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基因组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是世界主要的油料作物,但由于花生本身的遗传特性,导致其基因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较大难度。花生的高度闭花授粉、初级基因库遗传基础狭窄以及栽培种与二倍体近缘野生种之间的杂交不亲和性,导致花生栽培种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偏低,成为花生分子遗传改良的主要瓶颈。然而,近五年来,花生基因组资源开发迅速,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和物理图谱的构建、表达序列标签(ESTs)的产生、突变体资源的创建和功能基因组学平台的构建促进了QTL的鉴定以及与农艺性状相关的耐/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基因的挖掘。本文概述了当前花生基因组资源的研究现状,并对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亦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国内外花生生产的不断发展,给花生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改良花生品种成为育种工作者最迫切的任务。改良品种的根本途径在于丰富花生的遗传基础,扩大变异来源。而栽培种花生的遗传脆弱性和狭窄性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使花生的改良工作不得不与花生属野生资源的研究利用相结合。印度、美国已把野生种质的病虫害抗性和免疫鉴定摆上了重要地位,并认为野生种中蕴藏着极丰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与花生改良A.K.Weissinger近十几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植物改良的新技术,它们包括组织培养和DNA定向操纵,这些技术对花生育种具有特别重要的用途,因为它们可以很方便地增加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生物技术的许多领域对花生改良都具有潜在的作...  相似文献   

4.
栽培种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压力和驯化作用,造成栽培种花生种质遗传背景渐趋狭窄,严重限制了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的效果。准确揭示栽培种花生与本区组内其它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是野生遗传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首要前提。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问题等特点,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解析花生区组种间系统进化关系,具有步骤复杂、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本研究基于花生属花生区组14个叶绿体全序列及直立区组1个叶绿体全序列,初步筛选得到7个候选高突变区,通过引物设计和扩增测序,根据遗传变异数目及遗传多样性锚定到花生区组的高突变区,即psb E-pet L的基因间区。经系统发生树拓扑分支结构对比,该区域能够较好地揭示花生区组种间遗传关系,可实现对花生区组尚不明确系统位置的其它物种进行快速鉴定,为准确揭示花生区组种间遗传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花生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因:一、花生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遗传基础狭窄,育种者迫切需求有新的“基因源”充实于栽培种中去,而野生种质资源却是这些“迫求基因”最重要的来源:二、花生野生种多是二倍体,除具有良好的抗性、适应性外,且是研究花生细胞遗传学最好的材料;三、利用花生野生种间杂交,来推断花生栽培种的祖先,以  相似文献   

6.
国外花生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引进背景花生(Arachishypogeae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虽然从50年代初期起,我国就开始广泛地收集国内花生品种资源,并利用这些品种选育出一批高产品种,但花生并非起源于我国,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缺抗病,尤其是抗锈病和抗青枯病的种质资源。对当时育成的48个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可知,94%的品种其亲本是伏花生和狮头企,或含有它们的血缘。而且由于大量重复地利用它们做亲本,加之总是按照人们既定的育种目标,沿着一定方向选择,使得花生品种的遗传基础愈来愈窄,结果造…  相似文献   

7.
用90对多态性SSR引物评价了山西省不同地理来源的72份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0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52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0.1823~0.7711,平均0.4537;多态信息含量指数变异范围0.3283~0.7378,平均0.4047;Shannon's信息指数变异范围0.1657~1.6734,平均0.809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 以多粒型为主,类群Ⅱ 以普通型为主, 类群Ⅲ 以珍珠豆型为主,聚类结果与花生的植物学分类基本一致。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种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珍珠豆型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多粒型,普通型最小。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花生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了利用SSR标记对辽宁花生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效果。结果表明,10对引物在32份花生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67条带,其中18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26.9%,很好地揭示了辽宁地区花生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生花生的种类以及花生栽培种起源种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野生花生对花生病害的抗性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结合花生基因组学最新研究,展望了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甜味是与花生口感及风味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状,花生的甜味主要来源于花生籽仁中的蔗糖,蔗糖含量达到6%以上时,其口感及风味较好。因此,提高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是改善花生口感及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遗传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以2组高、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正反交组合,4个世代(P1、P2、F1和F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合两组最优遗传模型均是E-0模型(MX2-ADI-AD)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是最优遗传模型。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以高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正交组合中表现较高(84.96%和83.00%),在以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反交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偏低(69.52%和60.32%);相反,多基因遗传率在正交组合中表现较低(14.87%和16.75%),在反交组合中表现较高(30.23%和39.25%),说明该性状有明显的母体效应。通过对花生F2 群体籽仁蔗糖含量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高蔗糖含量花生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信息,为进一步进行QTL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栽培种花生资源农艺 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家“七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执行过程中收集的6 390份栽培 种花生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鉴定,分析我国保存的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保 存的花生资源中,龙生型花生的单株生产力高、油酸含量高,普通型花生的油酸含量也很高。珍珠豆型花生的蛋白 质含量和含油量高,普通型和龙生型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资源。安徽花生资源的单 株生产力高,福建和江西花生资源的蛋白质含量高,河南和浙江花生的含油量高,四川和广西花生的油酸含量高, 湖北、河南、广西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其它地区的花生资源。  相似文献   

