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杨娜莉 《保鲜与加工》2024,24(5):118-123
近年的政策利好和新冠疫情催化加速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预制菜因其便捷的优势,为消费者所青睐,其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国内预制菜领域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标准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的研究较少。介绍了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研究现状,对预制菜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预制菜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策略,以期在确保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在让消费者能够享用到真正健康美味预制菜的同时,也有利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但与之配套的安全追溯体系却未能及时建立。实践中,预制菜的安全追溯体系面临着主体分工不明确,追溯范围不清晰以及识别技术不统一等问题。为了预制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预制菜去向可追、来源可查、责任可定,有必要建立起预制菜的安全追溯体系。分析了预制菜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总结了现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预制菜安全追溯体系的路径,指出应在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明确预制菜安全追溯体系的追溯主体、追溯范围和识别技术,以期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使预制菜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相似文献   

3.
食品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促使预制菜产业迅猛发展。在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需坚守预制菜食品安全防线。通过梳理当前我国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困境,具体包括我国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缺失、执法模式落后以及社会监管合力不强。根据当前困境,提出我国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即制定并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优化执法模式同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为我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供给。  相似文献   

4.
我国预制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存在政府部门参与度低、产品种类繁多、产品成分复杂、标准制定有局限性、产品标准缺失、标准化人才匮乏、与国际标准接轨不足等问题,预制菜标准体系空白亟需完善和填补。综述了我国预制菜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基于工标网、食品伙伴网、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发布的标准统计数据,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预制菜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肉制品行业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肉制品的质量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产业标准化和品质化必须跟上当前发展趋势。总体来看,虽然我国肉制品标准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依旧存在标准复审周期长、标准协调性不强、标准涵盖范围不全等问题。为加快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的建设进程,促进肉制品行业健康发展,梳理了我国现行肉与肉制品相关标准,对肉与肉制品从原料、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产品等相关标准进行了分类研究与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我国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以期加快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建设进程,促进肉制品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GB2760是一部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国家强制实施的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及相关法规的进步与完善,也为GB2760添加了安全和高效的复合新元素。发展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正确实施GB2760安全高效的科学方法之一。市场呼唤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卫生部就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于2010年6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使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发展复合食品添加剂,有利于安全高效地实施GB2760,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使马铃薯暨休闲食品行业经营更加规范化,加强行业自律与行业管理,使马铃薯暨休闲食品行业向着规范有序、诚信有德的方向发展,形成放心、安全的食品经营体系,防范食品安全的源头污染,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与行业形象,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公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生产监管部门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监管现状和相关政策、对监管人员和企业质量负责人进行系统调研、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食品生产监管对提高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质量安全水平和规范其生产的中心作用、婴幼儿配方谷粉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相关防控措施,为江西省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进而为完善江西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家事务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发展超前于发展中国家,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技术手段也较为先进和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是用来对产品进行"追踪"和"溯源",实现产品的信息化管理。以欧盟为发达国家代表,从食品可追溯相关法律法规、可追溯体系的监管、食品可追溯体系应用现状等几个方面与中国进行对比,对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提出意见,从而达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手段及管理经验,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且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饮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重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我国食品的信誉。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落实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概述,从编号名称一致性、制定单位、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交叉重复情况、制定范畴等方面开展分析讨论,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为中国食品领域未来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食品领域标准制修订、发布活动和标准化发展趋势提供风向标,为建立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供知识服务支撑。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标准数量、标龄、发布年代、采标率、采标一致性程度、采标及时性等多个方面,将英、德、法、俄、美5 个国家食品领域的现行标准文献与中国现行标准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行食品国家标准总数为2242 项;5 年以下标龄的标准百分比仅次于美国;标龄3~5 年的现行标准比例较高;标准发布高峰期在2009 年;中国食品标准的技术领域主要分布在农产食品综合、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建议加强乳和乳制品、食品加工器具、包装材料和设备等标准研制;中国食品标准的国际标准采标率相对较低,仅为18.02%;采标一致性程度较其他几国低;采标时效性不高,采用近5年的国际标准数量较少,建议缩短采标时间差。  相似文献   

13.
目前,豆制品行业中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相当程度的中小企业并存,不仅难以形成品牌化产业,而且使行业市场监管力度缺乏。因此实现豆制品生产的工厂化、工艺科学化、品种多样化、管理标准化、效益规模化,以及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已迫在眉睫。将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与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果蔬原料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营养结构更为合理的新型果蔬复合豆制品,极大地提高了果蔬资源和大豆资源的利用率,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及附加值,促进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链物流是保证肉类食品质量安全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结合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在冷链物流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起到的作用,提出我国在完善冷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同时,肉类加工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临期食品行业中存在的货源混乱、混同销售、篡改生产日期问题进行概述,并就此分析制约临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因素,即政府监管体系中的漏洞,食品安全行业协会作用难以发挥,新闻媒体和公众参与缺乏制度保障以及信息公开不到位。为解决上述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临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建议,即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健全政府、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积极作用,以保障临期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道银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94-198
食品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影响中国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制定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对中国主要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以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快速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技术包括试剂比色检测法,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法,电化学技术快速检测法和酶抑制法进行了简述。最后从严格控制重金属源头,加强治理;加强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入食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食品重金属的检测、监督和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的食品安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应对近年来日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措施。于是研究哪些因素对食品安全影响更大,以便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便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并通过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综合指标的分析方法,计算各个因素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次数的灰色关联度,从而对其进行影响程度的排序。试图找出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以便食品安全法对其进行重点监督。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整体行业利润率,执法人员、执法次数对于事故的影响因素分别位于前3位。结果得出提高整体行业的盈利能力能够最为有效地抑制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长期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W. Schuch 《Euphytica》1994,79(3):287-291
Tomato fruit quality is determined by a complex set of characters. Fruit used by the fresh market industry must have different attributes than those used by the processing industries. We have determined the major targets of the tomato industry and have isolated from the tomato itself genes which based upon their biochemical function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exture and rheology, colour, soluble solids and flavour. Our research is aimed at proving this concept. So far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polygalacturonase (PG) is a major fruit quality gene providing the processing tomato industry with improved viscosity. Commercial tomato hybri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Petoseeds (USA) which carry this effect gene. The regulatory system in Europe will be reviewed. Field trials are covered by the EC directive 90/220, which has now been implemented by all countries belonging to the European Union. On the contrary there are no European-wide regulations in place to cover the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s food sources. The evolving food regulations will b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in the context of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uropean plant biotechnology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