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铝胁迫对大豆根系有机酸累积的影响,以大豆品种粤春03-3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方法进行不同时间的铝处理,分别测定大豆根系的相对生长率、以及距根尖0~2和2~4 cm根段的铝含量、苹果酸浓度、柠檬酸浓度和草酸浓度等。结果表明:铝处理明显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0~2 cm根段的铝含量明显降低,而2~4 cm根段的铝含量明显增加。另外,铝胁迫对不同根段的有机酸累积的影响也不同。铝处理6 h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系的苹果酸浓度,但对柠檬酸和草酸浓度均无明显影响。铝处理12 h后,0~2 cm根段中3种有机酸的浓度在铝处理和对照之间均无明显差异,但2~4 cm根段的苹果酸浓度和草酸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苹果酸和草酸在大豆根系铝毒的内部忍耐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铝胁迫下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2个大豆品种(浙春2号和浙春3号)为材料,设置了4个铝浓度,分别在铝处理7d和14d时,测定大豆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同时对大豆根际土壤的pH值、土壤酶和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虽然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具有一定的酸化作用,但是随着铝浓度的升高,根系分泌物有使根际土壤酸碱度趋向平衡的效应。低铝浓度下,大豆根系分泌较多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促使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增强和土壤呼吸速率的提高,同时还可分泌较多的柠檬酸,与大豆的耐铝性相关。高铝浓度抑制主要根系分泌物的分泌,降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但高铝胁迫增加可溶性糖分泌量。实验结果表明,浙春2号大豆比浙春3号大豆耐铝;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铝毒害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耐铝性大豆根系柠檬酸的分泌被认为是缓解铝胁迫的重要方式。设置外源柠檬酸协同铝处理,检测根尖铝积累的荧光染色、根尖铝的相对含量以及处理液中3种不同铝形态的变化情况,旨在探索柠檬酸与大豆根系环境中铝的作用规律,进一步揭示大豆根系分泌物缓解铝毒的机理。结果表明:大豆根尖细胞细胞壁积累铝的现象十分明显,且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壁固定的铝逐渐增多;外源柠檬酸存在下,细胞壁铝积累明显减少,浙春3号尤为显著。浙春3号和浙春2号铝积累量随着铝浓度的增大和铝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从铝形态结果分析,可以判断Ala和Alb活性铝的含量变化趋于相同,外源柠檬酸作用下,各浓度梯度的活性铝形态含量均较单铝胁迫时有所降低。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植物在接触铝胁迫的初期,自身缓解铝毒的机制是需要时间而呈周期性波动的过程;外源柠檬酸对浙春3号的缓解作用比浙春2号强,一定比例的外源柠檬酸加入可改变大豆自身的耐铝能力,但是超过一定比例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植物产生新的酸化毒害。  相似文献   

4.
铝对茶树根细胞膜透性和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铝浓度对茶树根细胞膜透性和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铝(20mg/L)有利于茶树根细胞膜的稳定,缺铝(0mg/L,CK)和高铝(100mg/L)均使根细胞膜透性显著降低。有机酸总量随铝浓度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是茶树根系分泌的3种主要有机酸,占85%~93%;根系分泌草酸的量与对照相比,低铝和高铝时显著降低了84.7%和34.3%;分泌苹果酸的量与对照相比,低铝时增加了121.0%,高铝时降低了40.9%;铝浓度对柠檬酸的分泌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茶树根系的耐铝生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铝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铝浓度条件下, 2个大豆品种(浙春3号和华春18)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50mg/L)的铝促进大豆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的增加,降低根系细胞质膜透性,对大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铝(5000mg/L)明显抑制根系长度的增长,使根系直径显著增大,降低大豆根系活力,使根系细胞质膜透性大大增加,明显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发育.2个大豆品种对铝胁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浙春3号对铝毒胁迫的耐受能力要强于华春18.  相似文献   

6.
