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松立地质量的划分与评价可以为其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不同的林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因子,在洛南古城林场设置了63块20 m×30 m的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了样地内的油松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通过数量化理论Ⅰ,对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并通过数量化理论II建立了陕西洛南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类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1)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随着林龄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增加,其中油松在第10~20年时生长迅速,随后在第20~40年时生长速度较快。2)以海拔、坡向、坡位、坡度为主要立地因子将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个立地类型区。建立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表,研究区范围内有71.43%的油松人工林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在中等及以上,结果说明在洛南地区阴坡、高海拔(≥970 m)且平缓坡度下较适宜油松的生长;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种植区域内油松生长情况较好。3)以51组不同立地样本数据进行数量化理论Ⅱ判别分析,得到相应的判别系数矩阵,确定不同立地类型的样本中心点。用12组样本数据对该判别模型进行检验,正确率达91.67%,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可以用来判别预测洛南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2.
辽西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条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气象、土壤、地形因子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对辽西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及其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分类,指出了该区油松人工林造林和营林方向。应用的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方差析分方法和数量化理论Ⅰ—模糊聚类—数量化理论Ⅱ分析方法,是在油松人工林分区及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面的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法能较好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相似文献   

3.
红松人工林林木直径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辽宁省草河口人工林红松(Pinuc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为试材,采用自制的树干径向生长测微仪及数量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了气温、相对湿度、地温、降雨量和光照时间等气象因子与红松林木直径生长量的相关性,并获得了它们的相关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香椿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为香椿人工林的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以32~39年生香椿人工林为对象,按照不同坡位(上、中、下)设置样地,测定样地内的香椿生长指标;使用Weibull函数对不同坡位林分直径分布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林木分级统计并分析各样地林分特征;解析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香椿人工林呈中高度郁闭,下坡位香椿平均树高为13.71 m,胸径为21.32 cm,南北冠幅为5.29 m,均显著最高,而上坡对应各生长指标显著最低。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径阶分布的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为下坡>上坡>中坡,拟合形状参数c均在1.0~3.6,为单峰左偏状分布,c下坡c上坡c中坡,下坡趋向于竞争期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下坡林分林木分级集中在Ⅱ、Ⅲ级,占81.48%,而上坡Ⅰ、Ⅱ、Ⅲ、Ⅳ级林木占比分别为19.23%、21.79%、37.18%、20.51%,并存有少量Ⅴ级木,林木分级分布相对分散。解析香椿人工林生长过程显示,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均为下坡>中坡>下坡。试验区下坡的香椿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冠幅均有生长优势。全试验区林分径阶分布呈单峰左偏状分布,下坡林分趋向于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且林木分级多集中于Ⅱ、Ⅲ级,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结合生物学中的Logistic模型以及信任策略,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并在信息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对激励策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模拟试验表明,该模型可有效地提高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任水平,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临时样地和解析木数据,选用林木大小和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构建起单木树高生长量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R2为0.516。结果表明,影响华北落叶松单木树高生长量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利用检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树高生长量模型进行检验,预测值2.77 m要略高于实测值2.74 m,t-检验差异不显著,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面向森林环境信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面向森林环境信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该节点基于ZigBee无线通讯协议和AT86RF230射频芯片;该森林环境信息监测网络采用了树簇状的拓扑结构,用无线跳传的方式将监测的森林环境信息数据汇集到网络协调器,最后通过Internet或GPRS远程传输;给出了网络节点的硬件组成框图,详细介绍了节点硬件电路原理设计和在该数模混合高频电路中的采取的抗干扰措施;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平台基于AVRSTUDIO和ICCAVR,采用C语言完成模块化的程序设计,给出了编成思路和基于该实际硬件电路的数据收发的软件流程图以及程序的部分代码;通过试验测试,该节点的点对点通讯距离为100m(空阔地带)、70m(人工林中),节点可由五号电池供电,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性价比,可应用于立木生长及森林环境信息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
田立国  李猛  刘玥  胡山  李韶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74-17576
农田水势软测量网络由多个农作物生长微环境信息测量节点组成。针对农田信息采集对低功耗及成本的要求,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低功耗单片机Atmega8L和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选用红外测温传感器,设计一种用于采集农作物冠层温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够对环境因子冠层温度进行实时、准确检测。结果证明,该节点工作状况良好,能够有效进行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面向森林环境信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该节点基于ZigBee无线通讯协议和AT86RF230射频芯片;该森林环境信息监测网络采用了树簇状的拓扑结构,用无线跳传的方式将监测的森林环境信息数据汇集到网络协调器,最后通过Internet或GPRS远程传输;给出了网络节点的硬件组成框图,详细介绍了节点硬件电路原理设计和在该数模混合高频电路中的采取的抗干扰措施;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平台基于AVRSTUDIO和ICCAVR,采用C语言完成模块化的程序设计,给出了编成思路和基于该实际硬件电路的数据收发的软件流程图以及程序的部分代码;通过试验测试,该节点的点对点通讯距离为100m(空阔地带)、70m(人工林中),节点可由五号电池供电,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性价比,可应用于立木生长及森林环境信息实时临测。  相似文献   

