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分别对25个玉米地方品种和25个自交系B染色体进行镜检鉴定。玉米B染色体表现出与其他生物B染色体相似的特征,其大小略大于常染色体(第10号染色体)的一半,B染色体在细胞中的随机分布和异常分离是其在细胞和植株个体间变化的主要原因。在2种玉米品种(系)类型的供试材料中,玉米地方品种B染色体数目在细胞中呈现0B~3B的变化,具B染色体的品种占同类地方品种数的36%,占供试材料总数的18%;玉米自交系中B染色体存在频率明显低于地方品种,具B染色体的自交系仅占供试材料的6%。结果表明,B染色体的偏向分布及选择受精保证其在上下代间遗传传递,然而生物的连续多代自交有可能破坏B染色体的选择受精机制,造成B染色体丢失,降低其遗传传递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B染色体形态及数量多态性,从细胞水平评价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国玉米引进途径提供佐证。【方法】以来自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4省(市)的30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为材料,各品种群体取50个单株,各单株统计镜检10个细胞,共统计镜检15 000(30 × 50 × 10)个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B染色体细胞学鉴定;各品种群体取10个单株,制作10张染色体制片,采用改良的Giemsa染色法进行染色体C-带显带分析。【结果】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除10对常染色体外,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还存在3类形态的B染色体:中间着丝点B染色体(BM)、近端着丝点B染色体(BST)和呈点状的微小B染色体(BS),BM形态上与玉米的第1染色体相似,BST与BM大小相近,BS呈圆点状,无可见着丝点。在来自四川的7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中检测到BM、BST和BS3类B染色体,在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中检测到BM和BST、BST和BS存在于云南玉米地方品种群体,而在来自贵州的9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中仅检测到1类B染色体(BST)。BM、BST和BS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82、2.78和0.9 µm,与第1常染色体比较,它们的平均相对长度分别为43%、45%和15%,相对长度变幅分别为34%-52%、32%-58%和13%-18%,BM、BST和BS的平均臂比分别为1.19、1.98和1.00。在供试的30个品种群体中有18个含B染色体,分别有7个、5个、4个和2个来自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在含B染色体的18个群体中有421个单株含B染色体,421个单株中共存在487条B染色体,具有B染色体植株的频率变幅为0-90%,平均频率为29.6%,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表现较高的B染色体频率。细胞内B染色体数最多2个,绝大多数细胞不含B染色体,0B类、1B类和2B类细胞的平均频率分别为97.04%、2.81%和0.15%。BST是玉米地方品种B染色体的主要类型,占B染色体总数的比率为67%,其次是BM(19%),BS比率最低(14%),表明BST是原始的B染色体,BM和BS是BST的变异类型,BM和BS在较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形成与演化。Giemsa染色显示,BM和BST富含GC、高度异染色质化,在染色体结构上二者共享部分同源DNA序列,形态上与A染色体区别明显。0B类、1B类和2B类细胞A染色体平均C-带数变幅分别为11.0-20.6、10.8-19.4和10.5-18.6,玉米地方品种B染色体数与A染色体C-带数负相关。【结论】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在细胞水平上表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B染色体具有形态和数量多态性,由B染色体分布所决定的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地理中心是四川省。  相似文献   

3.
以40个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通过细胞学鉴定分析其主要核型参数,并采用最长距离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全组染色体长度、最长染色体长度、最短染色体长度、长度比、平均着丝点指数、平均臂比和核不对称系数平均值分别为89.56μm、5.84μm、2.64μm、2.46、35.62%、1.48和59.06%,其对应变幅分别为61.51~103.82μm、3.62~7.50μm、0.98~4.33μm、1.41~5.21、26.93%~40.33%、1.05~2.43和51.20%~70.90%,其中,17份玉米地方品种存在B染色体;40个玉米地方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05,变幅为3.09~46.57。基于7个核型参数可将40个玉米地方品种在遗传距离15.98处划分为6类,第Ⅰ、Ⅱ、Ⅲ、Ⅳ、Ⅴ、Ⅵ类分别包含3、9、4、14、8、2个品种。40个玉米地方品种供试材料间存在较大的核型差异,这在细胞水平上表明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
以金盏菊根尖为材料,分析取材时间、根长、预处理时间与试剂种类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研究其核型。结果表明:在根长为1.0~1.5 cm、上午8:30至9:30取材,能获得较多有丝分裂中期相的细胞;用对二氯苯饱和溶液在6 ℃处理金盏菊6 h,可以获得浓缩程度适宜且形态清晰的染色体。通过染色体制片可以观察到,金盏菊常染色体数为28,包括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为5.93%~8.46%,相对长度系数为0.83~1.18,臂比最大值为2.34;金盏菊体细胞中有多达11~18条B染色体,B染色体有棒状和点状形式,其核型公式为2n=18m+10sm,为2B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7个月季和5个玫瑰品种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为玫瑰和月季种间杂交育种研究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对7个现代月季品种和5个玫瑰品种的倍性及核型进行研究。【结果】7个现代月季品种中除"霍尔恩"是三倍体(2n=3x=21)外,其余均为四倍体(2n=4x=28),5个玫瑰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14)。7个月季品种的核型包括1A、2A和1B3种,5个玫瑰品种则包括1B和2B2种核型。月季品种"霍尔恩"染色体相对长度为10.33%~20.67%,其余品种染色体相对长度均在4.63%~10.97%。玫瑰品种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7.62%~24.07%,与月季品种相比明显不同。7个月季品种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小于2.00与大于2.00的品种比例为3∶4,而5个玫瑰品种的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均大于2.00。本研究所涉及的月季与玫瑰品种的染色体臂比、核不对称系数以及着丝粒指数差异性不大,分别介于1.00~2.14、54.63%~60.86%和31.82%~50.00%,染色体类型以中部(m)和近中部(sm)染色体为主,未发现端部染色体(t)和随体。【结论】现代月季品种和玫瑰品种的核型和倍性存在明显差异,玫瑰品种的核型总体较现代月季品种进化。  相似文献   