大豆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铝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设置了不同的铝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铝毒胁迫下的两个大豆品种(浙春2号、浙春3号)的根系生长和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抑制了大豆的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体积的增加。在高浓度的铝处理下,根系生长7 d后就受到了明显抑制。对茎叶干重的影响在14 d铝处理后才得到表现,茎叶部出现铝毒症状滞后于根部。根尖的根系活力在10 mg / L的铝浓度下有所增加,增强了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能力。根系质膜透性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90 mg / L的铝处理下达到最大,植株受到严重伤害。低铝(10 mg / L)使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少量增加,高铝(90 mg / L)胁迫叶绿素含量降低,且叶绿素a下降的幅度大于叶绿素b。荧光参数的研究表明,随着铝胁迫的增加,Fo下降,Fm、Fv / Fm增大,植株抵抗逆境的能力下降,光合电子传递减小,最终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两个大豆品种具有基因型差异,浙春2号比浙春3号更耐铝。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大豆根系形态和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和三种酸的混合)对根系形态和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同时使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几种有机酸混合后,抑制作用也相对增强,表明不同有机酸处理均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同时使大豆根系的竞争能力降低.几种有机酸处理均降低了大豆对磷素的吸收积累,从而降低了大豆对磷素的吸收效率,但磷利用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豆利用难溶磷源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不同pH土壤上的各种大豆基因型利用难溶性磷源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别代表着南方、西北和东北本地品种三种基因型大豆,研究它们生物量、磷素积累、分泌的有机酸、根际pH和磷素利用效率(PUE)的差异.三种基因型大豆都比较偏爱Al-P,然而,绥农10号和泥巴豆在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分别少8.5%和9.4%,比Ca-P和Fe-P分别多5.3%和11.8%,6.4%和42.2%.新大豆1号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Fe-P和Ca-P分别多1.4%、20.8%和40.8%.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含磷量变化范围分别在1.37~2.47 mg/g、1.39~3.04 mg/g和3.20~4.73 mg/g.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总磷含量分别出现在Al-P、Fe-P和Fe-P条件下.泥巴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表现出下面的顺序:草酸>乳酸>苹果酸;新大豆1号表现为:乳酸>苹果酸>丙二酸>草酸>柠檬酸;泥巴豆表现为:苹果酸>草酸>乳酸>柠檬酸>丙二酸.无论供给哪种形态磷源,根际pH变化范围为5.48~6.52.新大豆1号磷素利用效率比绥农10号和泥巴豆高,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磷素利用效率分别出现在Al-P、Al-P和Na-P源条件下.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对各种难溶磷源的反应不同,各基因型磷素利用差异与根系分泌物和根际pH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低分子量有机酸是茶园土壤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会改变土壤中含铝矿物的结晶状态,影响铝的赋存形态,进而影响茶树生长环境。【方法】以日照市主要茶园土壤类型——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与草酸)对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并以柠檬酸为例,研究有机酸浓度和pH环境条件对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3种有机酸均可显著提高茶园土壤中交换态铝(Ex-Al)含量,提升幅度顺序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有机酸也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结合态铝(Or-Al)含量,且柠檬酸表现更为显著;随柠檬酸浓度增加,有利于土壤中的铝向Ex-Al和无机吸附态铝(In-Al)转化;经柠檬酸培养处理的茶园土壤中Ex-Al、Or-Al、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Hy-Al)、腐殖酸铝(Ha-Al)含量随pH升高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有机酸显著影响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含量及形态转化。