10.
基于RBFNN的农业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故障率比其他民用领域的故障率要高。通过采集农业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所采集的数据,并建立RBF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好地基于数据对故障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1.
在波分多路复用光纤网络中,预连接保护圆的设计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大多数文献涉及如何保护有效的保护单一的链路毁损,没有考虑节点故障.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可扩展的基于保护圆的设计方法,用来保护链路及节点.该方法基于一种称为“列生成”的大规模优化技术,在优化过程中生成候选保护圆.实验结果表明,此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多穗轴节类小麦性状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多穗轴节类小麦资源的穗轴节数与小穗数间及它们与其它穗部性状和抽穗间的关系是评价多穗轴节类利用价值,确定利用方式和策略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部分多穗轴节类和普通穗类基因型及多穗轴节×普通穗类杂种F1性状间简单相关和多元相关分析发现:1.多穗轴节类所具有的不利性状是可以克服的,只是不同性状改良难易程度不同。因而在多穗轴节小麦育种中应进一步创造、引入变异类型,丰富遗传资源,使之更接近早熟高产多穗轴节育种目标。2.各穗部性状在(MRN×CS)F1中有利和不利关系共同存在。以现有多穗轴节类为亲本利用杂种优势,需要综合考虑性状间的关系和特定的生态环境要求。3.本试验采用的多穗轴节类基因型的多穗轴节性状和小穗数性状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基础,两者与其它穗部性状和生育期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推测其差异可能是由于穗轴节和结实小穗的发育差异造成的。在这些多穗轴节类基因型的基础上进行多穗轴节小麦育种应注意区别穗轴节数和结实小穗数,在穗轴节数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结实小穗数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细胞分割方法,对于淋巴结这样有着复杂背景的显微图像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基于相似度的自动种子像素选取、基于分水岭的图像分割及模糊C均值区域合并和基于凹点搜索的重叠粘连细胞切分,研究了淋巴结的分割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稻分蘖发生及与特定部位叶片叶鞘含氮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培的方法,设计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生长,出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与供氮水平及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关系密切,过高过低的供氮水平均不利,即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要求一个最适的供氮水平,在本试验中是70~50mg/L;过低的氮素供应水平,会使叶蘖同伸的n—3关系打破,出现叶蘖n—4同伸的滞后现象;分蘖的发生与发生分蘖的节位和上一节位的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两叶的含氮率高则分蘖发生多,因此,这两叶含氮率的高低可作为分蘖发生与否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留桩节位与母叶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头季稻收获时保留的母茎节数与母叶数对再生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保留例二节上休眠芽的情况下,保留母茎到叶或倒二叶和倒一节可以增加母茎的干物重和营养物质贮藏量,因而可以减少头季稻收获后再生芽的死亡率,促进再生芽的萌发,增加发南数。相应地也使再生稻育效德数有所增加.但发苗期延长.迟发苗和弱苗增多,加之母叶与倒一节的严重荫蔽作用,使再生稻株生长发育较差,结实率、稳实粒数和千粒重均降低.产量不高。在去除倒二节后的第三节再生芽较保留了第二节的发苗多、生长好、有效稳增加、结实率、德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在去除了第三节后的第四节再生芽也表现同样趋势,表明再生芽的萌发生长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再生稻产量以去掉第一节保留第二节的最高。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同节位叶的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蜀丰一号为材料,在抽穗期用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仪测定主茎各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和用~(14)C研究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研究表明:主茎各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97,12.85,11.07,11.37mg CO_2·小时~(-1)·分米~(-2)。经统计检验,剑叶与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准,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之间差异不显著。主茎不同节位叶同化的~(14)C都能运转分配至稻株的各器官,其分配的比率不相同,分配到主穗的比率较高,分蘖穗的比率较少。主茎下位叶(倒三、倒四叶)同化的~(14)C分配到分蘖穗、茎叶和根的比率比上位叶(剑叶、倒二叶)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工程制图》上的方法阐述了怎样用AutoCAD中样条曲线和节点捕捉作平面及柱面与回转体相交轴测图中的交线的作法。  相似文献   

18.
试验发现,葡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部位特异性,因叶片着生的枝条不同部位、同一枝条不同节位等发生变化.两个品种测定结果,在上、中、下部枝条中,均以上部枝一次梢4~5节位叶片酶带数最多、最稳定.在生长期,上部枝一次梢不同节位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与酶活性均随叶片节位升高而递减;至果实成熟期,酶相对活性随叶片节位上升显现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本文对葡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这些变化规津以及不同生长期的适宜采样部位作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的表达与病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及p53、PC-NA、CEA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石腊标本中的p53表达、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表达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湿润深度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阴性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p53阴性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CEA表型均以胞浆型和间质型为主(P<0.05)。结论:检测p53和PCNA表达及CEA表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林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t cell walls constitute the skeletal structures of plant bodies,and thus confer lodging resistance for grain crops.While the basic cell wall synthesis machinery is relatively well established now,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process is regulated remains limited and fragmented.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rice(Oryza sativa L.)brittle culm16(brittle node;bc16)mutant.The brittle node phenotype of the bc16 mutant appears exclusively at nodes,and resembles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bc5 mutant.Combined 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assays revealed that in the bc16 mutant,the secondary cell wall formation and thickening of node sclerenchyma tissues are seriously affected after heading.Furthermore,cell wall composition assays revealed that the bc16 mutation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cellulose and lignin contents.Using a map-based cloning approach,the bc16 locus is mapped to an approximately 1.7-Mb region of chromosome 4.Together,our findings strengthen evidence for discretely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secondary cell wall formation within plant bo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