6.
大西洋和费乌瑞它马铃薯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大西洋和费乌瑞它马铃薯品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去壁低渗法对两品种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西洋和费乌瑞它马铃薯品种都属四倍体,2n=48。2)大西洋的臂比值为(1.00±0.11)~(1.89±0.23),染色体相对长度为(5.07±0.79)%~(13.80±1.56)%,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2.32,属于1B核型,核型公式为2n=4x=48=7m+2sm+2M+st;费乌瑞它的臂比值为(1.43±0.17)~(2.12±0.56),染色体相对长度为(6.04±0.54)%~(12.90±0.79)%,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2.13,属于2B核型,核型公式为2n=4x=6m+5sm+t。  相似文献   

7.
21个百合栽培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百合21个栽培品种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所试验品种染色体数均为2n=24。染色体呈现多态性,大部分品种都是由近中部(sm)、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动范围分别为5.1%~14.39%和5.11%~13.66%;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分别为2.09~2.61和2.01~2.64;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在78.54%~84.05%和77.04%~86.08%。21个品种核型类型有13个为3B型,8个为4B型;17个有随体的品种中,仅6个具有中间随体,其余均为端部随体;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染色体数量以及它们在核型中排序位置的差异、随体的位置与数量差异对21个百合品种做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8.
银杏观赏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银杏(GinkgobilobaL.)幼叶为材料,采用压片法首次对来自4个国家的‘塔形银杏’(Fistigiata)等21个银杏观赏品种进行系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银杏观赏品种染色体核型一致,均为2n=2x=24=4m 8sin 12st。②对其中已知性别的15个观赏品种和未知性别的6个观赏品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6个未知性别的观赏品种进行了性别鉴定。③雄株染色体相对长度在4.37%~17.12%之间,而雌株染色体相对长度4.31%~15.34%之间。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83.33%,观赏品种的核型属于较不对称的3B型。④核型进化分析表明,观赏品种染色体平均臂比或长度比较银杏原种有较大变化。‘垂乳银杏’(Tit)、‘金兵普林斯顿’(Prhacetonsentry)和‘叶籽银杏’(Yeziyinxing)的染色体长度比大于3.2,而‘圣克鲁斯’(SantaCruz)平均臂比最大为3.2。本文对银杏的起源、演化及观赏品种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芹品种铁杆芹花蕾为材料,选取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其与根尖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获得终变期分裂相的最佳制片方法。结果表明:二者核型公式均为K(2n)=2x=22=6m+2sm+8st+6t,其中第5、7、9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6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2、3、8、11对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4、10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S+2M1+6M2+1L,染色体核型为3B型。  相似文献   