加强茶园科学管理,有效缓解土壤酸化可降低铝毒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缺磷胁迫条件下大豆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和砂培方法检测了缺磷胁迫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根系有机酸的分泌总量和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磷处理埘大豆根系分泌有机酸有显著的影响,缺磷胁迫条件下,不论是有机酸总量还是各有机酸组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供磷水平,差异显著,表明缺磷胁迫是促进大豆根系分泌有机酸的一个重要原因;大豆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随生育时期而变化,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在花期达到分泌高峰;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各组分在水培和砂培条件下基本一致,主要以苹果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等为主,砂培条件下有机酸的分泌量为水培条件下的2-3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磷铝互作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铝浓度以及5个磷浓度进行磷铝交互处理,分析茶树根系生长、有机酸分泌以及磷铝元素吸收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磷(0.01 mmol∙L-1)或高铝(1 mmol∙L-1)均能显著促进茶树新根生长,且低磷高铝共同处理下茶树新根根尖数、根长、平均直径及干物质增加量均达到最大值;高铝能够使高磷(0.5 mmol∙L-1)条件下受阻的新根恢复生长;除高磷处理外,提高环境中的磷铝浓度能够显著促进另一元素在茶树根部的积累。一定范围内磷能够显著促进铝在嫩叶中的积累;但磷充足时(>0.05 mmol∙L-1)铝却会抑制磷在嫩叶中的积累。在磷充足时,提高铝浓度均能促进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的分泌;提高磷浓度能促进柠檬酸的分泌,低磷能促进草酸和苹果酸的分泌,且低磷高铝协同促进苹果酸的分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磷、铝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茶树新根的根长、根尖数、磷铝吸收及有机酸分泌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可见磷铝互作能够显著影响茶树根系生长及有机酸分泌。  相似文献   

12.
修剪物与茶多酚对茶树矿质吸收及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茶树修剪物水溶性成分及茶多酚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水培茶苗,于15、35、55、75、95 d收集根系分泌物,通过阴、阳离子树脂纯化、减压浓缩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泌物中有机酸主要组成与含量。同时测定茶苗干物质量、茶多酚及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研究表明,茶多酚会抑制茶树对Ca、Mg、Fe、Mn、Zn的吸收,抑制生长,同时诱导茶树根系分泌苹果酸、柠檬酸;适量修剪物水溶物能够补充矿质营养,提高茶树K、Ca、Fe、Mn、Zn、Al的吸收,促进生长,但同时也会诱导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分泌,降低收集液pH值,而收集液pH值变化与有机酸分泌量变化显著相关,结果提示茶树修剪物水溶性成分可能是导致土壤酸化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用不同浓度 (0mmol l、 0 5mmol l、 1mmol l、 2mmol l、 5mmol l、 10mmol l) ,不同有机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 )及氨基酸 (谷氨酸、天冬氨酸 )对土壤中Al、F和几种营养元素 (P、Cu、Zn、Fe、Mn)的浸提实验 ,得出结论 :(1)有机酸及氨基酸对土壤中的Al、F、P、Cu、Zn、Fe、Mn具有活化作用 ,但其活化作用的大小因茶根分泌物的种类和浓度及土壤理化性质而异 ,即一般而言 ,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的活化作用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烤烟烘烤前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烘烤前后主要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及其对烤烟香气风格的影响,以云南省主栽的3个品种云烟85、K326、红花大金元与福建省主裁的两个品种云烟87、翠碧1号的C3F等级烤烟叶为材料,进行了多元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烘烤前后含量变化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棕榈酸、硬脂酸两种高级脂肪酸含量烘烤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亚油酸、油酸含量烘烤后出现显著性差异,而草酸、苹果酸、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云烟87的多元酸含量上升而高级脂肪酸含量降低,红花大金元的多元酸与高级脂肪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对产区因素分析得出,云南产区烟叶烘烤前后非挥发性多元有机酸含量普遍高于福建产区,呈现出极显著差异,而高级脂肪酸略低于福建产区,表现出明显的产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的品质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9个黄皮品种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黄皮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次之,蔗糖最低.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黄皮属于单糖积累型.黄皮果实中有机酸主要由苹果酸和柠檬酸组成,可明显区分为苹果酸型和柠檬酸型两类.黄皮果实的糖酸比主要取决于有机酸的含量.综合来看,甜叶黄皮和大果甜鸡心的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