拔400 m以下的邓恩桉生长影响不明显,对海拔400-750 m的邓恩桉冻害指数影响极大,导致海拔750 m以上的邓恩桉死亡;同一海拔水平上1年生邓恩桉受冻害的危害明显大于3年生,1年生邓恩桉下坡、中坡和上坡的平均冻害指数差异不显著,3年生邓恩桉下坡、中坡和上坡的平均冻害指数依次显著增大;冻害指数与树高、地经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邓恩桉林龄的增加,树高、胸径生长,抗冻害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利用漳州市10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8年的暴雨统计资料,分析了漳州市冬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候背景相关性以及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漳州南部地区是冬季暴雨的多发区,有利地形是重要因子之一,月际分布上主要在2月份;对厄尔尼诺事件有一定的响应,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有利于漳州当年冬季发生暴雨;冬季暴雨的地面影响系统主要为冷空气和地面倒槽,高空影响系统主要为500hpa西风槽、低空西南急流和低层切变线;漳州冬季暴雨经常伴随冷空气南下,对农业生产经常带来寒、冻害和滞、涝等灾害。  相似文献   

3.
山东茶树冻害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1981—2010年度商丘市小麦生长季的气象数据为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生育期冻害发生规律,深入地分析了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小麦冻害10年10遇,重灾年率为10年8遇。与常年相比,冻害的发生频率呈现变化不大,危害程度呈现冻害有所减轻的趋势;时期呈现冻害初冬和早春逐渐减少,越冬和晚霜逐渐增多的态势;空间分布呈现冻害东部重,西部次之,中部轻的特征。从冻害形成原因上来看,该区每年冬初至春末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气候多变,低温灾害性天气多;另外,由于耕层浅、播量过大、水肥管理不适等人为因素也会造成小麦易遭受冻害。  相似文献   

6.
正低温冻害、雹灾后如何挽救效果好?如果遇到低温冻害、雹灾,可运用如下植保产品,叶面喷雾挽救:亩用60斤水中加入如下亩用量:第一次:柔水通20毫升+斯德考普5克+菲范50毫升+新加坡利农磷酸二氢钾30克+金纳海50克+丽致50克。第二次:隔7天后喷施,柔水通20毫升+斯德考普5克+菲范50毫升+新加坡利农磷酸二氢钾30克+鸽哈60毫升。  相似文献   

7.
以嘉宝果3年生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环境模拟法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结合形态学鉴定法,分析低温对嘉宝果幼苗的影响,结果发现:0℃对嘉宝果有轻微影响,但伤害是可逆的;-2℃低温是嘉宝果的伤害敏感温度,处理持续时间越长,重复天数越多,植物的受冻伤害越严重;-4℃低温接近嘉宝果的致死温度,建立嘉宝果幼苗的寒冻害低温气象指标分别为4级:Tmin≥0,无寒冻害;-2≤Tmin0,LH≤2,轻度寒冻害;-2≤Tmin0,LH≥4或-4≤Tmin-2,LH≤2,LD≤1,中度寒冻害;-4≤Tmin-2,LH≤2,LD1或-4≤Tmin-2,LH≥4或Tmin-4,重度寒冻害。该指标为嘉宝果产业的推广提供气象理论依据,对嘉宝果产业防寒减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漳州市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漳州各县(市)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漳州市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的气候条件分析;调查铁皮石斛在漳州仿野生种植的物候表现,分析影响铁皮石斛主要生育期的气象灾害,得出漳州市各县(市)基本具备铁皮石斛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但是春季低温连阴雨、夏季高温、秋季干旱和冬季低温寒(冻)害是限制漳州种植铁皮石斛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9.
茶园"倒春寒"是指春天气温回升,茶芽萌动生长后突然遭遇低温寒潮,从而导致幼嫩新梢受冻的天气现象。"倒春寒"对名优茶生产及其经济效益影响巨大。对茶树"倒春寒"的防控需从冻害前、冻害中和冻害后3个阶段实施。平时强调科学选址、品种合理搭配、改善茶园小气候、强化基本设施建设和茶园管理,提高茶树应对低温冻害的能力;冻害来临时及时采用防冻风扇、喷灌和覆盖防霜等紧急应对措施;晚霜冻害过后通过加强肥培管理、留养新叶和树冠整形等技术尽快恢复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倒春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小麦阶段性冻害的生理机制及预防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系统了解小麦抗寒性研究现状,从遗传、生理、栽培、遥感等方面对小麦阶段性冻害发生的生理机制及预防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小麦抗寒性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低温锻炼激发这些基因,诱导冻蛋白或冷激蛋白的合成和功能表达;低温补偿系统、植株营养以及水分代谢的失衡是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生理原因;通过品种选择、适当晚播、提高播种质量、合理施肥、生物化学调控可提高小麦抗寒性,减少冻害发生和危害;利用遥感监测可对小麦冻害做出快速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是一种喜温暖气候条件的植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低温已经成为影响茶叶生产、茶树生长和地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轻者减产,重者茶树死亡,尤其是"倒春寒"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每年给茶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低温冻害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限制气候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茶树对低温冻害响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应对技术及未来的研究重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漳州地区“天宝香蕉”冻害表现的主要特征、影响因素及在生产中所采用的行之有效的防寒及寒害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91/92年冬春,湖山出现巴戟天野生转家种以来,罕见的大面积霜冻,绝对最低气温—7℃,大田平均死亡率达15.6%;苗木损失50余万株.调查表明:冻害除受寒流低温影响外.还与植株年龄、植地环境及栽培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茶树晚霜冻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加剧,低温冰冻、晚霜冻害和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200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013年夏天又遭遇6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大面积茶园受害,部分茶树死亡,损失惨重。晚霜冻害,俗称"倒春寒"则更为频繁。据统计,浙江省自2003年以来几乎每年都遭受程度不同的晚霜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大冻",造成萌动新梢全部或部分受冻,对名优茶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春茶减产一  相似文献   