10.
陈光富  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8):178-180
[目的]研究野生观赏植物羊齿天门冬的核型组成。[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玉龙雪山产野生观赏植物羊齿天门冬进行染色体观察,并统计分析染色体相对长度、绝对长度、染色体类型、核型不对称性、着丝粒指数CI值等指标,总结出羊齿天门冬的核型特征。[结果]羊齿天门冬为二倍体植物,核型公式为2n=2x=20=10m+10sm,核型类型为2B型,同时观察发现具有B染色体,核型数据为首次报道。[结论]该研究为天门冬属植物细胞地理学研究及玉龙雪山植物多样性组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根尖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河南铁棍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染色体进行制片、计数,并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河南铁棍山药的染色体数目为120;核型公式为2 n=120=96 m(6 SAT)+18 sm(4 SAT)+4 st+2 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6 L+26M2+60M1+18 S。染色体的绝对长度范围0.688~2.628μm,为微小型染色体或小型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869%~3.319%。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13%。最长染色体长度是最短染色体长度的3.819倍,臂比大于2∶1的比例为11.67%,核型类别属于2B型,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以2个品种人参菜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结合荧光显微法,以及根尖压片法观察分析了2个品种人参菜形态结构和核型差异,以期为人参菜品种鉴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形态上,品种2的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单叶面积、花直径均显著大品种1,2个品种人参菜的花色、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显微结构上,品种1上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小于品种2,而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大于品种2;花柱均呈三瓣羽毛状;品种1茎横截面近似圆形,品种2茎横截面呈不规则形状;品种1染色体数目为2n=2x=40,核型公式为2n=2x=38m+2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8L+14M2+12M1+6S,核型类别属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50%;品种2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核型公式为2n=2x=18m+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6L+4M2+8M1+6S,核型类别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37%。2个品种上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茎横截面形状和核型差异较大,可以作为鉴别人参菜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秭归空心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秭归空心李系统及其染色体组的演化和进化地位。[方法]取秭归空心李,根尖压片法制片、镜检、拍照,并对50个染色体状态分散良好的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结果]秭归空心李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染色体基数为x=7,核型公式为2n=2x=14=8m+2Sm+2st+2T,即有4对属于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1对属于近中部着丝点区染色体,1对属于近端部着丝点区染色体及1对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B”类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8.02%~23.28%,臂比变化范围为1.28-∞。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的长度比为2.90,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为66.35%。[结论]从核型分类以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值来看,在系统演化上,秭归空心李属于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以叶用甜菜绿梗品种为材料,对影响染色体制片效果的解离时间、预处理时间和取材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 mol·L-1 HCl 60 ℃解离12 min,染色体着色良好而且细胞质透明,对比度高;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9 h染色体收缩性最好,形态最佳,分散性好;上午9:00取材,分裂相细胞和中期分裂相细胞最多。叶用甜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2SAT),染色体长度比为1.5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8M2+10M1,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8.75%~13.29%,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6.67%~47.04%,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13~1.73,其中,第2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且具有随体,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50%,核型分类标准属1A型。同时,该研究还比较了叶用甜菜与已报道的糖用甜菜的核型结果,发现两者在核型公式、核型分类、随体和核型不对称系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揭示叶用甜菜的核型特征,为今后进行不同类型叶用甜菜的核型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益锋  皮俊  朱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39-1141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龙牙百合根尖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龙牙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 =2x =24 =4m (SAT) +2sm+ 10st (2SAT) +8t,核型分类属于3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6.80%,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0M1+4S.  相似文献   

16.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有斑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4sm+12st+8t,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6.11%~12.90%,该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观察和研究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 东北虎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其中18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及有无随体,可将常染色体分为5组: A组,2、4、7、11、13,M;B组,1、5、8、9、10、12、16、17,SM;C组,3、6,ST;D组,14、15,T;E组,18,M,有随体;X、Y性染色体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东北虎还存在3.3%的四倍体.  相似文献   

18.
以黄花芥蓝典型品种"福州黄花"为材料,对影响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取材时间点、预处理时间和解离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午9:00取材,分裂相细胞和中期分裂相细胞最多;0.002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5h染色体收缩性最好,形态最佳,分散性好;1mol/L HCl 60℃解离8min细胞分散,染色体着色良好而细胞质透明,对比度高。黄花芥蓝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9.66%~14.29%,染色体长度比为1.48,其染色体类型包括长染色体(large chromosomes,L)、中长染色体(middle chromosomes 2,M_2)和中短染色体(middle chromosomes 1,M_1),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2M_2+14M_1,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27.86%~48.19%,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08~2.59,其中第1、4、6、9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s,sm),其余5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etacentric chromosomes,m),第6对染色体具有随体(satellites,SA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95%,核型分类标准属2A型。同时,本研究还比较了黄花芥蓝与已报道的白花芥蓝的核型结果,发现两者在核型公式、染色体长度比和相对长度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丰富了对芥蓝遗传组成的认知,为芥蓝分类地位与种内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朴锦  金花  严一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03-703,722
[目的]对异叶天南星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方法]以人工栽培的2年生异叶天南星种子为试材,观察种子中的中期分裂相细胞并对其进行统计和核型分析,其核型分类根据核型中染色体的长度比和臂比2项主要特征,按Stebbins的标准进行划分。[结果]异叶天南星的染色体数目为28条,组成2个染色体组。14对同源染色体中有9对是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对是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异叶天南星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8=18m+10sm,其染色体相对长度在24.464%~63.245%的范围内,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2.58,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的14.3%。异叶天南星的染色体核型为2B型,其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83%。[结论]该研究为异叶天南星的栽培和良种选育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与分析了卫茅科两种植物阿拉伯茶和冬青卫茅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显示阿拉伯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2条,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2=3L 4M2 4M1 5S;核型公式是K(2n)=32=11m(2SAT) 5 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1.48%;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B”型。冬青卫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也为2n=2x=3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2=3L 3M2 7M1 3S;核型公式是K(2n)=32=10m(2SAT) 6 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3.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