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96—2005年宁夏国土部门的统计数据,对宁夏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反映出近10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宁夏耕地面积存在下降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农业发展和退耕还林三大因素是影响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三个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1978~2005年的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机制,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近3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近30年来耕地面积经历了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处于持续下降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把影响耕地变化的13个因子进行归纳,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影响广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针对驱动力提出一定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湛江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在分析耕地面积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湛江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湛江市耕地面积在未来10年仍将呈减少趋势,耕地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危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79-10282
根据汉中市1978~1998年耕地数据,研究汉中市耕地面积变化,以及各区县耕地利用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结合汉中市20年来社会各经济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影响汉中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978~1998年,汉中市耕地面积共减少4.22万hm2,累计减少率为14.72%;全市人均耕地面积净减少0.019 7 hm2,累计减少率为22.34%。各区县耕地利用动态度均为负值,动态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南郑县和留坝县;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均大于0,留坝县耕地面积减少率为全市最大。耕地变化驱动力因子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安全保障和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根据兴国县1997~2005年的统计资料和2005年全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全县耕地变化驱动力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影响兴国县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为人口、经济发展与政策因素、粮食生产力因素;预测表明,2020年兴国县耕地面积达3.15万hm2,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安徽省1990-2012年耕地资源变化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对22年安徽省的城镇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影响地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2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耕地面积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省域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综合得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即影响地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力逐渐加强;3)安徽省城镇化进程集中体现为地区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扩张以及城镇人口增加,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九江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九江的耕地变化对加强九江土地利用调控与管理有重要作用.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九江市耕地变化情况和各区县耕地相对变化率,利用图表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九江市15年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并建立耕地面积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九江市耕地面积在时间上历经了先降后升的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经济较发达的区县比经济欠发达的区县流失严重的趋势;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有耕地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而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房县近11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95~2005年耕地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因素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应控制人口、限制经济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  相似文献   

9.
李雪  杨海娟 《甘肃农业》2012,(4):27-29,31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M(1,1)模型,分析了近11年来千阳县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并预测未来耕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千阳县耕地面积总体呈递减趋势;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虽然总体水平在上升,但是耕地复种指数并不高,耕地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预测分析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对于千阳县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做好加强土地的整理与复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耕地的后备资源,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本上减轻耕地压力,严格控制城镇规模,坚持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78~2010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哈密地区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区域差异及驱动力。结果显示:从改革开放以来哈密耕地变化过程分3个阶段:①1978~1986年,全哈密地区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②1986~2006年,全哈密地区耕地面积变化波动比较多,总体增长趋势;③2008年达到了最高值87 090 hm2,2008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哈密地区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哈密市耕地面积不断增加,1978~1994、1995~2010年2个阶段耕地动态度K2>K1。哈密耕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  相似文献   

11.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82-11983,11986
利用统计数据和普查资料,分析了辽宁省1949~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耕地面积变化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逐年下降-波动下降的趋势;社会-经济-科技综合作用、自然灾害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三大因素,为辽宁省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0~2009年西安市耕地面积及这20年的经济、人口、城市化、气候数据,对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西安市的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可分为持续减少期、先增加后减少期、缓慢减少期3个阶段,耕地面积以每年0.4044万hm2的速度减少;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耕地变化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气候因素(气温>降水)>经济因素(第二产业产值>GDP)。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9 ~2012年若羌县人口、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若羌绿洲耕地变化情况及驱动力.结果表明:若羌县耕地变化显著,耕地面积经历了减少—迅速增长—慢速减少的变化过程;各地耕地相对变化率分布的空间格局不一,若羌镇、吾塔木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小于1,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大于1,瓦石峡乡的最高,为2.77;从时段上看,2002~2008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长较为缓慢,2009 ~2012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加迅速,表明影响若羌县耕地变化的综合因子的驱动力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20002014年耕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空间自回归对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耕地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空间自回归对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高值集聚区位于驻马店市和信阳市。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劳动力、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耕作条件对耕地面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地理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等3个区域之间经济差异较大,其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研究苏北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有助于指导区域的规划布局、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宿迁市作为典型的苏北城市,自成立地级市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本研究以宿迁市为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驱动力,为苏北地区整体的土地利用和驱动力分析提供参考.运用遥感技术,对宿迁市在1997年和2017年2期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合统计资料分析影响该地近2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近20年宿迁市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增加了415 km2,面积占比从54.25%增加到59.12%,城镇工矿及居民用地面积增加了282 km2,面积占比从17.38%增加到19.00%,这2种地类增加的部分由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变而来;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动态变化的驱动力以经济和政策因子为主,人口和自然等因子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6.
广西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广西1997~2005年的统计资料,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是广西耕地面积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索江苏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类投入要素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程度。[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1990~2012年间江苏省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结果]因子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江苏农业投入产出综合效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提取出农林牧渔业投入产出、种植业投入产出和粮食生产投入产出3个主因子,其得分分别反映了20多年江苏农林牧渔业、种植业和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过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农业产出3项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农业投入要素各不相同,并通过回归参数估计计算出各农业投入要素对3个产出指标的影响程度。[结论]该研究为江苏农业的投入结构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55年来策勒绿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调控耕地动态.研究利用策勒绿洲1949~2004年长序列耕地统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 分析了策勒绿洲55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策勒绿洲55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洲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持续减少,而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农业科技进步是引起策勒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土地利用演化驱动力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首先,以青岛市1986、2000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以谷歌地图为参考,对3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提取出了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其次,利用数学模型对1986~2006年青岛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再次,结合同期青岛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影响青岛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计算得出青岛市社会经济驱动力指数,指出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青岛市水域、林地、建筑用地和耕地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得到了影响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社会经济因子。最后,运用Markov模型预测了2012~2030年青岛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M(1,1)模型,分析了近11年来千阳县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并预测未来耕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千阳县耕地面积总体呈递减趋势;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虽然总体水平在上升,但是耕地复种指数并不高,耕地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预测分析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对于千阳县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做好加强土地的整理与复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耕地的后备资源,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本上减轻耕地压力,严格控制城镇规模,坚持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