15.
<正>宁强地处川甘陕三省交界处,位于汉中盆地西缘,是汉江发源地,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宁强是陕西茶叶主产县、基地县,是中国最北缘茶区之一,茶园多分布于海拔800~1200m的中低山区。2009年以来,宁强大力引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建设高产优质标准化茶园。宁强高海拔、高纬度的地理生态因素(2007年冬,宁强普降大雪,持续1个多月,极端低温达-103℃,造成宁强茶园冻害面积达46.8%),以及宁强气候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甘蔗冻害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广西甘蔗冻害气候区划。根据低温强度与甘蔗冻害程度的关系 ,甘蔗的冻害 (霜冻 )分为轻 (1.0~ -0.4℃ )、中 ( -0.5~ -1.0℃ )、重 ( -1.1~ -2.0℃ )及严重 (< -2.0℃ )4级。以5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甘蔗冻害区划的指标 ,用小网格气候分析的方法 ,制作了广西甘蔗冻害区划。将广西蔗区冻害划分为5个区 :无冻害区、轻冻害区、中冻害区、重冻害区及严重冻害区  相似文献   

17.
BNS是一个低温敏感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穗分化期间8 ℃以下低温可诱导其花粉败育。为了持续观察BNS的不育特性,于2017年秋季分期播种了BNS及其保持系郑麦366。2018年4月5日至6日该地区发生晚霜冻,草面温度-1.7 ℃,许多小麦品种受到冻害。抽穗后,观察BNS和郑麦366两个材料的冻害特征、穗分化进程和自交结实率,结果发现,10月9日正季播种的郑麦366冻害严重,受冻株率超过75%,11月18日播种的郑麦366未受冻;10月1日和11月17日播种的BNS未受冻,期间的5个播期均出现轻度冻害,受冻株率3.7%~5.4%;郑麦366和BNS两个品种冻害发生的温度敏感期均为药隔期至减数分裂期,并且冻害组织单位是整小穗,而非小花;10月1日和9日播种的BNS自交结实率分别为5.08%和10.41%,高于过去年份的结实率水平,分析发现是霜冻发生前12 d 连续15 ℃以上高温所诱导;BNS对低温敏感始于雌雄蕊分化始期,1周左右即可完成不育诱导,此后高温仅转换少部分小花为可育,后来的霜冻强低温也未能恢复BNS为完全不育。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低温胁迫发生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对小麦小穗发育及旗叶生理特性的调节作用,以烟农19(冬性,低温不敏感型)和新麦26(半冬性,低温敏感型)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在小麦孕穗期于人工气候模拟箱内进行低温(2℃和-2℃)胁迫,并在低温处理前叶面喷施0.2%KH_2PO_4溶液,低温结束后分析了小麦幼穗冻害发生情况、小穗细胞结构、糖含量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2℃下小麦孕穗期冻害发生率显著高于2℃;不同低温处理下喷施KH_2PO_4均显著降低冻害的发生率,-2℃下喷施效果好于2℃;喷施KH_2PO_4后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喷施KH_2PO_4有效减轻了小麦幼穗的冻害程度和保持上部小穗内部器官完整性,显著提高结实率,降低上部小穗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还原糖含量。综上所述,小麦孕穗期低温发生前通过叶面喷施KH_2PO_4能有效增强旗叶抗逆性,减轻低温对小麦小穗造成的伤害,有利于穗部结构完整和产量形成,可作为黄淮海麦区孕穗期小麦防御倒春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永兴 《福建茶叶》2011,33(5):21-22
茶树为亚热带植物,抗寒、抗冻能力不强,极易遭受寒、冻害。由于茶园多分布于海拔600~900m以上的山区,每年茶树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现象,轻则造成当年的茶叶减产,品质下降,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后若干年茶树生长和产量,重则引起茶树死亡。所以,加强防冻害显得非常重要。一般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众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受寒风和持续低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日照市茶树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为了解茶树冻害情况,笔者于2月14—21日深入到全市14个重点产茶镇的36处茶园,对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