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为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养殖者大量饲喂以谷物淀粉为主要能量饲料的高精料日粮,使得诱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几率增加,继而造成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蹄叶炎及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会诱发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论文主要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对奶牛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牛群健康监测及有效控制或减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是目前困扰奶牛生产的一大难题。高精、低粗的饲粮结构会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变,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瘤胃液 pH下降,从而引起瘤胃亚急性酸中毒。奶牛发生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时瘤胃液细菌内毒素浓度升高。高浓度的内毒素转运至血液引发急性期反应,血浆中矿物质和代谢物水平发生改变,从而使奶牛生产性能下降。本文对高精饲粮下瘤胃中内毒素的产生和转运以及内毒素引发的急性期反应进行综述,同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一些减少内毒素产生和转运的新方法,旨在为更好地控制或减少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时内毒素对奶牛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是目前困扰奶牛生产的一大难题.高精、低粗的饲粮结构会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变,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瘤胃液pH下降,从而引起瘤胃亚急性酸中毒.奶牛发生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时瘤胃液细菌内毒素浓度升高.高浓度的内毒素转运至血液引发急性期反应,血浆中矿物质和代谢物水平发生改变,从而使奶牛生产性能下降.本文对高精饲粮下瘤胃中内毒素的产生和转运以及内毒素引发的急性期反应进行综述,同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一些减少内毒素产生和转运的新方法,旨在为更好地控制或减少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时内毒素对奶牛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淀粉、低纤维日粮已成为当前高产奶牛或育肥牛羊的典型营养特征,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会增加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本文分析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负面影响,并总结了其营养调控措施,旨在为养殖业预防瘤胃酸中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紊乱性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类型。发病主要是由于奶牛摄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过多有机酸,导致瘤胃内p H出现非生理性下降,同时伴有有毒物质产生,最终引发瘤胃内微生物菌群失调、瘤胃内消化机能紊乱、代谢异常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急性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发病机制、集约化饲养模式下的诊断方法、营养调控措施,以期为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精低粗的饲粮结构会引起奶牛瘤胃内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瘤胃液pH降低,导致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瘤胃内异常代谢产物(细菌内毒素、组胺等)增加,甚至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其中,组胺是机体内重要的炎性介质,高浓度的组胺转运至血液后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引起奶牛多种疾病,并使奶牛生产性能下降。本文对奶牛瘤胃异常发酵时组胺的产生和转运以及组胺诱导炎性反应的机制进行综述,同时,介绍一些限制组胺生成和转运的方法,为控制和减少组胺对奶牛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奶牛场的奶牛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受到了奶牛养殖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文章综述此病的病因、危害、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以期对奶牛生产者如何正确的预防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种常见的奶牛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硫胺素是奶牛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硫胺素可缓解SARA,提高瘤胃液pH,维持瘤胃内环境稳态。本文综述了硫胺素的生物学功能及硫胺素对SARA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代谢产物及瘤胃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为硫胺素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种常见的奶牛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硫胺素是奶牛所需的营养物质,在奶牛饲粮中添加硫胺素可缓解SARA,提高瘤胃液pH,维持瘤胃内环境稳态。本文综述了硫胺素的生物学功能及硫胺素对SARA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代谢产物及瘤胃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为硫胺素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也称慢性瘤胃酸中毒,是瘤胃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形式之一。该型奶牛的发病率比较高,会直接影响奶牛健康以及饲养场的经济收益。本文分析了引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原因,介绍了病牛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结合多年的实践生产经验提出了防治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类营养代谢病,是困扰奶牛生产的一大难题。采食大量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将导致瘤胃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瘤胃pH降低,进一步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变,由此造成瘤胃液中组胺及脂多糖浓度的提高,加重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程度。文章综述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理及调控措施,并提出了用乳酸菌调控瘤胃菌群结构,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假想,以期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或无规律波动等临床症状及瘤胃炎、蹄叶炎等代谢疾病,并对目前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常用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防治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现代化集约养殖中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生长健康和产品质量,给养殖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就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危害、病因、临床表现及营养调控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调控方法。 [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营养调控  相似文献   

14.
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奶牛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瘤胃pH值长时间介于5.0。5.5之间,从而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群中。泌乳初期和中期奶牛日粮及饲养管理的变化均会导致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继而造成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消瘦、蹄叶炎、角化不全-瘤胃炎-肝脓肿综合征、粪便粘稠度下降、乳脂率下降等。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继发症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亚临床酸中毒,又名慢性酸中毒或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奶牛消化系统发生紊乱的一种疾病。现场调查表明,越是高产的牛群,越容易患该病,这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以及繁殖性能,最终导致牛场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因此,对于了解和预防此病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就奶牛亚临床酸中毒的产生机制、诊断、危害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养殖户在对待该病上提供一些生产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叶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目前通常认为其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如瘤胃酸中毒、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增加、过食精料、分娩期前后、地面无垫料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该病主要造成蹄真皮血管紊乱、蹄悬吊器官中的连接组织松弛以及表皮细胞异常分化。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蹄叶炎,诊断方法主要根据跛行、蹄部敏感、腹泻等临床症状而确诊。定期修蹄、降低高能饲料的比例能够降低发病率,对于患病动物可进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论文对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一个大多数牛场普遍存在的奶牛代谢性疾病。围产期、干物质采食量(DMI)过高、日粮配制差及采食模式变化过大等奶牛均易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继而造成干物质采食量下降、纤维素消化率降低、乳成分改变及引发腹泻等疾病。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危害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危害及与日粮的关系为切入点,从营养和管理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降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部分养殖者在泌乳早期和中期大量饲喂以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高精饲料和酸性饲草饲料,而这些饲料,可引起高产奶牛的一系列营养代谢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瘤胃亚急性酸中毒(SARA)。本文主要从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及对健康的影响和治疗的研究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概念、症状、诊断及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