12.
多粒型花生是栽培花生分类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显著的特征是大多数荚果含有3~4粒种子,而其他类型花生以两粒荚果为主。为了充分认识和利用多粒型花生种质资源,本研究对321份多粒型花生品种资源的生态生理、品质及其耐盐性等性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这些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生态生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这些花生分为4个类群。筛选出一批具有极端性状的品种资源,如耐盐性最好和最差的品种资源,为多粒型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花生单粒种子脂肪酸含量的气谱快速无损测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一种利用5~20mg花生种子组织测定花生8种脂肪酸的方法。于室温下制备用于色谱分析的样品耗时35min,气相色谱分析则需要18min。研究结果证实,本法准确性高,重复性较好,可满足花生遗传育种研究中对种子无损取样及基因聚合育种需要,将为花生脂肪酸成分的遗传改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目的是构建既可鉴定花生种质资源耐低温属性,又可进行耐低温性数量性状分析的表型鉴定方法。本方法构建公式相对发芽率=x_i/y_i×100%,花生耐低温性属性分级标准鉴定花生耐低温属性,及利用相对发芽率数据进行耐低温数量性状分析。利用此方法对94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鉴定,鉴定出相对发芽率≥85%耐低温型(R)6个,约占检测资源的6.38%,分别为山花8(A1)、豫花1(A38)、开农30(A10)、白沙1016(A37)、油4(A32)和泉花646(A42),从94份花生资源中选取20份材料进行田间耐低温验证,其结果与本研究构建的方法结果一致,证明花生种质资源耐低温表型方法可以鉴定花生种质资源耐低温属性;利用此方法鉴定出徐花13×中花6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各家系及亲本,分析耐低温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符合模型G-1,主基因的遗传率为91.21%,多基因的遗传率为8.34%,证明此方法可应用在耐低温性数量性状分析上。  相似文献   

16.
论青枯菌潜伏侵染与花生抗性遗传改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病品种是迄今防治花生青枯病最重要的途径。虽然花生的青枯病抗性育种成效较大,但过去的研究工作普遍忽视了青枯菌对花生的潜伏侵染及危害。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关于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的危害、花生对潜伏侵染反应特性的遗传分化、检测青枯菌潜伏侵染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花生的青枯病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针对潜伏侵染的抗性遗传改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全套小核心种质298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51~0.99,其中种质zhh1497与zhh1398遗传差异最大。检测到3个在不同植物学类型中特异表达的标记带型,包括普通型1个(2A06/440),龙生型1个(2A06/440),珍珠豆型1个(PM443/270),多粒型2个(PM443/270,9E08/500)。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其次是普通型花生,龙生型和中间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小,平均相似系数较大。在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国外引入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我国本土资源的对应值。在我国本土花生资源中,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8.
所谓花生遗传资源,或称种质资源,是指决定花生这一生物体各种性状的核内或核外的基因资源。它包括了地方品种、引进品种、改良品种、引变材料及近缘植花生的遗传资源,在任何时候都是花生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而花生育种工作也永远是遗传资源各种类型的加工和改造。国内外花生育种工作的实践证明,在相应的遗传资源未被发现之前,新的育种目标往往是根本不能实现的,这在抗性育种和品质育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世界一些主要花生生产国,都十分重视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扩增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培育综合抗性优良、高产、优质杂交种的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常规育种条件下地方种质资源筛选、种质引进、群体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扩增中的研究与利用,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混合选择、温带与热带种质渗入杂交或回交选择、温带与热带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在丰富品种的遗传基础上的应用;总结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花生主要性状的遗传/王玉莹,唐桂英…∥中国油料.-1987,(4).-12-16 分析10个花生品种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性状间的相关性和性状的遗传进度的结果表明:(1)花生主要性状在不同品种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是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影响引起的。因而进行花生数量性状的改良是可行的。(2)花生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总果数、饱果数、单株生产力、小区产量的广义遗传力相对较低、育种中需要进行多次选择;百果重、百仁重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