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如何实现我国杉木造林良种化的问题,阐述了杉木天性系造林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杉木无性系选育与造林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有关技术要点,指出在我国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以及在实践中尚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对促进我国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杉木不同繁殖材料无性群体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使一个树种大面积无性系造林成为可能和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解决好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三个技术环节:(1)找到经济简便、繁殖系数高的无性繁殖方法;(2)掌握有效可行的选育技术,选出一大批优良繁殖材料;(3)防止和克服无性繁殖可能带来的生理衰退。杉木幼龄阶段根际萌条无性繁殖未发现衰退现象,在以萌繁苗无性繁殖技术突破以后,抓紧解决好第二个技术环节,是使无性系选育和造林进入应用阶段的重要条件。另外,根据目前实际情况,预计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杉木种子园的种子和近期内可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都难满足当前大面积造林需要。为了把提高近期和长远杉木造林用种水平结合起来,从1981年起,我们在充分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龙胜县进行杉木无性系选育,通过品比试验选出5个杉木优良无性系并示范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4.
开化县林场经26a的研究、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广泛开展杉木无性系的选育、杂交、再选育。经初选、中选、复选,从314个杉木无性系中,选育出增产80%以上的无性系10个。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并列入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推广项目。仅开化林场就已营造0.233万hm^2杉木无性系林。近两年来,开化林场采伐早期营造的314个杉木无性系混合林113.3hm^2,  相似文献   

5.
7个杨树无性系苗期选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杨树多品系造林,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生长、抗性强、速生丰产的优良无性系,为辽宁杨的品种更替作好基础工作,我们对“78-7”等7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苗期选育试验。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凌海市大凌河林场大来号分场。东经120°42′,北纬40°48′,海...  相似文献   

6.
出于探索更高效的杉木丰产林培育技术的目的,在连山首次开展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入6个杉木无性系,营林700亩,各无性系造林面积100亩-150亩,成活率94%-96.6%;3年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分析显示无性系及本地普通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各无性系优于本地普通种,无性系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为筛选适合本地的杉木无性系提供依据。同时开展的杉木无性系造林培训,共培训人员达120人次。  相似文献   

7.
由我院张全仁副教授等承担的《杉木无性系造林技术研究》科研课题,是国家“七五”攻关科研项目《杉木无性系选育》的子项目,经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多年努力,于1990年取得成果。并于最近通过了由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8.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周天相徐金良柴雄邱斌(浙江省开化县林场324300)摘要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  相似文献   

9.
国外桉树采用优良无性系造林,每公顷林木年材积生长量由36m’提高到64m’,增产78%,是世界上无性系造林的典范。浙江省开化县林场采用杉木无性系造林已经十多年了,其效果如何,是林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1994年冬,我场为此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其结果令人鼓舞,10个杉木优良无隙系平均每亩林木年材积生长量1.sin’,比对照(杉木种子园实生苗下同)增产一倍。六十年代提法是科学种杉,二年杉木三尺高,十年林木蓄积量每亩十立方米,这就是速生丰产林了。如今杉木无性系造林是二年杉木八尺高,六年每亩林木蓄积量达12m’。以往杉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杉木不同群体转化无性系6年生、4年生和2年生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选优群体转化无性系生长最好,对无性系的选育必须充分利用有性改良的成果,在优良群体或家系内选取优良个体繁殖推广,不宜在一般林分或代区内选用混合萌条作无性系繁殖造林.同时揭示出无性系造林存在着明显的早晚相关性,初步筛选出的11个优良无性系可进一步扩大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杉木扦插育苗插穗类型选择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扦插育苗是当前发展杉木无性系林业的主要繁殖手段,在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中,不同类型的插穗因存在位置效应,不仅影响扦插成活率,而且影响到苗木和幼林的高、径生长。可见,正确选用插穗类型对于保证杉木无性系造林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我们结合四川省林科院杉木组布置的杉木优良无性系选育工作,进行了插穗类型选择的初步试验研究,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肇庆市国营林场公司在属下的12个林场中,采用广泛收集杉木优良无性系材料、群策群力进行在采萌圃、扦插育苗和造林测定,抓住重在筛选这一关键环节,使杉木无性系选育推广工作得到很大发展,并提出了今后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土壤肥力变化是造林地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杉木造林地土壤的肥力观测分析,为杉木造林地的环境评价和防止杉木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衰退,改善营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县八大河乡,东经104°40′,北纬24°2...  相似文献   

14.
杉木迹地连栽(二栽)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22年试验,选育适宜杉木迹地连栽的无性系造林,从75个杉木无性系中选出开天13、B23-6、B44等6个杉木无性系,其中B23-6无性系造林8年生时,平均树高6.9 m,胸径9.3 cm,平均单株材积0.028 23 m3,比CK1(优良家系混合)平均树高增高32.6%,平均胸径增粗38.8%,单株材积增加121.6%。杉木伐桩贮藏大量养分,用于嫁接开天13杉木无性系,8年生时平均树高9.3 m,胸径11.4 cm,平均单株材积0.052 7 m3,比伐桩萌芽林平均树高增加17.7%,平均胸径增粗11.7%,平均单株材积增加41.2%,比开化二代种子园的种苗造林,平均树高增高12.0%,平均胸径增粗9.6%,平均单株材积增加31%。单位面积造林成本降低29.6%。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82年起,对杉木种子园嫁接后4年的20个无性系进行连续三年的球果产量测定,按无性系归类统计分析,从而进行高产无性系的选择。一、试验地自然概况杉木种子园位于北纬22°21′,东经110°56′,属我国杉木分布区的南缘。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2.3℃,1月份平均气温14.3℃,7月份平均气温28.7℃,年积温7859.6℃,年降水量1547.4mm,年相对湿度79%,无霜日347天。土壤主要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含全氮、全钾中等,含全磷偏低(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杉木无性系选育的成就、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 我国的杉木无性系选育取得了重大进展, 涉及杉木的生长、形质、抗病和抗虫等方面, 选育了若干优良无性系, 区域化试验的结果揭示杉木无性系与环境存在明显的互作。但是高产优质多抗杉木无性系选育也面临不少问题, 主要是生长与材性, 生长与抗逆性间存在负的遗传相关, 以及无性繁殖中的退化问题等。文中提出了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办法, 讨论出了高产优质多抗杉木无性系选育的方案和技术路线, 并对当前杉木无性系选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杉木无性系造林增产效果显著,采用杉木无性系造林具有实际意义.介绍杉木优良材料的选择、采穗圃营建、无性系造林的基本策略和技术要领,可以为今后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杉木13个无性系对炭疽病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已见成效,很多优良无性系将转入推广造林。杉木炭疸病是杉木的严重病害之一,在推广其优良无性系之前,对其抗病性进行调查和测定,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探讨杉木无性系抗病能力的差异,1987年,我们对本所在靖县排牙山林场消水坑无性系测定林中的13个无性系,进行了测定,现整理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菌种为当年3~4月份从杉木感病针叶上分离新鲜菌种,经纯化繁殖所得。供试无性系有:1.靖县排牙山林场种子园优良半同胞家系转化的8个无性系,代号  相似文献   

19.
<正> 杉木无性系育种是用科学的育种程序选出优株,是用无性繁殖产生后代的方法,此后代保持了优株的优良特性。此法比用有性繁殖可获得更高的遗传增益。我场自1978年开展杉木无性系育种试验以来,已用杉木无性系造林8.67公顷,并初选出190个杉木无性系。一、选优方法(一)单系和多系选择相结合我场从1973年以来,已筛选出杉木优良家系8个,最佳种源2个,从这些材料营造的2—8年生的杉木幼林中,进行单系选择,入选率一般为0.1—0.3%。1983年从三年生的优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营林技术的新发展,1978年冬开始的杉木无性系选育研究,共收集育种材料690株,建立采穗圃2.5亩,培育扦插苗20多万株,营造无性系评比试验林35亩,无性系示范林近1000亩。首届推出的20个优良无性系,比对照树高提高12—60%,胸径提高10—99%,对实现杉木造林良种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